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w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以病理性眼压升高和视神经损伤为主要特点,同时伴有一定的遗传特征。利用传统的基因定位和候选策略,以及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遗传学研究方法,如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全外显子测序技术等技术,目前已经鉴定出16个与POAG发病相关的遗传位点,其中MYOCOPTNWDR36是研究较为确切且公认的与POAG发病相关的致病基因。同时,新的致病基因不断被发现,如新近鉴定出的NTF4TBK1等基因扩充了POAG的突变库。这些致病基因的发现也使人们对POAG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为该病的遗传学研究和基因治疗提供了坚实基础。现就POAG分子遗传学研究方法和相关位点进行综述,为该病的遗传学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青光眼是全球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由于其发病相对隐匿,若不急性发作,不易被发现,故其致盲率相当高。90%以上的青光眼患者并不了解此病,提高人们对青光眼的知晓度,有利于青光眼患者更
采用一种新型聚氨酯纳米微球(PUI-NPs)修饰聚氨酯(PU)薄膜,利用沉降法制备出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的聚氨酯/聚氨酯纳米微球(PU/PUI-NPs)。以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PU
城市地表尘是城市地表分布最广的污染载体之一,密切关系着城市环境和人类健康。由于其分布范围广、持久性强、潜在长距离运输的特点,地表尘中多环芳烃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有机污
眼部增生性疾病,如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脉络膜新生血管、角膜新生血管等常导致眼结构和功能的损伤,晚期治疗效果差。长链非编码RNA(1ncRNA)是一类长
背景 自适应光学(AO)系统在眼科临床及基础研究中日渐重要,但人眼像差矫正后Zernike系数主要项的稳定性变化特点尚少见报道. 目的 观察AO测量人眼像差的重复性,并探讨不同像差
用自制的核壳结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与聚碳酸酯(PC)共混制成共混材料(PC-ACR),考察了ACR的粒径以及ACR的壳层引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单体后对PC-ACR共混物冲击强度的影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导致儿童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其诊断主要依赖广域数字化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和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近年来,手持式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
期刊
丙烯酸羟丙酯与1-(2-叔丁基过氧异丙基)-3-异丙烯基苯(D120)能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反应,聚合后过氧基团以侧基的形式被保留在共聚物大分子链上.凝胶色谱分析发现:随原料单体中D1
研究了己内酰胺开环聚合反应,确定了适用于RTM方法原位制备玻纤织物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工艺.结果表明:表面处理可抑制玻纤对单体的阻聚作用,使单体转化率达97%,尼龙6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