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念]
与大家所熟悉的普通寿险、意外险、重大疾病保险不同,养老年金保险是一种特殊的保险。
它并不会在保户出现意外、罹患疾病时给予一定的赔偿,而是在被保险人达到一定年龄,如到退休年龄时,开始定期地发放养老金。
年金保险的目的是保障被保险人因寿命过长,耗尽财富而无法养老;相反,人寿保险是保障被保险人因过早死亡而造成的收入损失。
尽管年金和人寿保险在功能上有差别,但年金仍是一种保险产品。年金和保险产品的基本原则是相同的,都是集中个人资金,并按照生命表所反映的死亡率和生存率计算保费。
在美国,年金是一种颇受欢迎的储蓄方式,在世界其他市场上,年金产品也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年金产品的流行反映了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也说明人们对政府养老制度的信心越发不足,并希望通过税收优惠的储蓄方式建立个人养老基金。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年金即为一系列的定期支付。养老或年金保险合同是指在被保险人的生存期间或某一约定期间内,保险公司定期给付保险金的保险协议。
人寿保险的主要目的就是建立一笔资金。而年金正好相反,其基本功能是系统地变现一笔资金。当然,大部分年金也是一种储蓄工具,只不过年金积累资金的目的是为了偿付资金。
年金给付由三个要素决定:本金、利息和生存因素。也许并非十分准确,但我们可将年金的运作过程做如下理解:如果一个人存活的时间等于平均寿命,那么他参加年金保险既不会获益也不会有所损失。如果他的寿命超过平均寿命,他所领取的额外年金给付主要来源于没有活到平均寿命的被保险人所积累的资金。相反,对于没有活到平均寿命的年金领取人来说,他所得到的年金给付就少于他自己缴纳的保费(及利息),剩下的部分贡献给保险资金集合,用来为那些生存超过平均寿命的年金领取人提供持续性收入。
由于没有人知道自己是否会生存超过平均寿命,保险公司根据大数定律安排年金的做法既是公平而有效的,也就是说,利用保险产品来进行自己的养老规划是目前比较可靠的方式之一。
缴费和领取时间最关键
作为养老金储备的一种方式,年金保险能否跑赢通胀是大家关心的话题。养老年金产品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分红特性的加入,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弥补通货膨胀的影响。
如果仅选择传统型的养老险,由于从购买到领取养老金,时间跨度较长,有时甚至出现所缴纳的总保费之和大于能够获得的各项保障及收益之和的现象,俗称“保费倒挂”。因此应该首要考虑带有分红功能的产品,可以抵御通胀,至少不会出现领取金额比所缴费用还少的情况。
目前市场上年金保险产品缴费期长短不一,一般可提供3年缴、5年缴、10年缴、20年缴以及一次性缴费等。
一般有稳定收入的工薪阶层宜选缴费期长的,避免每年缴费压力大,同时可换取较高保额;而企业主或个体户因为缴费能力不稳定,未来面临的不确定风险较多,宜选缴费期短的产品。
年金保险的到期年龄比较长,如80岁、88岁、100岁,有的产品还可终身领取,即养老金给付期限到身故为止。领取的年限越长,意味着能提供更加持续、稳定的养老金给付,来保障退休后对日常生活开支的持续性需求。
一般情况下,领取年期越长越好,但终身领取的产品可能每年领取额比较低,不一定比定期领取的产品更适合,具体产品得具体比较。
最大误区:并非领取金额越多越好
不少投保人认识存在误区,即年领取金额越多越划算,其实,有的年金保险产品每年领取金额较少,但满期返还较多,此类产品身故保障功能较强,养老功能不明显;而侧重于养老功能的年金产品,每年领取金额较多,一般保障极低或没有身故保障功能,这种产品通常都设有保证领取年限,未到领取年限就身故可将剩余未领取金额给予指定受益人,一般保证领取期越长越有吸引力。
如何选择应据个人情况而定,如果侧重于保障养老,应选择每年返还较多的产品来保障生活品质。
选择年金保险产品,应关注产品的领取时间,通常情况下,年金产品设定在某一年龄,如50岁、55岁、60岁才能领取,也有一些即期型产品,在保单生效的同时即可领取首年年金。如果需要通过年金保险为未来养老提供保障,可选择一定年龄后领取,如60岁开始领取,对于有近期现金需求的人,则可选择即缴即领型。
一般来说,保险产品要有足够的资金增值时间,才能保证未来的收益。即缴即领型的产品因为缺乏资金积累时间,产品现金价值较低,通常很长时间才返本。
