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2日,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江苏东海宣布,今年夏粮总产将超过2450亿斤,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第6年增产。
据介绍,今年夏粮面积比上年增加730万亩,实现连续五年恢复性增加;单产与历史最高的去年基本持平;夏收小麦优质率达67.9%,提高4.7个百分点。夏收油菜籽总产1300万吨以上,创历史新高。
面对这些令人惊叹的数字,人们不禁想知道:在冬麦区遭遇特大旱灾、小麦条锈病呈严重发生的情况下,今年夏粮丰收是怎样实现的?
政策稳定大环境
回首“六连增”,有一条路线非常鲜明: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粮食生产发展有过多次较大起伏。自2004年起,中央连续下发了6个一号文件,形成了日益完整的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框架;2003年以来,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逐年增加,今年在中央财力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安排“三农”资金继续增长,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农村,财政支农盘子越来越大,一个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越来越清晰,一套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并日趋完善。
去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多种自然灾害的背景下,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编发了《新增100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规划》。吉林、黑龙江、河南等粮食大省纷纷制定了粮食增产规划。去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连续5个一号文件基础上,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强调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要得到有效保障,进一步稳定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体系。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说,今年夏粮丰收实属不易,关键得益于中央不断完善的强农惠农政策,没有因连年增产而放松粮食生产,没有因全力应对金融危机而忽视农业发展,重农抓粮的支持措施和技术服务及时到位。
2009年,中央财政支农资金比去年增长20.2%,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对农民的“四项补贴”12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4%。而小麦良种补贴政策从2003年实施起,已从最初补贴面积1000万亩、补贴资金1亿元,发展到2008年的2亿亩、20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自2004年设立起,补贴资金已由2008年的40亿元猛增到今年的130亿元,在政策的带动下,我国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也由十年前的十几万台增加到去年的71万台。惠农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农作物良种补贴已经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全国范围的全覆盖;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覆盖全部农业县;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出台越来越早,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成为新的必要的补充;对粮油生产大县的奖励政策不断加大。为实现政策早落实、资金早下达,从2006年起,农业部和财政部形成了在春耕前预拨部分补贴资金的制度。今年3月以来,已预拨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249亿元。
中央持续巩固、强化、完善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为今年夏粮生产累积出了巨大的政策效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先进农业科技、装备的推广应用,对粮食持续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科技解决增产大难题
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大建粮食高产示范方,为种粮大户指定技术员,组织技术培训,推广良种良法,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专业化病虫害防治,示范夏玉米晚收、冬小麦晚种、调适播量、氮肥后移、节水灌溉等新技术,取得显著增产效果。今年,许多示范户的麦子亩产达到600多公斤,比上年增产10%以上。
实现夏粮丰收,良种良法相配套功不可没。我国小麦新品种审定和推广工作近几年不断加强。2003年~2008年,共有174个小麦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小麦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去年,黄淮麦区通过国家审定的7个小麦品种区试,平均亩产比对照品种增产6%以上。与此同时,在不同的生态麦区组装推广不同的小麦品种及简化栽培技术,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全国目前重点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氮肥后移、地膜覆盖等“十大技术”。去年秋冬种前,农业部召开了两次专家座谈会,制定了技术方案,明确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特别强调要加大“夏玉米适当晚收、冬小麦适当晚播”这项成熟的、行之有效的重大技术措施的推广力度。
在夏粮实现“六连增”的功劳簿上,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高产创建和农技推广体系等形成的科技支撑累积效应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农业部门推行全国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积极发挥各级教育培训机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培育科技示范县,带动科技示范户,使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据农业部门最近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的抽样调查显示,90%以上的农民知道测土配方施肥,70%以上的农民采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近年来部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的3000多个田间试验和示范数据分析表明:与不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的地块相比,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的小麦、水稻和玉米亩增产均在110公斤以上,增产率在40%以上。
今年,农业部建立小麦科技示范县100个,培育了9.8万名科技示范户,每户都辐射带动20个农户。
