关于备孕期的用药

来源 :健康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xu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女性来说,备孕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期,可能对之后的妊娠及分娩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很多女性都会担心,如果在备孕期生病或不舒服,能不能用药,该如何用药,能否保证用药安全等。当前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种类都非常繁多,各种新药也层出不穷。因此,不可能做到对所有的药物都了解熟悉,因而在备孕期用药方面也缺乏全面的规范。不过,很多备孕期用药都是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只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和情况,就能够保证备孕期用药安全。
  1备孕期的用药安全
  在备孕期,为了保证用药安全,首先就要做到用药合理。众所周知,药物在发挥疾病治疗作用的同时,也难免都会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也就是在用药过程中,伴随出现的和治疗疾病不相关的生理或心理反应。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副作用,都属于药物本身特有的属性,二者之间具有相对的关系,可能随着治疗疾病目标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保证用药合理,就是在对药物治疗作用充分发挥的同时,尽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女性在受精后的1周内,由于受精卵还没有在子宫内膜种植,此时不会受到孕妇用药的影响。在受精8~14 d内,受精卵在子宫内膜刚刚种植,还没有分化胚层,此时对于药物的敏感性很高,如果受到药物严重损害,就可能发生极早期流产的情况。而如果仅受到部分损害,还可有补偿功能,胚胎能够继续发育,且不出现后遗症问题。这一阶段药物的影响比较极端,或很大,或没有。这一阶段很多孕妇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怀孕,因此可能服用了某些药物,对此并不需要过于担心,因为这一阶段致畸风险仍比较小。在妊娠3~12周开始,胚胎进行快速发育阶段,各个器官萌芽逐渐分化发育,因而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及药物的影响而出现畸形。所以从这一阶段开始,孕妇的用药就必须慎之又慎。
  2备孕期的用药原则
  备孕期女性用药需要掌握一定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无论服用何种药物,都必须由专业医生提供指导。在医生开药之前,提前告知医生自己已经怀孕或正准备做试管婴儿的情况,这样医生就会有所考虑和注意。能够少用的药物绝不要多用,能够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根据治疗效果,将用药疗程尽可能缩短,视情况及时减量或停药。但是需要医生提供指导,不要自行停药或缩短疗程,否则可能无法取得理想的疗效。在不得不用药的情况下,应选择对胎儿无影响或影响较小的药物。如果病情需要不得不长期服用可能致畸的药物,应当听从医生的建议,考虑是否要终止妊娠。如果使用的药物具有较大的副作用,也要提前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在停药后过一段时间再准备怀孕。对于一些道听途说的所谓秘方、偏方,不要盲目相信,切忌病急乱投医,还是要到正规医院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治。对于一些不了解的新药或广告上的药品,应当尽量避免使用,特别是尽量不要滥用保健品。保健品都不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甚至有些假冒伪劣保健品,不但无法起到保健作用,反而还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一些新的药物由于临床应用时间较短,缺少足够的用药经验,因此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尽量不要使用,还是应选择比较熟悉和了解的药物。如果误服了可能致畸的药物,在发现之后要及时就医,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用药种类、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妊娠时间、年龄胎次等信息,讓医生提供专业的建议,考虑是否需要及时终止妊娠。
  3备孕期的用药说明
  在备孕期用药中,需要特别注意药品说明书中的相关内容。在市面上所购买的药物,说明书中通常都会出现慎用、忌用、禁用等字样。对于这些说明应当充分掌握,才能保证备孕期用药的准确合理。具体来说,慎用主要是提醒医生使用某种药物可能对患者某种病情或个体情况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对利弊因素仔细权衡。如果利大于弊,也需要对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细致谨慎的观察。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停药,在没有不良反应的情况下,才能继续用药。尤其是对于心肝肾功能低下者、孕妇、老人、小孩等,都需要更为慎重。忌用指的是尽量不用或避免使用,忌用的药物通常具有明确的不良反应,且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高。不过由于不同的人有个体差异,可能有些人完全不能用药,但另一些人用药后可能并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例如有些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如服用磺胺类药物可发生肾脏损害,因此,肾功能不佳的患者要忌用。但是如果病情需求不得不使用,需要尽量寻找具有相似药理作用,但不良反应更小的替代药物。如果无替代药物,可联合使用能够对抗或削弱不良反应的药品,尽量降低风险。禁用的药物是所有说明中最为严厉的规定,只要说明书中标准了某些人群禁用,就一定不能使用。例如青霉素过敏的人群,对青霉素类药物就应禁用,否则可能会引发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
  4小结
  综上所述,备孕期虽然可能并未真正怀孕,但是对于之后的妊娠和分娩仍会有所影响。所以对于备孕期用药也需要加以注意,注重备孕期的用药安全,了解备孕期的用药原则,并掌握说明书中的指示内容,从而保证安全合理的备孕期用药。
其他文献