养老年金的确定性使得它的收益率并不会太高,所以市民应该考虑构建一个合理的资产配置,以达到更高的综合回报率。
另外,养老涉及的时间长,养老费用的问题较为复杂,当前的资产积累情况、退休后的收入状况、日常的支出需要、通货膨胀率、预期投资收益率以及计划规划时间等众多因素决定了到底需要多少养老费用。
理财专家建议,可以采取两种方式来计算养老费用:一是以先假设计划养老的年限,根据未来的预期收益来计算退休后每月可支配的养老金额;二是先假设计划养老的年限,退休后每月期望的养老金来计算目前的资金用作养老,计算投资者的预期收益需要达到何种水平才能达到该项养老计划。
养老钱不能全部指望存款和股票
在各种理财工具中,最常见的是银行储蓄与债券,资金安全,可以比较灵活地取用,但是收益受近期利率影响,一般定期存款最长为5年,近年来货币市场一直处于利率下降区间,存在银行的资产甚至有贬值的可能,以一年期存款利率为例,1990年为10.08%,而目前仅为2.25%;股票看似收益高,但伴随着非常高的风险,一般不建议作为养老规划的主要部分。
对于养老,保险产品无疑是最主要的选择。理财专家指出,与储蓄相比,保险能提供长至几十年的资金运作时间,通常以投保时的利率作为保证利率的参考,很多在上世纪90年代购买养老保险产品的客户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其二,保险有“半强制储蓄”的作用,能够避免资金使用的不确定性,做到专款专用;最重要的是,当意外事件发生时,只有保险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给付一笔远大于投资数额的保险金,以解燃眉之急。
每一款年金险产品设立之初,即设定了固定的收益率。通常保险公司根据资本市场投资环境和投资标的的获利能力,设定年金险的固定收益率,同时还要考虑与银行存款利率等元素的竞争。设定固定收益率是为了恒定保费支出,保证保险公司的长期收益,也保证投保人的投资收益不受资本市场影响。
投保人投保后,不必像担心投连险或万能险收益率那样担心年金险的收益率,因为无论资本市场如何动荡,年金险都会保证投保人的收益率。
因此,年金险不会随着资本市场的波动而波动,它根据客户的期望,即在若干年后想领取多少养老金,来确定现在所缴纳的保费金额,且在不同的年限可以享受保险公司投资的分红。
与大家所熟悉的普通寿险、意外险、重大疾病保险不同,养老年金保险是一种特殊的保险。
它并不会在保户出现意外、罹患疾病时给予一定的赔偿,而是在被保险人达到一定年龄,如到退休年龄时,开始定期地发放养老金。
年金保险的目的是保障被保险人因寿命过长,耗尽财富而无法养老;相反,人寿保险是保障被保险人因过早死亡而造成的收入损失。
尽管年金和人寿保险在功能上有差别,但年金仍是一种保险产品。年金和保险产品的基本原则是相同的,都是集中个人资金,并按照生命表所反映的死亡率和生存率计算保费。
在美国,年金是一种颇受欢迎的储蓄方式,在世界其他市场上,年金产品也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年金产品的流行反映了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也说明人们对政府养老制度的信心越发不足,并希望通过税收优惠的储蓄方式建立个人养老基金。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年金即为一系列的定期支付。养老或年金保险合同是指在被保险人的生存期间或某一约定期间内,保险公司定期给付保险金的保险协议。
人寿保险的主要目的就是建立一笔资金。而年金正好相反,其基本功能是系统地变现一笔资金。当然,大部分年金也是一种储蓄工具,只不过年金积累资金的目的是为了偿付资金。
年金给付由三个要素决定:本金、利息和生存因素。也许并非十分准确,但我们可将年金的运作过程做如下理解:如果一个人存活的时间等于平均寿命,那么他参加年金保险既不会获益也不会有所损失。如果他的寿命超过平均寿命,他所领取的额外年金给付主要来源于没有活到平均寿命的被保险人所积累的资金。相反,对于没有活到平均寿命的年金领取人来说,他所得到的年金给付就少于他自己缴纳的保费(及利息),剩下的部分贡献给保险资金集合,用来为那些生存超过平均寿命的年金领取人提供持续性收入。
由于没有人知道自己是否会生存超过平均寿命,保险公司根据大数定律安排年金的做法既是公平而有效的,也就是说,利用保险产品来进行自己的养老规划是目前比较可靠的方式之一。
缴费和领取时间最关键
