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人的环保意识之高,环顾全球,无出其右者。2016年,德国环保部门做过一次详细的环保问卷调查,其中一项是:环保与驾驶汽车,哪个是你的最爱?调查结果显示,91%的德国人认为自己应该为环境保护负责!为了使环境变得更好,他们愿意放弃驾驶自己最喜欢的汽车。
去过德国的人,无不为德国清新的空气、翠绿的山林、湛蓝的天空和清澈的河流啧啧称叹。在德国居住久了,慢慢认识到,德国优美的环境,源自于他们的环保意识。那么,德国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如何培养起来的呢?保护环境,德国政府有哪些高招呢?
从生活细节里可窥见一斑
德国有许多天然湖泊,这些湖泊里禁止机动船行驶,更没有游人往水中丢弃废物,因此湖水常年碧波荡漾。据媒体报道,德国南部的贝希特斯加登的国王湖,尽管每天游人如织,但国王湖里的湖水竟达到了饮用水的标准!
德国人的环保意识可以从他们的生活细节里略见一斑。在学校,老师会教育学生自觉养成节能和环保的良好习惯。德国学校的教室很大,教室右前方有洗手池和杂物橱,还有4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存放金属、废纸、塑料和食物。分类丢弃垃圾的习惯,孩子们早在幼儿园已养成。孩子们喝茶进餐用的杯碗都是玻璃、金属或是瓷器制作的,没有塑料和纸制品,这些都可以重复使用。德国小学生也轮流值日,值勤内容是负责能源节约——只有在光线不足时才开灯,且先打开远离窗口一边的灯,然后才用临近窗口的灯,并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光照明。冬天供暖时,教室气窗不打开,因为热空气浮在上面;下面的大窗只在课间开启5分钟左右,达到通风换气目的;当教室里够热时,就要关闭暖气。
在德国,尽管每个家庭平均拥有两辆汽车,但顺路的邻居合开一辆车上班早已成为习惯,此举不仅不被认为是吝啬,而且还被贴上了“绿色时尚”的标签。孩子们上学不用家长驾车接送,而搭乘大型校车,以减少汽车废气的排放总量。在德国人看来,上班上学的最好方式,是骑马、骑车、溜旱冰以及步行。德国政府还提倡人们在家开店,不是因为能赚钱,而是可以免去每天驾车上下班,减少交通阻塞。
有意识的引导和严格的约束
在保护环境,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维护方面,德国政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德国,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广告:“请您用布口袋,而不用纸或塑料口袋购物!”“请您直接去面包房买面包,而不买包装袋里的面包!”“当您感冒了,请用手绢而不用纸巾擦鼻涕。”德国人具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德国汉高公司生产的最新洗涤用品,连包装袋也是产品的一部分,可溶化后使用。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实现绿色发展,使有限的资源变得可持续,德国政府的相关机构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在德国居民家里,提倡配备可利用洗澡水冲洗厕所的新设备。每一个人要尽量少写信,如果确实需要写信,最好改用E-mail,因为节约纸张,意味着少砍树木。即便年轻人写情书,也应该双面书写,这样不仅浪漫,而且节约。节日里,如果朋友之间赠送礼品,不必讲究外包装,以便节约包装原料。三五人如果外出野炊,应该拒绝烧烤,以免浓烟污染环境。在德国开车,车里坐的人越多,交的过桥过路费越少。乘火车也是一样,5个人一组的周末票,比一个人的直达票要便宜得多。
众所周知,德国是汽车工业大国,家家有私车,周末全家开车去度假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在德国逗留时,我发现,在一些风景宜人的小城边上,都开辟有很大的停车场,停车场周围竖有这样的标语:“为了保护环境,请您在此停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城游览。” 世人皆知,德国人的赛车实力很强,这一部分是源于他们强大的汽车工业基础,一部分源于德国拥有大批的赛车爱好者。不过,出于保护环境考虑,德国政府规定,喜好赛车的人,每年至少种植树木30棵,以“将功补过”。原因是:赛车排放的废气比一般汽车多。
显而易见,在环境保护方面,仅有引导是不够的,如果没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具体的措施做保证,那些广告性的“标语”和“口号”,只能成为摆设。法律法规是环境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
加强引导是培养公民环保意识的一个方面,在着力引导的同时,德国政府还运用行政,甚至法律手段来增进人们的法律意识。早前,媒体报道了一则消息:一户人家院子里的树,因虫蛀摇摇欲坠,于是主人拿了锯子、斧头,欲砍掉这棵病树。他的邻居在窗口看到后,马上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5分钟内执法人员赶来了,果断制止了树主的行为。随后,执法者找来植物研究人员进行勘查,以确定该树能否砍伐。当确定该树可以砍伐,在给树主开出砍伐单据,树主缴纳砍伐、运输、卫生以及处理等相关费用后,由有关部门砍伐,最后运走。据媒体报道,如若树主确需砍伐此树,而没有向相关部门报告,树主除了一分不少地缴纳相关费用外,还要缴纳巨额罚款,以及因违法而受到的行政甚至刑事处罚!
