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默默无闻到香港上市,并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从惠安起家的中国绿色食品控股有限公司(00904.HK),只用了8年时间。2009年5月22日,回良玉副总理视察了中绿惠安生产基地,并对公司带动当地农业及农村发展给予了肯定,这也给予了孙少锋莫大的鼓励。
孙少锋,1965年出生,研究生学历。这位曾经是公务员的惠安汉子,现在是中绿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公司创始人,还是厦门大学国际贸易系的客座教授,与大多数富豪从出身寒微到经历众多磨难最后发家不同的是,孙少锋的创业历程似乎走得很顺。
挽起裤管当农民
1998年,当时还是一名公务员的孙少锋,每月领着一份正常的工资。这时候,日本人预测,不超过十年时间,绿色食品就会在中国大行其道。一个日本商人带着这个理念,来到中国,想要在中国寻找一个合适的合作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这位日本商人找到两个人,一个是在粮食行业干了很多年的人,另一个就是孙少锋。
很多人都以为,这个日本商人再怎么想都会选择那个粮食行业内的“老人”,因为人家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出乎意料的是,日本商人最后选择了孙少锋,令旁人大跌眼镜。
“怎么选了一个外行来合作?”没错,日本人就是要选择一个外行来合作,他们认为,一个在中国粮食部门干了几十年的人,他的观念已经非常顽固,不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孙少锋不一样,他是一张白纸,“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只要这个人有头脑、肯干、靠得住,就是最好的人才。幸运就这样降临在孙少锋头上。孙少锋毅然辞职下海创业。
创业初期,孙少锋手头的资金并不多,他在老家惠安租赁了首个种植基地,之后在螺阳镇霞光村设立首个加工厂房。当时日本客户带来了蔬菜种子并向完全不懂农业的孙少锋传授有关种植知识。白天,他们到田地去寻找适合种植绿色蔬菜的地方,与农民一起浇水耕地。晚上,孙少锋抓紧时间,学习有关的农业技术知识。
虽然每天休息时间很少,但怀揣着创业激情的孙少锋,觉得一切都那么新鲜,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养分”,忘记了疲劳。 除了身体的疲累,孙少锋也遇到一些麻烦和困扰。因为之前惠安的村民都是种地瓜的,孙少锋把地租下来种植绿色蔬菜,很多村民不理解,认为孙少锋害得他们没有地种地瓜了。
另外,他们对孙少锋“另类”的栽种方式表示不解——为什么蔬菜个头长大了反而不好?为什么长得有点不规范的菜苗就要拔掉?有的人甚至对孙少锋产生了反感和排斥的情绪,隔三差五就有人在孙少锋的田地里搞点小破坏。
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难倒孙少锋,他每天清早就开着他的“座驾”直奔种植基地,或挽起裤管,套上雨靴下田,与农民一起清除害虫;或流连于田间,关注蔬菜的长势。
上市后一夜暴富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孙少锋基地里生长的蔬菜终于可以出口到日本了。一公斤荷兰豆可以卖到十几块钱,一个西兰花卖到几块钱,如此高的利润空间让孙少锋掘到了第一桶金,也看到绿色农业的巨大潜力。
于是,孙少锋开始承包更多的田地,并积极地联系新客户。不久,中绿与日本的伊藤、都乐等大型商贸公司都建立起了合作关系。1998年中绿的西兰花出口就占到了全国总量的70%,还最先引进了大葱、洋葱等品类进行栽培。客户资源的拓展和蔬菜出口品种的增加,使孙少锋曾经创下6个月完成2.62亿港元营业额的佳绩。
随着中绿的迅速成长,孙少锋看到绿色产业蕴含着巨大的成长性,为了把公司做大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他决定上市,寻求资本的帮助。
2004年1月,计划筹资1.75亿港元的中国绿色食品以1.28港元的开盘价在香港主板上市,获得了2800亿港元的认购,超额认购高达1604倍,其IPO募股达到1603倍,打破了1997年北京控股在香港上市时1276倍的记录,创香港联交所IPO纪录。《华尔街日报》也在头版发布了这一消息,称这是一股绿色投资旋风。1月13日早上,孙少锋接到下属的电话,被告知一夜之间自己的身家已超出5亿元人民币。此后,孙少锋开始连年出现在福布斯和胡润的百富榜上,2009年被估计的身家也从7亿元攀升到22亿元。
中绿上市后,孙少锋利用募集来的资金扩充并提升现有设施,包括购买新设备、增加冷藏库容量、兴建温室及保护外层等,不仅扩大了其传统的日本及东南亚市场,还进军到欧美国家。