作为养老金储备的一种方式,年金保险能否跑赢通胀是大家关心的话题。养老年金产品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分红特性的加入,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弥补通货膨胀的影响。
如果仅选择传统型的养老险,由于从购买到领取养老金,时间跨度较长,有时甚至出现所缴纳的总保费之和大于能够获得的各项保障及收益之和的现象,俗称“保费倒挂”。因此应该首要考虑带有分红功能的产品,可以抵御通胀,至少不会出现领取金额比所缴费用还少的情况。
目前市场上年金保险产品缴费期长短不一,一般可提供3年缴、5年缴、10年缴、20年缴以及一次性缴费等。
一般有稳定收入的工薪阶层宜选缴费期长的,避免每年缴费压力大,同时可换取较高保额;而企业主或个体户因为缴费能力不稳定,未来面临的不确定风险较多,宜选缴费期短的产品。
年金保险的到期年龄比较长,如80岁、88岁、100岁,有的产品还可终身领取,即养老金给付期限到身故为止。领取的年限越长,意味着能提供更加持续、稳定的养老金给付,来保障退休后对日常生活开支的持续性需求。
一般情况下,领取年期越长越好,但终身领取的产品可能每年领取额比较低,不一定比定期领取的产品更适合,具体产品得具体比较。
最大误区:并非领取金额越多越好
不少投保人认识存在误区,即年领取金额越多越划算,其实,有的年金保险产品每年领取金额较少,但满期返还较多,此类产品身故保障功能较强,养老功能不明显;而侧重于养老功能的年金产品,每年领取金额较多,一般保障极低或没有身故保障功能,这种产品通常都设有保证领取年限,未到领取年限就身故可将剩余未领取金额给予指定受益人,一般保证领取期越长越有吸引力。
如何选择应据个人情况而定,如果侧重于保障养老,应选择每年返还较多的产品来保障生活品质。
选择年金保险产品,应关注产品的领取时间,通常情况下,年金产品设定在某一年龄,如50岁、55岁、60岁才能领取,也有一些即期型产品,在保单生效的同时即可领取首年年金。如果需要通过年金保险为未来养老提供保障,可选择一定年龄后领取,如60岁开始领取,对于有近期现金需求的人,则可选择即缴即领型。
一般来说,保险产品要有足够的资金增值时间,才能保证未来的收益。即缴即领型的产品因为缺乏资金积累时间,产品现金价值较低,通常很长时间才返本。
养老年金的确定性使得它的收益率并不会太高,所以市民应该考虑构建一个合理的资产配置,以达到更高的综合回报率。
另外,养老涉及的时间长,养老费用的问题较为复杂,当前的资产积累情况、退休后的收入状况、日常的支出需要、通货膨胀率、预期投资收益率以及计划规划时间等众多因素决定了到底需要多少养老费用。
理财专家建议,可以采取两种方式来计算养老费用:一是以先假设计划养老的年限,根据未来的预期收益来计算退休后每月可支配的养老金额;二是先假设计划养老的年限,退休后每月期望的养老金来计算目前的资金用作养老,计算投资者的预期收益需要达到何种水平才能达到该项养老计划。
养老钱不能全部指望存款和股票
在各种理财工具中,最常见的是银行储蓄与债券,资金安全,可以比较灵活地取用,但是收益受近期利率影响,一般定期存款最长为5年,近年来货币市场一直处于利率下降区间,存在银行的资产甚至有贬值的可能,以一年期存款利率为例,1990年为10.08%,而目前仅为2.25%;股票看似收益高,但伴随着非常高的风险,一般不建议作为养老规划的主要部分。
对于养老,保险产品无疑是最主要的选择。理财专家指出,与储蓄相比,保险能提供长至几十年的资金运作时间,通常以投保时的利率作为保证利率的参考,很多在上世纪90年代购买养老保险产品的客户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其二,保险有“半强制储蓄”的作用,能够避免资金使用的不确定性,做到专款专用;最重要的是,当意外事件发生时,只有保险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给付一笔远大于投资数额的保险金,以解燃眉之急。
每一款年金险产品设立之初,即设定了固定的收益率。通常保险公司根据资本市场投资环境和投资标的的获利能力,设定年金险的固定收益率,同时还要考虑与银行存款利率等元素的竞争。设定固定收益率是为了恒定保费支出,保证保险公司的长期收益,也保证投保人的投资收益不受资本市场影响。
投保人投保后,不必像担心投连险或万能险收益率那样担心年金险的收益率,因为无论资本市场如何动荡,年金险都会保证投保人的收益率。
因此,年金险不会随着资本市场的波动而波动,它根据客户的期望,即在若干年后想领取多少养老金,来确定现在所缴纳的保费金额,且在不同的年限可以享受保险公司投资的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