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学生的作业,我们会发现,错别字比比皆是,语句不通顺也是常事,三年级刚接触习作表现尤为突出。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反思:词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大家都很重视,为何效果不佳呢?
我尝试过多种字词教学的改革。效果不一。在认真学习了新课改的有关材料后。课程标准“以学为本”、“弹性空间”等特点,启发了我。下面谈谈我的一点做法。
一、收放自如读字音。
初识生字,我们往往放心不下,面面俱到,但生字读会了,有的学生读书时还会有不认识的字,一些后进生表现更甚,怎么办呢?
我在指导学生预习初读时,先让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指名后进生读课文,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来读,并及时板书下学生读错的字词。因为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指名后进生读时更能暴露问题,所以,课堂上不能只请优等生读,那无异于“掩耳盗铃”。要多给后进生机会,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点燃他们自信的火花。
有的生字学生也许在生活中早已认识,就不再是生字。相反。有的熟字学生如果不能再认,对他们而言也只能是“生”字。针对自身情况,读会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对于连熟字都不认识的学生是一种复习,对已认识的学生是一种巩固。这就是所谓的“放”。过度的“放”又会使字词教学一盘散沙,显得杂乱,因而,在认识了学生中读错的字词后,我就展示文中的生字词,指名读,齐读,这就所谓的“收”。
这样收放自如地学习字音。重视了“人本性”问题,尊重了人的差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使课堂教学不再是预设的活动,而是生成的。
二、形式多样解词义。
以往学习理解词义常常是机械性地照本宣科,不重视学生独特的感情。其实。学生是很具有潜力的,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根本目的就是能学以致用,因此。哪怕学生仅能说出文中含有这个词的句子也是好的,最起码说明他们读书时专心了,有一定语感了,有何不可呢?我们教了那么多课文,学生真正能运用的有多少?这样学习所得的知识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命力,它不能被运用产生新知识。只能是死知识。
理解词语的方式丰富多彩。在解释词语时。学生有的借助图片来解说,一眼明了,如“麦囤”;有的借助实物,具体直观,如“蒲公英”、“麦子”等;有的做动作演一演,生动形象。如“趴”、“抚摸”;有的可以读一读,声情并茂,如“兴奋”、“低沉”;有的联系实际造句,如“节俭”(xx的文具盒虽然有些破旧了,但他还是舍不得扔掉,他可真是个节俭的好孩子。)其它的方式还有: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扩词等。
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受约束,学生才能海阔天空。侃侃而谈。他们回答问题时也不像从前那样模式化了,相反,时常能进发出思维的火花。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更加热情高涨。
三、专心致志学写字。
字词都会读了,理解了,不认真写不行。有错别字的原因之一就是写字时只动了手,没有做到眼到、心到。写字就成了机械性的任务,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字作业时,不仅要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还要指导他们“手、眼、脑”等多感官并用,如描红时就要边描边记忆字形。学生用心去写了,还愁写得不端正、正确率不高吗?
词语虽小,文章很大。我相信,只要我们敢于探索,亦能于细微之处育人,做到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尝试过多种字词教学的改革。效果不一。在认真学习了新课改的有关材料后。课程标准“以学为本”、“弹性空间”等特点,启发了我。下面谈谈我的一点做法。
一、收放自如读字音。
初识生字,我们往往放心不下,面面俱到,但生字读会了,有的学生读书时还会有不认识的字,一些后进生表现更甚,怎么办呢?
我在指导学生预习初读时,先让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指名后进生读课文,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来读,并及时板书下学生读错的字词。因为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指名后进生读时更能暴露问题,所以,课堂上不能只请优等生读,那无异于“掩耳盗铃”。要多给后进生机会,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点燃他们自信的火花。
有的生字学生也许在生活中早已认识,就不再是生字。相反。有的熟字学生如果不能再认,对他们而言也只能是“生”字。针对自身情况,读会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对于连熟字都不认识的学生是一种复习,对已认识的学生是一种巩固。这就是所谓的“放”。过度的“放”又会使字词教学一盘散沙,显得杂乱,因而,在认识了学生中读错的字词后,我就展示文中的生字词,指名读,齐读,这就所谓的“收”。
这样收放自如地学习字音。重视了“人本性”问题,尊重了人的差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使课堂教学不再是预设的活动,而是生成的。
二、形式多样解词义。
以往学习理解词义常常是机械性地照本宣科,不重视学生独特的感情。其实。学生是很具有潜力的,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根本目的就是能学以致用,因此。哪怕学生仅能说出文中含有这个词的句子也是好的,最起码说明他们读书时专心了,有一定语感了,有何不可呢?我们教了那么多课文,学生真正能运用的有多少?这样学习所得的知识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命力,它不能被运用产生新知识。只能是死知识。
理解词语的方式丰富多彩。在解释词语时。学生有的借助图片来解说,一眼明了,如“麦囤”;有的借助实物,具体直观,如“蒲公英”、“麦子”等;有的做动作演一演,生动形象。如“趴”、“抚摸”;有的可以读一读,声情并茂,如“兴奋”、“低沉”;有的联系实际造句,如“节俭”(xx的文具盒虽然有些破旧了,但他还是舍不得扔掉,他可真是个节俭的好孩子。)其它的方式还有: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扩词等。
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受约束,学生才能海阔天空。侃侃而谈。他们回答问题时也不像从前那样模式化了,相反,时常能进发出思维的火花。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更加热情高涨。
三、专心致志学写字。
字词都会读了,理解了,不认真写不行。有错别字的原因之一就是写字时只动了手,没有做到眼到、心到。写字就成了机械性的任务,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字作业时,不仅要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还要指导他们“手、眼、脑”等多感官并用,如描红时就要边描边记忆字形。学生用心去写了,还愁写得不端正、正确率不高吗?
词语虽小,文章很大。我相信,只要我们敢于探索,亦能于细微之处育人,做到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