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要以体育运动调节体力和脑力的平衡,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培养学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习惯,通过体育运动调节学生的情绪,以体育运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豁达的胸怀。
关键词 体育教学;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3-0125-02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人们生活、工作最重要的资本。然而,近年来由于人们错误的生活、饮食方式,导致部分人群出现亚健康症状:白天感到浑身乏力,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难以高度集中,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晚上,大脑反而高度兴奋,眼皮沉重睁不开眼睛,思维却异常活跃,难以入眠,导致生物钟紊乱。摆脱亚健康困扰的途径有很多,可以通过体育运动调节神经和情绪。
高中学生学业繁重、升学压力大,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亚健康者的比例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而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如何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和体育运动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1 以体育运动调节体力和脑力的平衡
目前,高中大部分是寄宿制,学生的生活就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机械重复。外加学业的繁重,学生每天至少有12个小时坐在教室里应付各科作业和频繁的考试,属于纯粹的脑力劳动者,还要担负每次考试排名带来的沉重的心理负担。繁重的脑力劳动、繁琐的思维与思考,使得学生的大脑长期处于亢奋状态。而身体却处于休闲状态,除了动手写字外,站起来伸个懒腰都算是大的身体活动了。身体的过分休闲,使得学生的身体少有劳累、疲劳感。这种大脑的疲倦与身体的休闲、体力与脑力付出的不平衡,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真正的身体劳累、疲倦,引起学生因思维过度而引起的失眠、睡眠不足等。
体育教师要根据课程安排,高标准组织体育课堂教学外,还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运动习惯,每天除了早操,还要在中午大课间和晚自习间隙进行两次不低于20分钟的运动,可以是快走、慢跑、做体操、跳绳、打球等运动形式。在运动时,让学生完全抛开与文化学习有关的思考,全身心投入到运动中,尽可能每次都达到微微出汗的程度,达到完全舒活筋骨的目的,享受运动带来的酣畅与享受。运动带来的身体劳累,有助于学生释放紧张的情绪和学习压力,同时这种劳累感也能让身体的劳累与大脑的疲倦形成一种同步,促使学生睡眠质量的提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
2 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人体这架机器是由食物维持其不断运转的。人们不但要吃得饱,还要吃得有营养,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随着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事物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各种精包装小食品充斥着商店、超市,成为青少年青睐的美味。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和父母的溺爱,挑食现象严重,喜欢肉、蛋、奶等精细的食物,不喜欢吃青菜、主食,更不要说粗杂粮了。高中生学习紧张,很多学生为了省时间,早餐只是啃一个面包或者泡一包方便面。还有部分女生懂得了爱美,为了保持身材干脆不吃早餐或者晚餐,还有的以水果代替吃饭。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要么导致学生出现营养过剩、身体肥胖,要么出现营养不良,导致低血糖、贫血等症状,都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教师要通过体育课程教学,让学生到认识不合理饮食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合理搭配膳食对成长的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改掉挑食、偏食的坏习惯,每天都要摄入植物性食物、适量的动物性食物,还要摄入一定量的膳食纤维。引导学生以食堂的饭菜为主,每天吃尽可能多品种的食物,配以牛奶和水果,以保证营养的全面和均衡。同时,让学生通过体育课本内容的学习,了解不同种类的食物怎么吃,什么时间吃。比如,在晚上睡觉前喝牛奶最科学,最有益于钙的吸收。让体育教學不再单单是学科知识的了解,而成为改变学生不良习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
3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习惯
高中生还处于青春期,对人们的各种行为仍然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所谓的“酷”“时尚”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狭隘性与偏见,对家长、教师的教育仍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因此,部分学生沾染吸烟、喝酒、上网成瘾等不良习惯。新编《体育与健康》教材加大了对学生“避免恶习”的教育,详细介绍了吸烟、酗酒、毒品对人的危害。教师要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对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进行探究与反思,看看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有无不当之处,自己身上有无教材中提到的以及其他恶习,它们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怎样的负面影响。并设想:如果任由这些恶习在自己身上发展,会带来怎样的不良后果?让学生自己制定改正恶习的计划与措施,并分阶段谈谈自己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变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让学生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科学的运动健身方式,没有不良生活习惯,健康、愉快地度过人生的关键时期,在身体发育、心智发展方面都取得长远发展,为学生的美好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4 通过体育运动调节学生的情绪
