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為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驱使下,我获得了审视幼儿教育的新视野,探索出了搞好幼儿教育的新方法。
1.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理解安全和自我保护知识。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安全教育中的一些现象直接带有伤害性。幼儿获取安全知识和经验,不可能都亲自接触。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学习安全和自我保护常识及规则的最好机会。幼儿通过模仿安全教育的行为准则,缩短掌握行为规范的过程,并把这些迁移到日常生活之中。幼儿可以在游戏情境中加深理解获取相关经验。如:为了让幼儿了解交通规则,在《红绿灯》游戏中,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了带有“十”字路口的大马路及人行横道线、“红、绿、黄”三种颜色的信号灯:幼儿扮小司机和行人,按照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的信号指令进行游戏,在快乐的游戏中加深了他们对交通规则的理解。许多幼儿家长都反映在路上幼儿时常提醒“不能闯红灯”、“要走人行横道线”等,将游戏中学到的常识自然地带到了日常生活当中。游戏过程已成为幼儿内化安全和自我保护知识的过程,他们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轻松而主动地积累了一些相关经验,同时促进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发展。
2.教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孔子强调在道德修养的过程中,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孔子提出“君子学以致其道”和“行以达其道”。他说衡量一个人道德的高下,不能只听他怎么说,关键看他怎么做,“始吾于人也,听其言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幼儿教师完美的人格,这种完美的人格要求教师带头实践自己所提倡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如:我们在环保教育——少用塑料袋的活动中,推崇平实、自然的环境教育方式,将环境教育融于生活各环节中,这样使孩子们更好地接受正确的理念,从而内化在自己的行为中。如:一个大班教师带孩子们来到了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将捡到的废纸、废塑料袋、饭盒等埋在泥土下,风吹雨打的两周后,他们再一起挖出,孩子们惊奇地发现纸烂了而废塑料袋等依然如故,小实验所产生的深刻印象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了少用一次性物品的意识与行为。从中折射出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在真实体验中使孩子习得知识,学会如何保护环境。
3.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中尽量一物多玩。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发现过去的游戏玩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幼儿的身体需要和心理需要。结合民间体育游戏材料低结构的特点及其潜在的开放性,通过改变材料的组合或是投放方式对民间体育游戏进行“一物多玩”的探索。在“抽陀螺”游戏中,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提供了层次各异的辅材,使原来单一的抽陀螺变得丰富多样。如:“抽陀螺过线”游戏,教师仅需在平整的地面上画上一道线.两名幼儿站在线的两侧。其中一名幼儿将陀螺抽过线,另一名幼儿接着抽。孩子们掌握了这种玩法后,教师便可增加难度,将原来的一道线变为两道线(增加了距离),这在促进幼儿手眼协调发展的同时对幼儿手腕力量有更高要求。
4.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让兴趣为孩子的快乐学习、求知导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一旦他们对某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特别投入和专注,此时便是最好的教育时机,教师在孩子产生兴趣时进行教育,效果也最为明显。例如:一个6岁的孩子爱玩虫子,一次偶然,他逮住了一只壁虎,他捏住壁虎的身体,看它的尾巴来回摇动,高兴地说:“它打我了,不疼。”他又去捏壁虎的尾巴,结果壁虎的尾巴掉了下来,那么此时,我们应引导孩子了解壁虎的有关常识,尾巴流血了吗?为什么一动它的尾巴就掉呢?它会死吗?它吃什么?怎样爬行?等等,一系列围绕壁虎的有关知识,还可由此引发他们的爱心,知道应该怎样对待“人类的朋友”。所以我们在教给他们某些方面的知识时,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学习的需求和欲望,让兴趣为教育活动导航引路,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5.活动内容科学化。