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128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nyy_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诊断中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7例疑似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行X线片检查及CT扫描,并采用重建后处理技术,对比不同检查方法对肋骨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结果:本次所有患者检出骨折113处,发现肋骨隐匿性骨折21处。X线片检查出肋骨隐匿性骨折4例,CT扫描診断肋骨隐匿性骨折19例。MPR技术、CPR技术对肋骨隐匿性骨折检出率(95.2%)、(76.2%)均高于VR技术(52.4%)。结论: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以及曲面重组技术、多平面重组技术联合诊断的检出率较高,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64排128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R816.8;R6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8-0172-02
  肋骨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胸部外伤疾病,患者病情一般较严重,多伴有其他严重并发症,如果不能及早诊断治疗,患者预后较差。肋骨隐匿性骨折主要是指肋骨连续性、完整性被破坏,仅仅通过X线片检查很难准确诊断出来。肋骨的生理位置及其生理解剖结构相对特殊,X线片检查、单排螺旋CT检查并没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漏诊、误诊率较高,容易耽误患者最佳救治时机。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进一步探讨分析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诊断中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临床价值,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7例疑似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分别采用X线片以及64排128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的临床资料。
  1 基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7例疑似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例,女12例;患者年龄33-67岁,平均(36.3±2.1)岁。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X线片以及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X线片检查仪器选择Neusofl直接数字照片装置,设置管电流、管电压分别为200mAn、100Kv,常规行肋骨前后位检查,对局部症状明显部位进行切线位摄片检查。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仪器选择美国GE 64排128层自由心Optima 680.CT机,设置扫描参数:层间隔:0.355mm,球管旋转时间0.5s,层厚0.625mm,探测器宽度40mm,管电流:240mA,管电压120Kv。取患者仰卧位,指导患者上举手臂,从颈7椎体上缘部位开始连续扫描到第12肋下缘处,头部先入,叮嘱患者屏气,一次性扫描完,扫描时间平均控制在6-7s。
  1.3.CT重建后处理技术 将CT扫描图像传输到aw4.6工作站,通过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对矢状位、矢状位图像进行常规重建,而且应采用切线位重建观察敏感区域。再通过容积重现(vR)技术对胸廓三维图像进行重建,借助去骨技术将锁骨、肩胛骨去除后,对双侧肋骨进行全方位旋转观察。在VR技术重建胸廓三维图像提前下,将目的肋骨充分展示后从肋椎关节端到胸骨端采用曲面重组(CPR)技术进行曲面重建,对双侧肋骨逐一进行重建,病变部位做好标记。安排两名以上主治医师共同阅片,只有两位医师意见达成一致方可下定论。
  1.4统计学处理分析本次选择的统计学处理软件为采用SPSSl7.0,通过(n,%)表示计数数据,以卡方值x2检验数据差异;通过(x±s)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数据差异,通过P值检验组间数据差异对比结果,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两种检查方法对肋骨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对比 本次所有患者检出骨折113处,发现肋骨隐匿性骨折21处。X线片检查出肋骨隐匿性骨折4例,CT扫描诊断肋骨隐匿性骨折19例。CT扫描相对于X线片检查新发现2例完全骨折患者,均位于后肋处。新发现的19例肋骨隐匿性骨折中6例患者属于线性骨折(骨皮质断裂但间隙小,未发现明显移位),12例患者属于肋骨内折或内外缘皮质隆起,1例患者属于肋软骨骨折。见下表1。
  2.2.CT重建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隐匿性骨折检出率对比MPR技术、CPR技术对肋骨隐匿性骨折检出率(95.2%)、(76.2%)均高于VR技术(52.4%),具体见下表2。
  3. 讨论
  肋骨从生理解剖结构分析,整体呈前低后高的环状排列,个体的肋缘弧线角度存在很大差异,且骨质结构单薄,胸壁被覆软组织以及胸廓内脏器软组织密度成分相对复杂,如果采用X线片检查会存在明显的重叠干扰,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相对于X线片摄影而言,肋骨DR摄影技术的照射剂量较小,但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对比度范围覆盖更大,这样扫描得到的图像层次会更丰富。然而因为肋骨骨质单薄,和胸壁软组织间的对比度没有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并不能非常清晰显示胸肋关节、隔下肋骨以及肋椎关节端等部位。常规CT扫描虽然可检查出轻微肋骨骨折及其相关并发症,但因为部分容积效应干扰以及显示不完整,并不能得到所有的真实信息。64排螺旋CT相对于常规CT而言,性能更佳,整个扫描时间在6-7s左右,可尽可能避免呼吸运动伪影的干扰,图像空间分辨率大大提高,可清晰观察到微小病变。VR技术可将整个肋骨以三维图像方式展示,骨折部位、断端位移程度也可以更加立体、直观的显示出来。但VR技术的图像分辨率较差,难以诊断出移位2mm以下的轻微骨折以及骨折断端末移位等情况。CPR技术、MPR技术可弥补VR技术的不足,这两种技术可很好的显示平行于扫描方向的轻微移位。同时,MPR后处理技术可提高任意角度层面空间的图像分辨率,可获取更精确的CT扫描图像。CPR技术是一种特殊的MPR形式,借助数据重建可在同一平面同时显示不同层面、任意角度的肋骨情况,便于更直观的观察病变数量、部位及程度等情况。
  本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次所有患者检出骨折113处,发现肋骨隐匿性骨折21处,64排螺旋CT相对X线片检查肋骨隐匿性骨折例数多19例,且MPR技术、CPR技术对肋骨隐匿性骨折检出率(95.2%)、(76.2%)均高于VR技术(52.4%)。这和朱国强等研究报道结果(MPR技术、CPR技术对肋骨隐匿性骨折检出率高出VR技术30%-39%)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以及曲面重组技术、多平面重组技术联合诊断的检出率较高,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基于7T簇模型,在B3LYP/6-31G(d,p)水平上研究了NO分子在H-ZSM-5分子筛孔道中α,β,γ酸性位的吸附.在计算过程中,首先对H-ZSM-5的α,β,γ酸性位进行优化
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酸度下美洛昔康(ME)与4一磺化杯[4]芳烃(SCX4)的包合作用.结果表明,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美洛昔康与4-磺化杯E43芳烃均形成1:1的包合物;以包合形成常数为包合物
程序正当化是宪政制度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对于宪政制度现代化而言,制宪程序是前提,行宪程序是基础,护宪程序是保障.
为解决协同企业设备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实现设备资源最佳化动态调度,分析了设备资源配置组合优化过程中的决策目标,提出基于成本、时间、质量等变量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改
在乙醇溶剂中,于温和条件下以邻苯二胺和1苯基吡唑-4-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含吡唑取代基的苯骈咪唑杂环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MS,^1HNMR对所合成的苯骈咪唑化合物的组成与
通过在MCM-41材料中引入Al3+和Ti4+两种诱因金属离子合成了化学改性介孔材料Al-Ti—MCM-41和Ti—Al-MCM-41;评价了两种介孔材料对污水中镉离子的吸附行为.利用氮气吸附-脱附等温
经营者职业化有利于企业经营者树立新型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有利于经营者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提高,有利于经营者行为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推进经营者职业化进程,必须从环境、制度等
马鞍山市在向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城镇规模小、基础设施落后、乡镇企业布局散、融资难等问题.提高马鞍山市城镇化水平,必须深化城镇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土地使用方式的转变,优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5-去氮嘌呤核糖核苷类似物作为潜在生物活性(如抗病毒、抗肿瘤等)先导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研究进展.指出该类先导物的设计与合成主要基于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