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贞仪:不顾禁忌仰观星辰的传奇一生

来源 :意林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768年,乾隆年间,王贞仪生于江宁(现隶属南京市)。名门望族,家境殷实,父亲是著名学者,祖父是朝廷大员。
  按照古代中国女子的生活轨迹,这位富家小姐本应该:七八岁时学些女红,十岁左右识几个字,再好一点可以读一点《女诫》和《内训》之类的书,等到了十四五岁,就寻来门当户对的丈夫,成为某某夫人,相夫教子,此后余生。
  但王贞仪并没有做到这些,在她这里,人生的轨迹是这样:十一岁时,继承了祖父的万卷藏书,不分昼夜地阅读;十六岁起,随着父亲游历山河,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十七岁,跟着蒙古人学骑马射箭;十八岁,发表文章,结交名士,写了十三卷诗和散文。
  十八岁后,王贞仪定居南京,生活安稳了许多,当腻了才女的她,选择投身科学。
  在科举盛行、数学几乎绝迹的大清,王贞仪喜欢上了天文。
  在古代中国,“天圆地方”以及“地心说”早已根深蒂固。虽然当时西洋的“日心说”“地圆说”已经传人,但无奈知者甚少。
  为了宣传科学理念,王贞仪特意写了一本《地圆论》,在其中旗帜鲜明地批驳“天圆地方”。王贞仪认为,地面的广度极大,而人所能观察的范围又很小。因此,虽然实际的土地是圆形,但从人的视角来说,所能接触的地面是平的。这种超出日常经验的理论,虽然不是世界的全部真相,但显然要比单纯的“天圆地方”先进了太多。
  王贞仪更为著名的研究,是关于月食。因为触犯皇家的忌讳,民间鲜少有人私自研究天文,更别提制造天文仪器。但星体运行的事情,研究起来,总得用些设备。王贞仪就从文献中学习方法,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观测仪器,就这么干了起来。
  每当晴朗的夜晚,王贞仪就会一个人坐在院子里,静静地注视着天空,仔细记录浩渺夜空中的月和星辰。为了防止被邻居发现,王贞仪还经常将自己关在屋子里,偷偷做些实验。有一次,贞仪的母亲路过女儿房间,偶然窥伺到这样的景象:桌上的水晶灯,被悬挂在房梁上当作太阳,圆桌被放倒在灯下当作地球,而王贞仪手里拿着一面镜子当作月亮,一边移动,一边观察三者的位置关系。
  借由那些简陋到近乎搞笑的装置,结合自己常年的观察,王贞仪终于领悟到月食的形成机理,其根本原因是日、月、地球三者相互位置变化,造成光线被遮挡。相关成果,被她写进了《月食解》。在这篇著作中,她还细致分析了月亮的阴晴圆缺、星体运动轨迹等天文現象,相关的理论与现代天文学的阐述基本一致,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份完备的月食成因解释。这年,她才20岁。
  醉心科研的王贞仪,自然会反对一些封建思想,甚至直接在信里批评父亲的迷信观念。终其一生,王贞仪都坚持男女平等的理念,她在文章里说,男女之间,除了性别差异,没有不同,不存在孰优孰劣,男人能做到的事,女子同样能做到。
  在古代中国重男轻女、封建迷信的双重压力下,却仍然诞生了这样一位女子,这无论如何都是一种传奇。愿贞仪那无畏探索的光芒,如她常常仰望的明月那般,永远照耀。
其他文献
家养有一猫,父亲叫它懒猫,我叫它黄麻子。父亲叫它懒猫,是因为它喜欢大白天睡觉。我叫它黄麻子,是因为它全身都是黄麻色,唯独脸上长有六撮白毛。  其实,懒猫真的很懒。  早上,我打着哈欠起床吃早饭时,它睡在竹篾编织的粮囤盖子上。吃过饭后,我背起书包去上学,瞟一眼粮囤盖子上的猫,它把身子蜷成一团,还在呼呼大睡。让我羡慕嫉妒得不行。那粮囤盖子,其实就是一个倒扣的大簸箕。  哼,等到了星期天,我也要好好地睡
期刊
我终于怀孕了,虽然眩晕、恶心加验孕棒上的两道线,我还是不敢相信,五年之后,你真的来了,我又跑到医院做了B超,医生很快找到了一个长圆形的孕囊,那是我与你初见面。满3个月后我去建小卡,又一次见到你,医生指着B超上的你哈哈大笑,说“瞧瞧,这个小家伙还跷着二郎腿呢!”这是你第一次以具体的生物形态出现。之后的某次产检,赵医生把一个木头喇叭放在我肚皮上,屋子里响起拍皮球一样的声音,那是你的心跳,赵医生说:“听
期刊
那年7月,我升入了高三。那时成绩是年级20多名,已经比高二时的40多名进步许多了,我和家里人都挺满意的,当时想着再努力一下,将来考北外或是对外经贸,反正最好能去北京。也不知道是我下的决心起了作用,还是常考班级第一的同学发挥失常,或是那两次数学题比较简单(数学是我的弱项),总之接下来的考试我很神奇地拿了两次全班第一(年级18和16名)。老师对我的关注也更多了。  信心来了,机会也接踵而至。9月份,高
