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应对网络舆情、维护自身形象方面一般存在着管理缺陷、宣传脱节、舆情极端化和应对节拍的迟疑性等问题。本文重点分析利用网络舆情维护高校形象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网络舆情;高校形象;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206;G641
如何利用网络舆情维护高校形象,日益摆上了各大高校的日程。本文结合网络舆情本身的特点以及高校管理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设,希冀能在高校形象维护上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树立现代高校治理的意识
面对新的教育发展形势,高校管理者应该采取科学管理策略,树立现代高校治理意识,才能有效地提高治理质量。
1.主动拥抱网络,加强网络互动
一是要正确认识网络。在当今社会下,各种媒体日益发展,90后的大学生们利用各种媒体便捷地地关注到国内外时政大事,尤其是涉及稳定的热点问题。在浩瀚的网海中,学生们可以专门针对各类事件充分发表自己见解,助推当下网络舆情现象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对话交流平台,大学生也乐意以更加主动地以主人翁意识参与到对社会事件的关注中去,突显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也促其更好地融入社會道德中,使大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是要妥善利用网络平台促进师生互动。比如,BBS是高校开展网络管理和自我建立,主要面向学生的交流平台。但是BBS网络舆情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像一些信息缺乏可信度和积极性,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针对这种情况,各个高校应当主动承担起责任,成为网络生活中的一员,培养一些优秀的大学生网民积极地在BBS上对一些有关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旗帜鲜明地发表出评论,达到积极地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的目的,为大学生的自我成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
2 重视高校形象塑造和传播
高校通过加强自身内部建设及外部形象的建设,突出特色,增强价值,提高自身知名度,注重治理维护,大力主张办学理念,锻造核心竞争力。在建设良好的高校形象的同时,学生们也必然会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熏陶与影响中有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再配合良好素质教育,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起到巨大的正面作用。
(二)加强自身建设和形象塑造
1.进一步推进校务改革和信息公开
校务改革要“突出问题的导向,要注重制度的创新。高校应该坚持把对问题的归结立足于调查研究之上,把发现问题建立在制度清理中,对问题的梳理要参考各类信访事件及案件中,在高校治理相对薄弱的基建、财务、招生以及采购等工作重点入手,严查违纪违法事件,防微杜渐,着力推进高校行政监督治理体制创新,集中关注制度建设中的突破口,还应在学校改革中发挥和确保反腐倡廉制度的保障作用,引导学校的发展” 。在选才方面,要制定和完善有关人才、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且要不断加大对校务公开工作的监督力度,强化校务公开在学校校务中所占比重,更应善于利用网络舆情来加强改革作用。
此外,伴随着电子政务广泛的运用和飞速发展,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了网络电子的优势,能够做到信息化、网络化、多媒体化。这些新发展都在激励着我们的教育管理不断创新进取。
作为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应明确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制度,要建立健全保密审查制度,严格工作程序,促使工作规范开展。但是也不能忽视网络舆情的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完善的公开制度,应更善于利用网络舆情。
2.搞好高校治理,形成良好风格
首先校园内外发生的各种各类突发事件的网上讨论影响高校网络舆情。在校内外突发的与学校有关的或是学生较感兴趣的事情,学生就会马上在网上开展讨论,学生在网络上进行的一些非理性的行为实际上是没有责任约束的,造成了学生们的肆意传播。他们之间交往的频率高、相互影响能力大、对外部具有较大吸引力、群体间关系持续长久且在认知方面存在共性,这就容使群体内对某一共同关心的热点事件达成一定的共识,从而引起连锁反应。高校要通过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的力度,加大网络正面力量的宣传,形成积极、正能量的主流舆论方式,防止90后的大学生误入歧途。
其次校内学生入党、评先评优、就业以及住房分配、职称、人事财务等制度改革也比较容易形成网络舆情。此外,高校在教学管理改革学生就餐、住宿、水电供应等后勤管理与服务常常是网上诉求和民意集聚的热点。高校通过网络舆情,了解师生之所想,知道师生之所需,再进行相应的人事行政的调整以及改革,并对各类校内外事务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使高校形成具有自己独特的管理风格。
3.加强高校自我监督,消除潜在的舆论隐患
高校对于各方面工作都要定期进行检查,发现有“苗头”要及时处理,不姑息纵容,防微杜渐,消除在摇篮中。充分发挥好高校纪委的作用,纪委对高校各项工作中易产生问题的重要环节予以高度关注,“打好预防针”,在思想上、制度上,杜绝不良事件发生,并在各个重大事件的实施过程中,及时跟进,加强监督,防患于未然。
