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并总结经验。方法:针对我院近三年来治疗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4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并总结经验。结果:3~48个月后随访发现,39例患者经手术后骨折处愈合良好,1例钢板断裂。根据Sadowsk评价标准,结合影像学和相关功能检查显示,32例患者术后感觉优,6例患者术后感觉良,1例患者术后感觉可,1例患者感觉差。治疗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率(P<0. 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方法优,疗效好,骨折愈合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股骨近端;钢板;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外科中比较常见的骨折之一,多发于老年人患者之间。该关节处的粗隆部血液运输较为发达,因此骨折后及时采取措施,骨折的愈合率较高。[1]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将引发严重的后果,如发生髋内翻、颈干角丢失等,特别是高龄患者,容易引起相关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2] 本文针对我院近三年来治疗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4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并总结经验。现报告如下。
1一般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针对我院近三年来治疗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0~89岁,平均年龄为64.5±0.57岁。根据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具有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致病原因:摔伤21例,交通事故14例,高处跌落3例。骨折类型:均为闭合性骨折,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按照按照Evans分类,Ⅰ型3度共17例,Ⅰ型4度共15例,Ⅱ型共8例。患者的职业:农民19例,工人20例,其他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d—7d的患者共18例,7d—10d的患者共14例,10d—15d的患者共8例。
1.2诊断方法
本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40例均采用常规X线摄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MRI扫描检查诊断,取正位片和侧位片,均得到确诊。并根据Evans对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进行分类。[3]
2研究方法
2.1手术治疗方法
(1)首先,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取仰卧位,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骨折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
(2)大转子取从上向下方位,做纵形切口(长3至5cm),采用骨膜分离器在近端切口处做钝性分离,形成骨膜外软组织隧道。将预先选取合适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钢板,由近端切口通过隧道推向远端至股骨干外侧骨面,利用导向器,于钢板近端向股骨颈钻入1枚克氏针作为临时固定
(3)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位置后,将2枚帶锁螺丝钉从接骨板的近端旋入股骨颈中,3枚带锁螺丝钉从接骨板的远端切口旋入。
(4)取下之前用于临时固定钻入股骨颈的那1枚克氏针,之后旋入1枚带锁螺丝钉。
(5)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各部分位置良好后,在钢板隧道内放置负压引流管,逐层依次关闭切口。
(6)48h内拔除引流管,帮助患者在术后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积极进行相关不负重、负重和下地行走康复训练。
2.2 疗效评价
所有患者经过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后,根据患者主观感觉,如感觉是否满意、能否正常行走、髋关节是否疼痛、生活能力是否受影响等,参照Sadowsk评价标准表,辅助以常规X线摄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MRI扫描检查给予评定,进行治疗有效率的统计。
2.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的检测统计学数据采均用 SPSS18. 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数据均经由SPSS18. 0软件进行t检验。P<0. 05 表示数据具有差异性以及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 代表具有显著性差异。
3结果
对所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全部随访3~48个月,分析踝关节骨折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根据患者主观感觉,并参照Sadowsk评价标准表,[4]
进行治疗有效率的统计,结果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9例患者经手术后骨折处愈合良好,1例钢板断裂,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退钉、髋关节内翻、颈干角丢失的状况。根据Sadowsk评价标准,结合影像学和相关功能检查显示,32例患者术后感觉优,6例患者术后感觉良,1例患者术后感觉可,1例患者感觉差。治疗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率(P<0. 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由于股骨转子间血液循环发达,若发生骨折,骨折的愈合性较高,因此治疗的重点是矫正畸形,防止生髋内翻、颈干角丢失等情况的发生。若治疗不当,很容易发生髋关节内翻,导致患者髋关节的疼痛,无法正常行走或者行走困难。因此,选择一种适合股骨转子特点的内固定材料,对于骨折后关节的愈合、防止髋关节内翻,出现畸形具有重要的意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一种角度固定的内固定钢板,具有钢板内固定,螺丝钉不易移动、减少对于关节骨膜组织的侵害等优点,对于股骨转子这类骨折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尤其是对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骨折。[5]针对我院近三年来治疗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40例,不同程度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包括Ⅰ型3度,Ⅰ型4度,Ⅱ型。我们通过常规X线摄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和MRI扫描检查,判断患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创伤面,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关节内复位,不能够内复位的,采用切口复位。之后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手术。术后积极帮助患者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积极进行相关不负重、负重和下地行走康复训练后又经过3~48个月术后对患者的随访,根据患者主观感觉,如感觉是否满意、能否正常行走、髋关节是否疼痛、生活能力是否受影响等,参照Sadowsk评价标准表,辅助以常规X线摄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MRI扫描检查给予评定,发现利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率高达97.5%(表2),因此,我们主张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往往能够简易解剖复位,另外施行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后,可以使得患者早期就进行功能锻炼,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关节复位,而且能够避免髋关节内翻等畸形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利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方法优,创伤面小、手术内固定的方法可行,疗效好,骨折愈合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求亮,罗建民,赵立来,戎露江,颜茂华,王元龙,许斌. 股骨近段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技术[J]. 临床骨科杂志. 2011(03)
[2]卢正楷,沙宇,王必胜,贺毅,钱晓岚. 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 临床骨科杂志. 2011(04)
[3]杨志奎,代加楠,曹熙,李永刚,郑梅,刘丽.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 临床骨科杂志. 2011(04)