高中生课业繁重、学习压力大,很容易出现心情烦躁、闷闷不乐等负情绪。如果任由这种情绪发展下去,那么人会变得越来越烦躁,严重的会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消极情绪能刺激人的肌体产生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会使人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加深、肌肉紧张。这种能量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发泄,不仅会使不良情绪进一步加深,还会危及身体健康。因此,当这些不良情绪出现时,引导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来宣泄自己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学生投身于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身体大幅度地活动,可以促使巨大的心理压力随着运动排出体外,身体内的不良情绪引起的能量也得到释放,从而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避免因不良情绪带来的负面后果。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将自己的心情、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经常性地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在体育运动中体验成功的满足感。比如,篮球运动中一个漂亮的投篮,足球运动中一个精准的射门,乒乓球运动中一个漂亮的扣杀,都能给人带来成就感和愉悦感。队友的默契配合、伙伴的轻快动作,都能使学生产生和谐、轻松的感觉,促使不良情绪的快速宣泄。让体育锻炼成为学生情绪的“遥控器”,及时地去调节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面对学习和生活。
5 以体育运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豁达的胸怀
人们在从事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会不断体验失利的挫败感和成功的喜悦。这种失败与成功的交替体验,能增加学生心理承受度,促使学生将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看得平淡,将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等闲视之。因此,教师要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体育意识,让学生养成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尽可能参加那些对抗性、竞赛性的运动,反复品尝失败与成功,增加学生的心理承受力,锤炼学生的性格和意志,使学生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做到不将成败放在心上,只注重享受运动过程,而忽视运动的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学生的心胸会变得愈加开阔,性格会变得愈加豁达。在生活和学习中,再遇到挫折和失败,便能坦然面对,并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总之,体育教学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要善于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联系起来,在培养学生体育素养、提高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以体育教学为手段、以体育运动为载体,不断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同时健康成长。
关键词 体育教学;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3-0125-02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人们生活、工作最重要的资本。然而,近年来由于人们错误的生活、饮食方式,导致部分人群出现亚健康症状:白天感到浑身乏力,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难以高度集中,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晚上,大脑反而高度兴奋,眼皮沉重睁不开眼睛,思维却异常活跃,难以入眠,导致生物钟紊乱。摆脱亚健康困扰的途径有很多,可以通过体育运动调节神经和情绪。
高中学生学业繁重、升学压力大,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亚健康者的比例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而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如何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和体育运动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1 以体育运动调节体力和脑力的平衡
目前,高中大部分是寄宿制,学生的生活就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机械重复。外加学业的繁重,学生每天至少有12个小时坐在教室里应付各科作业和频繁的考试,属于纯粹的脑力劳动者,还要担负每次考试排名带来的沉重的心理负担。繁重的脑力劳动、繁琐的思维与思考,使得学生的大脑长期处于亢奋状态。而身体却处于休闲状态,除了动手写字外,站起来伸个懒腰都算是大的身体活动了。身体的过分休闲,使得学生的身体少有劳累、疲劳感。这种大脑的疲倦与身体的休闲、体力与脑力付出的不平衡,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真正的身体劳累、疲倦,引起学生因思维过度而引起的失眠、睡眠不足等。
体育教师要根据课程安排,高标准组织体育课堂教学外,还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运动习惯,每天除了早操,还要在中午大课间和晚自习间隙进行两次不低于20分钟的运动,可以是快走、慢跑、做体操、跳绳、打球等运动形式。在运动时,让学生完全抛开与文化学习有关的思考,全身心投入到运动中,尽可能每次都达到微微出汗的程度,达到完全舒活筋骨的目的,享受运动带来的酣畅与享受。运动带来的身体劳累,有助于学生释放紧张的情绪和学习压力,同时这种劳累感也能让身体的劳累与大脑的疲倦形成一种同步,促使学生睡眠质量的提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