(三)建立和完善应对处置机制
1.设立专门部门负责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
高校本身是一个智力机构,在技术、人才、平台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所以高校可以设立专门部门承担网络处置的相关职能。专门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网络舆情进行信息搜集、分析和研判,为学校的稳定、治理和发展作贡献。一般来说,是选择本校内合适师资或聘请校外的人员来成为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的主要力量。
2.完善高校舆情预警研判应对的制度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强舆情预警研判机制,建立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监督网络舆情,积极配合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就必须努力完善并创新高校舆情预警研判机制,并用有效的规章制度为之护航。
要对高校内专门从事该工作的部门建立科学、合理,有利于相关工作开展的保密、办公室值班、人员聘用、分工协作、员工晋升、财产管理、综合考评制度,通过相关制度确定职能部门的定位,确定专门部门的基本的工作范畴、工作流程与注意事项。此外,高校还需要一方面狠抓落实,让从事该项工作的员工有章可循、各司其职;另一方面,抓大放小,对于重要任务抓落实、严要求,同时也不要太苛求避免挫伤员工积极性和自信心。 在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还可以制定一些较为详细的工作规范,对涉及具体工作技巧的有关内容明确工作流程与步骤。
3.建立部门间协作交流联动机制
高校治理网络舆情危机需要建立一个畅通的沟通联系机制作为一个信息传递保障。另外,该机制也可以成为网络危机治理人员之间的互联渠道,以确保信息能以最快的速度调动。
学校各部门之间应该建立常态化的交流协作机制,设立工作联络小组,专门负责在网络舆情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协调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开展。涉及部门间协作的具体事宜,应要有专门人员专门负责进行指导和考核。通过这种互相配合,增强高校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同时,高校各部门高效迅速地作出预警反应,在第一时间掌握网络舆论发展的动态,研判舆论延伸方向,避免在初期造成工作与网络实际脱节了,延误控制舆论发酵的最好时机。只有通过广泛发动各部门的智慧,才能做到效率最大化、成绩最大化。
除了日常工作往来,也需要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私下联系,可以通过组织文娱活动、联谊聚餐、素质拓展、校外交流等,为特别希望能有机会到校外典型单位突出的机制单位进行学习和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和借鉴特色做法的提供条件,为共同服务于学校形象完善及舆情处理的单位和个人提供娱乐和放松的机会,同时也能提高员工对中心的认同感、优越感和自豪感。
4.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网络舆情监管队伍
人是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重视舆情监管工作队伍的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在整个网络舆情监控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学校相关部门应该强化“把关人”意识。对网络舆情信息监管者定期的进行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对散布谣言,不利于社会、校园稳定的激进的言语进行屏蔽。
其次,充分发挥好校园内“网络意见领袖”作用,通过他们利用积极正面的舆论引导更多的网民。对在热点事件中具有决定性的意见进行监督,充分扮演好“意见领袖”的角色,不断壮大中坚人的力量,以此削弱那些不利于事件发展,有损公共利益的意见的影响力,进而促使他们改变想法。但遇到重大突发的网络舆情事件时,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地做好解释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舆情环境,从而使网络舆情事件朝着有利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润喜. 网络舆情信息资源共享研究[J]. 情报杂志,2009,(08):187-191.
[2]李雯静,许鑫,陈正权. 网络舆情指标体系设计与分析[J].情报科学,2009,(07):986-991.
[3]王升华. 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J]. 攀登,2009,(05):113-115.
[4]丁菊玲,勒中坚,王根生,周萍. 一种面向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的观点柔性挖掘模型[J]. 情报杂志,2009,(10):152-154.
[5]温淑春. 网络舆情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及其应对机制探讨[J]. 理论与现代化,2009,(05):103-107.
[6]曾润喜,王国华,徐晓林. 高校网络舆情的控制与引导[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11):79-82.
[7]曾润喜,徐晓林.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系统、指標与机制[J]. 情报杂志,2009,(11):52-54.
