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好!我和老公结婚5年,当初结婚的时候想的很简单,以为婚姻就是两个人的事,现在终于深刻体会到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
老公来自农村,家里弟兄3个,只有他受过高等教育,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老公人沉稳能干、有想法能吃苦,短短几年时间事业飞速发展,我们在二环有一套自住的房子,有自己的车,还有两套投资房,可谓是比较富足,但是还准备要生小孩,离生活无忧仍有距离。他老家但凡有什么事都找他:盖房、看病、借钱、托关系、来京旅游等。自己家的事也就算了,让我发愁的是他们村稍微扯上一点关系的人有什么事,他爸妈都能想到我们;我老公又不懂拒绝,总是无条件的满足那些五花八门的亲戚的要求。虽说我们过得不错,但生活总被一些无关的事打扰,让我感到烦心,精神生活受到影响,我自己的家庭关系简单,也比较独立,不太接受这种观念。
这5年我都快被他们家的那些事烦死了,我跟老公讨论这个问题,他说他也没办法⋯⋯
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有时候又想,都说爱屋及乌,我这么不想插手老公家的那摊事,还为此生气,难道是因为我太不宽容、太不懂事?
桐桐
桐桐:
你好!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很多小两口因为家乡“层出不穷”的亲戚的无休止“拜访”而失去了私人时间。这已经是一个社会现象。婚姻到底是两个人的事,还是两个家族的事,其实是一个观念问题。如果两个人的观念一致,为此出现矛盾的概率就比较低;反之,如果你抱着“婚姻是两个人的事”的观念,嫁给一个认为“婚姻是两个家族的事”的丈夫以及他的家族,那自然难免出现问题。
观念的变迁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可以说一直是一个乡土社会,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其著作《乡土中国》里对这样的社会结构、社会形态有很精辟的研究和论述。在乡土社会里,大家庭是一种普遍存在,比如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家庭。正是由于这样的传统,80年代之前出生的中国人,往往有着比较深刻的家族观念和儒家传统观念,因此自己组建了小家庭之后,还是习惯于像他们的父母、祖辈那样来处理原生家庭和新建家庭的关系,大家庭和小家庭的概念没有分开。
但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时代,很多观念和行为处理方式也需要随之更新,如果固守旧的那一套,可能就行不通。比如,现在的家庭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作为父母家庭的延伸和组成部分,而要求独立成为一个新的系统;大家的观念也正在从“婚姻是两个家族的事”逐渐淡化,越来越认同“婚姻是两个人的事”。
家庭系统法则
德国著名的家庭治疗大师伯特·海灵格认为,家庭是有系统的,系统内部同时有一些法则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去遵守,否则会引起混乱,导致系统失调。当年轻人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时,就应该与原生家庭脱离为两个系统,并以自己的家庭为重,否则两个系统间必然会出现问题。
具体说来,每一代人在自己最强壮的时期建立家庭,养育孩子。当孩子踏入自己人生最强壮的阶段,便应离开父母亲的家庭系统去建立自己的系统。孩子也应该优先地照顾自己的家庭系统,因为在旧的系统里,父亲在照顾系统里的人;而在新的系统里,是做丈夫的照顾其他人。所有的生物都是以这个模式把生命流传下去,而且只有这样,一个生物种族才可以进化得更成功。你不妨把家庭系统法则介绍给你丈夫,也许从中他会得到一些启发,学会把握适度原则。
寻求折中之道
很多人选择对象都要求“门当户对”,但是如果你就是爱上了一个农村出身的人,难道只能眼睁睁地放弃吗?建议不妨采取一些折中之道。按照家庭系统法则,无条件的贴补原生家庭显然是行不通的;但要求你丈夫置父母兄弟于不顾,也不合情理。就你们的情况来说,我认为最理想的解决之道是寻求一个折中的办法,来平衡你们自己的小家庭和你丈夫的原生家庭之间的关系。
比如你们可以共同制定一个家庭理财计划,从你们的收入中拨出合理的比率用于帮助丈夫的原生家庭。这个比率应该控制在不至于损害你们自己小家庭利益的范围内,如果超出这个比率,你丈夫可能需要学会拒绝。
老公来自农村,家里弟兄3个,只有他受过高等教育,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老公人沉稳能干、有想法能吃苦,短短几年时间事业飞速发展,我们在二环有一套自住的房子,有自己的车,还有两套投资房,可谓是比较富足,但是还准备要生小孩,离生活无忧仍有距离。他老家但凡有什么事都找他:盖房、看病、借钱、托关系、来京旅游等。自己家的事也就算了,让我发愁的是他们村稍微扯上一点关系的人有什么事,他爸妈都能想到我们;我老公又不懂拒绝,总是无条件的满足那些五花八门的亲戚的要求。虽说我们过得不错,但生活总被一些无关的事打扰,让我感到烦心,精神生活受到影响,我自己的家庭关系简单,也比较独立,不太接受这种观念。
这5年我都快被他们家的那些事烦死了,我跟老公讨论这个问题,他说他也没办法⋯⋯
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有时候又想,都说爱屋及乌,我这么不想插手老公家的那摊事,还为此生气,难道是因为我太不宽容、太不懂事?
