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枧乡位于西昌市东郊高原明珠邛海之滨,是西昌市旅游、文化、生活开发的重点区,是四川省合盐公路的必经之地,距市中心2公里处。同时,也是通往昭觉县、布拖县的公路必经之路。全乡总面积为16.8平方公里,有6个行政村,55个村民小组,在住有汉、彝、回、藏、蒙、苗、白、羌、土九个民族,总人口1.3万人,总户数4031户,现有耕地面积9711亩,连续七年被评为西昌农村乡镇经济第二强,州级农村乡镇经济第四强。
乡域经济健康发展
2008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GDP)达24346万元,同比增长12%,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占全乡GDP的44.1%、29.8%、26.1%,全乡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在全面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的同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08年高枧乡一、二、三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乡非农产业地区生产总值(GDP)达13600万元,同比增长12%。高枧乡根据地处邛海、泸山4A级景区的实际,坚持一手抓现有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一手抓低污染,低排放项目引进,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去年共引进资金460万元,新上项目6个。同时,紧紧抓住全市实施“旅游突破”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围绕城市需求和西昌旅游市场的兴起,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异军突起,分别增长了20%和18%。特别是为了做大做强休闲旅游产业和观光农业,高枧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协会主体、市场运作、文化提升、群众参与”的办节机制,以张林村莲藕产业为载体,在矿泉大道两侧张林村四、五、六组区域范围内投入80余万元,加大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并投入350万元建设了4000㎡荷花文化长廊,成功打造了西昌“乡村八景”之——荷色生香景区,成功举办了西昌高枧首届荷花节。去年景点及周边休闲服务网点共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0万元,景区村民人均增收达到1000元。目前,景区莲藕种植已从2008年的800多亩发展到今年的近2000亩,其中核心景区的500多亩,通过土地流转由成都永丰莲园公司经营,其余由群众自发种植。预计2009年产藕一千万斤(亩产5000斤计算),产值达一千多万元。主要销往成都、重庆、昆明及攀枝花等市场。
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近年来,高枧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市各项惠农政策,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要求,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培养壮大了优质稻、蔬菜、花卉、水产、畜禽五大产业支柱和四大产业基地(5000亩超级稻示范基地、花卉园林产业基地、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千吨奶源基地)。农业生产取得好成绩。特别是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藕地向种植扩大,全乡大力发展了数十家的花卉园林企业。如富华花卉公司,经过5年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现已达300多亩。120多亩温室大棚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凤梨、大花蕙兰、仙客来等产品。其中:凤梨产销量各列云、贵、川三省第一,单此一项的产值即可达1200余万元;大花蕙兰品种的产销量在攀西地区也名列前茅。公司产品远销成都、昆明、西安等地区。
该公司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还实现了70多名当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每人每年增加经济收入6000元。
同时,高枧乡还在州、市农业局专家支持下,聘请中国科学院专家来现场指导,高枧乡已发展1000多亩数十个个人经营的葡萄种植园。如葡萄种植大户蒋元良经营规模近300亩。品种主要有红提和青提,亩产5000斤,亩产值达2万元,长期使用40名本乡、本村、本组的农民工,每天每个劳动力30元,每个劳动力每年可增收5000元。高枧乡一、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高枧乡在认真落实党的富民政策中,扎实开展惠民行为,着力加强群众的职业技能培训,引导群众转变择业观念,鼓励农民务工经商,大力发展旅游业和餐饮、商贸、运输等个体私营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90元,比上年增长11%。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高枧乡要抓住西昌“交通建设年”的机遇,积极筹措资金完成总投资80万元的荷花节景区道路、人行步道及下湿田沟渠硬化建设;投资60万元完成了团结村5、8、9组3公里组道硬化工程,投资10万元加强水库、小堰沟、中所河、七星河等农排沟渠整治;筹措资金13.8万元对高仓河险段进行了除险加固,确保了安全渡汛。加大工程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积极为工程建设排忧解难,确保了一环路等一批州市重点工程建设的圆满完成。
坚定信心谋发展群策群力创佳绩
2009年高枧乡的奋斗目标:经济总量保持较快增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力争突破3.6亿元,GDP增长10%左右,达到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左右达到6800元,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高枧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抓住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安宁河谷的机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高枧乡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