【作者简介】:吴宝善(1981-),男,汉族,天津静海县人,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师,宣传统战部网宣办主任,管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文化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4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基于微信公众平台下的高职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4C36)的阶段性成果和以及2014年湖南省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美院一刻”网络文化工作室(立项编号:14WL10)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网络舆情;高校形象;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206;G641
如何利用网络舆情维护高校形象,日益摆上了各大高校的日程。本文结合网络舆情本身的特点以及高校管理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设,希冀能在高校形象维护上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树立现代高校治理的意识
面对新的教育发展形势,高校管理者应该采取科学管理策略,树立现代高校治理意识,才能有效地提高治理质量。
1.主动拥抱网络,加强网络互动
一是要正确认识网络。在当今社会下,各种媒体日益发展,90后的大学生们利用各种媒体便捷地地关注到国内外时政大事,尤其是涉及稳定的热点问题。在浩瀚的网海中,学生们可以专门针对各类事件充分发表自己见解,助推当下网络舆情现象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对话交流平台,大学生也乐意以更加主动地以主人翁意识参与到对社会事件的关注中去,突显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也促其更好地融入社會道德中,使大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是要妥善利用网络平台促进师生互动。比如,BBS是高校开展网络管理和自我建立,主要面向学生的交流平台。但是BBS网络舆情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像一些信息缺乏可信度和积极性,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针对这种情况,各个高校应当主动承担起责任,成为网络生活中的一员,培养一些优秀的大学生网民积极地在BBS上对一些有关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旗帜鲜明地发表出评论,达到积极地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的目的,为大学生的自我成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
2 重视高校形象塑造和传播
高校通过加强自身内部建设及外部形象的建设,突出特色,增强价值,提高自身知名度,注重治理维护,大力主张办学理念,锻造核心竞争力。在建设良好的高校形象的同时,学生们也必然会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熏陶与影响中有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再配合良好素质教育,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起到巨大的正面作用。
(二)加强自身建设和形象塑造
1.进一步推进校务改革和信息公开
校务改革要“突出问题的导向,要注重制度的创新。高校应该坚持把对问题的归结立足于调查研究之上,把发现问题建立在制度清理中,对问题的梳理要参考各类信访事件及案件中,在高校治理相对薄弱的基建、财务、招生以及采购等工作重点入手,严查违纪违法事件,防微杜渐,着力推进高校行政监督治理体制创新,集中关注制度建设中的突破口,还应在学校改革中发挥和确保反腐倡廉制度的保障作用,引导学校的发展” 。在选才方面,要制定和完善有关人才、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且要不断加大对校务公开工作的监督力度,强化校务公开在学校校务中所占比重,更应善于利用网络舆情来加强改革作用。
此外,伴随着电子政务广泛的运用和飞速发展,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了网络电子的优势,能够做到信息化、网络化、多媒体化。这些新发展都在激励着我们的教育管理不断创新进取。
作为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应明确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制度,要建立健全保密审查制度,严格工作程序,促使工作规范开展。但是也不能忽视网络舆情的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完善的公开制度,应更善于利用网络舆情。
2.搞好高校治理,形成良好风格
首先校园内外发生的各种各类突发事件的网上讨论影响高校网络舆情。在校内外突发的与学校有关的或是学生较感兴趣的事情,学生就会马上在网上开展讨论,学生在网络上进行的一些非理性的行为实际上是没有责任约束的,造成了学生们的肆意传播。他们之间交往的频率高、相互影响能力大、对外部具有较大吸引力、群体间关系持续长久且在认知方面存在共性,这就容使群体内对某一共同关心的热点事件达成一定的共识,从而引起连锁反应。高校要通过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的力度,加大网络正面力量的宣传,形成积极、正能量的主流舆论方式,防止90后的大学生误入歧途。
其次校内学生入党、评先评优、就业以及住房分配、职称、人事财务等制度改革也比较容易形成网络舆情。此外,高校在教学管理改革学生就餐、住宿、水电供应等后勤管理与服务常常是网上诉求和民意集聚的热点。高校通过网络舆情,了解师生之所想,知道师生之所需,再进行相应的人事行政的调整以及改革,并对各类校内外事务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使高校形成具有自己独特的管理风格。
3.加强高校自我监督,消除潜在的舆论隐患
高校对于各方面工作都要定期进行检查,发现有“苗头”要及时处理,不姑息纵容,防微杜渐,消除在摇篮中。充分发挥好高校纪委的作用,纪委对高校各项工作中易产生问题的重要环节予以高度关注,“打好预防针”,在思想上、制度上,杜绝不良事件发生,并在各个重大事件的实施过程中,及时跟进,加强监督,防患于未然。
(三)建立和完善应对处置机制
1.设立专门部门负责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