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有着显著差异,只有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明确其生长发展规律,以此为依据,科学、合理地选择教材内容和安排体育活动,才能使幼儿对活动更感兴趣,从而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小班幼儿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较差,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都有待提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差。小班幼儿喜欢模仿他人的言行举止,对活动的结果不太感兴趣,也不太懂得遵守游戏规则。因此,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应选择一些规则少、难度较小的集体性活动。如:“小兔采蘑菇”、“快乐的小乌龟”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愿意扮演的小动物,让他们在角色扮演的情境中感受到体育活动的快乐,练习跳远、钻爬等基本动作。中班幼儿体力有所增强,基本动作比小班幼儿灵活、协调,注意力也比较容易集中,具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对活动结果也有所注意。因此,在中班应开展具有较复杂规则及带有一定合作意识的游戏。比如:“开汽车”活动,让幼儿练习听信号前进、后退、停止等,活动中提出“汽车应该行驶在自己的车道”“红灯停、绿灯行”等规则要求,幼儿通过控制车速、方向等遵守交通规则。大班幼儿身体活动能力发展较好,动作更加灵敏、平稳,有较强的自控能力。体力和合作意识都有所发展,并且有一定的责任感和集体观念。所以在选择和组织大班体育活动时,一定要考虑动作较多、难度较大、内容丰富、运动量大、竞赛性强、脑体结合、规则稍复杂等,以保证所选择的活动让大班幼儿喜欢,同时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套圈赛跑”“扎绳解绳比赛”“乌龟赛跑”等游戏均是能吸引大班幼儿,满足幼儿活动需求的内容。
6.教师应正确评价幼儿。鼓励,是当幼儿行为没有取得成功时,教师对幼儿所作努力进行充分肯定。由于幼儿年龄小、能力弱,因此在各种活动中没能取得成功是经常发生和可以理解的。赏识他们所做的努力,即运用鼓励也是相当重要的。例如:我们班的张瑞小朋友性格内向,能力较差,活动中常常充当“旁观者”失去了许多表现自我的机会。于是我有意识地给她提供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不断鼓励他:“张瑞,试试看,你一定拍得好!”“我知道你一定能画好这张画!”“这次鞋带没系好没关系,下次再练练你一定行!”……在这种充满鼓励、尊重的良好气氛中,她的性格开朗了,自信心也越来越强了。
1.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理解安全和自我保护知识。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安全教育中的一些现象直接带有伤害性。幼儿获取安全知识和经验,不可能都亲自接触。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学习安全和自我保护常识及规则的最好机会。幼儿通过模仿安全教育的行为准则,缩短掌握行为规范的过程,并把这些迁移到日常生活之中。幼儿可以在游戏情境中加深理解获取相关经验。如:为了让幼儿了解交通规则,在《红绿灯》游戏中,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了带有“十”字路口的大马路及人行横道线、“红、绿、黄”三种颜色的信号灯:幼儿扮小司机和行人,按照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的信号指令进行游戏,在快乐的游戏中加深了他们对交通规则的理解。许多幼儿家长都反映在路上幼儿时常提醒“不能闯红灯”、“要走人行横道线”等,将游戏中学到的常识自然地带到了日常生活当中。游戏过程已成为幼儿内化安全和自我保护知识的过程,他们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轻松而主动地积累了一些相关经验,同时促进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发展。
2.教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孔子强调在道德修养的过程中,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孔子提出“君子学以致其道”和“行以达其道”。他说衡量一个人道德的高下,不能只听他怎么说,关键看他怎么做,“始吾于人也,听其言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幼儿教师完美的人格,这种完美的人格要求教师带头实践自己所提倡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如:我们在环保教育——少用塑料袋的活动中,推崇平实、自然的环境教育方式,将环境教育融于生活各环节中,这样使孩子们更好地接受正确的理念,从而内化在自己的行为中。如:一个大班教师带孩子们来到了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将捡到的废纸、废塑料袋、饭盒等埋在泥土下,风吹雨打的两周后,他们再一起挖出,孩子们惊奇地发现纸烂了而废塑料袋等依然如故,小实验所产生的深刻印象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了少用一次性物品的意识与行为。从中折射出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在真实体验中使孩子习得知识,学会如何保护环境。