去冬今春,冬小麦主产区持续无有效降水时间约占冬小麦生育期的50%,冬小麦最大受旱面积达1.62亿亩,其中严重受旱6864万亩。同样严重的冬春干旱曾经发生在1961年、1977年、1998年和2000年,造成夏粮总产分别减产173亿斤、220亿斤、289亿斤和234亿斤,减幅10%-30%。而2009年,却实现了大旱之年不减产。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央抗旱动员及时有效,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回良玉副总理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抗灾和春管工作,并果断决策,及时启动抗旱一级响应。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形成合力,全力投入抗旱春管工作。另一方面是科技发挥了抗旱威力。农业部门将主推技术强力组装、强化入户,围绕抗旱目标进村入户到田。农业部早在去年秋冬种会议上就部署了今年夏粮的抗灾减灾工作,在关键农时,派出由部领导等带队的工作组和专家组6批22次,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农民抓好技术措施的落实,小麦、油菜良种覆盖率和先进实用技术到位率明显提高。据初步统计,今年夏收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2.08亿亩,比上年增加510多万亩;小麦机播率70.5%,提高2.7个百分点;夏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3亿亩,增加9100多万亩。由于今年小麦主产区旱情持续时间长,并伴随多次强降温天气,致使部分地区小麦旱冻交加、苗情复杂,不浇水怕旱死,浇水怕冻死。农业部及时提出了“分类指导、水肥并进、早促早发、防控病虫”的科学抗旱技术路线,组织编写了分别适合于9类地区的10万份抗旱应急技术明白纸连夜送到旱区,旱情缓解后又及时印发了第二批12类、20万张技术明白纸,引导农民进入正常的春季田间管理。同时,围绕抗旱保苗、春耕备耕春管,以追施小麦返青肥、拔节肥等主推技术为内容,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大培训。据统计,各地累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40多万人次,农民1130万人次。
“想起开春时的大旱,眼看着麦苗越来越黄,真是急死人。这要是搁以前,早就没指望了。谁能想到,现在眼看着丰收的麦子进门儿了。”山东省济宁市鱼台李阁镇姜楼村59岁的老农姜来福种了一辈子地,如今真是感到“来福”了。
项目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组织粮食生产,需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还需要调动干部的积极性,需要创新粮食生产的组织形式。安徽蒙城一位姓代的农技员对记者说,过去粮食生产没项目没抓手,我们都不好意思去敲农户家的门;现在有了高产创建这个项目后,我们和农户都能理直气壮地互相敲门了。
随着中央财政投入农业的资金和项目不断增加,各地各级发展粮食生产的手段不断改进。如何通过项目强化粮食生产管理,将各项技术整合成一套像“傻瓜相机”一样的简便的操作规程教到农民手上,各地近年来进行了多样化的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去年秋冬种视频会上,孙政才部长提出,要扎实推进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切实把粮油高产创建作为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载体,作为推进粮油生产稳定发展的根本性措施来抓,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深入开展。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转移支付资金5.2亿元,农业部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强化措施,在全国建设了600个小麦和250个油菜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各地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省级财政共安排高产创建专项资金3.95亿元。全国共建设冬小麦万亩示范片819个,其中部级569个、省级250多个,总面积达到1000万亩,形成了以部级示范片为核心,省市县示范片为补充的粮食高产创建新格局。部、省、县都成立了高产创建技术专家指导组,选定主导品种,集成主推技术,发布技术指导意见;各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都树立了标牌,在关键农时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活动。高产创建不仅强化政策与技术的到位率,同时,强化了机制创新,强调探索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强力推进统一供应良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全程机械化作业、统一技术指导的“五统一”服务。大旱之年,高产创建的运作机制发挥了特殊作用。据统计,小麦平均亩产达到600公斤的示范片占35%左右。山东省达标率由去年的30%提高到80%以上。江苏省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创,粮油作物万亩高产示范片达261个,在万亩示范片组建合作社,开展种、管、收统一服务,示范片良种覆盖率、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机械耕种率均达到100%。河南省孟州市依托农科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子企业等单位,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着力提高小麦产量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万亩示范片亩产683.4公斤。一线的干部们将搞高产创建总结出五个“由头”:有“看头”,调动了基层党委政府的积极性;有“干头”,调动了各级农业部门的积极性;有“甜头”,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奔头”,调动了农技人员的积极性;有“嚼头”,调动了涉农企业的积极性。
河南滑县六年探索,粮食生产形成了严密的组织结构,农业科技得到深度的转化和推广应用。今年,全县172.9万亩小麦预计平均亩产517公斤,其中,高产示范片亩产625公斤,再次刷新夏粮产量纪录。
农业抗大灾,靠一家一户单干是不行的,通过项目实施形成的管理、技术模式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业救灾、粮食增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滑县的“11331”良种化工程带动滑丰种业、各乡镇供种站及全县良种繁育村负责人共同组建了滑裕良种繁育合作社,农民占80%,吸纳资金1000万元。合作社以良种繁育的农民为服务对象,统一供应农资、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统一分配,降低繁种农户的生产成本,确保繁育种子的质量,实现了全县小麦良种覆盖率100%。而这样的合作社在今年抗旱春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省共组织5万多个农机服务组织投入抗旱,出动抗旱机具300万台套。安徽省800多个农机抗旱专业服务队全部出动。河南省1000多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活跃在抗旱一线。在今年抗击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过程中,技术培训和专业化防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各地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4900余期,培训农民近450万人次,组织发动专业化防治组织62890个,累计防控面积近10亿亩次,分别减少小麦、油菜产量损失280亿斤、22亿斤。
据介绍,今年夏粮面积比上年增加730万亩,实现连续五年恢复性增加;单产与历史最高的去年基本持平;夏收小麦优质率达67.9%,提高4.7个百分点。夏收油菜籽总产1300万吨以上,创历史新高。
面对这些令人惊叹的数字,人们不禁想知道:在冬麦区遭遇特大旱灾、小麦条锈病呈严重发生的情况下,今年夏粮丰收是怎样实现的?