高校本身是一个智力机构,在技术、人才、平台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所以高校可以设立专门部门承担网络处置的相关职能。专门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网络舆情进行信息搜集、分析和研判,为学校的稳定、治理和发展作贡献。一般来说,是选择本校内合适师资或聘请校外的人员来成为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的主要力量。
2.完善高校舆情预警研判应对的制度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强舆情预警研判机制,建立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监督网络舆情,积极配合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就必须努力完善并创新高校舆情预警研判机制,并用有效的规章制度为之护航。
要对高校内专门从事该工作的部门建立科学、合理,有利于相关工作开展的保密、办公室值班、人员聘用、分工协作、员工晋升、财产管理、综合考评制度,通过相关制度确定职能部门的定位,确定专门部门的基本的工作范畴、工作流程与注意事项。此外,高校还需要一方面狠抓落实,让从事该项工作的员工有章可循、各司其职;另一方面,抓大放小,对于重要任务抓落实、严要求,同时也不要太苛求避免挫伤员工积极性和自信心。 在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还可以制定一些较为详细的工作规范,对涉及具体工作技巧的有关内容明确工作流程与步骤。
3.建立部门间协作交流联动机制
高校治理网络舆情危机需要建立一个畅通的沟通联系机制作为一个信息传递保障。另外,该机制也可以成为网络危机治理人员之间的互联渠道,以确保信息能以最快的速度调动。
学校各部门之间应该建立常态化的交流协作机制,设立工作联络小组,专门负责在网络舆情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协调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开展。涉及部门间协作的具体事宜,应要有专门人员专门负责进行指导和考核。通过这种互相配合,增强高校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同时,高校各部门高效迅速地作出预警反应,在第一时间掌握网络舆论发展的动态,研判舆论延伸方向,避免在初期造成工作与网络实际脱节了,延误控制舆论发酵的最好时机。只有通过广泛发动各部门的智慧,才能做到效率最大化、成绩最大化。
除了日常工作往来,也需要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私下联系,可以通过组织文娱活动、联谊聚餐、素质拓展、校外交流等,为特别希望能有机会到校外典型单位突出的机制单位进行学习和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和借鉴特色做法的提供条件,为共同服务于学校形象完善及舆情处理的单位和个人提供娱乐和放松的机会,同时也能提高员工对中心的认同感、优越感和自豪感。
4.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网络舆情监管队伍
人是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重视舆情监管工作队伍的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在整个网络舆情监控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学校相关部门应该强化“把关人”意识。对网络舆情信息监管者定期的进行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对散布谣言,不利于社会、校园稳定的激进的言语进行屏蔽。
其次,充分发挥好校园内“网络意见领袖”作用,通过他们利用积极正面的舆论引导更多的网民。对在热点事件中具有决定性的意见进行监督,充分扮演好“意见领袖”的角色,不断壮大中坚人的力量,以此削弱那些不利于事件发展,有损公共利益的意见的影响力,进而促使他们改变想法。但遇到重大突发的网络舆情事件时,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地做好解释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舆情环境,从而使网络舆情事件朝着有利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润喜. 网络舆情信息资源共享研究[J]. 情报杂志,2009,(08):187-191.
[2]李雯静,许鑫,陈正权. 网络舆情指标体系设计与分析[J].情报科学,2009,(07):986-991.
[3]王升华. 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J]. 攀登,2009,(05):113-115.
[4]丁菊玲,勒中坚,王根生,周萍. 一种面向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的观点柔性挖掘模型[J]. 情报杂志,2009,(10):152-154.
[5]温淑春. 网络舆情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及其应对机制探讨[J]. 理论与现代化,2009,(05):103-107.
[6]曾润喜,王国华,徐晓林. 高校网络舆情的控制与引导[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11):79-82.
[7]曾润喜,徐晓林.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系统、指標与机制[J]. 情报杂志,2009,(11):52-54.
【作者简介】:吴宝善(1981-),男,汉族,天津静海县人,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师,宣传统战部网宣办主任,管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文化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4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基于微信公众平台下的高职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4C36)的阶段性成果和以及2014年湖南省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美院一刻”网络文化工作室(立项编号:14WL1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