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艺丹青——释印严禅书画展”十月将在昆明举办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m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5日至29日,为期15天的《禅艺丹青——释印严禅书画展》将在云南昆明云南省博物馆内举办。由云南省文化厅主办、云南省文物产业集团和云南省文物总店承办本次展览,160余件将展出的展品由两个专题组成,一部分是释印严的书画作品(山水、花鸟、人物、书法,计100件),另一部分是印严收藏的名家书画作品(书法,计60件)。释印严现为云南大姚妙峰山德云寺住持,是当代知名的青年僧侣国画家。
  


  佛文化是以禅文化为主导的,以禅入文、入诗、入画,以书画写禅,以文表禅,形成了文禅相合的局势,逐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主导地位。士大夫们均以禅心为主的表现在佛文化上,无论文字、诗词、书画均品为逸品、禅品,成为文化艺术上的衡量作品水平和档次的尺绳。
  释印严,法号源静,俗名钟义波,1970年出生于云南大姚,1972年移居广东惠州。1986年始礼张剑萍、祝国沛、陈豪、徐续等诗书画名家为师,习书画、篆刻、诗词,1992年以来在国内外举办个展达9次。 1997年礼佛门泰斗本焕老和尚为师剃度出家为僧,1998年受具足戒,现为云南大姚妙峰山德云寺住持、大雄佛教诗书画院院长、云南省楚雄自治州政协委员、云南省大姚县政协委员、广东南雄市大熊禅寺都监。其画作流传较广,被著名学者、书画大家、文学大师,如文怀沙、陈立夫、张仃、贾芝、洛夫、牛汉、屠岸、王学仲、李铎、权希军、陈永正等收藏并给予很高赞誉。95岁高龄的陈立夫在收藏他的作品后,大书《艺以弘德》条幅回赠。其作品被国内外媒体广泛刊发,出版有《释印严大理书画集》《释印严书画集》。
  印严法师以情写画、以画入禅、以禅融心、文气禅意、画心为一体、形成脱俗超然、纯任天趣的画风——鲜活、空灵、洒脱,流露出对生命和生活极大的热情。这种状态不是外境外物的机械摹写,是一种注入艺术家主体精神和主观感受,反映了自我的画风,是文人及艺术家明心见性修养的体现。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画,他的作品都具有深厚的中国画传统功底。特别是释门法相,面部设色其少如无,墨色在变化与均齐中尽显其态,笔致的洒脱与工整,用笔松动灵活,运墨干湿并见。这不仅体现了画家的传统功底,也表现出了画家观察自然事物的明敏精妙之处,以及擅长运用对比、变化等形式美的法则。印严作为遁人释门四大皆空的僧人,他的作品大都渗透出自然的禅意和出世的韵味。印严法师早期画作师法著名牡丹画家张剑萍先生。张氏乃岭南画派早期画家居巢、居廉兄弟画派传人。印严之画,每用色彩蕴藻画面,烘托境界,或得此传。在居派作品中,色彩常非物之色而成画面“蕴相”之色,有装饰趣味。如《建文皇帝在南诏》《神仙鱼》《春韵》《智者大师法相》《非相禅师》及牡丹题材作品,不胜枚举,意在改变中国传统文人水墨画不重着色而重意趣,此法为其书画特色之一;其二,印严笔致工整,富有造型。岭南画派在汲取西方色彩语言观念之同时,亦汲取西画造型之长,补充中国画不重造型之短。印严之画,在造型颇重骨力造型法度,笔致内敛工整,并与北派画风古朴枯阔、浓墨刚劲相接。如《云南鸡足山华首门》《斜眼观天下》《峨嵋山金顶图》《观瀑听涛图》等,皆在写实与写意之间显现造型工致,气度阔远之势;其三,以佛心造文心之相。印严作为法师,佛心与文心互动,形成心灵图式,必显文化执着者。其大量画作,所绘之相,乃是佛家名法师之相。所绘造像,皆喻空有智慧,超凡脱俗蕴致,或佛光开显,或自性自在,此文心衬托佛心之理想境界也。在禅文化艺术中,禅是艺术的最高的表现,是艺术家心灵完全的剖露,是艺术道德的体现,是文化艺术上灵感的自流的写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个地方佛教的兴衰,与高僧的出世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高僧的道行和福德因缘影响着他所弘传的法脉的兴衰和长久。云南是一个特殊的地域,集中了佛教中的藏传佛教,汉传的大乘佛教和南传的小乘佛教。甚至还有一些本主教、笨教、黑教、阿吨利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各种宗教教派和信仰。但以汉传佛教为主的云南佛教,明清时期以鸡足山和妙峰山为最鼎盛,故有鸡足妙峰之言。鸡足山是因佛陀授记为佛的大弟子大迦叶尊者守衣入定的圣地,又是藏传佛教中被誉为弥勒佛坛域的圣山,而闻名东南亚。妙峰山因开山祖师彻庸禅师被誉为圣者德云比丘的应化身,又因彻庸禅师在明末时为云南佛教界禅门泰斗而名闻天下。法师能主持妙峰山德云寺,冥冥之中,是有法缘。缘起是作为妙峰开山的彻庸祖师和弟子无住禅师亦是诗书画高僧,而礼无住禅师为师的“诗、书、画三绝” 的担当和尚则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巨匠,与明末清初画坛上的“四僧”(渐江、八大山人、石溪、石涛)齐名。妙峰山——彻庸祖师——无住禅师——担当大师——印严法师,已然体现出再续的一条传承法脉。
  


  诚然,印严法师的作品中还有不成熟的漏痕,唯其如此,他的作品才真实,毕竟他刚迈进而立之年的岁月。路漫漫其修远兮,他将上下而求索。艺无止境,我们祝愿他不但在佛门修成正果,同时期待他成为继承和弘扬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一位使者。(本文所用图片皆为释印严作品)
其他文献