政策稳定大环境
回首“六连增”,有一条路线非常鲜明: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粮食生产发展有过多次较大起伏。自2004年起,中央连续下发了6个一号文件,形成了日益完整的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框架;2003年以来,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逐年增加,今年在中央财力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安排“三农”资金继续增长,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农村,财政支农盘子越来越大,一个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越来越清晰,一套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并日趋完善。
去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多种自然灾害的背景下,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编发了《新增100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规划》。吉林、黑龙江、河南等粮食大省纷纷制定了粮食增产规划。去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连续5个一号文件基础上,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强调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要得到有效保障,进一步稳定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体系。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说,今年夏粮丰收实属不易,关键得益于中央不断完善的强农惠农政策,没有因连年增产而放松粮食生产,没有因全力应对金融危机而忽视农业发展,重农抓粮的支持措施和技术服务及时到位。
2009年,中央财政支农资金比去年增长20.2%,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对农民的“四项补贴”12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4%。而小麦良种补贴政策从2003年实施起,已从最初补贴面积1000万亩、补贴资金1亿元,发展到2008年的2亿亩、20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自2004年设立起,补贴资金已由2008年的40亿元猛增到今年的130亿元,在政策的带动下,我国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也由十年前的十几万台增加到去年的71万台。惠农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农作物良种补贴已经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全国范围的全覆盖;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覆盖全部农业县;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出台越来越早,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成为新的必要的补充;对粮油生产大县的奖励政策不断加大。为实现政策早落实、资金早下达,从2006年起,农业部和财政部形成了在春耕前预拨部分补贴资金的制度。今年3月以来,已预拨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249亿元。
中央持续巩固、强化、完善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为今年夏粮生产累积出了巨大的政策效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先进农业科技、装备的推广应用,对粮食持续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科技解决增产大难题
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大建粮食高产示范方,为种粮大户指定技术员,组织技术培训,推广良种良法,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专业化病虫害防治,示范夏玉米晚收、冬小麦晚种、调适播量、氮肥后移、节水灌溉等新技术,取得显著增产效果。今年,许多示范户的麦子亩产达到600多公斤,比上年增产10%以上。
实现夏粮丰收,良种良法相配套功不可没。我国小麦新品种审定和推广工作近几年不断加强。2003年~2008年,共有174个小麦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小麦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去年,黄淮麦区通过国家审定的7个小麦品种区试,平均亩产比对照品种增产6%以上。与此同时,在不同的生态麦区组装推广不同的小麦品种及简化栽培技术,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全国目前重点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氮肥后移、地膜覆盖等“十大技术”。去年秋冬种前,农业部召开了两次专家座谈会,制定了技术方案,明确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特别强调要加大“夏玉米适当晚收、冬小麦适当晚播”这项成熟的、行之有效的重大技术措施的推广力度。
在夏粮实现“六连增”的功劳簿上,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高产创建和农技推广体系等形成的科技支撑累积效应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农业部门推行全国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积极发挥各级教育培训机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培育科技示范县,带动科技示范户,使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据农业部门最近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的抽样调查显示,90%以上的农民知道测土配方施肥,70%以上的农民采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近年来部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的3000多个田间试验和示范数据分析表明:与不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的地块相比,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的小麦、水稻和玉米亩增产均在110公斤以上,增产率在40%以上。
今年,农业部建立小麦科技示范县100个,培育了9.8万名科技示范户,每户都辐射带动20个农户。