3.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中尽量一物多玩。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发现过去的游戏玩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幼儿的身体需要和心理需要。结合民间体育游戏材料低结构的特点及其潜在的开放性,通过改变材料的组合或是投放方式对民间体育游戏进行“一物多玩”的探索。在“抽陀螺”游戏中,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提供了层次各异的辅材,使原来单一的抽陀螺变得丰富多样。如:“抽陀螺过线”游戏,教师仅需在平整的地面上画上一道线.两名幼儿站在线的两侧。其中一名幼儿将陀螺抽过线,另一名幼儿接着抽。孩子们掌握了这种玩法后,教师便可增加难度,将原来的一道线变为两道线(增加了距离),这在促进幼儿手眼协调发展的同时对幼儿手腕力量有更高要求。
4.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让兴趣为孩子的快乐学习、求知导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一旦他们对某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特别投入和专注,此时便是最好的教育时机,教师在孩子产生兴趣时进行教育,效果也最为明显。例如:一个6岁的孩子爱玩虫子,一次偶然,他逮住了一只壁虎,他捏住壁虎的身体,看它的尾巴来回摇动,高兴地说:“它打我了,不疼。”他又去捏壁虎的尾巴,结果壁虎的尾巴掉了下来,那么此时,我们应引导孩子了解壁虎的有关常识,尾巴流血了吗?为什么一动它的尾巴就掉呢?它会死吗?它吃什么?怎样爬行?等等,一系列围绕壁虎的有关知识,还可由此引发他们的爱心,知道应该怎样对待“人类的朋友”。所以我们在教给他们某些方面的知识时,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学习的需求和欲望,让兴趣为教育活动导航引路,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5.活动内容科学化。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有着显著差异,只有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明确其生长发展规律,以此为依据,科学、合理地选择教材内容和安排体育活动,才能使幼儿对活动更感兴趣,从而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小班幼儿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较差,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都有待提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差。小班幼儿喜欢模仿他人的言行举止,对活动的结果不太感兴趣,也不太懂得遵守游戏规则。因此,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应选择一些规则少、难度较小的集体性活动。如:“小兔采蘑菇”、“快乐的小乌龟”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愿意扮演的小动物,让他们在角色扮演的情境中感受到体育活动的快乐,练习跳远、钻爬等基本动作。中班幼儿体力有所增强,基本动作比小班幼儿灵活、协调,注意力也比较容易集中,具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对活动结果也有所注意。因此,在中班应开展具有较复杂规则及带有一定合作意识的游戏。比如:“开汽车”活动,让幼儿练习听信号前进、后退、停止等,活动中提出“汽车应该行驶在自己的车道”“红灯停、绿灯行”等规则要求,幼儿通过控制车速、方向等遵守交通规则。大班幼儿身体活动能力发展较好,动作更加灵敏、平稳,有较强的自控能力。体力和合作意识都有所发展,并且有一定的责任感和集体观念。所以在选择和组织大班体育活动时,一定要考虑动作较多、难度较大、内容丰富、运动量大、竞赛性强、脑体结合、规则稍复杂等,以保证所选择的活动让大班幼儿喜欢,同时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套圈赛跑”“扎绳解绳比赛”“乌龟赛跑”等游戏均是能吸引大班幼儿,满足幼儿活动需求的内容。
6.教师应正确评价幼儿。鼓励,是当幼儿行为没有取得成功时,教师对幼儿所作努力进行充分肯定。由于幼儿年龄小、能力弱,因此在各种活动中没能取得成功是经常发生和可以理解的。赏识他们所做的努力,即运用鼓励也是相当重要的。例如:我们班的张瑞小朋友性格内向,能力较差,活动中常常充当“旁观者”失去了许多表现自我的机会。于是我有意识地给她提供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不断鼓励他:“张瑞,试试看,你一定拍得好!”“我知道你一定能画好这张画!”“这次鞋带没系好没关系,下次再练练你一定行!”……在这种充满鼓励、尊重的良好气氛中,她的性格开朗了,自信心也越来越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