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离婚的邓文迪究竟有没有分得默多克的10亿美元家产呢?这是这段时间全球人的八卦焦点。与此同时,人们也在心里惊叹邓文迪的手段,这个来自中国常州的45岁女性,通过人生的关键性两次婚姻,杀进欧美主流社会,成为标杆人物。在对付白种老男人的情场上可谓一战不败。这不,与默多克的离婚官司刚打完,已经传出风声说她曾背着老默,与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私通多次。邓文迪为何魅力这样大?也许是借了“黄热病”的东风。让默多克和布莱尔着了迷。
什么叫黄热病?这可不是说医学上的传染病。而是媒体用词——“黄热病”被借喻为一种社会现象,泛指西方男性对亚裔文化或亚洲女性的情有独钟,特别是许多白人男子对亚裔女性“追逐”与“狂热”。
根据前不久约会网站AYI.com通过对240万异性恋用户在两个月的互动分析发现,除了亚裔男性,亚裔女性几乎受到所有族裔男性的青睐,网络约会时收到最多男性发出的“小纸条”。
而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亚裔和亚洲女性成为许多男性理想中交友择偶时的首选,而当理想对照现实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今年5月,旧金山独立影片华裔女导演林立仁带着她的历时5年拍摄的获奖纪录片《寻找亚洲女性》在公共电视网(PBS)播出,一时间获得众多主流英文媒体的报道,该片记录了一位60岁白人男子和30岁中国女子通过约会网站,相知相恋到跨国结婚、以及面对文化冲突碰撞和磨合的故事。影片不仅打破了对亚裔女性的刻板印象,又一次将“黄热病”这个话题带入人们的视野,并掀起一波波热议。
探寻“黄热病”
女导演跟拍真实家庭纪录片
5年前,林立仁认识了史蒂夫,当时在她看来,对方就是一个生活在加州旧金山郊区、对亚裔女性十分着迷的60岁白人老男人。
林立仁通过手中的DV,从她的角度记录了史蒂夫寻找年轻中国新娘的过程。史蒂夫是旧金山机场的停车场收费员,离过两次婚,在和来自中国安徽的珊蒂结婚前,他通过专门介绍西方男子和亚洲女性配对的约会网站向众多女性写过信求爱。镜头前的史蒂夫对理想妻子的追求就像是一场终极幻想,他透过对方传的照片和电邮曾热恋上了一位24岁的年轻女子,当对方伤了他的心后,他才认识30岁的珊蒂并交往。
当珊蒂抱着结婚的打算来到加州后,影片记录了她刚到美国后一个月两人的亲密时刻,以及面临文化差异,两人如何通过电脑和Google翻译来进行交流,尽管两人在语言上有诸多的障碍。
亚裔癖 不只针对女性
周晓云在洛杉矶出生长大,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就读时交了一个主修电机的白人男朋友大卫。“一开始,他把他的‘恋亚裔癖’隐藏的很好。”晓云说,他们就像普通情侣一样,约会、看电影、吃晚饭、参加派对,但几个月后,晓云发现大卫“变得不一样”。大卫不但转了科系,改为主修东亚研究和华语双学位,而且从不错过任何一次可以跟她回家的机会——一开始晓云以为大卫是想多认识女朋友的家庭,但后来即使晓云没空,她发现大卫也会打电话给她父亲,约出来一起吃中餐,“我爸英语不好,但又不好意思拒绝邀约。”大卫后来向晓云承认他有严重的“亚裔情结”,对所有亚裔特别是华人文化深深着迷,晓云只能跟他分手。
“大卫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晓云说,分手后她没办法和白人男子交往,“我总会忍不住想:‘他到底是喜欢我,还是喜欢我代表的文化?’”即使对方向她坦白钟情亚裔,晓云也总忍不住认为自己是“可以被替代的”。
亚洲女性“致命吸引力”的四大误区
林立仁在拍摄完纪录片后,总结患上“黄热病”者对亚洲女性的4个常见的错误认知。
第一种认知是“亚洲女性是完美妻子,有着强烈的家庭观,会照顾男人”。Your Asian Connection交友网站负责人、职业红娘朱莉亚指出,加入该网站俱乐部的男性会员在寻找女友时仍旧停留在过去对亚洲女人的定义——传统、体贴丈夫、做饭、收拾屋子。但新一代的亚洲女子可不一样,许多女性会员受过高等教育,懂得高科技,不少人还离过婚;家庭观念上也更看得开,愿意和对方一起工作养家,对择偶比较挑剔,抱着很高的期望。
而第二种认知是“亚洲女性很甜很天真,又顺从”。但事实就像纪录片《寻找亚洲女性》中的30岁女子珊蒂一样,当她来到美国后和60岁的史蒂夫一起相处后,史蒂夫真实面对的是一个情绪化、喜欢控制和脾气火爆的中国女人。
第三种是“在亚裔女子眼中,美国男人是通往更好生活的门票”。朱莉亚指出,一些亚洲女子之所以这么认为,是觉得美国是天堂,人人都有钱,但事实并非如此。而越来越多亚洲女子也意识到跟西方人结婚不再能保证更好的经济状况。
第四种误会则是“亚洲女性在性上是疯狂的,跟亚裔女性上床很容易”。文中指出在采访中常听到的是“亚洲女性更性感和狂野”的说法,事实上这是对亚洲女性的极端模式化看法。由于目前将亚裔女子以人口走私方式送至各地卖淫仍是全球最大且获利最丰的交易之一,使得人们认为“只要付钱,和亚裔女子上床很容易”,助长了这个错误认知的发展。
我爱亚女 有错吗?
