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战地日记》:卡扎菲很自恋

来源 :悦读悦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s352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闾丘露薇用大量篇幅讲述“两个利比亚司机”“办报纸的年轻人”“战争中的媒体”“卡扎菲的雇佣兵”等战争角落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在写到班加西街头的孩子们时流露出怜悯的情绪,这种写作风格与国内众多战地报导注重宏观叙事的风格相去甚远。
  
  《利比亚战地日记》是闾丘露薇以日记的形式记述的其从进入利比亚到离开利比亚期间的采访见闻,以每日事态的发展作为基本线索,真实记录了处于战乱中的利比亚的种种场景和战争背景下不同阶层人们的遭遇和感受。全书并无关于战争的宏大叙事,更多的是客观记录,以及她对战争的理性思考。在艱苦而危险的战争环境中,闾丘露薇记录下了亲历的枪击事件、战争中的记者生活、利比亚的民众游行,以及处于战争情势中的司机、记者、翻译、士兵、学生、酒店服务生等人的生活。
   2010年初出版随笔《不分东西》时,闾丘露薇曾说5年之内不再写书。可不到半年,她又推出了新书。对此,闾丘露薇解释说:“如今的行为像是失信于自己的诺言,但写作这本书也是意料之外。记者工作的诸多不确定性,让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既然有了参与利比亚战事报导的机会,我就想着要把我经历的战争与大家分享,包括一些见闻、思考,甚至包括当地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等。”
   《利比亚战地日记》记叙了闾丘露薇在采访驻地班加西的所见所闻。有读者认为,闾丘露薇没有去的黎波里采访,这让该书在内容上大打折扣。对此,闾丘露薇承认有些遗憾。她说:“所以,我觉得假如在的黎波里的新闻同行也能写一本书,讲一讲他们在的黎波里经历的事,这样读者就会有更全面的认识。”闾丘露薇认为,《利比亚战地日记》只是了解利比亚的一种方式和补充,并非全部。
   闾丘露薇在新作中用了一个章节谈论卡扎菲,但多是转述别人的观点,无一字涉及她个人对卡扎菲的评价。对此,闾丘露薇说:“我是通过利比亚国营电视台和批评他的媒体看到卡扎菲的,也读过他的小说。我不太轻易对一个人下判断,我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我怎么知道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我只能告诉大家我注意到的一些细节,我觉得他很自恋。真正判断他是什么样的人,靠我得到的资讯是不够的,即使更多的资讯也很难帮我判断。因为这个人太神秘,大家没有太多机会了解他,这需要时间。”
   有读者认为,虽然书名是“战地日记”,但其中有关战争场面的文字读起来并没有那么血腥、残酷,反倒被作者处理得波澜不惊。对此,闾丘露薇说,读者对于很多场合常有戏剧化的想象,其实在战争中,日子也还是要一天一天过。除了打仗,人们还要面临很多其他日常生活问题。因此,《利比亚战地日记》不局限于记录战争本身,更在于记录战争中的细节,即处于战争恶劣环境中人的生存状态。她说:“网络与电话不通对我来说是一个好事情,我会逼着自己认真地总结或梳理一下当天发生的事情。”
   有读者认为,闾丘露薇用大量篇幅讲述“两个利比亚司机”“办报纸的年轻人”“战争中的媒体”“卡扎菲的雇佣兵”等战争角落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在写到班加西街头的孩子们时流露出怜悯的情绪,这种写作风格与国内众多战地报导注重宏观叙事的风格相去甚远。
   对此,闾丘露薇认为,中国的传统新闻报导常常追求宏大叙事,缺乏细节,在理念上与西方差异很大。“这与我是女性关系不大。我是妈妈,这一点让我会对孩子特别关注。一位男记者,如果他是位父亲,可能也会有同样的感受。所以,很多时候我在考虑,如何从人性角度、从心理学角度来做新闻报导。这样的报导可能会让我们的声音传得更远,让我们的报导更深入人心。这可能也是我们中国媒体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对于数年前的阿富汗战争和海湾战争,如今的闾丘露薇对战地新闻报导安之若素,她知道何时要穿防弹背心,知道何时应该到何地去采访。在战胜内心对战争的恐惧等心理问题后,如今考验闾丘露薇的是对真相的甄别。“你亲眼看到的就是真相吗?”闾丘露薇坦承,这一句话时刻在警醒着她。在班加西,许多人急于向她倾诉,她告诫自己:“现场看到的并非一定是真相。”
   同时,闾丘露薇承认,利比亚战地之行,她也是有倾向性的。她说:“这种倾向性来源于正义、常识和内心的勇气。”她的这种倾向性,在利比亚后来的局势发展中得到了印证。
   从最初的《我已出发》到《行走中的玫瑰》《不分东西》,再到眼下的《利比亚战地日记》,闾丘露薇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不忘写作,甚至还一直保留着写日记的习惯。谈到创作动力,闾丘露薇说:“写作其实是逼着自己思考的过程,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为什么写博客,逼着自己每天写东西,就是因为我要逼着自己思考。思考,你不用它,它会偷懒。再者,用文字梳理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整理自己思路的方法。”(苏菲)