太平有象——云南典藏祈福中国!祈福人民!   “太平有象”是云南典藏对今天和平安宁生活的赞美,也是对所有盛世藏家的美好祝愿。  “象”有兼指景象之意,瑞图上常见一头白象驮着宝瓶,宝瓶盛圣水,圣水洒向人间能带来祥瑞,象征着天下太平,表示和平、美好和幸福。云南素有“象的王国”之称,西双版纳至今仍是中国大地上野生象群唯一的栖息之地,云南与象有天地良缘,云南与所有收藏家、收藏爱好者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以
期刊
编者按:“官钧”是困扰中国古陶瓷学界多年的一个学术问题,国内外的研究者们对这一问题一直处于争论不休的状态之中。由于传世品、文献记载和目前的考古发掘还存在诸多矛盾疑点,不仅没有将钧窑的许多重大问题梳理清晰,反而在诸如烧造年代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泾渭不同的看法。    上世纪70年代对河南禹县神垕镇古钧台八卦洞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成为钧窑研究史上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但是当时只是发表了发掘简报,翔实的考古
期刊
6月12日,苏富比继香港、伦敦举办卡尔·肯普旧藏中国金银器专场拍卖之后,巴黎地区的春拍亦隆重推出了卡尔·肯普旧藏的中国白瓷专拍,124件拍品创下了359.955万欧元的成交额。这一成绩创历年中国颜色釉瓷器专场拍卖之最,数件明代白釉瓷器的成交价打破了以往的纪录。    由于颜色釉瓷器的烧制难度大,生产量小,民间收藏的传世明清官窑的数量较少,拍场上的成交价长期远低于青花和粉彩瓷,涉足专题收藏的群不多。
期刊
一、红釉瓷器鉴定    洪武红釉瓷器鉴定  洪武官窑瓷器的研究是近20年的事情,尤其是1994年景德镇珠山东门头出土的洪武官窑资料,初步揭开了洪武官窑的神秘面纱,在此之前1960年南京大明宫和1984年北京四中出土的洪武官窑瓷器的文物资料,只能是蛛丝马迹的线索。考古文物资料与馆藏文物相比较,学术界现已能勾勒出洪武官窑的大致轮廓。    洪武官窑瓷器有青花、釉里红、红釉、釉红彩等品种。其中青花和釉里
期刊
近一甲子以来,中国书画面对时代变迁作出了彻底的调整和反省,形成了一种属于后工业时代,国际主义风潮下的新时代书画。这类创作在20世纪50年代被称为“现代中国画”,后又被称为“现代水墨”和“新水墨”诸名。于此“现代”的说法是专指西方20世纪以来的新思潮,所以“现代中国画”也是面对西方,面对国际主导文化潮流的新时代书画。对于中国建立现代的文化身份来说,书画的现代转型牵涉到传承和扩展的关键问题。传承是继承
期刊
“培育生活艺术”将是第二十四届巴黎古董双年展的主题。当被问及本届双年展推崇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艺术时,克里斯汀·戴迪埃(Christian Deydier)的回答是:一种属于法国人的生活艺术——奢华。  的确,以“奢华”来形容巴黎古董双年展一点都不为过。这一久负盛名的欧洲顶级艺术品豪华盛宴每逢双数年的9月在“光之城”——巴黎举办,在短短十天的时间里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被国际知名收藏家收藏的古董、
期刊
链接之一:   “中国奥运荣誉纪念文化艺术工程”是一项旨在为北京奥运会中国境内113个圣火传递城市定制,具有政府和社会收藏意义的永久性中国奥运荣誉纪念物,由“神州圣火传递图”、“神州圣火传递颂”、“盛世将军瓶”、“中华紫砂壶”、“神州圣火传递图、传递颂”邮集和由火炬传递手贡献出曾经点燃过奥运圣火的签名火炬五大部分组成。其创作者和主设计师分别由中国书画大师欧阳中石、李铎、娄师白和中国当代陶瓷艺术领军
期刊
中国古代玉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历经商周、两汉、唐宋的发展,到明清时达到高峰。清中期玉料的充足,又因乾隆皇帝特别喜爱玉器。在宫廷及苏州、扬州等到地设有御制玉作坊,带动了全国玉业和发展。清代玉器工艺集以前历代玉器工艺之大成,达到了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巅峰阶段。清代玉器的繁荣时期主要在清中期,这一时期生产的玉器数量多,品质佳,工艺精湛,代表了清代玉器的最高水平。  1959年,上海市文管会调拨给黑龙江省博
期刊
蔡铭超是个有些神秘色彩的人。从事艺术品收藏和经营多年,人们对他的关注却更多地源于2006年10月7日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会。当时,在“佛光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专拍上,手持353号牌的蔡铭超,以1.166亿元竞得了明永乐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在外界看来,这颇有一“举”成名的意味。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热衷收藏瓷器的蔡铭超“以瓷会友”,开了名为七月情的陶瓷文化公司。凭借实业提供的资金,他广交朋
期刊
在西距汉长安城约2500米的西安市未央区张家堡广场东侧,有一处汉代墓葬密集区,周边尚存有几处大型墓葬封土遗存。2006年12月至2008年1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的工作人员在此处发掘了483座汉代墓葬。出土陶、铜、铁、铅、玉石、骨等各类文物3156件。    出土器物以陶器为主,器类有鼎、盒、壶、钫、方缸、仓、灶、奁、罐等,铜器主要有鼎、筒形器、镜、带钩、弩机、印章、钱币等,玉石器有玉衣片、玉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