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人首先结合实例分析了如何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争辩积极性,其次指出要引导学生多质疑,培养探究习惯,然后探讨怎样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最后总结了激发热爱生活的热情,提高观察努力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探究能力;积极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贯彻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激起小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可从以下五方面来进行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巧设疑问,激起学生争辩的积极性
古人云“学贵有疑”。而疑问,该有谁来解答呢?显然,学生应是解难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讨论、争辩,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究,以求得认识的深入。“辩”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如教学《说茶》一课时,当学生在交流“饮茶还能增进人们的友谊”这个知识点时,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中南海肯定有西湖龙井茶。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五次不远千里请国际友人来杭州梅家坞品尝西湖龙井茶呢?他身为国家总理,日理万机,这样做,不是浪费时间吗?”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顿时,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举手发言。“因为这里是西湖龙井产地,所以,来这里能喝到最新鲜的龙井茶”。“课文说,西湖龙井茶要用虎跑泉水冲泡,而梅家坞里杭州虎跑泉水非常近。这样泡出来的茶就更加清水绿叶,回味甘甜了。”“周恩来总理请国际友人来名茶产地,既可以品尝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之珍品,还可以欣赏那茶园的风光,真是一举两得,所以周总理并不在浪费时间。”……这不能不说是创造性思维所带来的奇迹。由此可见,课堂上疑问让学生多争辩,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显著的作用,也促进了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
二、引导学生多质疑,培养探究习惯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教师应提供质疑机遇,引导学生探究性质疑。如教《长征》一课时,为了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出示了三个讨论题:①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②你想到了什么?③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发现学习的机遇,让学生不断地进行质疑。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应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放开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
三、创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兴趣要经过不断的激发才能巩固和持续。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创造条件,不断探索发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调动主动参与意识,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以丰富的情感表达艺术牵动学生,使之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处于兴奋、追随的状态。例如在教《黄山奇石》第二课时,学生归纳出黄山奇石的几种命名规律后,个个兴趣浓厚,我突然有了新的想法,让学生为黄山奇石改名,要求名字既体现景物特点,又给人以美感,还要富有吸引力,学生兴趣大增,妙语连珠。“猴子观海”被改成了“猴子看海”、“猴子望海”、“猴子赏海”、“猴子眺海”,接着我让学生比较“看”、“望”、“赏”、“眺”与“观”之间的区别于联系,最后学生得出结论,只有“观”和“赏”才能突出猴子对云海的着迷等等。学生活用文本,不知不觉间思维能力得到發展,对文本的理解自然也深入了许多。
四、激发热爱生活的热情,提高观察努力
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没有自觉性和主动性是难以奏效的,更是难以持久不懈的。从根本上说,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就必须着眼于激发他们爱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关心生活、积极向上的品质若对集体、对生活麻木不仁、冷若冰霜,那他就更谈不上细心观察,谈不上“心情激动”,即使“闪光的思想”、“闪光的人物”如花似锦,五彩缤纷,也会习以为常,熟视无睹。我们要十分重视结合听说读写和课内外的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使每一位学生都做一个有心人。
小学语文教学,要实施课程教学“自主探究”的新理念,关键在于以生为本,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与时俱进,根据教学的实际,不断地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才能达到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的。
总之,在小语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高耗低效”的现状,应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性,不断更新观念,走出创新教育的潜在性误区,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创新价值和学生潜在的创新因素,多极探索,主动寻求创新教育的教学新途径,从而使学生的能力素质得到均衡的可持续性发展。笔者将在课改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佳美.浅析小学语文作业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2]张国花.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自主学习[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8)
[3]胡小曼.论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J].文教资料.2008(16)
[4]陈晓春.浅议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J].新课程(教研版).2009(08)
关键词:语文教学;探究能力;积极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贯彻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激起小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可从以下五方面来进行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巧设疑问,激起学生争辩的积极性
古人云“学贵有疑”。而疑问,该有谁来解答呢?显然,学生应是解难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讨论、争辩,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究,以求得认识的深入。“辩”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如教学《说茶》一课时,当学生在交流“饮茶还能增进人们的友谊”这个知识点时,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中南海肯定有西湖龙井茶。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五次不远千里请国际友人来杭州梅家坞品尝西湖龙井茶呢?他身为国家总理,日理万机,这样做,不是浪费时间吗?”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顿时,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举手发言。“因为这里是西湖龙井产地,所以,来这里能喝到最新鲜的龙井茶”。“课文说,西湖龙井茶要用虎跑泉水冲泡,而梅家坞里杭州虎跑泉水非常近。这样泡出来的茶就更加清水绿叶,回味甘甜了。”“周恩来总理请国际友人来名茶产地,既可以品尝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之珍品,还可以欣赏那茶园的风光,真是一举两得,所以周总理并不在浪费时间。”……这不能不说是创造性思维所带来的奇迹。由此可见,课堂上疑问让学生多争辩,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显著的作用,也促进了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
二、引导学生多质疑,培养探究习惯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教师应提供质疑机遇,引导学生探究性质疑。如教《长征》一课时,为了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出示了三个讨论题:①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②你想到了什么?③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发现学习的机遇,让学生不断地进行质疑。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应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放开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
三、创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兴趣要经过不断的激发才能巩固和持续。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创造条件,不断探索发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调动主动参与意识,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以丰富的情感表达艺术牵动学生,使之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处于兴奋、追随的状态。例如在教《黄山奇石》第二课时,学生归纳出黄山奇石的几种命名规律后,个个兴趣浓厚,我突然有了新的想法,让学生为黄山奇石改名,要求名字既体现景物特点,又给人以美感,还要富有吸引力,学生兴趣大增,妙语连珠。“猴子观海”被改成了“猴子看海”、“猴子望海”、“猴子赏海”、“猴子眺海”,接着我让学生比较“看”、“望”、“赏”、“眺”与“观”之间的区别于联系,最后学生得出结论,只有“观”和“赏”才能突出猴子对云海的着迷等等。学生活用文本,不知不觉间思维能力得到發展,对文本的理解自然也深入了许多。
四、激发热爱生活的热情,提高观察努力
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没有自觉性和主动性是难以奏效的,更是难以持久不懈的。从根本上说,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就必须着眼于激发他们爱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关心生活、积极向上的品质若对集体、对生活麻木不仁、冷若冰霜,那他就更谈不上细心观察,谈不上“心情激动”,即使“闪光的思想”、“闪光的人物”如花似锦,五彩缤纷,也会习以为常,熟视无睹。我们要十分重视结合听说读写和课内外的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使每一位学生都做一个有心人。
小学语文教学,要实施课程教学“自主探究”的新理念,关键在于以生为本,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与时俱进,根据教学的实际,不断地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才能达到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的。
总之,在小语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高耗低效”的现状,应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性,不断更新观念,走出创新教育的潜在性误区,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创新价值和学生潜在的创新因素,多极探索,主动寻求创新教育的教学新途径,从而使学生的能力素质得到均衡的可持续性发展。笔者将在课改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佳美.浅析小学语文作业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2]张国花.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自主学习[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8)
[3]胡小曼.论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J].文教资料.2008(16)
[4]陈晓春.浅议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J].新课程(教研版).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