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并要求全国各省市实施的《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中,从国家层面对三级医院的定位、发展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医院的精细管理,如住院次均费用、人均药费、人均耗材费用等提出了更为精准、精确和严格的要求。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也新时期的对医院的运营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医改的深入,按DRGs进行医保付费被提上改革议程。公立医院急需进行DRGs内
期刊
中医在我国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推拿是我国历史上起源较早的一种养生技术。在古代,没有产生中药汤剂前,就有人可以通过推拿治病、养生保健了。截至目前,存在几千年历史的中医推拿技术逐渐完善,它的养生作用更让人无法忽视。那么,如何利用中医推拿进行养生呢?接下来,文章就给大家讲一讲,中医推拿养生的相关知识,带领大家领略中医的博大精深。  1中医推拿的作用  中医学发展中,很多中医资料都对推拿的功效进行了详细
期刊
在医学上,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病又被称为骨关节炎。从门诊病人统计情况发现,发病人群年龄大于50岁的占比80%以上,因此若家中有老人,应提高对该疾病的关注度,并正确全面认识退行性骨关节病,达到有效预防,积极治疗的目的。  1症状  退行性骨关节病在老人群体中发病率高,那么它具体有哪些症状呢?临床上,疼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在疾病逐渐进展之中,患者痛感渐渐明显起来,在刚开始运动时,痛感骤然增加,但伴随活动可
期刊
消化不良在老年人群体是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与腹泻等,加上很多老年人胃肠多多少少有一些问题,脾胃比较虚弱,更容易发生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对老年人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也让其苦不堪言,那么老年人出现消化不良到底该怎么办呢?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引起老年人消化不良的因素有哪些  生活习惯。很多老年人都有抽烟、喝酒、饮浓茶等习惯,在饮食上也不太注意,经常吃一些高脂肪或者不易消化的食物,而
期刊
糖尿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慢性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等特点,是当代人类遭遇的又一大疾病杀手。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它能够引发数十种并发症,范围遍布全身,从头到脚、从皮肤到脏器都有可能出现并发症。目前,糖尿病在我国已经进入爆发期,糖尿病患病人数已位居全球前列,而且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糖尿病作为“百病之源”,已经成
期刊
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一般是指从45岁开始直至停经后12个月内。围绝经期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一直可持续到最后1次月经的后1年,对于女性来说是正常的生理变化时期。此阶段可能会出现不适症状,但只要采取适当策略,便可平稳安全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1围绝经期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  围绝经期是正常的生理变化阶段,大部分女性并无明显不适,但是也有部分
期刊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广大妇女备受困扰。盆腔炎,是指发生在盆腔的炎症,中医病名为:妇人腹痛。最为常见的症状有:腹痛及腰骶疼痛,白带增多,月经异常。主要分为急性盆腔炎与慢性盆腔炎两种,二者均给患者健康带来一定影响,严重者可导致盆腔黏连、不孕、异位妊娠,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  对于盆腔炎而言,不是所有女性都会患此种疾病,只有在身体抵抗力低或者其他感染因素导致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才会引发此疾病。 
期刊
鼻炎、咽喉炎是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有些人看到“炎”就认为需要抗生素治疗,容易造成抗生素滥用,且达不到治疗目的。鼻炎、咽喉炎必须服用抗生素治疗吗?  1鼻炎与咽喉炎  鼻炎(Rhinitis)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细菌、变应原以及各种理化因子与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的鼻腔黏膜炎症。鼻炎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增生、渗出与萎缩或坏死等。严重时可引起急性中耳炎、鼻前庭炎、急性咽炎等并发症。
期刊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的厌氧菌,对于生长条件有着比较苛刻的要求但能够在人体胃内生存。此类病菌寄生在胃黏膜组织当中,感染后会发生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同时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等疾病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幽门螺杆菌已经被归入了第一类生物致癌因子的范畴,对人体健康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所以,对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知识,人们应当进行一定的了解,对于一些常见的问题,也应有所掌握。  1幽门螺
期刊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其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目前尚未有彻底根治的方法,患者只能通过药物治疗、规律生活、饮食习惯来予以控制。其中胰岛素治疗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在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中起到积极作用,截至2020年相关医学文献研究表明,我国近1/3糖尿病患者都在使用胰岛素来控制病情。但结合实际来看,仍然有很多人对于胰岛素的原理、类型、功能作用等缺乏客观认知,这便无形中增加了糖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