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方塘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289868538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半亩方塘是南溪书院的一处池塘,朱熹在《观书有感》中,用一“鉴”字体现出方塘所具有的深刻寓意和哲学内涵,“知者不惑”,处繁华世界能抵御种种诱惑与干扰,心如明镜方能把握人生方向。李海旺先生择荷花一物构思创作,既源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也因为荷塘乃“源头活水”之地,见之必有所感,心中所念,必将绘之。
  关键词:《观书有感》;半亩方塘;源头活水;李海旺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观书有感》是一首广为传颂的经典古诗,为什么这首诗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赏读方法,比如“未觉诗情与道妨,不下理语出理趣”中“理趣”的思索,“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哲学思辨,“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观书”的“观书”之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运动之道,“观书正心,居敬穷理”的隐喻之道。凡此种种,都离不开一个“理”字,“治学”需要“理”,艺术创作也需要“理”。别林斯基在《艺术的思想》中写道:“艺术是对真理的直接观照,或者是形象中的思维。”因此,艺术既是一种思维,具有思想性,又是一种形象,具有形象性的特点。艺术是形象与思维、形象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观书有感》作为一首哲理诗,它的艺术形象的描绘与哲学内涵的表达是辩证统一的,艺术为思想服务,思想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思想通过艺术作品来表现它的感染力和生命力。李海旺先生将“半亩方塘”的“理喻”作为创作理念、将荷花的形象作为创作灵感来阐述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匠心独运,别具一格。
  一、意象鲜活,妙笔神工绘自然美景
  半亩见方的一潭池水,清澈如镜,天光云影映射在池面上,蓝蓝的天空、绯红的云霞在这一泓碧水中摇曳不止,水面倒映着夏日绿油油的荷叶,白里透红、含苞待放的荷花,一切都是那么洁净、优美。笔直的茎秆伸向池水深处,潺潺的流水打破了宁静的画面,为什么这池水澄碧照人、永不污浊?细细寻来,想必是那永不停歇的流水带走了池中的污浊。“流水不腐”是大自然对这塘池水的馈赠,让人在欣赏美景之时不忘感念大自然的妙笔神工。
  这塘有鲜活之水流淌的荷花池是李海旺先生最喜欢驻足的地方,多角度的观看让池中之物有了更多值得玩味、细细品读的地方。烈日下的莲蓬如翠绿上刷了一层焦墨,更加厚重深沉。白色的、粉色的荷花镶嵌其间,花瓣随风摇曳,掉入池中泛起微微涟漪。遮天蔽日的莲蓬在调色刀的刮削之下变得强劲有力,老辣横生。粗壮的花杆插入莲蓬中,使原本苍翠的生命变得更加坚韧强硬。“中通外直”的花茎矗立在池塘之中,“不蔓不枝”,根根笔直,像旗杆一般,用力顶起自己丰硕的成果。“香远益清”,站在画作前面,仿佛感受到花香四溢,眼前这片开阔的水域在天光云影中摇曳回环,流光溢彩。先生将不同视角看到的荷塘美景绘于画布之上,此诗本是《观书有感》,将书喻为方塘,清水盈盈的方塘,水清映景,如若采取矩形构图便与题目的概念相呼应。然而诗中一个“鉴”字让先生想到了古代的銅镜皆为圆形,若采取圆形构图既可明鉴万物,也可明鉴历史。世间因果都在回环之中,自然美景中蕴含自然之理,“悟景穷理趣,水到云影来”,理趣天成,值得深思。
  二、言近旨远,物秉理成喻智慧体悟
  《观书有感》中既没有提到书本,也没有提到阅读,何来观书?这首诗中有一个双重隐喻图式,“半亩方塘一鉴开”中的“鉴”可喻为“镜”,古语有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明镜不仅可以正衣冠,也可以照古今。“方塘”可喻指“书本”,“塘”作为容器可以蓄“水”,“书本”承载的是“知识”,池塘之水的清如明镜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流淌进来,观书之人的开卷有益是因为知识宛如从烟雨朦胧的荷塘中走出来,变得清晰可见,池水的流动带来知识的更新,使人的思维豁然开朗。