“粗粮王”敲开内销大门
外销成为中绿的跑道工程,绿色产业蕴含着巨大的成长性,短短几年之后,中绿公司便成长起来了。这时,中绿公司将目光投回国内。孙少锋知道,未来的中国,将是绿色食品巨大的市场。
2006年初,孙少锋将中绿“产品主要出口欧美日”的经营策略调整为“内外贸并重”。这一年,中绿总部从惠安搬到厦门,并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跑马圈地”,大力发展种植基地和加工基地。同时,一种叫做“中绿粗粮王”的系列饮料在国内各大超市出现。
凭借在绿色食品方面的基础优势,孙少锋在国内首创推出主打粗粮植物蛋白饮料、金玉良品玉米拉面和超油切茶等产品,并带动中绿即开型绿色快速消费食品入驻华东地区的4000多家超市。
国内的大市场成为孙少锋继续“掘金”的另一个起点。短短11年,孙少锋凭着对绿色农业的热爱与执着,带领中绿不断发展壮大,并最终成长为一家集食品研发、种植养殖、保鲜、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未来的几个大目标
孙少锋是一个很有计划的人,他所理解的“成功”,也仅指计划的实现。身为集团企业董事局主席兼总裁,还登上了胡润百富榜第281位,在普通人眼里,怎么说也是成功人士了。但是孙少锋并不这么看。
他说,成功二字不是那么容易配得上的,一个人只要还在世上活着,就很难断言他是成功的,任何时候说成功都为时过早。那一个人怎样才算成功呢?孙少锋说,成功源自目标的实现,包括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
“我们将在未来5至10年内,集中精力打造中国全程绿色快速消费品第一品牌。”中绿集团旗下,现有子分公司、国外办事处10余家,有20多个自有栽培基地,拥有近20条生产流水线,生产粮制品、罐头、果蔬、鲜果、饮料等八大类上百种产品。据孙少锋透露,中绿的下一步目标,是打造中国最具规模的生产加工平台。
目前,中绿在河北、江西、福建及上海设立了新种植基地及加工厂房,总共有1600亩的工厂用地。
中绿另一个极具前瞻性的目标,是打造中国最完善的全程绿色生鲜物流冷藏食品供应链。孙少锋说,美国有生鲜冷藏车20万辆,但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冷藏车只有4万辆。中国每年因为冷藏问题,损失在600亿元左右。目前中绿正和全国4000家超市互动,准备启动香蕉冷藏配送,一周配送二三十万箱,这将是国内最大的香蕉冷藏配送链。
目前,中绿的这些目标,都进入了实质性实施阶段,不知道这些目标实现以后,孙少锋是否有成功的感觉,会不会又有新的目标?(王宏斌)
孙少锋,1965年出生,研究生学历。这位曾经是公务员的惠安汉子,现在是中绿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公司创始人,还是厦门大学国际贸易系的客座教授,与大多数富豪从出身寒微到经历众多磨难最后发家不同的是,孙少锋的创业历程似乎走得很顺。
挽起裤管当农民
1998年,当时还是一名公务员的孙少锋,每月领着一份正常的工资。这时候,日本人预测,不超过十年时间,绿色食品就会在中国大行其道。一个日本商人带着这个理念,来到中国,想要在中国寻找一个合适的合作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这位日本商人找到两个人,一个是在粮食行业干了很多年的人,另一个就是孙少锋。
很多人都以为,这个日本商人再怎么想都会选择那个粮食行业内的“老人”,因为人家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出乎意料的是,日本商人最后选择了孙少锋,令旁人大跌眼镜。
“怎么选了一个外行来合作?”没错,日本人就是要选择一个外行来合作,他们认为,一个在中国粮食部门干了几十年的人,他的观念已经非常顽固,不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孙少锋不一样,他是一张白纸,“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只要这个人有头脑、肯干、靠得住,就是最好的人才。幸运就这样降临在孙少锋头上。孙少锋毅然辞职下海创业。
创业初期,孙少锋手头的资金并不多,他在老家惠安租赁了首个种植基地,之后在螺阳镇霞光村设立首个加工厂房。当时日本客户带来了蔬菜种子并向完全不懂农业的孙少锋传授有关种植知识。白天,他们到田地去寻找适合种植绿色蔬菜的地方,与农民一起浇水耕地。晚上,孙少锋抓紧时间,学习有关的农业技术知识。
虽然每天休息时间很少,但怀揣着创业激情的孙少锋,觉得一切都那么新鲜,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养分”,忘记了疲劳。 除了身体的疲累,孙少锋也遇到一些麻烦和困扰。因为之前惠安的村民都是种地瓜的,孙少锋把地租下来种植绿色蔬菜,很多村民不理解,认为孙少锋害得他们没有地种地瓜了。
