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优质的教学,要求教师更加注重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更加注重课堂开放性的提升。但是,由于教师教学理念的限制和教学方法不足的影响,教师在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开放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教学对策,为优化教学、提升课堂容量提供一定的见解和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问题;措施
一、小學数学开放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个体差异性关注不够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并且对于数学问题的研究也有不同的思路。正是由于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才能构建更加丰富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更多。但是,不少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却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不多,对学生个性化的认知挖掘力度不够。多数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开展教学,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工作,按照自己的既有思路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主导课堂,甚至是操控课堂教学中所有的活动和资源,导致学生的认识并未能及时展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的认识并未能及时被共享。事实上,如教师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部分学生按照个性化的认识,往往能够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惊喜,提供更多的解题思路,这边是学生创造性的体现。但是,教师的过渡操控掩盖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也就被教师培养成为承载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学生被模式化和套路化的学习方式影响,其个体的创造性和个性化认知也逐渐减弱,学生也只能依赖教师的讲述和教师提供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强,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和独立学习能力降低。
2.给学生生成性资源呈现的机会不多
课堂教学中,学生本应当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更应当通过个体的参与、个体体验、个人思考和主动整合归纳等方式,全面投入到学习中,完整地经历新知生成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新课教学中有跟多的收获,才能让学生在新知获得的同时,获得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同步发挥。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的生成性资源呈现的机会并不多,教师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开展教学活动,缺乏对学生参与活动和体验学习的引导,导致学生在课堂中仅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认识新知,也就导致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不足,新知生成量不够。
二、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教学措施分析
1.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发展
构建开放式课堂,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要秉承尊重每位学生的原则,让每个同学都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表述自己的学习认知。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关注新知生成的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积极反馈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在《折线统计图》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积极探索折现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构建如下教学情境:以下是老师统计的我市参与数学竞赛的小学生数量,2010年:426支;2011年:394支;2012年:468支;2013年:454支;2014年:489支;2015年:499支;2016年:519支;2017年:588支;2018年:642支。请问:老师这样统计的数据好吗?你知道如何让我们的这一组数据更加直观吗?你知道如何让这几年的数量变化更明显吗?随即,在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折线图的绘制。在绘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请同学们通过折线图说出哪一年的数量最多?哪一年的数量最少?请说出你是怎样看的。在以上问题呈现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回答,让学生整体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来。经过以上过程和对数据的分析,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你知道为什么还要学习折线图吗?折线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优势吗?经历了以上过程,不少学生认识到:折线图更容易看出数据的变化情况,数据也更加有条理。此时,我看到一名学生有意愿回答问题,于是我点名这位不经常回答问题且成绩平平的学生,他说道:老师,我认为折线图还能看出以后的发展趋势。此言一出,也恰好说出了折线图最重要的特点,也给了我极大的惊喜。由此教学案例可见,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并给每位学生以呈现智慧和知识的机会,往往在不经意间便可以获得更加充沛的收获。
2.构建活动,关注学习过程
活动是教师教学的最重要的载体和媒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活动的构建,要注重用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暴露出不同的错误,让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显性化,才能让课堂的开放性更足。例如,在《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由于组合图形中,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多是一些不规则的图形,并且图形整体多是以学生学习过的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等常见图形的组合为例的,所以也常见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甚至有一些题目的解答时教师在一时之间都未曾想到的。所以,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更要注重课堂丰富教学活动的构建,并引导学生通过挖掘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并在活动中以多种方法求解问题的方式开展学习。例如,教师设置如下习题:某同学的中有一个院落,其中的长度如图上标注所示,你能帮助他计算出他家院子的面积吗?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求解这一基本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问题设置后,有的学生认为应当通过分割的方式求解这一组合图形的面积,将其分割成为两个长方形并分别求解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也有学生将院子补上一块,最后再通过切割的方式计算。以上两种方式的求解,恰恰是组合图形的面积求解的最根本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活动探究,生成并展现出来的以上解决方式,充实了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训练。
总结
开放式课堂是新课改背景下所极力倡导的一种课堂,也是最受同学们欢迎和青睐的一种课堂。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当前教学中开放性课堂的构建不足,并通过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和构建丰富教学活动的方式,让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新知生成量更足,学生的收获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刘蕊.例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开放性问题的设计[J].当代教研论丛,2019(04):58.