  “半亩方塘”像一本打开的书,塘水清澈如镜,让人心定有得。别林斯基在《智慧的痛苦》中写道:“诗歌是直观形式中的真实,它的创造物是肉身化的概念,看得见的、可直观体会的概念。因此,诗歌是同样的哲学,同样的思索,因为它具有同样的内容——绝对真实,不过不是表现在概念从自身出发的辩证法的发展形式中,而是在概念直接体现为形象的形式中,诗人用形象思索,他不证明真理,却显示真理。”形象思维是艺术表现的直接手段,艺术是一种思维,艺术创作是形象思维的过程。艺术和诗歌一样,都是揭示真理的方式,诗歌通过文字构筑诗的思想和情致,艺术通过画面直观地表现真理和智慧。李海旺先生的“荷花”系列作品采用诗歌化的叙述手法,将水之不腐、花之娇艳来源于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一真理娓娓道来。“活水”乃是创新的源头,蕴藏着前人的智慧和美德,是观者探索进取的智慧源泉。“活水”之所以为“活”,是因为观者的心态和思维不断得到冲刷和洗礼,观者汲取前人的智慧和方法进行思索,思想“活”了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这便是此诗给予先生的启迪与思考。“细茎水里亭亭立,荷花端上灼灼开。绿荷舒卷满园圃,塘水清澈活水流。”仅以这首小诗作为此幅作品艺术形象和思想内涵的简陋诠释。
  三、诗外真味,匠心独运显人格魅力
  黑格尔曾说:“艺术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寻找引人入胜的情境,寻找可以表现心灵深刻而重要的旨趣和真正意蕴的那种情境。”诗作为文字的艺术,同样具有别样的情境,这种情境既包括生命的表现,也包括内在心灵的需要、目的和心情的表现。“艺术的真正职责在于帮助人认识到心灵的最高旨趣。”绘画也不例外。诗歌之外的心灵旨趣,艺术之外的匠心独运,不仅需要艺术家丰富的生活积累和对艺术的深切感悟,还需要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素养,若无深厚积淀,何来泉思如涌、水到渠成。
  “半亩方塘”与“天光云影”因一面“清如许”的镜子而产生了联系,半亩大的方塘不仅储藏着诗情画意、优美形象,也储藏着心灵的智慧与涵养。“天光云影”看似风月之物,变幻无穷,实则烘托出追求人生意义的大气魄、大境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之清澈源于无穷的活水不停地供应,人之聪慧源于饱学博览、充盈于中,这样才能厚积薄发、轻盈于外。悟道时的豁然开朗,施道时的游刃有余,尽在此诗之中,这便是先生对此诗的独特解读。清荷生于方塘中,一半葱郁一半香。若问池塘多姿色,余留香气满乾坤。凌波翠盖溢满方塘,一朵芙蓉风姿绰约地展示着自己的优雅身姿,碧波万顷,暗流涌动,芙蓉花冰清玉洁,皎洁无暇,香飘远溢,沁人心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万亩荷塘的真实写照,也是先生艺术人生的最高追求。
  自然之水保持活力全在于不断流动,人类智慧保持活力全在于不断注入新知识,不断探索和提炼古人的智慧结晶,莫让大脑空空,莫将才思荒废。先生将诗中蕴含的丰富的哲学真理和艺术美感付诸笔端,通过荷花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源头活水”是对智慧来源和艺术精进的体悟,“半亩方塘一鉴开”是提醒自己保持清醒的认识,及时省思。
  作者单位:
   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书法结体中的一些特征与构成艺术中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规律有着众多的相似性,其视觉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可以采用点、线、面范畴内的基本元素进行解读。这些特征可总结为结体中的构成性特征。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书法课程中,可尝试将传统的书写技法与艺术设计进行教学上的融合,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升教学成效和学习获得感。  关键词:书法;结体;构成;教学探索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分析中国写意画和水印木刻版画,以十三届美展邵蓓艳《绿水青山——春分》水印木刻版画为例,从意境和画面形态构成两部分阐述二者绘画表现形式的共同之处,并探索水印木刻版画需要借鉴的创新型思维模式。  关键词:中国写意画;水印木刻版画;表现形式  一、中国写意画与水印木刻版画的意境  意境指的是文艺作品中的生活图景与思想情感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最鲜明的特点是情景交融。中国写意画与水印木刻版画
期刊
摘 要: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绵阳市博物馆联合举办“乡土新韵——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綦江农民画展”。展览从讴歌新时代、描绘新风貌、赞美新生活、传送好家风四个部分展示与叙述綦江农民版画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审美意趣和时代内涵。  关键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綦江农民版画;艺术风格;时代内涵  收藏、保存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及具有西南区域代表性的民族、民俗实物一直以来都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期刊
