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渐入佳境

来源 :产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ua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中国而言,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渡期仅有30年。要在短时间内调整经济、产业和能源结构,大力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无疑需要金融的支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曾表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的投资规模超过100万亿元,绿色金融进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
  在“碳中和”目标下,更多的绿色低碳投资需求被催生,亟需金融机构发挥资金融通的功能为绿色经济“造血”,也需更加完善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为其保驾护航。当然,对金融业而言,这增量空间虽广阔,但要在“碳中和”的洪流中,真正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依然是个十足的挑战。
  政策推动“自上而下”,市场实践“自下而上”
  实现绿色远景蓝图,永远离不开系统规划与实践落地。“十三五”期间,为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已初步完善。早在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随后相继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落实〈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分工方案》,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制定了崭新且详细的路线图,于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有效的正向激励机制。
  如今,在绿色金融这条道路上,参与者众,有的早已蓄势待发,在绿色金融标准制定、绿色金融创新等领域打造出一个个绿色金融样本。全国首个绿色金融专业系统、首笔碳资产质押贷款、首张低碳主题信用卡、首支绿色金融債等相继出现,持续稳定地推动绿色金融市场发展。
  今年1月,“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被再次提及。“十四五”规划中,绿色金融也被明确需大力发展。可预见的是,为适应碳中和的需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绿色金融体系将迎来进一步的完善成熟,更多金融产品有望实现井喷式发展,更多实现“双碳”目标的市场化解决方案将出现。
  创新金融产品
  一直以来,在我国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中,银行贷款占据绝大比重。据有关数据表明,2020年中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34.86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为20.03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7.5%。可见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出绿色贷款,是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数据显示,我国绿色融资规模连续增长,截止2021年一季度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2.52万亿元,占各类贷款的9.3%。且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超过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过了7亿吨,绿色信贷环境效益逐步显现。


  7月,人民银行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业务首次被正式纳入考核评价范围。在提升金融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能力的同时,众多金融机构也随之投入更大力度探索绿色债券的创新模式,进一步刺激了相关金融产品的发展。近日,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成功承销10亿元中国光大绿色环保有限公司全国首单熊猫碳中和及乡村振兴中期票据,对募投项目所在地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及产业发展带来极大影响,这也是工商银行在绿色债券融资领域展开的一次全新探索。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碳中和”主题绿色债券、“碳中和”小微金融债券等创新品种将不断面世,除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外,其它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也将逐渐成熟。
  稳妥推进碳市场建设
  作为节能减排有效的市场化工具,碳市场一直被全球各大经济体运用。在经过7+2试点运行后,我国碳市场已积累下丰富的地区经验,更大范围的碳市场交易蓄势待发。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2225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被纳入全国碳市场,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覆盖碳排放量是试点时期的10倍。8月18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7月16日开市以来,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702万吨,累计成交额为3.55亿元。
  尽管碳市场建设已在国内有多年试点基础,对于全国而言,这依然是一项新鲜的事物。黄润秋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强化市场管理,加强碳排放数据的质量管理,强化相关制度的执行落实,加强对全国碳市场各个环节的监管,有效防范市场风险。”当下,我国碳交易活跃程度或许还停留在有待加强的层面,但随着更多碳金融产品在政策刺激下落地发展,碳市场影响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有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行低碳投资,促进金融市场更好地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引导、撬动金融资源向绿色经济倾斜。
其他文献
科技改变生活,承载人类文明和科技发展进程的博物馆也喜迎形态、形式之变。面对庞杂的且还在不断扩容的博物馆资源,身处信息时代让我们另辟“赏博”蹊径有了诸般选择,当时新技术的融合与灵活运用撕去了海量藏品的沉闷面纱,似乎人人都可成为兴致满满的博物君,一尝花式研学之乐。  古今中外、虚拟现实一念间  基于实物与藏品从而复刻情境是博物馆的基础功能,而持续接纳新藏品的博物馆亦需接通当代信息的源头活水。有了新锐技
期刊
应对气候变化这项基于全球共识、涉及全人类的事业正深刻地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其涵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考验着各方把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辩证关系的智慧与技巧,需要打开思路,运用系统思维和立体举措推动实现“双碳”预期目标。  当社会经济发展和“双碳”目标交互叠加,将提升GDP中的绿色含量,创造新业态开启新时代。于产业方面,其不限于传统产业的低碳转型与低碳产业的高速增长,还有大量相关产业处于
期刊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1200多年前唐代诗人李白笔下描绘的锦绣天府,正随着成都“公园城市”建设逐步呈现在世界面前。在10月24日举行的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上,成都交出3年来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方面的探索实践结果,包括《公园城市·成都实践》《公园城市发展报告(2020)》《公园城市·未来人居示范研究》《鹿溪智谷公园社区规划建设——公园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区实践探索》《公园城市指数
期刊
刚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第八部分明确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其中第29条进一步提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如何全面认识这个新表述,对于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可以进一步落实为“1+4+6+7”区域经济布局框架。“1”是指“一带一路”开放型经济总体布局,也是构建国际大循环网络体系的重要依托。全国各省市
期刊
从造型新颖的新西兰纳尔逊机场航站楼,到线条流畅的卡塔尔哈德国际机场旅客航站楼综合体;從充满现代感的北京大兴机场,到充满雅致情怀的呼伦贝尔海拉尔机场……于一个个充满动感且极具标志性的机场,飞机伴着巨大的轰鸣声冲上万米高空,见证无数的团聚与诀别,承载关于远方的种种遐想。
期刊
扩大内需有两个方向,即消费和投资。因此,在未来五年或者更长时间里,消费和投资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支持的领域?这就是金融应当关注的重点方向。  在消费方面,消费升级是实现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撑。从国内经济增长的构成来看,消费在GDP中的占比非常高,已经超过了60%,远高于投资占GDP的比重,是维持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压舱石。所以,维持消费的可持续增长,是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重要基础。  在投资方面,重点是从
期刊
8月12日,成都召开全市经济运行调度会议,听取全市疫情防控情况和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汇报,分析研判当前经济运行形势,对下一步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调度、再细化。“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都是城市发展的‘底板’,要切实把该管的管住、该放的放活,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战都要赢。”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出席会议并强调了这番话。  前7月,全市经济运行“稳”
期刊
8月19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突出创新驱动 强化功能支撑 以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正式发布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优化调整后名录,围绕支撑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成都将全市产业生态圈优化调整为12个。本次新设立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和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生态圈功能定位是什么?未来工作着力点在哪些方向?成都市经信局副局长朱健就此一一解答。  朱健指出,发展数
期刊
应对气候变化关乎全球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有挑战也有机遇,需多方共同努力,推动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现已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提出“零碳”或“碳中和”目标。中国亦正积极融入应对全球氣候变暖的行列当中。  自我国“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国家及地方政府等高度重视,积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相继出台政策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今年3月,国家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单位GDP能耗要下降13.5%、二氧化碳排
期刊
据说,全球首批高达32亿像素的照片,其每一张的完全显示都需要378个超高清屏幕,这是人类发展至今视觉领域的又一次新高,也是整个产业链条反复凝练的重要成果。信息时代带给人们的,不止是惊人的算力、如臂使指的操控、海量的数据与狂飙的传播速率,还有越来越极致的视觉享受。此时,屏幕成为承载内容的重要媒介,显示的高清极限不断刷新,更高的分辨率、更高的帧数、更广阔的色域、更有层次的画面不断展现,从高清到超高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