期刊
当下江浙一带的企业大都面临着招不到工人的窘境,这些工厂月薪大都在三五千元之间,又远在城市的郊区,很不受年轻人待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里各类商业综合体内大都是年轻人的天下,熙熙攘攘,很多店员稚气未脱,月薪也就三四千元,却干得乐此不疲。再看看大街上,满街飞驰的是送外卖的电瓶车和摩托车,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  为什么年轻人宁愿跑在路上也不愿意进工厂?表层现象是“薪水”这双市场调节之手,但背后却是经
期刊
1987年,任正非为了养家糊口,拿2.1万元注册了华为公司。那时,十几张床挨着墙排开,床不够,在泡沫板上加床垫代替,所有员工都在这里住。30年后,谁也没想到这家公司改写了中国乃至世界通信制造业的历史。  任正非说:“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伟大都是熬出来的。  “问题集中到你这一点,你不拿主意就无法运行,把你聚焦在太阳下烤,你才知道CEO不好当。每天十多个小时以上的工作,仍然是一头雾水,衣
期刊
2015年3月,美国宇航员斯考特·凯利顺利地进入了国际空间站,按计划将在那里生活一年。出发前,斯考特灵机一动,建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开展一项研究,看看如此漫长的太空生活究竟会对宇航员的身体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类研究此前做过不少,可惜因为没有对照组,得出的结论并不可靠。但斯考特有位同卵双胞胎兄弟马克,两人生活轨迹相近,身体状况也差不多,正好可以作为对照。  NASA同意了这项建议,并委托几
期刊
我至今仍记得10年前同它初次相遇的情景。那是一个早春的上午,我正在花坛边种霜草,邻居家的苏格兰猎犬疯狂地叫着,抬头看去,那只大狗正站立在两家之间的电子篱笆前恼怒地咆哮。被它追赶的火红的小东西几乎是跌进了我家后院的,一个站立不稳,从草坪上一直滚到我的面前。  眼前的小狐狸好不容易爬起来,一脸好奇地瞧着我,毫无疑问,它还小,不知“江湖险恶”。我对小狐狸笑笑,轻轻地继续为霜草培土……终于,小狐狸在我家大
期刊
今年是《月亮和六便士》问世100周年。1919年,英国小说家毛姆创作了这部经典的传世名著。它在“豆瓣图书好评榜”排名TOPl,也是罗曼·罗兰、村上春树、张爱玲等作家共同推薦的著作。  《月亮和六便士》是以法国著名的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创作的。本书的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和高更一样,原本是一个平凡的证券交易经纪人。富裕的家庭、美满的婚姻、健康快乐的孩子,在外人看来这是让人无比羡慕的
期刊
本部门最近破获了一个神秘事件的真相:新来的同事每周总有那么两天,在7点左右接了个电话后神秘消失,20分钟后带着一身臭味走回工位。  后来在逼问中他才承认,自己是躲到会议室吃螺蛳粉去了,怕我们嫌他臭、嫌他口味重,都不好意思说。  顺便另一个问题也得到了答案:怪不得这孩子一周能换7件毛衣不重样,合着是衣服可以不洗,被螺蛳粉臭死也不能不吃。  话说螺蛳粉这以臭出名的东西,到底是怎么突然成了网红的?  仔
期刊
王玎,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助教、普林斯顿大学讲师,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读博士。  一提到哥伦比亚大学,不禁会想到这样一个段子: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在联合国学政治,在华尔街读金融,在百老汇看戏剧,在林肯中心听音乐。其实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夸张,哥伦比亚大学位于“宇宙中心”——纽约。在这个大都市求学的学生们可以尽享各种便利。  哥伦比亚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学院、法学院、商学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