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和国家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高中计算机教学作为一项普及计算机文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高中计算机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目标,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缺乏认识。本文针对高中计算机教育的实际,从创新教育模式入手展开论述。
【关键词】计算机 教学 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处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应尤为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这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面对当今信息爆炸、计算机迅速普及的局面,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已经滞后于现代化的需要了。为改变现状,必须将创新教育引入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理念等,在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一、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计算机教学在高中阶段已经实行一段时期。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了目前我国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知识结构不足
⑴从20世纪80年代初直到今天,计算机技术从硬件到软件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但学校计算机课程却一直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简单编程语言BASIC为主,教材和教学内容始终没有太多的变化。也就是说,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编写往往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
⑵教学内容中,软件知识与硬件知识、理论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设置比例难以确定。众所周知,一台计算机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只有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合理配置及软件与软件之间的相互协调,才能使计算机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同时,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和工具性学科,其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而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如程序设计本身)就是极富逻辑性的工作,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十分有利。这就使得计算机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难以确定各部分内容在教学中应该占有的比重。
2、考核形式单一
考核的目的是为了真实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发现不足,促使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有重点地教,学生有重点地学。目前,学生的计算机考核名目繁多,但类型大致相同,大凡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基础知识、测试打字速度、编辑排版、编制表格,并将打字排版作为重点。成年人通过这类考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把它用在学生身上就不太适宜了。另外,有的地方将计算机学科进行统考,而计算机的发展受到硬件的制约,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统考很难反映学生的水平。
二、应对策略与反思
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进行探索改革应该从计算机知识结构、考核形式方面入手。具体如下:
1、教学内容应创新
⑴学校应根据计算机学科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在选择教材上紧跟学科前沿。应选择当下时新、实用的课本,果断淘汰一些内容,避免学生学到陈旧的没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和技术。
⑵多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创新,善于发现和肯定他们的奇思妙想,创造一个尊重创新、敢于创新的氛围。
⑶多安排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看有没有解决的办法。自己看到的新的技术、知识、想法,都可以拿来分享。这样,同学们更容易受到启发,增强创新的意识。
2、教学的展开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和创新心理机制
一些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创新思维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潜意识思维与显意识思维。所以,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根据这些创新心理机制和特点来进行。
3、教学内容要鼓励尽可能超越给定信息
创新的实质就是利用给定信息去获取新的信息,这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是掌握新知识的基础。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给定信息,又要帮助学生用探索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尽可能多地利用给定信息去获得更多的信息。
4、考核应从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入手
考核时可采用“模块化”、“任务式”的办法。“模块化”就是每学完一个模块,就进行一次考核。如:游戏、画图、图文混排、制表格等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但是,模块设置不宜过大。“任务式”就是根据学生所学相应的模块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项“任务”。如:制作一张贺卡、制作一张课程表等,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任务”进行考核。评价可设置不及格、优良、优秀三级标准。不及格: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优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按要求基本完成任务;优秀:在顺利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能有所创新。
在每次考核中,每项任务应有简单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任务,但不要干涉学生的思路;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创新空间。
实践证明,采用“模块化”、“任务化”考核方法,能够达到考查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目的,这种考核有助于学生临场发挥自己的个性与创新力。
总之,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和应用、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创新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应对信息爆炸所带来的眼花缭乱的信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计算机基础创新教育给学生提供的不仅是专业的先进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创新的意识和对信息更好的把握。这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建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都有赖于创新的教育。
【参考文献】
孙莉:创新教育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 教学 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处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应尤为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这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面对当今信息爆炸、计算机迅速普及的局面,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已经滞后于现代化的需要了。为改变现状,必须将创新教育引入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理念等,在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一、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计算机教学在高中阶段已经实行一段时期。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了目前我国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知识结构不足
⑴从20世纪80年代初直到今天,计算机技术从硬件到软件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但学校计算机课程却一直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简单编程语言BASIC为主,教材和教学内容始终没有太多的变化。也就是说,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编写往往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
⑵教学内容中,软件知识与硬件知识、理论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设置比例难以确定。众所周知,一台计算机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只有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合理配置及软件与软件之间的相互协调,才能使计算机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同时,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和工具性学科,其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而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如程序设计本身)就是极富逻辑性的工作,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十分有利。这就使得计算机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难以确定各部分内容在教学中应该占有的比重。
2、考核形式单一
考核的目的是为了真实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发现不足,促使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有重点地教,学生有重点地学。目前,学生的计算机考核名目繁多,但类型大致相同,大凡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基础知识、测试打字速度、编辑排版、编制表格,并将打字排版作为重点。成年人通过这类考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把它用在学生身上就不太适宜了。另外,有的地方将计算机学科进行统考,而计算机的发展受到硬件的制约,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统考很难反映学生的水平。
二、应对策略与反思
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进行探索改革应该从计算机知识结构、考核形式方面入手。具体如下:
1、教学内容应创新
⑴学校应根据计算机学科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在选择教材上紧跟学科前沿。应选择当下时新、实用的课本,果断淘汰一些内容,避免学生学到陈旧的没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和技术。
⑵多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创新,善于发现和肯定他们的奇思妙想,创造一个尊重创新、敢于创新的氛围。
⑶多安排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看有没有解决的办法。自己看到的新的技术、知识、想法,都可以拿来分享。这样,同学们更容易受到启发,增强创新的意识。
2、教学的展开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和创新心理机制
一些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创新思维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潜意识思维与显意识思维。所以,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根据这些创新心理机制和特点来进行。
3、教学内容要鼓励尽可能超越给定信息
创新的实质就是利用给定信息去获取新的信息,这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是掌握新知识的基础。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给定信息,又要帮助学生用探索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尽可能多地利用给定信息去获得更多的信息。
4、考核应从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入手
考核时可采用“模块化”、“任务式”的办法。“模块化”就是每学完一个模块,就进行一次考核。如:游戏、画图、图文混排、制表格等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但是,模块设置不宜过大。“任务式”就是根据学生所学相应的模块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项“任务”。如:制作一张贺卡、制作一张课程表等,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任务”进行考核。评价可设置不及格、优良、优秀三级标准。不及格: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优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按要求基本完成任务;优秀:在顺利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能有所创新。
在每次考核中,每项任务应有简单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任务,但不要干涉学生的思路;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创新空间。
实践证明,采用“模块化”、“任务化”考核方法,能够达到考查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目的,这种考核有助于学生临场发挥自己的个性与创新力。
总之,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和应用、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创新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应对信息爆炸所带来的眼花缭乱的信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计算机基础创新教育给学生提供的不仅是专业的先进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创新的意识和对信息更好的把握。这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建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都有赖于创新的教育。
【参考文献】
孙莉:创新教育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