2 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人体这架机器是由食物维持其不断运转的。人们不但要吃得饱,还要吃得有营养,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随着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事物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各种精包装小食品充斥着商店、超市,成为青少年青睐的美味。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和父母的溺爱,挑食现象严重,喜欢肉、蛋、奶等精细的食物,不喜欢吃青菜、主食,更不要说粗杂粮了。高中生学习紧张,很多学生为了省时间,早餐只是啃一个面包或者泡一包方便面。还有部分女生懂得了爱美,为了保持身材干脆不吃早餐或者晚餐,还有的以水果代替吃饭。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要么导致学生出现营养过剩、身体肥胖,要么出现营养不良,导致低血糖、贫血等症状,都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教师要通过体育课程教学,让学生到认识不合理饮食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合理搭配膳食对成长的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改掉挑食、偏食的坏习惯,每天都要摄入植物性食物、适量的动物性食物,还要摄入一定量的膳食纤维。引导学生以食堂的饭菜为主,每天吃尽可能多品种的食物,配以牛奶和水果,以保证营养的全面和均衡。同时,让学生通过体育课本内容的学习,了解不同种类的食物怎么吃,什么时间吃。比如,在晚上睡觉前喝牛奶最科学,最有益于钙的吸收。让体育教學不再单单是学科知识的了解,而成为改变学生不良习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
3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习惯
高中生还处于青春期,对人们的各种行为仍然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所谓的“酷”“时尚”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狭隘性与偏见,对家长、教师的教育仍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因此,部分学生沾染吸烟、喝酒、上网成瘾等不良习惯。新编《体育与健康》教材加大了对学生“避免恶习”的教育,详细介绍了吸烟、酗酒、毒品对人的危害。教师要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对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进行探究与反思,看看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有无不当之处,自己身上有无教材中提到的以及其他恶习,它们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怎样的负面影响。并设想:如果任由这些恶习在自己身上发展,会带来怎样的不良后果?让学生自己制定改正恶习的计划与措施,并分阶段谈谈自己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变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让学生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科学的运动健身方式,没有不良生活习惯,健康、愉快地度过人生的关键时期,在身体发育、心智发展方面都取得长远发展,为学生的美好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4 通过体育运动调节学生的情绪
高中生课业繁重、学习压力大,很容易出现心情烦躁、闷闷不乐等负情绪。如果任由这种情绪发展下去,那么人会变得越来越烦躁,严重的会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消极情绪能刺激人的肌体产生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会使人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加深、肌肉紧张。这种能量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发泄,不仅会使不良情绪进一步加深,还会危及身体健康。因此,当这些不良情绪出现时,引导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来宣泄自己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学生投身于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身体大幅度地活动,可以促使巨大的心理压力随着运动排出体外,身体内的不良情绪引起的能量也得到释放,从而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避免因不良情绪带来的负面后果。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将自己的心情、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经常性地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在体育运动中体验成功的满足感。比如,篮球运动中一个漂亮的投篮,足球运动中一个精准的射门,乒乓球运动中一个漂亮的扣杀,都能给人带来成就感和愉悦感。队友的默契配合、伙伴的轻快动作,都能使学生产生和谐、轻松的感觉,促使不良情绪的快速宣泄。让体育锻炼成为学生情绪的“遥控器”,及时地去调节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面对学习和生活。
5 以体育运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豁达的胸怀
人们在从事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会不断体验失利的挫败感和成功的喜悦。这种失败与成功的交替体验,能增加学生心理承受度,促使学生将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看得平淡,将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等闲视之。因此,教师要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体育意识,让学生养成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尽可能参加那些对抗性、竞赛性的运动,反复品尝失败与成功,增加学生的心理承受力,锤炼学生的性格和意志,使学生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做到不将成败放在心上,只注重享受运动过程,而忽视运动的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学生的心胸会变得愈加开阔,性格会变得愈加豁达。在生活和学习中,再遇到挫折和失败,便能坦然面对,并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总之,体育教学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要善于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联系起来,在培养学生体育素养、提高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以体育教学为手段、以体育运动为载体,不断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同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