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减轻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NIHSS评分为(11.3±2.1)分,对照组NIHSS评分为(25.7±3.8)分;观察组患者BI指数为(85.6±5.8),对照组患者BI指数为(58.3±2.6),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BI指数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重症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重症颅脑外伤;神经功能损伤;临床效果
近年来,随着重症监护及神经外科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但存活者致残率仍居高不下。重症颅脑损伤存活者生活质量下降及功能障碍成为社会性难题[1]。因此,护理干预改善脑外伤后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受到学界关注。有学者认为,康复护理干预可作为治疗辅助手段,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护理干预减轻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临床效果,我院对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T确诊,均存在不同程度肢体运动障碍或意识障碍。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分布为24-72岁,平均年龄为(38.4±3.2)岁;其中脑挫裂上14例,硬膜下血肿12例,脑伤并颅内血肿19例,硬膜外血肿8例,颅内血肿伴脑疝7例。入院时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定轻型13例,中型24例,重型23例。患者NIHSS评分为(32.8±4.8),BI指数为(20.0±6.2)。对照组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分布为23-70岁,平均年龄为(38.2±3.5)岁;其中脑挫裂上13例,硬膜下血肿11例,脑伤并颅内血肿20例,硬膜外血肿7例,颅内血肿伴脑疝9例。入院时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定轻型14例,中型22例,重型24例。患者NIHSS评分为(32.6±4.4),BI指数为(20.2±6.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营养支持、降颅压等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第一,康复训练。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无恶化后可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良肢位的摆放;创伤训练包括易化技术、促醒技术等;被动活动关节;翻身起坐训练;起站及站位平衡训练;坐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2]。
第二.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肢体功能恢复过程及具体康复计划。让家属及患者明确康复是学习及锻炼的反复过程,可促进脑功能的重组与再建。努力解除患者失望、焦虑等负面情绪,使患者及早投身于康复训练中。在整个治疗及康复过程中需贯彻心理护理,根据患者伤后不同心理状况给予疏导、鼓励及支持,以利于患者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配合康复训练[3]。
第三,体位护理。患者神志明显好转,头痛及头晕不剧烈的情况下可指导患者进行体位适应,体位需由卧位-低位半卧位-高位半卧位等体位逐渐适应。在适应前一阶段,于相应体位保持0.5-1小时,头部左右转动。如未出现头痛头晕加重等情况可向下一体位过度,卧床时间越长则各体位适应时间需适当延长,如某一阶段体位不适,则需返回上一体位适应。如出现头痛加重等情况需绝对卧床休息后再进行体位适应。
1.3观察指标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颁布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軟件包SPSS19.0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以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BI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下降,BI指数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颅脑损伤多为外伤所致,因此临床上又将其称为颅脑外伤。一般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多合并有脑组织损伤,从而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对患者神经功能产生影响。相关研究表明,神经功能的损伤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自理能力[4]。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会给患者本身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给患者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无法通过药物治疗完全恢复,因此需对其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有研究表明,护理干预可在极大程度上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5-6]。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护理方式是通过对患者的行为、心理状态等方面增强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态,有利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部神经元细胞的再生,达到重组中枢神经功能代偿及功能的目的。本组研究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提示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与前人研究成果一致[7]。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害情况,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对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解飞,董玉贵,杨春丽,等.护理干预减轻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效果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4(15):226-227.
[2]王红霞,彭艳红.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中应用快捷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4(01):209-210.
[3]高鸾,王晴,陈志会,等.,9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5):265-266.
[4]程默.一站式急救护理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应用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8):220-220.
[5]赵遇辉,孙志璞,许国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分析与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4(z1):9-10.
[6]张爱华,马晓红,钟文,等.亚低温治疗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12(1):51-52.
[7]盛芬,黄宗宣,黄迎迎.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06):3723-3723.
关键词:护理干预;重症颅脑外伤;神经功能损伤;临床效果
近年来,随着重症监护及神经外科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但存活者致残率仍居高不下。重症颅脑损伤存活者生活质量下降及功能障碍成为社会性难题[1]。因此,护理干预改善脑外伤后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受到学界关注。有学者认为,康复护理干预可作为治疗辅助手段,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护理干预减轻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临床效果,我院对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T确诊,均存在不同程度肢体运动障碍或意识障碍。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分布为24-72岁,平均年龄为(38.4±3.2)岁;其中脑挫裂上14例,硬膜下血肿12例,脑伤并颅内血肿19例,硬膜外血肿8例,颅内血肿伴脑疝7例。入院时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定轻型13例,中型24例,重型23例。患者NIHSS评分为(32.8±4.8),BI指数为(20.0±6.2)。对照组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分布为23-70岁,平均年龄为(38.2±3.5)岁;其中脑挫裂上13例,硬膜下血肿11例,脑伤并颅内血肿20例,硬膜外血肿7例,颅内血肿伴脑疝9例。入院时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定轻型14例,中型22例,重型24例。患者NIHSS评分为(32.6±4.4),BI指数为(20.2±6.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营养支持、降颅压等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第一,康复训练。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无恶化后可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良肢位的摆放;创伤训练包括易化技术、促醒技术等;被动活动关节;翻身起坐训练;起站及站位平衡训练;坐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2]。
第二.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肢体功能恢复过程及具体康复计划。让家属及患者明确康复是学习及锻炼的反复过程,可促进脑功能的重组与再建。努力解除患者失望、焦虑等负面情绪,使患者及早投身于康复训练中。在整个治疗及康复过程中需贯彻心理护理,根据患者伤后不同心理状况给予疏导、鼓励及支持,以利于患者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配合康复训练[3]。
第三,体位护理。患者神志明显好转,头痛及头晕不剧烈的情况下可指导患者进行体位适应,体位需由卧位-低位半卧位-高位半卧位等体位逐渐适应。在适应前一阶段,于相应体位保持0.5-1小时,头部左右转动。如未出现头痛头晕加重等情况可向下一体位过度,卧床时间越长则各体位适应时间需适当延长,如某一阶段体位不适,则需返回上一体位适应。如出现头痛加重等情况需绝对卧床休息后再进行体位适应。
1.3观察指标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颁布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軟件包SPSS19.0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以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BI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下降,BI指数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颅脑损伤多为外伤所致,因此临床上又将其称为颅脑外伤。一般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多合并有脑组织损伤,从而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对患者神经功能产生影响。相关研究表明,神经功能的损伤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自理能力[4]。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会给患者本身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给患者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无法通过药物治疗完全恢复,因此需对其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有研究表明,护理干预可在极大程度上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5-6]。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护理方式是通过对患者的行为、心理状态等方面增强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态,有利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部神经元细胞的再生,达到重组中枢神经功能代偿及功能的目的。本组研究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提示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与前人研究成果一致[7]。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害情况,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对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解飞,董玉贵,杨春丽,等.护理干预减轻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效果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4(15):226-227.
[2]王红霞,彭艳红.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中应用快捷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4(01):209-210.
[3]高鸾,王晴,陈志会,等.,9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5):265-266.
[4]程默.一站式急救护理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应用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8):220-220.
[5]赵遇辉,孙志璞,许国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分析与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4(z1):9-10.
[6]张爱华,马晓红,钟文,等.亚低温治疗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12(1):51-52.
[7]盛芬,黄宗宣,黄迎迎.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06):3723-3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