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环境保护法
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德国人是吃了苦头的,他们同样走过了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德国人的环保意识经历了从被动到自觉的过程。
上世纪70年代初,德国发生了一连串环境污染事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幅增加,造成约160公里范围内多数鱼类死亡,约480公里范围内的井水受到污染影响不能飲用,民众深受其害。环境灾难使民众认识到,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湖泊和河流不可能无限度地向人类提供资源。因此,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生活质量,而不是生活水平。此时,环境保护成了最紧迫的问题。当时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为环境付出代价的时候到了。
当德国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毫不犹豫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当时的西德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垃圾处理法》是德国的第一部环境保护法。90年代初,德国议会将保护环境的内容写入修改后的《基本法》。在《基本法》20条A款中这样写道:“国家应该本着对后代负责的精神保护自然的生存基础条件。”这一条款对德国整个政治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
从1972年通过的第一部环保法至今,全德国联邦和各州的环境法律、法规有8000部,除此之外,还实施欧盟约400个相关法规。目前,德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完备、最详细的环境保护法。在这个特殊时期,德国涌现了上千个环保组织,为宣传环保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要真正落地,不仅要求人人参与,而且还要加强监管。为了使环保法律得到切实贯彻,德国设立了环保警察。德国环保警察隶属联邦内政部,每名环保警察都要经过一年半的专业训练。环保警察的任务是:发现环境污染时,立即采取补救行动。从化学毒素外泄到不卫生食品的销售,都在他们的管辖范围之内。环保警察行动迅速,他们通过巡逻和使用遥测工具检查环境的污染情况,一旦发现环境污染的现象,立即采取有效的手段,把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任何一条小溪泛起泡沫,环保警察都会前往取样;凡是已经立法的环保事项,警察在其辖区内一概严格执法,比如鱼类死亡、垃圾箱冒烟、废油渗漏或废气聚集成雾等,都属于禁令之列。
今年年初为期3个月的德国之行,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从德国人工作中不苟言笑,到德国人见面打招呼的用语“Allesin Ordnung?(秩序还好吧?)”;从德国地铁里没有防止人们逃票的闸机和玻璃门,再到德国正在实施的工业4.0,所有这些,在我的脑海里久久盘旋,挥之不去。
然而,在德国逗留的日子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德国的优美环境和他们的环保意识。从德国北部到南部,从工矿到乡村,所经之处景色迷人,空气清新。连绵不断的森林,开阔的草地,无污染的风力发电大风车以及清澈流淌的河流,无不体现着由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祥和与恬静。所有这一切,让来访者,看在眼里,也享受其中。
编辑:薛华 [email protected]
去过德国的人,无不为德国清新的空气、翠绿的山林、湛蓝的天空和清澈的河流啧啧称叹。在德国居住久了,慢慢认识到,德国优美的环境,源自于他们的环保意识。那么,德国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如何培养起来的呢?保护环境,德国政府有哪些高招呢?
从生活细节里可窥见一斑
德国有许多天然湖泊,这些湖泊里禁止机动船行驶,更没有游人往水中丢弃废物,因此湖水常年碧波荡漾。据媒体报道,德国南部的贝希特斯加登的国王湖,尽管每天游人如织,但国王湖里的湖水竟达到了饮用水的标准!
德国人的环保意识可以从他们的生活细节里略见一斑。在学校,老师会教育学生自觉养成节能和环保的良好习惯。德国学校的教室很大,教室右前方有洗手池和杂物橱,还有4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存放金属、废纸、塑料和食物。分类丢弃垃圾的习惯,孩子们早在幼儿园已养成。孩子们喝茶进餐用的杯碗都是玻璃、金属或是瓷器制作的,没有塑料和纸制品,这些都可以重复使用。德国小学生也轮流值日,值勤内容是负责能源节约——只有在光线不足时才开灯,且先打开远离窗口一边的灯,然后才用临近窗口的灯,并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光照明。冬天供暖时,教室气窗不打开,因为热空气浮在上面;下面的大窗只在课间开启5分钟左右,达到通风换气目的;当教室里够热时,就要关闭暖气。
在德国,尽管每个家庭平均拥有两辆汽车,但顺路的邻居合开一辆车上班早已成为习惯,此举不仅不被认为是吝啬,而且还被贴上了“绿色时尚”的标签。孩子们上学不用家长驾车接送,而搭乘大型校车,以减少汽车废气的排放总量。在德国人看来,上班上学的最好方式,是骑马、骑车、溜旱冰以及步行。德国政府还提倡人们在家开店,不是因为能赚钱,而是可以免去每天驾车上下班,减少交通阻塞。
有意识的引导和严格的约束
在保护环境,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维护方面,德国政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德国,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广告:“请您用布口袋,而不用纸或塑料口袋购物!”“请您直接去面包房买面包,而不买包装袋里的面包!”“当您感冒了,请用手绢而不用纸巾擦鼻涕。”德国人具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德国汉高公司生产的最新洗涤用品,连包装袋也是产品的一部分,可溶化后使用。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实现绿色发展,使有限的资源变得可持续,德国政府的相关机构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在德国居民家里,提倡配备可利用洗澡水冲洗厕所的新设备。每一个人要尽量少写信,如果确实需要写信,最好改用E-mail,因为节约纸张,意味着少砍树木。即便年轻人写情书,也应该双面书写,这样不仅浪漫,而且节约。节日里,如果朋友之间赠送礼品,不必讲究外包装,以便节约包装原料。三五人如果外出野炊,应该拒绝烧烤,以免浓烟污染环境。在德国开车,车里坐的人越多,交的过桥过路费越少。乘火车也是一样,5个人一组的周末票,比一个人的直达票要便宜得多。