桐桐
桐桐:
你好!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很多小两口因为家乡“层出不穷”的亲戚的无休止“拜访”而失去了私人时间。这已经是一个社会现象。婚姻到底是两个人的事,还是两个家族的事,其实是一个观念问题。如果两个人的观念一致,为此出现矛盾的概率就比较低;反之,如果你抱着“婚姻是两个人的事”的观念,嫁给一个认为“婚姻是两个家族的事”的丈夫以及他的家族,那自然难免出现问题。
观念的变迁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可以说一直是一个乡土社会,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其著作《乡土中国》里对这样的社会结构、社会形态有很精辟的研究和论述。在乡土社会里,大家庭是一种普遍存在,比如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家庭。正是由于这样的传统,80年代之前出生的中国人,往往有着比较深刻的家族观念和儒家传统观念,因此自己组建了小家庭之后,还是习惯于像他们的父母、祖辈那样来处理原生家庭和新建家庭的关系,大家庭和小家庭的概念没有分开。
但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时代,很多观念和行为处理方式也需要随之更新,如果固守旧的那一套,可能就行不通。比如,现在的家庭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作为父母家庭的延伸和组成部分,而要求独立成为一个新的系统;大家的观念也正在从“婚姻是两个家族的事”逐渐淡化,越来越认同“婚姻是两个人的事”。
家庭系统法则
德国著名的家庭治疗大师伯特·海灵格认为,家庭是有系统的,系统内部同时有一些法则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去遵守,否则会引起混乱,导致系统失调。当年轻人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时,就应该与原生家庭脱离为两个系统,并以自己的家庭为重,否则两个系统间必然会出现问题。
具体说来,每一代人在自己最强壮的时期建立家庭,养育孩子。当孩子踏入自己人生最强壮的阶段,便应离开父母亲的家庭系统去建立自己的系统。孩子也应该优先地照顾自己的家庭系统,因为在旧的系统里,父亲在照顾系统里的人;而在新的系统里,是做丈夫的照顾其他人。所有的生物都是以这个模式把生命流传下去,而且只有这样,一个生物种族才可以进化得更成功。你不妨把家庭系统法则介绍给你丈夫,也许从中他会得到一些启发,学会把握适度原则。
寻求折中之道
很多人选择对象都要求“门当户对”,但是如果你就是爱上了一个农村出身的人,难道只能眼睁睁地放弃吗?建议不妨采取一些折中之道。按照家庭系统法则,无条件的贴补原生家庭显然是行不通的;但要求你丈夫置父母兄弟于不顾,也不合情理。就你们的情况来说,我认为最理想的解决之道是寻求一个折中的办法,来平衡你们自己的小家庭和你丈夫的原生家庭之间的关系。
比如你们可以共同制定一个家庭理财计划,从你们的收入中拨出合理的比率用于帮助丈夫的原生家庭。这个比率应该控制在不至于损害你们自己小家庭利益的范围内,如果超出这个比率,你丈夫可能需要学会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