去冬今春,冬小麦主产区持续无有效降水时间约占冬小麦生育期的50%,冬小麦最大受旱面积达1.62亿亩,其中严重受旱6864万亩。同样严重的冬春干旱曾经发生在1961年、1977年、1998年和2000年,造成夏粮总产分别减产173亿斤、220亿斤、289亿斤和234亿斤,减幅10%-30%。而2009年,却实现了大旱之年不减产。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央抗旱动员及时有效,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回良玉副总理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抗灾和春管工作,并果断决策,及时启动抗旱一级响应。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形成合力,全力投入抗旱春管工作。另一方面是科技发挥了抗旱威力。农业部门将主推技术强力组装、强化入户,围绕抗旱目标进村入户到田。农业部早在去年秋冬种会议上就部署了今年夏粮的抗灾减灾工作,在关键农时,派出由部领导等带队的工作组和专家组6批22次,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农民抓好技术措施的落实,小麦、油菜良种覆盖率和先进实用技术到位率明显提高。据初步统计,今年夏收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2.08亿亩,比上年增加510多万亩;小麦机播率70.5%,提高2.7个百分点;夏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3亿亩,增加9100多万亩。由于今年小麦主产区旱情持续时间长,并伴随多次强降温天气,致使部分地区小麦旱冻交加、苗情复杂,不浇水怕旱死,浇水怕冻死。农业部及时提出了“分类指导、水肥并进、早促早发、防控病虫”的科学抗旱技术路线,组织编写了分别适合于9类地区的10万份抗旱应急技术明白纸连夜送到旱区,旱情缓解后又及时印发了第二批12类、20万张技术明白纸,引导农民进入正常的春季田间管理。同时,围绕抗旱保苗、春耕备耕春管,以追施小麦返青肥、拔节肥等主推技术为内容,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大培训。据统计,各地累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40多万人次,农民1130万人次。
“想起开春时的大旱,眼看着麦苗越来越黄,真是急死人。这要是搁以前,早就没指望了。谁能想到,现在眼看着丰收的麦子进门儿了。”山东省济宁市鱼台李阁镇姜楼村59岁的老农姜来福种了一辈子地,如今真是感到“来福”了。
项目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组织粮食生产,需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还需要调动干部的积极性,需要创新粮食生产的组织形式。安徽蒙城一位姓代的农技员对记者说,过去粮食生产没项目没抓手,我们都不好意思去敲农户家的门;现在有了高产创建这个项目后,我们和农户都能理直气壮地互相敲门了。
随着中央财政投入农业的资金和项目不断增加,各地各级发展粮食生产的手段不断改进。如何通过项目强化粮食生产管理,将各项技术整合成一套像“傻瓜相机”一样的简便的操作规程教到农民手上,各地近年来进行了多样化的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去年秋冬种视频会上,孙政才部长提出,要扎实推进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切实把粮油高产创建作为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载体,作为推进粮油生产稳定发展的根本性措施来抓,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深入开展。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转移支付资金5.2亿元,农业部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强化措施,在全国建设了600个小麦和250个油菜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各地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省级财政共安排高产创建专项资金3.95亿元。全国共建设冬小麦万亩示范片819个,其中部级569个、省级250多个,总面积达到1000万亩,形成了以部级示范片为核心,省市县示范片为补充的粮食高产创建新格局。部、省、县都成立了高产创建技术专家指导组,选定主导品种,集成主推技术,发布技术指导意见;各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都树立了标牌,在关键农时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活动。高产创建不仅强化政策与技术的到位率,同时,强化了机制创新,强调探索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强力推进统一供应良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全程机械化作业、统一技术指导的“五统一”服务。大旱之年,高产创建的运作机制发挥了特殊作用。据统计,小麦平均亩产达到600公斤的示范片占35%左右。山东省达标率由去年的30%提高到80%以上。江苏省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创,粮油作物万亩高产示范片达261个,在万亩示范片组建合作社,开展种、管、收统一服务,示范片良种覆盖率、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机械耕种率均达到100%。河南省孟州市依托农科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子企业等单位,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着力提高小麦产量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万亩示范片亩产683.4公斤。一线的干部们将搞高产创建总结出五个“由头”:有“看头”,调动了基层党委政府的积极性;有“干头”,调动了各级农业部门的积极性;有“甜头”,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奔头”,调动了农技人员的积极性;有“嚼头”,调动了涉农企业的积极性。
河南滑县六年探索,粮食生产形成了严密的组织结构,农业科技得到深度的转化和推广应用。今年,全县172.9万亩小麦预计平均亩产517公斤,其中,高产示范片亩产625公斤,再次刷新夏粮产量纪录。
农业抗大灾,靠一家一户单干是不行的,通过项目实施形成的管理、技术模式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业救灾、粮食增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滑县的“11331”良种化工程带动滑丰种业、各乡镇供种站及全县良种繁育村负责人共同组建了滑裕良种繁育合作社,农民占80%,吸纳资金1000万元。合作社以良种繁育的农民为服务对象,统一供应农资、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统一分配,降低繁种农户的生产成本,确保繁育种子的质量,实现了全县小麦良种覆盖率100%。而这样的合作社在今年抗旱春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省共组织5万多个农机服务组织投入抗旱,出动抗旱机具300万台套。安徽省800多个农机抗旱专业服务队全部出动。河南省1000多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活跃在抗旱一线。在今年抗击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过程中,技术培训和专业化防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各地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4900余期,培训农民近450万人次,组织发动专业化防治组织62890个,累计防控面积近10亿亩次,分别减少小麦、油菜产量损失280亿斤、22亿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