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工团与农村文化建设探究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198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文工团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排头兵,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的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文化建设意识差,体制不健全、基础设施薄弱
  现在的农村,比较重视经济建设,普遍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不高,这就导致了两种情况:一是文化体制不健全。在农村乡镇、村等基层组织中,虽然名义上设立了文化站,但是有职无能,或是由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兼任,或是根本就不开展工作,基本上属于可有可无的部门。在农村里也没有人抓文化工作,对农民大多处于放养状态,致使农民精神食粮严重缺乏。这种“瘫痪”的工作态度,使得国家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不能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文化阵地建设存在缺口。二是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突出表现为:在农村基本没有必要的活动场所以及基本的活动器材,一些农村文化设施被闲置、挤占、挪用、变卖的现象比比皆是。
  (二)农村文化建设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活跃在农村的文化人员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数量少。乡镇中正规的文化人员很少,尤其是专业精通的专业人才更少,虽然一些群众具备“吹拉弹唱”的能力,但多数是一知半解、自娱自乐,不利于农村文化的繁荣。二是年龄大。现在农村的年轻人都忙于外出打工,对于文化活动根本不感兴趣,一些懂乐器、通曲艺的人多是上了年岁的老人,文化人才明显“青黄不接”。三是素质低。很多人的文艺专长都是自学成才的,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仅仅能说是“会”,远远达不到“精”和“专”。这样的素质自娱自乐还可以,一旦要组织文艺活动,就有些力不从心。四是不主动开展活动。很多基层人员主动性差,不能主动组织文艺活动,或者应付一下,敷衍了事。正是由于农村文化专业人才的缺乏,才出现了上述种种情况,也使得农村文化建设得不到发展,国家的文化政策得不到落实。
  (三)农村文化活动经常性差
  在农村,一般是在春节前后,会有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扭秧歌等,一旦过完年,出门打工的打工,种地的种地,文化活动更是无人组织、无人参与了。因为农村不经常组织文化活动,农民休闲娱乐的方式很单一,不是看电视、上网,就是打牌、打麻将,甚至出现赌博的违法行为。集体文化娱乐活动的缺乏,使得文化建设落不到实处,只能是一句口号。
  二、文工团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文工团作为基层文艺团体,走进人民群众中间,以歌唱、舞蹈、话剧、相声等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进行宣传演出,把精神食粮送到农民的心中,深受农民的欢迎。文工团不仅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而且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关键所在。文工团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很多农村地区文化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缺乏,导致很多农民群众不能参加合适的文化活动,精神匮乏,这样无所事事的闲杂人员混在一起,很容易出现赌博、打架斗殴等治安违法问题。而文工团的到来,通过演小品、相声、歌舞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出活动,把欢声笑语带给农民群众,把文明新风带给群众,不仅抚慰了农民干涸的心田,满足了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让农民受到先进文化的引领,促进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落到实处。
  (二)宣传国家政策,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
  很多农民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眼界比较狭窄,不关心国家大事,更不关心国家的政策法规,认为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这就导致很多人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触犯了法律,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如果单纯对国家政策进行讲解,农民群众会觉得很枯燥,甚至无法理解。但是,农民群众特别欢迎文工团的演出,以我团为例,一年中全县90%的村向文工团预定了演出。文工团的文艺演出,不仅直面农民群众,而且在艺术表演中渗透着文化、法律等国家的政策法规,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达到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目的。农民群众在心理上乐于接受,宣讲效果也不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三)培养文艺人才,促进农村文化发展
  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但是农村基层组织培养文艺骨干人才又十分费力。文工团里有大批的文艺专业人才,他们可以帮助培养农村文艺骨干,或者进行短期培训,或者参加演出实践,都可以提升农村基层文艺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从而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长久发展。
  三、文工团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文工团作为一支“文化轻骑兵”,曾给百姓送去了不少欢乐和文明,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基层文工团更要扎根在广大农村的坚实土壤中,为人民服务,促进农村文化建设。
  (一)文化下乡,送节目到田间地头
  基层文工团的演出不能只是局限在礼堂、剧院的舞台上,而是要直面观众,直面农民群众,只有这样,才能“接地气”,才能有生存的空间,才能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因此,文工团要对自己有清醒的定位,响应国家号召,执行国家政策,送文化下乡,把先进文化送到百姓的田间地头,送到农民群众的心坎里。就以我们兴隆县文工团为例,我团坚持每年为基层演出100场,每天演出两三场节目是常事,经常活跃在田间地头、农村文化广场等处,为百姓演出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不管是炎炎烈日还是狂风暴雨,我们坚持在演出第一线,甚至有时来不及卸妆就要赶往另一个村的舞台。就是这样克服了种种困难、起早贪黑的演出,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二)汲取农村群众文化营养,与农民群众心连心,用百姓语言创作演出
  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基层文工团的演出市场在广大农村,观众是农民群众,因此,演出语言要符合农村群众的说话特点,节目要符合农村群众的接受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受到群眾的好评。所以,文工团的文艺创作要汲取农村群众文化营养,在农村深厚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学会百姓语言,与农民群众心连心,演出能引起群众情感共鸣的好作品。比如,我们兴隆县文工团为宣传交通安全创作的《交警与法盲》、原创歌曲《兴隆之歌》《兴隆小夜曲》《欢乐家园》等都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好节目。
  综上所述,文工团与农村文化建设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想要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就要重视和关注基层文工团,以便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责编 张亚欣)
其他文献
养成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个人思想品德的外化显现。礼仪养成需要终身教育。养成教育的内容要精细,贴近学生生活,教育方式要灵活多样,既要注重显性规章制度对学生的约
新课程改革大大加快了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许多新的经验技巧在教研活动中得到体现,特别是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革,更成为这一场教学探究活动中的丰硕成果。广
蜀国的刘玄德心怀大志,一直都想为天下伸张正义,并振兴汉室.殊不知,由于自己的智术短浅,所以至今未能达到目的,实现心中的理想.然而,这项问题却因为玄德“三顾茅庐”,才迎刃
语文教学资源是语文教学中可利用的支持和促进教学顺利展开的各种条件。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推广和普及,网络等信息化手段给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些文化信息和资源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