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习惯性地用汉语进行思维和写作,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本文首先对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分析,然后分别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层面分析学生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各种影响,并就本人在平时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尝试,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以帮助学生减少母语负迁移的不良影响,形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英语教学环境中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母语负迁移 英语写作 课堂教学 应对策略
一、引言
英语写作体现了英语教学从输入到输出过程的能力迁移程度。这种迁移对于中学生却通常是件头疼的事。虽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和基本的语法知识,但所写的作文仍然不太规范。观点、想法很好,可写下来以后别人却不太明白。教师也常感到困惑,批改得很辛苦,学生的进步却不大,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习惯用母语的思维来表达思想,这一点可通过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对第二语言学习者作文的研究结果得以证明。Kaplan认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使用不同的书面语模式,这是由于母语的负迁移所致。
二、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具体分析
母语迁移可分为两种,即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正迁移是指在外语的语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母语的影响而借用母语的某些形式,刚好这种借用符合外语的习惯,结果是正确的。而负迁移刚好相反,借用的母语形式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或者不被该语言的本族人所接受。负迁移也叫干扰。Tom Scovel指出,当两种语言在某种结构上出现不同时,不同点往往成了学习者的难点所在,此时就容易出现负迁移现象。【1】
第二语言写作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同时也是一种思维和文化模式转换的行为。学生用英语写作也就是从汉语的思维和文化模式向英语的思维和文化模式过渡。在这种深层的思维和文化的转换过程中,很多因素都受到汉语母语的干扰,从而在写作中大量出现汉语负迁移的痕迹,以致转换不能顺利实现。这就是写作当中的母语负迁移。母语负迁移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词汇、句法和语篇。
(一)词汇层面上的母语负迁移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套与母语紧密相关的概念—语义系统。这套母语词汇的概念—语义系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干扰。
(二)句法层面上的母语负迁移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句法结构差异较大。汉语重意合,只要语义清楚,句子成份常被省略。英语重形合,要求句子语法结构完整。汉语和英语的这种句法结构差异是引起句法层面负迁移的主要原因。
(三)语篇层面上的母语负迁移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螺旋式的(circular thought pattern)。一般是首先叙述事情的背景,或罗列客观上的条件,或说明问题的原因,最后再做出结论;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性的(linear thought pattern),往往采用直线推进的方式,直接交流的形式。首先亮出观点或看法,点明主题,然后再依次说明背景、条件、原因、证据或进行分析。如根据信息写一封求职信:“我叫李华,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主修课程是商贸英语,想申请某公司对外翻译的工作。”学生常常按照汉语的顺序将开头句写成:“My name is Li Hua. I graduated from……”,而实际上李华是求职者即写信人,信的末尾自然要署上李华的名字。求职信的开头应写成:“I would like to apply for the position advertised in……”,或者是“ I am applying for the position of a interpretor you have advertised……”。这样直接进入主题,说明写这封信的目的,就好多了。
三、英语写作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应对策略
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着片面的传统的偏重语法、时态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不能流畅地应用语法书写句子,而且多负迁移的现象。我们在培养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中,如果能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使学生在无意识中“脱口而出”正确的英语或者“下笔成言”,那么教学方法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且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笔者就此目标尝试一些方法,阐述如下,谨供同仁参考。
1、正确对待母语负迁移现象
中学生 英语 写 作 中出现的母语负迁移错误涉及词汇、句法、 文化 等方面,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所学的知识有限,因而遇到 语言 障碍时便会求助于母语知识结构,使得迁移错误不可避免地发生。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对学习者的母语迁移错误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既然不可避免,就要接受它,并利用它。教师应根据学习者出错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方法对错误进行纠正,帮助学习者消除错误,逐渐学会用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去表达思想。