另外,他们对孙少锋“另类”的栽种方式表示不解——为什么蔬菜个头长大了反而不好?为什么长得有点不规范的菜苗就要拔掉?有的人甚至对孙少锋产生了反感和排斥的情绪,隔三差五就有人在孙少锋的田地里搞点小破坏。
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难倒孙少锋,他每天清早就开着他的“座驾”直奔种植基地,或挽起裤管,套上雨靴下田,与农民一起清除害虫;或流连于田间,关注蔬菜的长势。
上市后一夜暴富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孙少锋基地里生长的蔬菜终于可以出口到日本了。一公斤荷兰豆可以卖到十几块钱,一个西兰花卖到几块钱,如此高的利润空间让孙少锋掘到了第一桶金,也看到绿色农业的巨大潜力。
于是,孙少锋开始承包更多的田地,并积极地联系新客户。不久,中绿与日本的伊藤、都乐等大型商贸公司都建立起了合作关系。1998年中绿的西兰花出口就占到了全国总量的70%,还最先引进了大葱、洋葱等品类进行栽培。客户资源的拓展和蔬菜出口品种的增加,使孙少锋曾经创下6个月完成2.62亿港元营业额的佳绩。
随着中绿的迅速成长,孙少锋看到绿色产业蕴含着巨大的成长性,为了把公司做大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他决定上市,寻求资本的帮助。
2004年1月,计划筹资1.75亿港元的中国绿色食品以1.28港元的开盘价在香港主板上市,获得了2800亿港元的认购,超额认购高达1604倍,其IPO募股达到1603倍,打破了1997年北京控股在香港上市时1276倍的记录,创香港联交所IPO纪录。《华尔街日报》也在头版发布了这一消息,称这是一股绿色投资旋风。1月13日早上,孙少锋接到下属的电话,被告知一夜之间自己的身家已超出5亿元人民币。此后,孙少锋开始连年出现在福布斯和胡润的百富榜上,2009年被估计的身家也从7亿元攀升到22亿元。
中绿上市后,孙少锋利用募集来的资金扩充并提升现有设施,包括购买新设备、增加冷藏库容量、兴建温室及保护外层等,不仅扩大了其传统的日本及东南亚市场,还进军到欧美国家。
“粗粮王”敲开内销大门
外销成为中绿的跑道工程,绿色产业蕴含着巨大的成长性,短短几年之后,中绿公司便成长起来了。这时,中绿公司将目光投回国内。孙少锋知道,未来的中国,将是绿色食品巨大的市场。
2006年初,孙少锋将中绿“产品主要出口欧美日”的经营策略调整为“内外贸并重”。这一年,中绿总部从惠安搬到厦门,并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跑马圈地”,大力发展种植基地和加工基地。同时,一种叫做“中绿粗粮王”的系列饮料在国内各大超市出现。
凭借在绿色食品方面的基础优势,孙少锋在国内首创推出主打粗粮植物蛋白饮料、金玉良品玉米拉面和超油切茶等产品,并带动中绿即开型绿色快速消费食品入驻华东地区的4000多家超市。
国内的大市场成为孙少锋继续“掘金”的另一个起点。短短11年,孙少锋凭着对绿色农业的热爱与执着,带领中绿不断发展壮大,并最终成长为一家集食品研发、种植养殖、保鲜、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未来的几个大目标
孙少锋是一个很有计划的人,他所理解的“成功”,也仅指计划的实现。身为集团企业董事局主席兼总裁,还登上了胡润百富榜第281位,在普通人眼里,怎么说也是成功人士了。但是孙少锋并不这么看。
他说,成功二字不是那么容易配得上的,一个人只要还在世上活着,就很难断言他是成功的,任何时候说成功都为时过早。那一个人怎样才算成功呢?孙少锋说,成功源自目标的实现,包括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
“我们将在未来5至10年内,集中精力打造中国全程绿色快速消费品第一品牌。”中绿集团旗下,现有子分公司、国外办事处10余家,有20多个自有栽培基地,拥有近20条生产流水线,生产粮制品、罐头、果蔬、鲜果、饮料等八大类上百种产品。据孙少锋透露,中绿的下一步目标,是打造中国最具规模的生产加工平台。
目前,中绿在河北、江西、福建及上海设立了新种植基地及加工厂房,总共有1600亩的工厂用地。
中绿另一个极具前瞻性的目标,是打造中国最完善的全程绿色生鲜物流冷藏食品供应链。孙少锋说,美国有生鲜冷藏车20万辆,但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冷藏车只有4万辆。中国每年因为冷藏问题,损失在600亿元左右。目前中绿正和全国4000家超市互动,准备启动香蕉冷藏配送,一周配送二三十万箱,这将是国内最大的香蕉冷藏配送链。
目前,中绿的这些目标,都进入了实质性实施阶段,不知道这些目标实现以后,孙少锋是否有成功的感觉,会不会又有新的目标?(王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