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切实落到实处,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近几年在这方面大胆探索,积累了点滴经验,供同行参考。
一、大课间活动的管理
1.成立领导小组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主任、教务主任、后勤主任、年级组长、体育教师、班主任及学生会干部为组员的领导小组。
2.小组成员具体分工
校长总负责,副校长巡回监督组员,政教主任负责检查、评价工作,教务主任协调上课教师确保学生下课后准时参加活动,后勤主任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年级组长抓协调,体育组制定活动方案,体育教师分项目抓组织实施,班主任跟班督促,学生会成员轮流进行检查、评价工作。
二、大课间活动的实施
1.时间安排
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师生共同参加大课间活动,时间为30分钟。(注:阴雨天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在教室进行棋类活动,室内体育游戏,或观看体育比赛。)
2.活动内容及组织
(1)必选活动
我校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师生2400多人,现有400米田径场一个(内设足球场),篮球场6个,排球场4个,乒乓球台40副,羽毛球场8个,地下活动室一个。结合我校师生人数多,活动场地相对较少这一实际,为了确保每个人都能参与活动,把跑操定为必选内容,分年级由本年级体育教师组织跑操,班主任跟班监督,任课教师跟班参与,跑操符合要求的班级,学生分头参与任选活动。
(2)任选活动
根据我校教师和学生所掌握体育技能情况,结合场地器材实际,目前开设以下选项活动(见下表1),由体育教师,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分项目承担各个活动的组织指导工作。
3.监督检查
政教主任总负责,在政教处工作人员和学生会的组织下,分组对每个年级跑操情况和师生活动情况进行评价。跑操成绩90分以上符合要求,班级跑操活动评价见表2,教师活动评价见表3,学生选项活动评价见表4。
4.后勤保障
总务主任总负责,由处室人员分工带领每班选派的器材收发员,在跑操期间准备器材、布置场地,活动结束后归还器材。
5.难点与对策
(1)场地器材不足
大课间活动由于全校师生同时参与活动,因此场地器材会显得比平时更加不足,我校从以下几点尝试解决:
在场地改进上下功夫:①设立小场地,如:小足球场(15m×30m),小排球场(3m×6m);②设立移动场地,如:两人持羽毛球网,在任何可放下羽毛球场的平整空闲处4~6人进行羽毛球活动,同类小场地亦可;③把“篮筐”画在墙壁上,进行投篮练习。
在器材上想办法:①动员有条件的学生自带器材;②学生自制器材,如:自制沙包、毽子、皮筋、羽毛球网、小排球场地网等;③改造器材,如:把破旧排球、足球改为实心球,在破足球里装充填物改成不易踢飞的足球等。
(2)人数过于集中
在实践中发现,多数学生喜欢的活动常常集中在几个项目上,给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带来难度,我校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结合学校场地实际,从选项活动人数上限制(见大课间活动选项表1)。
定期轮换,让喜欢者都有机会参与。
从活动内容入手,让更多的人参与。如:在篮球这项活动中,我们先分有球练习和无球练习两部分内容,在无球练习中又从速度、力量、协调、灵敏、弹跳等不同素质入手分小组轮换练习;有球练习从熟悉球性、传球、运球、投篮、比赛等不同内容分小组轮换,在投篮练习中又分无板、有墙、有板三个层次,通过比赛优者晋级。经细化、分内容、分层次,200多人可同时进行篮球方面的练习。
引导动员。通过项目介绍,让师生了解各个项目的独特魅力,激发参与意识,尝试体验。
(3)活动积极性下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激发师生的兴趣,才能使大课间活动受师生的青睐,我们从以下几点想办法:
①给师生提供展示才华的空间,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各个活动小组每天举行小比赛。结合大课间活动时间短的特点,进行足球金球赛,篮球、羽毛球、排球五分制赛(每队谁先得五分则获胜),乒乓球争皇赛,定距或定时跑操赛,1分钟跳绳赛,武术、街舞、健美操等表演赛,争当周冠军,拼搏月冠军,在每年举行的大课间活动节上冲击年度总冠军。
②机制督促。把师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检查、评价结果与个人的评优选先挂钩,班级跑操及活动情况与班级的综合评比,班主任的评优选先相结合。
③奖励激趣。对师生在各类比赛中的优秀者给予及时奖励,激发练习积极性。
④转换角色。对活动中的优秀者,通过角色转换,激发积极性。如:让优秀学生承担活动的指导者。
三、大课间活动长期开展的设想
1.大课间活动学生自主化
随着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学生健身意识不断增强,运动习惯逐步养成,学生独立活动能力、组织能力迅速提高,学生自己渴望自主活动,学校应积极倡导,做好各种协调工作。
2.大课间活动内容专一化和多样化
随着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学生会对某种运动产生浓厚兴趣,渴望精通某种技能,专一性是部分学生的需求。同时部分学生渴望掌握多种技能,感受不同运动带来的快乐,多样性也是大课间活动的一种趋势。
3.大课间活动开展的灵活多样性
