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非常普遍,但在实际施工中又出现了一个质量通病问题——那就是裂缝问题,现就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施工及导致开裂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提出几点意见。
一、 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存在的原因
1、混凝土方面:目前一般都采用商品混凝土,正规厂家的商品混凝土一般不应该有问题,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可能,还是要加强检查。影响开裂的因素有配合比、水灰比、水泥品种、强度等级、水泥用量、粗骨料用量与粒径、粉状掺合料、外加剂。
2、设计方面:(1)混凝土强度等级:预制多孔板改为现浇楼板后,大部分住宅工程都采用预拌混凝土浇捣,但有些设计单位选用的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过高,使水泥用量增加、水化热加大,从而加速产生混凝土温差裂缝和收缩裂缝。(2)楼板配筋板配筋间距偏大,特别是板面抵抗负弯矩的钢筋未通长设置,致使在靠近板边缘处沿负弯矩筋端部出现裂缝。而在房屋角部的板角处,双向板由于收缩是双向的,由于没有配置足够的构造钢筋,因此产生45°斜裂缝。
不少设计单位仍按照单向板计算方法来设计配置楼板钢筋,支座处仅设置分离式负弯矩钢筋。由于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情况不符,单向高强钢筋或粗钢筋使混凝土楼面抗拉力不均,局部较弱,无筋处易产生裂缝。部分设计单位对现浇楼板构造筋配置不重视:墙角无放射筋、薄弱环节無加强筋、负弯矩处钢筋配置不够。 (3)楼板厚度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是由钢筋与混凝土共同承担的,现浇混凝土楼板过薄,板的刚度势必降低,受拉钢筋和受压混凝土应力增大,板因此开裂。
楼板厚度虽能满足承载力要求,但随着住宅开间和厅面积的增大及不少房产开发商取消了传统的在现浇楼板表面铺30mm细石混凝土地坪,致使楼板厚度不能满足构造要求。
(4)楼板中暗埋PVC管由于楼板较薄,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弱,因此在埋有PVC管线处楼板截面削弱很大,而楼板跨中部位一般只有一层下部钢筋,容易出现顺着PVC管线走向的裂缝。
3、施工方面:(1)为抓进度、赶工期,楼板混凝土浇捣完,尚未到达规定强度,即已上人操作,并堆放施工荷载,使楼面混凝土受到损伤,同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降低,从而引起楼板开裂。(2)配筋和楼板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施工中,由于钢筋配置不符合要求、钢筋间距偏大和楼板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均会导致楼板开裂。严重时,由于施工中擅自减小配筋量,则会引起构件的安全问题。(3)钢筋保护层偏大施工浇注混凝土时为铺设架板,施工人员在钢筋上踩踏,致使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偏大,引起板面开裂。特别是负弯矩钢筋没有通长配置时,裂缝往往会出现在负弯矩钢筋的端部,沿板边缘近似成直线发展。(4)平板式振动器过度振捣楼板混凝土,造成粗骨料下沉,板面出现砂浆层,混凝土强度降低,也易出现干缩裂缝。
4、材料方面:(1)混凝土坍落度过大:为了保证预拌混凝土的可泵性,部分楼板混凝土坍落度设计过大,导致混凝土流动性增加。(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为满足工期要求,加快施工进度,施工单位常将柱、墙、梁板混凝土改为同一强度等级,并一次性浇捣,从而造成楼板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及提高了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3)外加剂、掺合料掺量过多:预拌混凝土中粉煤灰、矿粉等掺量过多,使混凝土早期强度偏低,抗拉强度达不到要求。(4)原材料质量波动:混凝土搅拌站在混凝土生产前,未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复试。个别水泥、外加剂、掺合料质量波动,粗、细骨料含泥量超标,甚至使用细砂、特细砂,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5)混凝土供应间歇时间长:由于受道路交通制约等方面原因,不能保证混凝土连续浇捣,加之现浇楼板施工冷缝的增多,给裂缝以可乘之机。
二、 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的预防
