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庚:驰骋水墨间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ie870718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庚自幼喜爱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对绘画更加痴迷,秉承其父李可染训教,钻研水墨,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际上声誉日隆。清华大学教授王鲁湘称其“血液中流淌着父亲李可染先生对神秘崇高的宇宙精神悠然神往的可贵品质。对自然神性有一种发自灵府的会意……山水风云无言大美。水墨语言的玄化鸿蒙,在他看来都是道通天地的律动,他所做的就是‘从而和之’让气韵发自笔端……把父亲早年的墨戏和晚年的抽象推到了一个风神飘举的境界,他的绘画作品玄韵淡泊,情思淹济,风气韵度似父亲而更恣纵迈达”。
  20世纪80年代初,李庚经日本文豪蒙井上靖先生荐举跻身日本文化艺术界,后经日本著名哲学家梅原猛先生邀请,进入美术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并受托重建曾因明治维新“脱亚入欧论”影响而被废除的大学水墨画课程,成为20世纪80年代日本画系教研室仅有的外籍教官之一,被认为日本京都第三学派梅原猛的新人之一。李庚曾在日本的两个美术大学里导入“水墨画研究学分制度”,参与推动日本系列“研究性”和“前倾性”的艺术研究活动。他的古典技法及素材表现,还有墨的研究最受青年学生们的支持与欢迎,包括日本画系、油画系、建筑系、立体造型系、陶艺系、染织系、影像系等。李庚经过在前西德和日本十几年的潜心研究,最终创立了具有抽象性和观念性的“索材+表现”、“从零开始”等新的海外水墨教学方法。如今,李庚的艺术已自成体系,被日本艺术界称为“心境山水”(1982-1985)、“新古典主义”(1985-1989)、“染色媒体+麻草类支持体”研究系列(1984)、(1994)。
  李庚是一位有着浪漫主义情怀的学者型艺术家,深厚的艺术修养使他得以纵横驰骋于水墨间,勇于探索,不断求真,将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巧妙地结合起来应用,他的水墨气象万千。有无穷的意味和悠远的境界。
  李庚对明清宫廷山水绘画空间关系和古典艺术技法有着精深的研究,对墨象的研究也同样取得了卓著成果,他的水墨表现手法主要是积墨法和没骨法。李庚早期作品多趋向于写实主义的抒情派;中期为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的浪漫派;后期为古典主义超越派;近期为澄怀派,有“透明水墨的诗人”和“墨的呼唤者”之称。李庚的同事——日本文化勋章获得者——日本京都国立美术馆馆长河北伦明说:“使我感铭的是他即使人不可思议的画才,还有不知足的热烈求知精神。他有很高的天分。却衣装朴素地在世界各地探索不已。几乎是用苦行僧式的态度,按东方先辈画家们的方法‘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目前,李庚的主要代表作有《麻+染色+黑》系列、《墨+表现》系列、《西班牙之夜》、《意大利之桥》、《西德之河》、《古都三桥》系列。《诗人》系列,《为世纪末大作曲家马勒而作势系列;《彭城怀古》等。日本现代文学巨匠水上勉评价道:“李庚的画给人感到大,笔的力度如音响一样逼人人其境,山也在动,水也在流,使人想到东方学派,在小小的纸上总是布满岩石,繁林茂树,水流涌出,这就是李庚的山水画,不管怎样,小的画也存在着空间的妙意。他的绘画透过纸通向宇宙。”
  除绘画外,李庚对日本以及西域绘画、铜版画、素描,壁画以及文艺复兴早期艺术的发展进行过深入研究;真对宋元、明清绘画研究提出文人画是“概念的享受”的观点。
  面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李庚深有感触地说:“现代化不是西方所专有,中国以及亚洲正通过巨大的努力进入到现代化社会。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抽象思维以及抽象性的感性享受。现代化将微观世界及宏观世界带进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一个新的奇妙的世界展现在眼前,打开你的心扉吧,不要拒绝你不知道的东西,而是感觉它、理解它及运用它来创造一个新世界。”
  李庚的作品具有前卫性和时代感。画家申明,它是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诗坛泰斗艾青在1987年就说过,李庚的作品“在人们面前展开一个诗一般的世界,但愿能引起共鸣”。
其他文献
纽约苏富比2014年春拍将于3月18日推出“艺海观涛:坂本五郎珍藏中国艺术”专场,其中一件重量级拍品“东周青铜鹦首提梁壶”将现身拍场。  “此器形制奇古,彝器中罕有之珍也”,这是晚清收藏家吴云在其《两晷轩彝器图释》中对本件鸮首壶作出的评价。此壶长圆腹,直口,口沿一侧有窄长流,颈部附铰链式提梁。盖作鸟嘴兽首状,通体饰瓦楞纹,确为壶类器物中仅见之孤品。壶的名称出自青铜器自铭,在众多西周青铜壶上都能找到