[4]刘又文,陈献韬,陈柯,杜贵强,张晓东,李建明. 手法复位髓内钉微创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J]. 中医正骨. 2010(05)
[5]何正华,胡阿威,夏春明,徐明,陈刚,程智涛,李兴华,钱亮,陶鹏飞.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04)
关键词:股骨近端;钢板;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外科中比较常见的骨折之一,多发于老年人患者之间。该关节处的粗隆部血液运输较为发达,因此骨折后及时采取措施,骨折的愈合率较高。[1]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将引发严重的后果,如发生髋内翻、颈干角丢失等,特别是高龄患者,容易引起相关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2] 本文针对我院近三年来治疗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4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并总结经验。现报告如下。
1一般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针对我院近三年来治疗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0~89岁,平均年龄为64.5±0.57岁。根据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具有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致病原因:摔伤21例,交通事故14例,高处跌落3例。骨折类型:均为闭合性骨折,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按照按照Evans分类,Ⅰ型3度共17例,Ⅰ型4度共15例,Ⅱ型共8例。患者的职业:农民19例,工人20例,其他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d—7d的患者共18例,7d—10d的患者共14例,10d—15d的患者共8例。
1.2诊断方法
本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40例均采用常规X线摄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MRI扫描检查诊断,取正位片和侧位片,均得到确诊。并根据Evans对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进行分类。[3]
2研究方法
2.1手术治疗方法
(1)首先,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取仰卧位,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骨折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
(2)大转子取从上向下方位,做纵形切口(长3至5cm),采用骨膜分离器在近端切口处做钝性分离,形成骨膜外软组织隧道。将预先选取合适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钢板,由近端切口通过隧道推向远端至股骨干外侧骨面,利用导向器,于钢板近端向股骨颈钻入1枚克氏针作为临时固定
(3)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位置后,将2枚帶锁螺丝钉从接骨板的近端旋入股骨颈中,3枚带锁螺丝钉从接骨板的远端切口旋入。
(4)取下之前用于临时固定钻入股骨颈的那1枚克氏针,之后旋入1枚带锁螺丝钉。
(5)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各部分位置良好后,在钢板隧道内放置负压引流管,逐层依次关闭切口。
(6)48h内拔除引流管,帮助患者在术后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积极进行相关不负重、负重和下地行走康复训练。
2.2 疗效评价
所有患者经过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后,根据患者主观感觉,如感觉是否满意、能否正常行走、髋关节是否疼痛、生活能力是否受影响等,参照Sadowsk评价标准表,辅助以常规X线摄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MRI扫描检查给予评定,进行治疗有效率的统计。
2.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的检测统计学数据采均用 SPSS18. 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数据均经由SPSS18. 0软件进行t检验。P<0. 05 表示数据具有差异性以及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 代表具有显著性差异。
3结果
对所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全部随访3~48个月,分析踝关节骨折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根据患者主观感觉,并参照Sadowsk评价标准表,[4]
进行治疗有效率的统计,结果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9例患者经手术后骨折处愈合良好,1例钢板断裂,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退钉、髋关节内翻、颈干角丢失的状况。根据Sadowsk评价标准,结合影像学和相关功能检查显示,32例患者术后感觉优,6例患者术后感觉良,1例患者术后感觉可,1例患者感觉差。治疗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率(P<0. 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由于股骨转子间血液循环发达,若发生骨折,骨折的愈合性较高,因此治疗的重点是矫正畸形,防止生髋内翻、颈干角丢失等情况的发生。若治疗不当,很容易发生髋关节内翻,导致患者髋关节的疼痛,无法正常行走或者行走困难。因此,选择一种适合股骨转子特点的内固定材料,对于骨折后关节的愈合、防止髋关节内翻,出现畸形具有重要的意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一种角度固定的内固定钢板,具有钢板内固定,螺丝钉不易移动、减少对于关节骨膜组织的侵害等优点,对于股骨转子这类骨折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尤其是对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骨折。[5]针对我院近三年来治疗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40例,不同程度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包括Ⅰ型3度,Ⅰ型4度,Ⅱ型。我们通过常规X线摄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和MRI扫描检查,判断患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创伤面,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关节内复位,不能够内复位的,采用切口复位。之后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手术。术后积极帮助患者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积极进行相关不负重、负重和下地行走康复训练后又经过3~48个月术后对患者的随访,根据患者主观感觉,如感觉是否满意、能否正常行走、髋关节是否疼痛、生活能力是否受影响等,参照Sadowsk评价标准表,辅助以常规X线摄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MRI扫描检查给予评定,发现利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率高达97.5%(表2),因此,我们主张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往往能够简易解剖复位,另外施行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后,可以使得患者早期就进行功能锻炼,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关节复位,而且能够避免髋关节内翻等畸形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利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方法优,创伤面小、手术内固定的方法可行,疗效好,骨折愈合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求亮,罗建民,赵立来,戎露江,颜茂华,王元龙,许斌. 股骨近段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技术[J]. 临床骨科杂志. 2011(03)
[2]卢正楷,沙宇,王必胜,贺毅,钱晓岚. 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 临床骨科杂志. 2011(04)
[3]杨志奎,代加楠,曹熙,李永刚,郑梅,刘丽.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 临床骨科杂志. 2011(04)
[4]刘又文,陈献韬,陈柯,杜贵强,张晓东,李建明. 手法复位髓内钉微创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J]. 中医正骨. 2010(05)
[5]何正华,胡阿威,夏春明,徐明,陈刚,程智涛,李兴华,钱亮,陶鹏飞.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