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了解肥胖症病人的病耻感体验,为临床医护人员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1年3月—2021年5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减重代谢中心收治的16例肥胖症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Nvivo 11.0软件,且根据Colaizzi现象学资料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肥胖症病人的病耻感体验可归纳为3个类属9个主
【机 构】
: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肥胖症病人的病耻感体验,为临床医护人员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1年3月—2021年5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减重代谢中心收治的16例肥胖症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Nvivo 11.0软件,且根据Colaizzi现象学资料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肥胖症病人的病耻感体验可归纳为3个类属9个主题。类属一:病耻感体验,即自责与愧疚,负面的刻板印象,自卑感,遭受歧视的经历;类属二:病耻感来源,即亲人、朋友、同学和同事,社会公众;类属三:病耻感的应对,即接纳,社交回避,重塑形象。结论:肥胖症病人存在强烈的病耻感,医护人员应关注肥胖症病人的病耻感体验,予以适当的心理支持,指导其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同时传播正确、科学的肥胖症相关知识;相关部门需制订肥胖症病人相关权益的政策或制度,为肥胖症病人创造人性化的社会环境。
其他文献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章程的序言中,对健康提出了新的定义,即:“健康是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上的一种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这是一种多元的健康观,它将健康从身体的结构和功能扩展到感觉、价值和认知各方面。这个定义已被人们所接受,并认为是对健康的一种全面理解。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我们称之为“文明病”的疾病不断产生,人类为了工业化的需要在健康方面付出了代价。因此,树立正确、科学的健康观
《社戏》创作于1922年,在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中风格独树一帜。小说前半部分运用杂文笔法讲述了成年后的"我"在北京戏园看戏的经历,后半部分则用诗意的笔调描绘了"我"童年时在故乡看社戏的回忆,在鲜明的对比中表现了鲁迅对冷漠的现代都市社会的厌恶,以及对故乡和童年的深情眷恋、对自然人性的赞美。此外,《社戏》中还隐含着鲁迅对现实、对农民以及对自我的重新审视与思考。
美国FDA于2021年3月27日批准首种用于成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的CAR-T细胞疗法药物(基因疗法)Abecma(idecabtagene vicleucel,CAS登记号2306267-75-2),适用于之前经过至少4种药物治疗但无效或者出现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不常见的血癌,确切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患者骨髓内异常的血浆细胞出现堆
冠心病是一类临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在中医范畴内称之为"胸痹心痛",其临床表现多样,病机特点也各异,因此在临证工作时,辨证侧重点有着很大的不同。自古代开始,就有很多中医家在辨证论治时以痰浊、瘀血为主,《丹溪心法》载有"痰夹瘀血,遂成窠囊"的说法。近10年以来临床上应用化痰祛瘀法治疗冠心病的文献报道增多,导师在实践工作中也发现痰瘀互结证已成为冠心病的基本证候,痰浊和瘀血二者既为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
中医诊断过程中医生通过切脉了解疾病的内在变化,但其诊断方式存在主观性较强的问题。本文基于患者脉搏信号构建机器学习模型,挖掘脉搏信号数据中的潜在知识,辅助医生临床诊断决策,助力脉诊客观化发展。论文研究内容包括基于脉搏信号的单标签疾病预测、多标签疾病预测、无监督表示学习,以及脉诊辅助决策平台的实现。论文工作内容如下:1.针对脉搏信号分类结果不具有可解释问题,提出多尺度判别子序列距离度量方法,首先基于判
通过剖析现代高职英语思政课程教育环境、需求可以发现,学校或教师应转变教学思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实际,完善或重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环境。基于此,以立德树人为视角背景,以立德树人应用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缘由为着力点,以两者融合思路为方向,探究高职英语思政教育展开的措施,进而将学生培养成满足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受制于钻井资料少及地质条件复杂,珠江口盆地白云主洼古近系文昌组三级层序格架内的沉积体系发育特征及沉积充填演化关系一直缺乏系统研究,严重制约着白云主洼深部地层的油气勘探。基于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采用层序原型结构剖面恢复、增强地震相分析、砂体地震扫描解释等新技术方法,重建白云主洼文昌组三级层序的沉积体系,并结合主洼构造演化特征,还原文昌组的沉积充填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白云主洼文昌组发育4个"源-汇"体
法律规则结构建立后,并不能完全摆脱个人意志、情绪的影响。司法裁决是三段论过程,对于作为小前提的事实问题的裁断,依赖于法官个人的内心体验。因此,法官年龄对于司法结果具有重要影响。法官年龄主要不是认知问题,而是政治主题。认知意义上对于法官年龄的注意,在政治上被充分吸收。在美国,为评估、检测候选联邦法官的政治可靠性,选定的手段之一是拉长候选人经历,提高法官初任年龄是基本做法。而由于特殊政体所导致的法官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