2、 注重语言知识训练,夯实学生基础
⑴ 以背诵活动形式增加英语语言输入
高中阶段往往因为繁重的学习内容和巨大的考试压力而忽视了背诵活动。但是,背诵是一种有意识的语言输入活动。通过有意识的背诵输入,学生可以逐步积累写作中所必需的语言知识,以及篇章构建技巧,在此基础上就能加强对写作过程中的母语负迁移的监控和修正,逐步摆脱母语思维的干扰,大量减少上述所提及的遣词造句和篇章构建的问题,从而达到更好地使用英语表达的目的。
⑵ 加强对比分析,讲透语言要点
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有时就是由它们彼此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引起的,因此教师要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英语与汉语的异同,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了避免汉语的干扰,可以多进行一些汉译英的练习,通过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法的对比,感悟英语思维的特点,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减少硬译的现象。
⑶ 增强文化意识,运用地道的英语
长期以来,外语教学存在着重语法、轻文化的现象。学生一味地追求语法的正确,却不考虑语言的得体性。一个在语法上准确无误的句子,可能因为使用的场合不对,造成语用交际失误。著名的语言学家拉多曾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一书中就指出过“: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因此,教师应当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英汉之间在思维方式、语言表达、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让学生重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4)创设交际情境,提供运用地道语言的机会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力为学生创设各种交际情境,增加学生运用地道语言的机会。如:1)事物巧设情景;2)生活呈现情景;3)动作演示情景;4)语言描述情景;5)对话导入情景;6)音乐(歌曲)伴随情景;7)图画烘托情景;8)对比再现情景;9)电教模拟情景;10)表演体会情景等等。
四、结束语
写作不只是语法、句子和词汇的运用问题,也不只是简单的文章框架结构和段落安排问题,而是一种交错着浓厚的社会和文化内涵的思维活动。要写好英语作文,学生除了要加强语言的基本功外,还要熟悉英美文化,掌握英美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善于分析并掌握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法、句法、语篇结构及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差异,真正摆脱母语对英语写作的干扰,同时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英美文化知识的介绍,加强英汉表达方式的对比分析,及时纠正学生习作中的错误表达,让学生渐渐养成用英语思维方式来表达思想,不断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 母语负迁移 英语写作 课堂教学 应对策略
一、引言
英语写作体现了英语教学从输入到输出过程的能力迁移程度。这种迁移对于中学生却通常是件头疼的事。虽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和基本的语法知识,但所写的作文仍然不太规范。观点、想法很好,可写下来以后别人却不太明白。教师也常感到困惑,批改得很辛苦,学生的进步却不大,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习惯用母语的思维来表达思想,这一点可通过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对第二语言学习者作文的研究结果得以证明。Kaplan认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使用不同的书面语模式,这是由于母语的负迁移所致。
二、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具体分析
母语迁移可分为两种,即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正迁移是指在外语的语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母语的影响而借用母语的某些形式,刚好这种借用符合外语的习惯,结果是正确的。而负迁移刚好相反,借用的母语形式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或者不被该语言的本族人所接受。负迁移也叫干扰。Tom Scovel指出,当两种语言在某种结构上出现不同时,不同点往往成了学习者的难点所在,此时就容易出现负迁移现象。【1】
第二语言写作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同时也是一种思维和文化模式转换的行为。学生用英语写作也就是从汉语的思维和文化模式向英语的思维和文化模式过渡。在这种深层的思维和文化的转换过程中,很多因素都受到汉语母语的干扰,从而在写作中大量出现汉语负迁移的痕迹,以致转换不能顺利实现。这就是写作当中的母语负迁移。母语负迁移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词汇、句法和语篇。
(一)词汇层面上的母语负迁移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套与母语紧密相关的概念—语义系统。这套母语词汇的概念—语义系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干扰。
(二)句法层面上的母语负迁移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句法结构差异较大。汉语重意合,只要语义清楚,句子成份常被省略。英语重形合,要求句子语法结构完整。汉语和英语的这种句法结构差异是引起句法层面负迁移的主要原因。