从裂缝产生的原因来看它是多方面的,只有从设计、施工、交付使用等多方面来加以改进。预防的重点在设计,关键在施工,合理使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1、设计方面:设计人员必须尽可能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采取相应的合理配筋和分缝。
(1)适当扩大配筋率,能对混凝土收缩及裂缝扩展起一定的作用。(2)适当增加楼板有效厚度也能起一定作用。(3)平面布局力求规则,尽量避免突变。(4)现浇板的混凝土强度小于等于C30,钢筋的使用应力应满足抗裂要求。(5)对现浇板中预埋管路重叠处和预留洞口处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防止板厚被缩减及降低了板的有效抗裂厚度。(6)重视屋面的隔热设计。
2、施工措施:(1)严把原材料质量关,使用的各种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及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要求。优化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设计,加入高效减水剂,适当减小水灰比。(2)严格按设计图纸绑扎钢筋、预埋管线、预留洞口,施工时必须有保证板厚、钢筋位置的有效措施。(3)合理运用各项技术要求,正确掌握混凝土的浇筑方法,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钢筋的保护层厚度。(4)重视混凝土的养护,包括和温度两个方面。确定保温覆盖层的厚度和撤除时间,温度养护严格按标准执行,要落实专人养护。(5)模板支撑牢固,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合理掌握拆模时间,模板一定要刷隔离剂,禁止野蛮拆模。施工时楼面必须禁止集中堆载。(6)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及规范,做到严管理、高要求,杜绝管理不严而导致结构产生裂缝。
3、材料方面:(1)合格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全盘考虑,多用骨料、少用粉料,以减少裂缝产生。坍落度应适当控制,不宜过大,多层和小高层小于140mm,高层宜小于180mm,尽可能较少混凝土的流动性。应选用高等级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和水化热。(2)严格控制混凝土掺合料掺量:混凝土掺合量的掺量比例应合理,以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提高混凝土的抗拉性能。控制混凝土水灰比,最大用水量应<180㎏/m3。(3)严格原材料检验试验:在拌制混凝土之前,必须按规定对水泥、粗细骨料、外加剂等进行检验复试,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4)保证混凝土连续浇捣:在配备混凝土运输车辆时,应充分考虑交通路况的影响,确保混凝土浇捣的连续性,减少施工冷缝。当混凝土浇捣中停歇时间过长时,应采取接浆处理等应急措施。
三、 现浇混凝土楼板问题处理
收缩裂缝属早期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后的1个月中;构造裂缝属于中期裂缝,一般出现在6个月以后;温差裂缝和结构裂缝属于后期裂缝,一般1~2年后出现。
裂缝可分为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受力裂缝是由地基不均匀沉降、混凝土强度、板厚等因素引起的;非受力裂缝是由温度、混凝土的收缩、施工等因素引起的,它出现的时间有早有晚,早期的干缩裂缝在浇筑完成约2~4个小时就会出现,部分温度裂缝在竣工验收后三个月至半年内才出现。其中施工因素主要有板负筋保护层偏大(钢筋严重踩塌)、板底混凝土保护层不足或砂的氯盐含量超标。
1、对受力产生的裂缝,可根据裂缝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固补强措施。如果对已影响到结构安全的楼板裂缝,除了沿缝凿成V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将环氧树脂液用压力灌入缝内封闭外,还要用粘扁钢或碳纤维布等措施对楼板进行加固。当用碳纤维布加固时,对单条裂缝,除了沿缝粘贴外还要在垂直于缝方向间距布宽粘贴;对相互交叉的多条缝要井字形粘贴,间距同布宽(布宽300mm左右为宜)。
2、对由温度、混凝土的收缩、施工等因素引起的非受力裂缝处理如下: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树脂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对其它一般裂缝(宽度在0.05~0.2mm之间)的处理,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封闭以恢复观感即可(仅限于缝的数量少且非通长、贯通的缝)。