其他文献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把“深刻”列为发展等级的重要一条,就议论文来讲,贵在说理,说理深刻的话会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一般来说,议论文说理肤浅主要表现为:只堆砌论据材料,缺少深入透彻的分析;不会细化出分论点,导致说理不具体;缺乏创新意识,没有体现个性化的特点。笔者以为,下面几点须特别注意:    一、叙议结合,重在点化拓展  写议论文固然少不了材料,但是若只堆砌材料,没有点化拓展的话,同样达不到说理的效果。
期刊
小说开始于作者的想象,完成于读者的想象。  1. 作者与读者之间是心灵感应的关系。  2. 不管你是为了绝望、伤感还是痛苦才写作,面对白纸,你的情绪要强烈。不强烈的话,还是干点儿别的事吧。  3. 不要想着 “改进”你的词汇。用浮现的第一个词,只要它准确,有色彩。  4. 如果使用一个动词加副词才能描述某个动作,去掉副词,换个动词。通往地狱之路是由副词铺就的。  5. 拙文往往是恐惧的产物:恐惧读
期刊
陶行知解“春”字。陶行知先生从海外归来宣传抗日。他一到武汉就去保育院探望孩子,给孩子们教了一个“春”字。板书:“春”;谈话:春,代表着春天和欢乐,花儿跳舞,鸟儿唱歌。我们看见了春,也就是看见了中华民族的希望。若把“春”拆开分成三部分,便是“三、人、日”。“三人成众”这意味着大家联合起来,是可以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倒的!你们看,“日”不是在“三人”之下吗?赶跑了日本鬼子,中华民族的春天就来到了。根据汉字
期刊
【新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青春是珍贵的,它是人生的花朵,生命的春天;青春代表着饱满的精神,展现着活力的个性,孕育着明天的希望;但青春又是不耐久藏的珍宝,是转瞬即逝的时光。把握青春的人,感受到青春的珍贵而赞美青春;虚度青春的人,为青春的流失痛哭而追悔青春。不让过多的轻飘飘、软绵绵占据青春时光,走出过多的呵护,发挥已有的优势,让我们握住手中的画笔,为青春的道路着色,描画青春亮丽的
期刊
2011年全国卷(河北、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
期刊
无腿老兵马三小能够十年如一日“爬行”植树,他用实际行动塑造出一个顶天立地、铁骨铮铮的大写的“人”,那是让人仰望的高度。    在贫瘠的太行山深处,一位失去双脚的退伍老兵艰难地“爬行”在崎岖的山沟里,连续10年植树3000余棵,将荒山装扮得郁郁葱葱。他的事迹被称为真实版的“士兵突击”,他的坚毅、执著强烈地震撼了无数人的心。他叫马三小,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力量能够激发一个人的潜
期刊
十多年来,许多著名研究者一直努力都没有解决。刘嘉忆的报告给这一悬而未决的公开问题一个否定式的回答,彻底解决了Seetapun的猜想。    刘嘉忆(本名刘路),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2008级本科生。  继2011年上半年他攻克一个十多年悬而未决的国际数学难题后,不久前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结束的数理逻辑学术会议上,他作为亚洲高校唯一一位代表在会上做了40分钟报告,报告了他在数理逻辑方面的研究成
期刊
某种程度而言,与其说我们是被那些来自底层的歌声所感动,倒不如说是在歌声中感受到了改善生活的勇气。    北京通州一家饭店的烤串杂工小沙,改编并演唱的《加州旅馆》在网络热传,6天内已有270多万条点击。此歌激起众多70后、80后的共鸣,网友发帖鼓励其称“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专业的弹唱,也没有成千上万的粉丝欢呼雀跃,烤串杂工的一曲改编版《加州旅馆》却赢得了无数的赞誉和鼓励,感动
期刊
秋瑾牺牲在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初六(1907年7月15日);1905年4月3日同盟会先驱邹容死于上海狱中,年仅20岁;同年12月7日,同盟会会员陈天华投日本海自尽,终年30岁;1906年12月31日,同盟会会员刘道一在长沙被杀害,年仅22岁……一段段黑白影像构成如文献资料般的画面,串起那些我们或许曾经熟识,又或许已被淡忘的名字。    “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
期刊
何妨每周克服对某一非善意表达的使用,比如本周力戒说“废话”,下周力戒说“去死”,再下周力戒说“你有病啊”……    我听说,2001年,中国大陆一位语言学家在年轻人中做过一个流行语调查,在前十名流行语中,“恶心”、“白痴”、“变态”等词语赫然在列,高居第二位的竟是“去死吧”。汉语真的在变成越来越“快意”的语言。  因为成长经历中普遍严重的利比多压抑,也因为现实生活中缺乏基本安全感,我们中国人有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