(三)语篇层面上的母语负迁移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螺旋式的(circular thought pattern)。一般是首先叙述事情的背景,或罗列客观上的条件,或说明问题的原因,最后再做出结论;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性的(linear thought pattern),往往采用直线推进的方式,直接交流的形式。首先亮出观点或看法,点明主题,然后再依次说明背景、条件、原因、证据或进行分析。如根据信息写一封求职信:“我叫李华,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主修课程是商贸英语,想申请某公司对外翻译的工作。”学生常常按照汉语的顺序将开头句写成:“My name is Li Hua. I graduated from……”,而实际上李华是求职者即写信人,信的末尾自然要署上李华的名字。求职信的开头应写成:“I would like to apply for the position advertised in……”,或者是“ I am applying for the position of a interpretor you have advertised……”。这样直接进入主题,说明写这封信的目的,就好多了。
三、英语写作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应对策略
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着片面的传统的偏重语法、时态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不能流畅地应用语法书写句子,而且多负迁移的现象。我们在培养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中,如果能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使学生在无意识中“脱口而出”正确的英语或者“下笔成言”,那么教学方法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且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笔者就此目标尝试一些方法,阐述如下,谨供同仁参考。
1、正确对待母语负迁移现象
中学生 英语 写 作 中出现的母语负迁移错误涉及词汇、句法、 文化 等方面,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所学的知识有限,因而遇到 语言 障碍时便会求助于母语知识结构,使得迁移错误不可避免地发生。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对学习者的母语迁移错误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既然不可避免,就要接受它,并利用它。教师应根据学习者出错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方法对错误进行纠正,帮助学习者消除错误,逐渐学会用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去表达思想。
2、 注重语言知识训练,夯实学生基础
⑴ 以背诵活动形式增加英语语言输入
高中阶段往往因为繁重的学习内容和巨大的考试压力而忽视了背诵活动。但是,背诵是一种有意识的语言输入活动。通过有意识的背诵输入,学生可以逐步积累写作中所必需的语言知识,以及篇章构建技巧,在此基础上就能加强对写作过程中的母语负迁移的监控和修正,逐步摆脱母语思维的干扰,大量减少上述所提及的遣词造句和篇章构建的问题,从而达到更好地使用英语表达的目的。
⑵ 加强对比分析,讲透语言要点
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有时就是由它们彼此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引起的,因此教师要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英语与汉语的异同,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了避免汉语的干扰,可以多进行一些汉译英的练习,通过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法的对比,感悟英语思维的特点,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减少硬译的现象。
⑶ 增强文化意识,运用地道的英语
长期以来,外语教学存在着重语法、轻文化的现象。学生一味地追求语法的正确,却不考虑语言的得体性。一个在语法上准确无误的句子,可能因为使用的场合不对,造成语用交际失误。著名的语言学家拉多曾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一书中就指出过“: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因此,教师应当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英汉之间在思维方式、语言表达、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让学生重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4)创设交际情境,提供运用地道语言的机会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力为学生创设各种交际情境,增加学生运用地道语言的机会。如:1)事物巧设情景;2)生活呈现情景;3)动作演示情景;4)语言描述情景;5)对话导入情景;6)音乐(歌曲)伴随情景;7)图画烘托情景;8)对比再现情景;9)电教模拟情景;10)表演体会情景等等。
四、结束语
写作不只是语法、句子和词汇的运用问题,也不只是简单的文章框架结构和段落安排问题,而是一种交错着浓厚的社会和文化内涵的思维活动。要写好英语作文,学生除了要加强语言的基本功外,还要熟悉英美文化,掌握英美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善于分析并掌握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法、句法、语篇结构及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差异,真正摆脱母语对英语写作的干扰,同时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英美文化知识的介绍,加强英汉表达方式的对比分析,及时纠正学生习作中的错误表达,让学生渐渐养成用英语思维方式来表达思想,不断提高英语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