期刊
能上手一件元青花瓷器并把玩一段时间,我想一定是每个文物爱好者的梦想,但现在存世能盖棺定论的元青花数目屈指可数,且多在博物馆或有关收藏机构手中,梦想能变为现实的人确实不多。在我十余年的古瓷器修复生涯里,也只一次有幸与之亲密接触,共同度过近一个月的难忘时光。  当这件满身沾染着疙疙瘩瘩的水锈结晶的元青花满池娇纹玉壶春瓶攒到我面前时。实在看不出这就是传说中珍贵的“苏勃泥青料元青花”实物。我心里不由感慨时
期刊
香港苏富比将于2014年春季拍卖会上,于4月8日举行“聚——当代文人艺术”拍卖会,呈献当代水墨作品及艺珍,当中包括刘丹、曾小俊、蔡小松等当代水墨杰俊之作,可谓美不胜收,且有奇石、盘根等天成清供同聚一堂。精选拍品将于3月22-23日在台北预展中展出;而所有拍品将于4月3-7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公开展出。  (责任编辑:李珍萍)
期刊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陶瓷文化,在英美国家的博物馆中表现出特有的风采。在这些绚丽多姿的瓷器陈列中,浙江唐宋青瓷以古朴端庄的造型,清雅内敛的纹饰和纯净典雅的色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浙江,在唐一五代两宋时期,因为有了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的历史,而使越窑青瓷的刻花工艺、秘色瓷、贡窑和衰落等问题成为陶瓷界争议的焦点。所以,对“流居”在海外的浙江青瓷的探讨与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工作。  对英美博物馆
期刊
台北宇珍国际艺术春季拍卖将于4月19日登场,预展为4月11-18日,地点在台北市重庆南路二段15号中华文化总会大楼。本次春拍隆重呈献“重要中国瓷杂工艺精品”及“翠丽灵秀一翡翠珠宝”两大质量俱佳专场,汇集了400余件精品,琳琅满目,精彩纷呈。“重要中国瓷杂工艺精品”拍品丰富多元,囊括瓷器、玉器、鎏金佛、字画、铜器、景泰蓝,寿山石及文房类器物等,其多数来源为国际拍卖市场及国际知名收藏家之旧藏,件件尽属
期刊
中国玉器既可作为高档艺术品陶冶人们的艺术情操,又可作为大众把玩物,满足各界人士的收藏欲望。玉器,已经成为新时期举国关注的文化载体,肩负着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责任。2013年,中国玉器市场总的来说是平稳的,其中也有小波澜。  理论研究  “玉之德——第二届中国当代玉文化高层论坛”  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玉文化研究中心、安徽省玉文化研究会主办,上海雅园玉道、安徽省徽派玉雕文化协会协办的“玉之德——第二届中
期刊
“掩户留春笑我痴”。  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先生的这幅书法作品,不仅是他朴素办公室的装点物,也是他当下工作、生活第二春的写照。  在中国楹联学会副秘书长肖良平眼里,74岁的孟繁锦,现在比在空军政治部文化部长任上还忙。2004年担任中国楹联学会会长以来,每天七点多就到办公室,“每年在外地的时间达百天,今年前七个月在外地的时间已超过五十天。”  记者首次接触中国楹联学会,也是首次接触到的一个早上七点
期刊
还有多少古代艺术品散落民间?  在国内,铺天盖地的古玩鉴赏将七千万收藏大军个个变成了火眼金睛。这火眼金睛里。半是对古玩的真知灼见,半是对金钱和财富的欲望。对华夏灿烂文化艺术的热爱和与之伴随的“天价”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火焰,大有燎原之势。一次次“海选”,一次次“寻宝”。促使人们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犄角旮旯都搜寻挖掘得差不多了。  在国外,因文物持有者知识的贫乏。家族传承的脱节,晦涩难辨的方块字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尚未到而立之年,正随交通部水运研究所方仲甫先生、中央民族学院石钟健教授研习中国海外交通史。当时,交给我的课题是“古代航海的导航技术研究”。几年下来,虽有两篇习作刊发。却未能解决我国汉代之前的导航问题,以致不得不把着眼点放在搜寻更早的商周史料上。为此,当时的北京天文馆名誉馆长陈遵妫教授给我引荐了其好友胡厚宣教授。由此,为我开启了研究古玉之缘。  那是1982年5月的一个周日上午。
期刊
害虫对文物的损坏  昆虫对文物的危害  文物中有大批有机质文物,如纸张、书画、古籍,漆器、木器、竹器、丝毛棉麻织品、毛皮,皮革,羽毛品等。含有对害虫而言比较丰富的食物来源,如淀粉、大量的植物纤维、蛋白质之类的物质。而文物库房一般“小气候”比外界相对稳定,温湿度变化缓慢,各种剧烈的气候变化对文物的直接影响较小。以上这些条件都有利于昆虫生长、繁殖。  文物害虫属于仓库害虫的一部分,大约有30多种,目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