凯文是个在东岸长大的白人,30多岁,常春藤名校毕业,现在住在纽约,他曾有两段维持多年的感情,一段是跟一位韩裔女子,另一段是白人女性。他的其他女性朋友里至少有3/4是亚裔,也约会过其他族裔。
凯文说:“我记得最早对亚裔女生有印象,是在高中时代。”凯文在上学的公车上,一位隔壁学校的亚裔女生也上了车,“她不是我见过的第一个亚裔女生,但我当时感到世界上所有其他东西都消失了,像是我第一次见证了什么叫大美人。”
后来很多年凯文很抗拒自己“对亚裔女性有偏好”这种想法,还与一个白人女子交往多年。凯文说,大学期间知道他有“黄热病”的朋友常常拿他开玩笑,让他无地自容,到后来凯文终于接纳了自己的想法。凯文认为,他被亚裔女性所吸引,并不比其他人被性感女人所吸引更有种族主义的味道。
在加州担任工程师的迈可从小在爱达荷州成长,30多岁的他历任女友不是白人就是西语裔,但最近他找到了他的“真命天女”——在医院担任护士的陈爱琳。迈可一次生病住院,对爱琳认真照顾病患的态度留下印象,侧面了解才知道爱琳10多岁时和父母从福建移民来美,一边努力学英文、一边帮助家里做餐馆生意,不但考上护士执照,更因为她的热心助人和对工作的热忱,医院里从护士同事到病人都很喜欢她。迈可曾把爱琳带回家乡,原本担心从没与亚裔打过交道的父母会怎么想,“没想到一顿饭下来,妈妈简直把爱琳当作女儿看待。”
与爱琳已经在讨论婚期的迈可说,从一开始他就不是被爱琳的族裔背景所吸引,“越与她相处,就越感觉到她的温暖,她只是凑巧是亚裔罢了”。(编辑/唐馨)
什么叫黄热病?这可不是说医学上的传染病。而是媒体用词——“黄热病”被借喻为一种社会现象,泛指西方男性对亚裔文化或亚洲女性的情有独钟,特别是许多白人男子对亚裔女性“追逐”与“狂热”。
根据前不久约会网站AYI.com通过对240万异性恋用户在两个月的互动分析发现,除了亚裔男性,亚裔女性几乎受到所有族裔男性的青睐,网络约会时收到最多男性发出的“小纸条”。
而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亚裔和亚洲女性成为许多男性理想中交友择偶时的首选,而当理想对照现实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今年5月,旧金山独立影片华裔女导演林立仁带着她的历时5年拍摄的获奖纪录片《寻找亚洲女性》在公共电视网(PBS)播出,一时间获得众多主流英文媒体的报道,该片记录了一位60岁白人男子和30岁中国女子通过约会网站,相知相恋到跨国结婚、以及面对文化冲突碰撞和磨合的故事。影片不仅打破了对亚裔女性的刻板印象,又一次将“黄热病”这个话题带入人们的视野,并掀起一波波热议。
探寻“黄热病”
女导演跟拍真实家庭纪录片
5年前,林立仁认识了史蒂夫,当时在她看来,对方就是一个生活在加州旧金山郊区、对亚裔女性十分着迷的60岁白人老男人。
林立仁通过手中的DV,从她的角度记录了史蒂夫寻找年轻中国新娘的过程。史蒂夫是旧金山机场的停车场收费员,离过两次婚,在和来自中国安徽的珊蒂结婚前,他通过专门介绍西方男子和亚洲女性配对的约会网站向众多女性写过信求爱。镜头前的史蒂夫对理想妻子的追求就像是一场终极幻想,他透过对方传的照片和电邮曾热恋上了一位24岁的年轻女子,当对方伤了他的心后,他才认识30岁的珊蒂并交往。
当珊蒂抱着结婚的打算来到加州后,影片记录了她刚到美国后一个月两人的亲密时刻,以及面临文化差异,两人如何通过电脑和Google翻译来进行交流,尽管两人在语言上有诸多的障碍。
亚裔癖 不只针对女性
