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体验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_lww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汉语教学其实是“人”的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潜在的个性。那么,如何在汉语教学中结合阅读教学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灵活性充分得到发展呢?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使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所以就要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教师总是喜欢直接展示自己的思考,而是不想方设法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引领他们的思考,这样很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在阅读文章时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独立思考,不苟同统一答案。比如《俗世奇人》教学时,我交代学生阅读此文时应当着眼于“奇”字。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后,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做出很好评价。
  在谈论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时,学生做到了联系实际,从自身体验来谈论自己的认识。因为每个学生会有不同的结论,会从不同的思想角度去理解文章。这样,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注重他们的个性差异,灵活转换阅读的视角,寻求新的理解和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两三个大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每个人有话可说,有题可做,注重题目的开放性,答案的多元化,还提倡学生多角度阅读,有创意地阅读。
  
  二、逐步养成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真正的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们对世界和自己沉思,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课外阅读过程应该是学生能动的、积极参与的过程,是一种开放的、民主的、自主的、和谐的过程,也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学习的过程。比如在课前五分钟活动中,我主要提倡多读些话题作文之类的书。我重点引导学生结合单元体裁制订读书计划,让学生明白,制订读书计划要从实际出发,关键要持之以恒。不仅如此,我还结合教学,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就告诉我们对于同一篇文章来说,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不同。当你能够把自己对文章中情感的把握完整地表达出来的时候,也就真正地学会了这篇文章,从而也提高了写作水平。
  
  三、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语言训练
  
  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本身搞好”。汉语课应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汉语,是学生积累、理解、运用的过程,是学生开展“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学生在文本研读中提高汉语综合素养的课。
  其实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也可以渗透习作。如我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时设计了“如何挽救青海湖和月牙泉?”这一问题,并要求学生把想象的内容续写出来。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真正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又如《清兵卫与葫芦》教学,特安排了想象合理的续写结尾这一环节。小说的结尾意犹未尽,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清兵卫的父亲、老师对他的新爱好会不会像先前那样粗暴地干涉?清兵卫能守住这个爱好吗?后来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学生在情节的设计上,人物性格及故事的结局等方面展开想象,大胆构思。有一个学生想象大胆,创造性强,他写道:“天啊!我的好儿子,我太高兴了,我居然有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儿子。”这句话非常符合清兵卫父亲那种唯利是图,能赚钱才是正当爱好的小资本市民的身份。
  实践证明,在平时的汉语阅读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感受、品味、积累、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道德需要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涉及到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等多方面的内容,是考察个体道德和群体道德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道德原则、规范得以确立的一个重要心理
陈夏红所编《法意阑珊处——20世纪中国法律人自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让我浮想联翩.仿佛回到了上世纪法律人所处的变革社会及其饱满充盈的内心世界。翻开目录,映人
班主任要设法创建一个优雅舒适、宽松和谐的环境,学生置身于这种优雅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得到情操的陶冶、思想的教育、理想的升华,进而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一、要创新班级管理理念    初中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较弱,模仿力极强,他们很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农村孩子的家长大部分素质较低,不能
师:老师这有一则谜语,你们想猜吗?  “大大的身子一堵墙,两耳好像蒲扇场。长长的鼻子用处大,陆上动物它最壮。”谁知道是什么?  生:大象。  师:真聪明,是大象。(板书“象”字)  师:我们都知道大象长什么样子。可看不见的盲人,要想知道大象长什么样,怎么办呢?(边说边写出“盲人”二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小故事,名字叫《盲人摸象》。(书写“摸”字)  师:这个“摸”字是我们要认的第一个字,它是圆唇
一、师生关系的维护,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75,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会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会下大气力,花更多的时间,学这门课,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位老师,也就不愿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教师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维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     二、学习
一、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政治思想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时事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从认知心理来看,把政治思想学习看成是在和每个学生内心世界的沟通,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表明了学生在政治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要
师生关系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很大,因为体育教学是以实践为主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共同吃苦、受累,共享胜利的欢乐。在此过程中建立起的师生关系,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如果处理不好这种关系,就会影响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所处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不同,因此,出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要处理好这些矛盾,就需要师生双方都自觉地运用道德手段加以调节。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应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