众所周知,德国是汽车工业大国,家家有私车,周末全家开车去度假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在德国逗留时,我发现,在一些风景宜人的小城边上,都开辟有很大的停车场,停车场周围竖有这样的标语:“为了保护环境,请您在此停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城游览。” 世人皆知,德国人的赛车实力很强,这一部分是源于他们强大的汽车工业基础,一部分源于德国拥有大批的赛车爱好者。不过,出于保护环境考虑,德国政府规定,喜好赛车的人,每年至少种植树木30棵,以“将功补过”。原因是:赛车排放的废气比一般汽车多。
显而易见,在环境保护方面,仅有引导是不够的,如果没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具体的措施做保证,那些广告性的“标语”和“口号”,只能成为摆设。法律法规是环境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
加强引导是培养公民环保意识的一个方面,在着力引导的同时,德国政府还运用行政,甚至法律手段来增进人们的法律意识。早前,媒体报道了一则消息:一户人家院子里的树,因虫蛀摇摇欲坠,于是主人拿了锯子、斧头,欲砍掉这棵病树。他的邻居在窗口看到后,马上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5分钟内执法人员赶来了,果断制止了树主的行为。随后,执法者找来植物研究人员进行勘查,以确定该树能否砍伐。当确定该树可以砍伐,在给树主开出砍伐单据,树主缴纳砍伐、运输、卫生以及处理等相关费用后,由有关部门砍伐,最后运走。据媒体报道,如若树主确需砍伐此树,而没有向相关部门报告,树主除了一分不少地缴纳相关费用外,还要缴纳巨额罚款,以及因违法而受到的行政甚至刑事处罚!
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环境保护法
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德国人是吃了苦头的,他们同样走过了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德国人的环保意识经历了从被动到自觉的过程。
上世纪70年代初,德国发生了一连串环境污染事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幅增加,造成约160公里范围内多数鱼类死亡,约480公里范围内的井水受到污染影响不能飲用,民众深受其害。环境灾难使民众认识到,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湖泊和河流不可能无限度地向人类提供资源。因此,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生活质量,而不是生活水平。此时,环境保护成了最紧迫的问题。当时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为环境付出代价的时候到了。
当德国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毫不犹豫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当时的西德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垃圾处理法》是德国的第一部环境保护法。90年代初,德国议会将保护环境的内容写入修改后的《基本法》。在《基本法》20条A款中这样写道:“国家应该本着对后代负责的精神保护自然的生存基础条件。”这一条款对德国整个政治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
从1972年通过的第一部环保法至今,全德国联邦和各州的环境法律、法规有8000部,除此之外,还实施欧盟约400个相关法规。目前,德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完备、最详细的环境保护法。在这个特殊时期,德国涌现了上千个环保组织,为宣传环保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要真正落地,不仅要求人人参与,而且还要加强监管。为了使环保法律得到切实贯彻,德国设立了环保警察。德国环保警察隶属联邦内政部,每名环保警察都要经过一年半的专业训练。环保警察的任务是:发现环境污染时,立即采取补救行动。从化学毒素外泄到不卫生食品的销售,都在他们的管辖范围之内。环保警察行动迅速,他们通过巡逻和使用遥测工具检查环境的污染情况,一旦发现环境污染的现象,立即采取有效的手段,把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任何一条小溪泛起泡沫,环保警察都会前往取样;凡是已经立法的环保事项,警察在其辖区内一概严格执法,比如鱼类死亡、垃圾箱冒烟、废油渗漏或废气聚集成雾等,都属于禁令之列。
今年年初为期3个月的德国之行,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从德国人工作中不苟言笑,到德国人见面打招呼的用语“Allesin Ordnung?(秩序还好吧?)”;从德国地铁里没有防止人们逃票的闸机和玻璃门,再到德国正在实施的工业4.0,所有这些,在我的脑海里久久盘旋,挥之不去。
然而,在德国逗留的日子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德国的优美环境和他们的环保意识。从德国北部到南部,从工矿到乡村,所经之处景色迷人,空气清新。连绵不断的森林,开阔的草地,无污染的风力发电大风车以及清澈流淌的河流,无不体现着由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祥和与恬静。所有这一切,让来访者,看在眼里,也享受其中。
编辑:薛华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