周晓云在洛杉矶出生长大,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就读时交了一个主修电机的白人男朋友大卫。“一开始,他把他的‘恋亚裔癖’隐藏的很好。”晓云说,他们就像普通情侣一样,约会、看电影、吃晚饭、参加派对,但几个月后,晓云发现大卫“变得不一样”。大卫不但转了科系,改为主修东亚研究和华语双学位,而且从不错过任何一次可以跟她回家的机会——一开始晓云以为大卫是想多认识女朋友的家庭,但后来即使晓云没空,她发现大卫也会打电话给她父亲,约出来一起吃中餐,“我爸英语不好,但又不好意思拒绝邀约。”大卫后来向晓云承认他有严重的“亚裔情结”,对所有亚裔特别是华人文化深深着迷,晓云只能跟他分手。
“大卫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晓云说,分手后她没办法和白人男子交往,“我总会忍不住想:‘他到底是喜欢我,还是喜欢我代表的文化?’”即使对方向她坦白钟情亚裔,晓云也总忍不住认为自己是“可以被替代的”。
亚洲女性“致命吸引力”的四大误区
林立仁在拍摄完纪录片后,总结患上“黄热病”者对亚洲女性的4个常见的错误认知。
第一种认知是“亚洲女性是完美妻子,有着强烈的家庭观,会照顾男人”。Your Asian Connection交友网站负责人、职业红娘朱莉亚指出,加入该网站俱乐部的男性会员在寻找女友时仍旧停留在过去对亚洲女人的定义——传统、体贴丈夫、做饭、收拾屋子。但新一代的亚洲女子可不一样,许多女性会员受过高等教育,懂得高科技,不少人还离过婚;家庭观念上也更看得开,愿意和对方一起工作养家,对择偶比较挑剔,抱着很高的期望。
而第二种认知是“亚洲女性很甜很天真,又顺从”。但事实就像纪录片《寻找亚洲女性》中的30岁女子珊蒂一样,当她来到美国后和60岁的史蒂夫一起相处后,史蒂夫真实面对的是一个情绪化、喜欢控制和脾气火爆的中国女人。
第三种是“在亚裔女子眼中,美国男人是通往更好生活的门票”。朱莉亚指出,一些亚洲女子之所以这么认为,是觉得美国是天堂,人人都有钱,但事实并非如此。而越来越多亚洲女子也意识到跟西方人结婚不再能保证更好的经济状况。
第四种误会则是“亚洲女性在性上是疯狂的,跟亚裔女性上床很容易”。文中指出在采访中常听到的是“亚洲女性更性感和狂野”的说法,事实上这是对亚洲女性的极端模式化看法。由于目前将亚裔女子以人口走私方式送至各地卖淫仍是全球最大且获利最丰的交易之一,使得人们认为“只要付钱,和亚裔女子上床很容易”,助长了这个错误认知的发展。
我爱亚女 有错吗?
凯文是个在东岸长大的白人,30多岁,常春藤名校毕业,现在住在纽约,他曾有两段维持多年的感情,一段是跟一位韩裔女子,另一段是白人女性。他的其他女性朋友里至少有3/4是亚裔,也约会过其他族裔。
凯文说:“我记得最早对亚裔女生有印象,是在高中时代。”凯文在上学的公车上,一位隔壁学校的亚裔女生也上了车,“她不是我见过的第一个亚裔女生,但我当时感到世界上所有其他东西都消失了,像是我第一次见证了什么叫大美人。”
后来很多年凯文很抗拒自己“对亚裔女性有偏好”这种想法,还与一个白人女子交往多年。凯文说,大学期间知道他有“黄热病”的朋友常常拿他开玩笑,让他无地自容,到后来凯文终于接纳了自己的想法。凯文认为,他被亚裔女性所吸引,并不比其他人被性感女人所吸引更有种族主义的味道。
在加州担任工程师的迈可从小在爱达荷州成长,30多岁的他历任女友不是白人就是西语裔,但最近他找到了他的“真命天女”——在医院担任护士的陈爱琳。迈可一次生病住院,对爱琳认真照顾病患的态度留下印象,侧面了解才知道爱琳10多岁时和父母从福建移民来美,一边努力学英文、一边帮助家里做餐馆生意,不但考上护士执照,更因为她的热心助人和对工作的热忱,医院里从护士同事到病人都很喜欢她。迈可曾把爱琳带回家乡,原本担心从没与亚裔打过交道的父母会怎么想,“没想到一顿饭下来,妈妈简直把爱琳当作女儿看待。”
与爱琳已经在讨论婚期的迈可说,从一开始他就不是被爱琳的族裔背景所吸引,“越与她相处,就越感觉到她的温暖,她只是凑巧是亚裔罢了”。(编辑/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