一、 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存在的原因
1、混凝土方面:目前一般都采用商品混凝土,正规厂家的商品混凝土一般不应该有问题,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可能,还是要加强检查。影响开裂的因素有配合比、水灰比、水泥品种、强度等级、水泥用量、粗骨料用量与粒径、粉状掺合料、外加剂。
2、设计方面:(1)混凝土强度等级:预制多孔板改为现浇楼板后,大部分住宅工程都采用预拌混凝土浇捣,但有些设计单位选用的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过高,使水泥用量增加、水化热加大,从而加速产生混凝土温差裂缝和收缩裂缝。(2)楼板配筋板配筋间距偏大,特别是板面抵抗负弯矩的钢筋未通长设置,致使在靠近板边缘处沿负弯矩筋端部出现裂缝。而在房屋角部的板角处,双向板由于收缩是双向的,由于没有配置足够的构造钢筋,因此产生45°斜裂缝。
不少设计单位仍按照单向板计算方法来设计配置楼板钢筋,支座处仅设置分离式负弯矩钢筋。由于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情况不符,单向高强钢筋或粗钢筋使混凝土楼面抗拉力不均,局部较弱,无筋处易产生裂缝。部分设计单位对现浇楼板构造筋配置不重视:墙角无放射筋、薄弱环节無加强筋、负弯矩处钢筋配置不够。 (3)楼板厚度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是由钢筋与混凝土共同承担的,现浇混凝土楼板过薄,板的刚度势必降低,受拉钢筋和受压混凝土应力增大,板因此开裂。
楼板厚度虽能满足承载力要求,但随着住宅开间和厅面积的增大及不少房产开发商取消了传统的在现浇楼板表面铺30mm细石混凝土地坪,致使楼板厚度不能满足构造要求。
(4)楼板中暗埋PVC管由于楼板较薄,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弱,因此在埋有PVC管线处楼板截面削弱很大,而楼板跨中部位一般只有一层下部钢筋,容易出现顺着PVC管线走向的裂缝。
3、施工方面:(1)为抓进度、赶工期,楼板混凝土浇捣完,尚未到达规定强度,即已上人操作,并堆放施工荷载,使楼面混凝土受到损伤,同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降低,从而引起楼板开裂。(2)配筋和楼板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施工中,由于钢筋配置不符合要求、钢筋间距偏大和楼板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均会导致楼板开裂。严重时,由于施工中擅自减小配筋量,则会引起构件的安全问题。(3)钢筋保护层偏大施工浇注混凝土时为铺设架板,施工人员在钢筋上踩踏,致使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偏大,引起板面开裂。特别是负弯矩钢筋没有通长配置时,裂缝往往会出现在负弯矩钢筋的端部,沿板边缘近似成直线发展。(4)平板式振动器过度振捣楼板混凝土,造成粗骨料下沉,板面出现砂浆层,混凝土强度降低,也易出现干缩裂缝。
4、材料方面:(1)混凝土坍落度过大:为了保证预拌混凝土的可泵性,部分楼板混凝土坍落度设计过大,导致混凝土流动性增加。(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为满足工期要求,加快施工进度,施工单位常将柱、墙、梁板混凝土改为同一强度等级,并一次性浇捣,从而造成楼板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及提高了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3)外加剂、掺合料掺量过多:预拌混凝土中粉煤灰、矿粉等掺量过多,使混凝土早期强度偏低,抗拉强度达不到要求。(4)原材料质量波动:混凝土搅拌站在混凝土生产前,未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复试。个别水泥、外加剂、掺合料质量波动,粗、细骨料含泥量超标,甚至使用细砂、特细砂,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5)混凝土供应间歇时间长:由于受道路交通制约等方面原因,不能保证混凝土连续浇捣,加之现浇楼板施工冷缝的增多,给裂缝以可乘之机。
二、 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的预防
从裂缝产生的原因来看它是多方面的,只有从设计、施工、交付使用等多方面来加以改进。预防的重点在设计,关键在施工,合理使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1、设计方面:设计人员必须尽可能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采取相应的合理配筋和分缝。