由于各个学校所处地域不同,气候、物质条件各有差异、师生需求千差万别,灵活多样地选择活动内容、组织方式,才能适合各自的需求,使大课间活动永久不衰。
一、大课间活动的管理
1.成立领导小组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主任、教务主任、后勤主任、年级组长、体育教师、班主任及学生会干部为组员的领导小组。
2.小组成员具体分工
校长总负责,副校长巡回监督组员,政教主任负责检查、评价工作,教务主任协调上课教师确保学生下课后准时参加活动,后勤主任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年级组长抓协调,体育组制定活动方案,体育教师分项目抓组织实施,班主任跟班督促,学生会成员轮流进行检查、评价工作。
二、大课间活动的实施
1.时间安排
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师生共同参加大课间活动,时间为30分钟。(注:阴雨天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在教室进行棋类活动,室内体育游戏,或观看体育比赛。)
2.活动内容及组织
(1)必选活动
我校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师生2400多人,现有400米田径场一个(内设足球场),篮球场6个,排球场4个,乒乓球台40副,羽毛球场8个,地下活动室一个。结合我校师生人数多,活动场地相对较少这一实际,为了确保每个人都能参与活动,把跑操定为必选内容,分年级由本年级体育教师组织跑操,班主任跟班监督,任课教师跟班参与,跑操符合要求的班级,学生分头参与任选活动。
(2)任选活动
根据我校教师和学生所掌握体育技能情况,结合场地器材实际,目前开设以下选项活动(见下表1),由体育教师,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分项目承担各个活动的组织指导工作。
3.监督检查
政教主任总负责,在政教处工作人员和学生会的组织下,分组对每个年级跑操情况和师生活动情况进行评价。跑操成绩90分以上符合要求,班级跑操活动评价见表2,教师活动评价见表3,学生选项活动评价见表4。
4.后勤保障
总务主任总负责,由处室人员分工带领每班选派的器材收发员,在跑操期间准备器材、布置场地,活动结束后归还器材。
5.难点与对策
(1)场地器材不足
大课间活动由于全校师生同时参与活动,因此场地器材会显得比平时更加不足,我校从以下几点尝试解决:
在场地改进上下功夫:①设立小场地,如:小足球场(15m×30m),小排球场(3m×6m);②设立移动场地,如:两人持羽毛球网,在任何可放下羽毛球场的平整空闲处4~6人进行羽毛球活动,同类小场地亦可;③把“篮筐”画在墙壁上,进行投篮练习。
在器材上想办法:①动员有条件的学生自带器材;②学生自制器材,如:自制沙包、毽子、皮筋、羽毛球网、小排球场地网等;③改造器材,如:把破旧排球、足球改为实心球,在破足球里装充填物改成不易踢飞的足球等。
(2)人数过于集中
在实践中发现,多数学生喜欢的活动常常集中在几个项目上,给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带来难度,我校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结合学校场地实际,从选项活动人数上限制(见大课间活动选项表1)。
定期轮换,让喜欢者都有机会参与。
从活动内容入手,让更多的人参与。如:在篮球这项活动中,我们先分有球练习和无球练习两部分内容,在无球练习中又从速度、力量、协调、灵敏、弹跳等不同素质入手分小组轮换练习;有球练习从熟悉球性、传球、运球、投篮、比赛等不同内容分小组轮换,在投篮练习中又分无板、有墙、有板三个层次,通过比赛优者晋级。经细化、分内容、分层次,200多人可同时进行篮球方面的练习。
引导动员。通过项目介绍,让师生了解各个项目的独特魅力,激发参与意识,尝试体验。
(3)活动积极性下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激发师生的兴趣,才能使大课间活动受师生的青睐,我们从以下几点想办法:
①给师生提供展示才华的空间,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各个活动小组每天举行小比赛。结合大课间活动时间短的特点,进行足球金球赛,篮球、羽毛球、排球五分制赛(每队谁先得五分则获胜),乒乓球争皇赛,定距或定时跑操赛,1分钟跳绳赛,武术、街舞、健美操等表演赛,争当周冠军,拼搏月冠军,在每年举行的大课间活动节上冲击年度总冠军。
②机制督促。把师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检查、评价结果与个人的评优选先挂钩,班级跑操及活动情况与班级的综合评比,班主任的评优选先相结合。
③奖励激趣。对师生在各类比赛中的优秀者给予及时奖励,激发练习积极性。
④转换角色。对活动中的优秀者,通过角色转换,激发积极性。如:让优秀学生承担活动的指导者。
三、大课间活动长期开展的设想
1.大课间活动学生自主化
随着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学生健身意识不断增强,运动习惯逐步养成,学生独立活动能力、组织能力迅速提高,学生自己渴望自主活动,学校应积极倡导,做好各种协调工作。
2.大课间活动内容专一化和多样化
随着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学生会对某种运动产生浓厚兴趣,渴望精通某种技能,专一性是部分学生的需求。同时部分学生渴望掌握多种技能,感受不同运动带来的快乐,多样性也是大课间活动的一种趋势。
3.大课间活动开展的灵活多样性
由于各个学校所处地域不同,气候、物质条件各有差异、师生需求千差万别,灵活多样地选择活动内容、组织方式,才能适合各自的需求,使大课间活动永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