摘 要:中国油画在本土化演进过程中需要绘画创作者、学术研究者的不懈努力。当代本土化油画呈现多元化的创作形式。时代的前进必然影响绘画的变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油画随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从绘画艺术观念出发进行研究,对最前沿、最能体现当今时代特色的美术展览进行实地考察,真切地感受这个时代的绘画创作者的艺术观念,联系之前全国美术展览及具有代表性的油画艺术家的艺术观念,分
期刊
摘 要:民国名媛陆小曼是一名专业的女性书画家,她不仅善于绘画,也善于书法,留下了许多具有特色的书画艺术作品。文章围绕陆小曼的绘画艺术经历、绘画及书法作品、交游和学生,展现其在书画方面的才能,  关键词:陆小曼;绘画;书法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0KY80010)研究成果。  陆小曼(图1),祖籍江苏常州,因民国时期常州归属武进县,故也称江苏武进
期刊
摘 要:当下,在高校美術创作实践中,学生创作的题材与内容与其所在地域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故提出“地域性”写生课程体系构建及实施研究课题。以合肥师范学院近几年的美术毕业创作为例,其外出写生课程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学校与现有的“地域性”写生基地进行合作,开展外出写生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写生教学团队建设并有目的地提出“地域性”写生内容要求,提出“地域性”写生课程体系能够有效地实施原则。该研究有
期刊
摘 要:古浪县山陕会馆大殿东西两壁遗存有两铺清代大型三国人物故事壁画,画面人物众多,构思布局巧妙缜密,人物造型精美工致,线描细劲,设色稳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然长久以来并未引起学界关注,现就其壁画内容与艺术价值进行初步辨识与探讨。  关键词:山陕会馆;清代壁画;三国故事;河西走廊;关公信仰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河西走廊中东部地区石窟、寺观壁画考察与研究”(16Y
期刊
摘 要:文章旨在通过研究表现主义的时代背景以及艺术特征来分析情感是如何作为灵感来源在艺术创作中发挥独一无二的作用和重要性,并研究二战后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出现及其特殊的时代背景给艺术家在情感上的冲击,由此带来的新的表现语言,以及抽象化表现主义的诞生及其对我国艺术家的影响。  关键词:表现主义;情感;绘画;抽象表现主义  一、表现主义简介  (一)表现艺术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表现主义一词出现于190
期刊
摘 要:巴洛克画派是大航海时代欧洲经济繁荣、人性觉醒的产物,它被天主教会和欧洲君主作为反宗教改革的利器而成为潮流。从文艺复兴走到巴洛克艺术,外缘加内因,西方艺术经历了一段从阴阳和平到太阳之光的演变。在人类文明发展史和西方美术史上,这也是顺应历史,理所当然,势所必然。  关键词:巴洛克画派;巴洛克艺术;阴阳和平;太阳之光  《黄帝内经》之《灵枢·通天》篇,提到五种人。其中,“太阳之人”为“居处于于,
期刊
摘 要: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艺术创作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生产活动和情感需要,它以感性为主导,是人内在情感的体现。油画作为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在不断演变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派别和艺术风格。但是纵观艺术的发展史,任何时期任何派别的绘画都离不开画家思想与情感的表达,艺术创作所表现的主题的最终目标是寄托艺术家内心思想情感,思想情感的表达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文章通过对油画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等进行探究,阐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