(1)适当扩大配筋率,能对混凝土收缩及裂缝扩展起一定的作用。(2)适当增加楼板有效厚度也能起一定作用。(3)平面布局力求规则,尽量避免突变。(4)现浇板的混凝土强度小于等于C30,钢筋的使用应力应满足抗裂要求。(5)对现浇板中预埋管路重叠处和预留洞口处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防止板厚被缩减及降低了板的有效抗裂厚度。(6)重视屋面的隔热设计。
2、施工措施:(1)严把原材料质量关,使用的各种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及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要求。优化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设计,加入高效减水剂,适当减小水灰比。(2)严格按设计图纸绑扎钢筋、预埋管线、预留洞口,施工时必须有保证板厚、钢筋位置的有效措施。(3)合理运用各项技术要求,正确掌握混凝土的浇筑方法,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钢筋的保护层厚度。(4)重视混凝土的养护,包括和温度两个方面。确定保温覆盖层的厚度和撤除时间,温度养护严格按标准执行,要落实专人养护。(5)模板支撑牢固,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合理掌握拆模时间,模板一定要刷隔离剂,禁止野蛮拆模。施工时楼面必须禁止集中堆载。(6)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及规范,做到严管理、高要求,杜绝管理不严而导致结构产生裂缝。
3、材料方面:(1)合格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全盘考虑,多用骨料、少用粉料,以减少裂缝产生。坍落度应适当控制,不宜过大,多层和小高层小于140mm,高层宜小于180mm,尽可能较少混凝土的流动性。应选用高等级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和水化热。(2)严格控制混凝土掺合料掺量:混凝土掺合量的掺量比例应合理,以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提高混凝土的抗拉性能。控制混凝土水灰比,最大用水量应<180㎏/m3。(3)严格原材料检验试验:在拌制混凝土之前,必须按规定对水泥、粗细骨料、外加剂等进行检验复试,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4)保证混凝土连续浇捣:在配备混凝土运输车辆时,应充分考虑交通路况的影响,确保混凝土浇捣的连续性,减少施工冷缝。当混凝土浇捣中停歇时间过长时,应采取接浆处理等应急措施。
三、 现浇混凝土楼板问题处理
收缩裂缝属早期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后的1个月中;构造裂缝属于中期裂缝,一般出现在6个月以后;温差裂缝和结构裂缝属于后期裂缝,一般1~2年后出现。
裂缝可分为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受力裂缝是由地基不均匀沉降、混凝土强度、板厚等因素引起的;非受力裂缝是由温度、混凝土的收缩、施工等因素引起的,它出现的时间有早有晚,早期的干缩裂缝在浇筑完成约2~4个小时就会出现,部分温度裂缝在竣工验收后三个月至半年内才出现。其中施工因素主要有板负筋保护层偏大(钢筋严重踩塌)、板底混凝土保护层不足或砂的氯盐含量超标。
1、对受力产生的裂缝,可根据裂缝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固补强措施。如果对已影响到结构安全的楼板裂缝,除了沿缝凿成V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将环氧树脂液用压力灌入缝内封闭外,还要用粘扁钢或碳纤维布等措施对楼板进行加固。当用碳纤维布加固时,对单条裂缝,除了沿缝粘贴外还要在垂直于缝方向间距布宽粘贴;对相互交叉的多条缝要井字形粘贴,间距同布宽(布宽300mm左右为宜)。
2、对由温度、混凝土的收缩、施工等因素引起的非受力裂缝处理如下: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树脂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对其它一般裂缝(宽度在0.05~0.2mm之间)的处理,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封闭以恢复观感即可(仅限于缝的数量少且非通长、贯通的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