(作者分别系中共西昌市高枧乡党委书记、西昌市高枧乡乡长)
乡域经济健康发展
2008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GDP)达24346万元,同比增长12%,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占全乡GDP的44.1%、29.8%、26.1%,全乡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在全面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的同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08年高枧乡一、二、三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乡非农产业地区生产总值(GDP)达13600万元,同比增长12%。高枧乡根据地处邛海、泸山4A级景区的实际,坚持一手抓现有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一手抓低污染,低排放项目引进,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去年共引进资金460万元,新上项目6个。同时,紧紧抓住全市实施“旅游突破”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围绕城市需求和西昌旅游市场的兴起,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异军突起,分别增长了20%和18%。特别是为了做大做强休闲旅游产业和观光农业,高枧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协会主体、市场运作、文化提升、群众参与”的办节机制,以张林村莲藕产业为载体,在矿泉大道两侧张林村四、五、六组区域范围内投入80余万元,加大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并投入350万元建设了4000㎡荷花文化长廊,成功打造了西昌“乡村八景”之——荷色生香景区,成功举办了西昌高枧首届荷花节。去年景点及周边休闲服务网点共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0万元,景区村民人均增收达到1000元。目前,景区莲藕种植已从2008年的800多亩发展到今年的近2000亩,其中核心景区的500多亩,通过土地流转由成都永丰莲园公司经营,其余由群众自发种植。预计2009年产藕一千万斤(亩产5000斤计算),产值达一千多万元。主要销往成都、重庆、昆明及攀枝花等市场。
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近年来,高枧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市各项惠农政策,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要求,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培养壮大了优质稻、蔬菜、花卉、水产、畜禽五大产业支柱和四大产业基地(5000亩超级稻示范基地、花卉园林产业基地、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千吨奶源基地)。农业生产取得好成绩。特别是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藕地向种植扩大,全乡大力发展了数十家的花卉园林企业。如富华花卉公司,经过5年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现已达300多亩。120多亩温室大棚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凤梨、大花蕙兰、仙客来等产品。其中:凤梨产销量各列云、贵、川三省第一,单此一项的产值即可达1200余万元;大花蕙兰品种的产销量在攀西地区也名列前茅。公司产品远销成都、昆明、西安等地区。
该公司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还实现了70多名当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每人每年增加经济收入6000元。
同时,高枧乡还在州、市农业局专家支持下,聘请中国科学院专家来现场指导,高枧乡已发展1000多亩数十个个人经营的葡萄种植园。如葡萄种植大户蒋元良经营规模近300亩。品种主要有红提和青提,亩产5000斤,亩产值达2万元,长期使用40名本乡、本村、本组的农民工,每天每个劳动力30元,每个劳动力每年可增收5000元。高枧乡一、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高枧乡在认真落实党的富民政策中,扎实开展惠民行为,着力加强群众的职业技能培训,引导群众转变择业观念,鼓励农民务工经商,大力发展旅游业和餐饮、商贸、运输等个体私营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90元,比上年增长11%。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高枧乡要抓住西昌“交通建设年”的机遇,积极筹措资金完成总投资80万元的荷花节景区道路、人行步道及下湿田沟渠硬化建设;投资60万元完成了团结村5、8、9组3公里组道硬化工程,投资10万元加强水库、小堰沟、中所河、七星河等农排沟渠整治;筹措资金13.8万元对高仓河险段进行了除险加固,确保了安全渡汛。加大工程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积极为工程建设排忧解难,确保了一环路等一批州市重点工程建设的圆满完成。
坚定信心谋发展群策群力创佳绩
2009年高枧乡的奋斗目标:经济总量保持较快增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力争突破3.6亿元,GDP增长10%左右,达到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左右达到6800元,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高枧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抓住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安宁河谷的机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高枧乡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
(作者分别系中共西昌市高枧乡党委书记、西昌市高枧乡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