[2]韩晓丰,杨春英.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开放性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4):76.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问题;措施
一、小學数学开放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个体差异性关注不够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并且对于数学问题的研究也有不同的思路。正是由于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才能构建更加丰富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更多。但是,不少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却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不多,对学生个性化的认知挖掘力度不够。多数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开展教学,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工作,按照自己的既有思路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主导课堂,甚至是操控课堂教学中所有的活动和资源,导致学生的认识并未能及时展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的认识并未能及时被共享。事实上,如教师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部分学生按照个性化的认识,往往能够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惊喜,提供更多的解题思路,这边是学生创造性的体现。但是,教师的过渡操控掩盖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也就被教师培养成为承载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学生被模式化和套路化的学习方式影响,其个体的创造性和个性化认知也逐渐减弱,学生也只能依赖教师的讲述和教师提供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强,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和独立学习能力降低。
2.给学生生成性资源呈现的机会不多
课堂教学中,学生本应当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更应当通过个体的参与、个体体验、个人思考和主动整合归纳等方式,全面投入到学习中,完整地经历新知生成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新课教学中有跟多的收获,才能让学生在新知获得的同时,获得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同步发挥。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的生成性资源呈现的机会并不多,教师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开展教学活动,缺乏对学生参与活动和体验学习的引导,导致学生在课堂中仅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认识新知,也就导致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不足,新知生成量不够。
二、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教学措施分析
1.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发展
构建开放式课堂,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要秉承尊重每位学生的原则,让每个同学都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表述自己的学习认知。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关注新知生成的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积极反馈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在《折线统计图》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积极探索折现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构建如下教学情境:以下是老师统计的我市参与数学竞赛的小学生数量,2010年:426支;2011年:394支;2012年:468支;2013年:454支;2014年:489支;2015年:499支;2016年:519支;2017年:588支;2018年:642支。请问:老师这样统计的数据好吗?你知道如何让我们的这一组数据更加直观吗?你知道如何让这几年的数量变化更明显吗?随即,在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折线图的绘制。在绘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请同学们通过折线图说出哪一年的数量最多?哪一年的数量最少?请说出你是怎样看的。在以上问题呈现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回答,让学生整体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来。经过以上过程和对数据的分析,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你知道为什么还要学习折线图吗?折线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优势吗?经历了以上过程,不少学生认识到:折线图更容易看出数据的变化情况,数据也更加有条理。此时,我看到一名学生有意愿回答问题,于是我点名这位不经常回答问题且成绩平平的学生,他说道:老师,我认为折线图还能看出以后的发展趋势。此言一出,也恰好说出了折线图最重要的特点,也给了我极大的惊喜。由此教学案例可见,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并给每位学生以呈现智慧和知识的机会,往往在不经意间便可以获得更加充沛的收获。
2.构建活动,关注学习过程
活动是教师教学的最重要的载体和媒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活动的构建,要注重用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暴露出不同的错误,让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显性化,才能让课堂的开放性更足。例如,在《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由于组合图形中,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多是一些不规则的图形,并且图形整体多是以学生学习过的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等常见图形的组合为例的,所以也常见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甚至有一些题目的解答时教师在一时之间都未曾想到的。所以,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更要注重课堂丰富教学活动的构建,并引导学生通过挖掘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并在活动中以多种方法求解问题的方式开展学习。例如,教师设置如下习题:某同学的中有一个院落,其中的长度如图上标注所示,你能帮助他计算出他家院子的面积吗?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求解这一基本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问题设置后,有的学生认为应当通过分割的方式求解这一组合图形的面积,将其分割成为两个长方形并分别求解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也有学生将院子补上一块,最后再通过切割的方式计算。以上两种方式的求解,恰恰是组合图形的面积求解的最根本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活动探究,生成并展现出来的以上解决方式,充实了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训练。
总结
开放式课堂是新课改背景下所极力倡导的一种课堂,也是最受同学们欢迎和青睐的一种课堂。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当前教学中开放性课堂的构建不足,并通过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和构建丰富教学活动的方式,让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新知生成量更足,学生的收获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刘蕊.例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开放性问题的设计[J].当代教研论丛,2019(04):58.
[2]韩晓丰,杨春英.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开放性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