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他让广西农田“长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来源 :人事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ar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邓国富,男,1965年生,农学博士,二级研究员,广西灌阳县人。1986年参加工作,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广西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工作29年来,一直从事杂交水稻选育种工作,取得突出成绩,是目前广西在该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先后获得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西首批八桂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广西优秀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及“全国青年科技奖先进个人”“广西科普先进工作者”“广西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
  “湖南发现了野败不育系,江西培育了保持系,而广西最早找到恢复系。”作为目前广西杂交水稻育种学科带头人,邓国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小小稻种使广西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先后登上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特等发明奖的最高领奖台;小小稻种引领广西杂交稻优质化育种为全区新增产值数百亿元。
  如今,小小稻种引领我们,重溯它和广西目前杂交水稻研究领军人物邓国富精彩“相遇”的故事。
  他使广西杂交水稻优质化育种走在了全国前列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稳定,也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而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占全国粮食的30%和40%,全国60%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粮,水稻生产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自小在广西桂林市灌阳县农村长大的邓国富,看着父辈们寒来暑往躬身农事,却填不饱一家人肚子的辛酸,他想,有没有一种种子,能为国家粮食增产、为农民增收?
  这份从心底生发的梦想,引领邓国富走进“农字牌”象牙塔,从农学专业、遗传育种专业直到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专业,完成本、硕、博学业,进入广西农科院,开启水稻育种的艰辛之旅。
  杂交水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作物杂种优势,提高水稻单产,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增加粮食产量,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作为水稻所前身的广西农科所粮食作物系便成为我国最早开始水稻矮秆育种的科研院所之一。进入70年代,全国掀起杂交水稻协同攻关的热潮,而广西首先筛选出全国1号、2号、3号和6号恢复系,实现了三系杂交水稻的配套成功。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邓国富和他的研究团队针对华南稻区杂交水稻存在米质差的突出问题,开展以提高杂交水稻品质为目标的优质化育种攻关,在国内率先提出通过降低亲本的千粒重、选育丝苗型品种来有效降低垩白度并提高整精米率,以及同步改良恢复系和不育系的米质来提高杂交稻组合整体品质的育种策略,进行了杂交水稻优质化育种技术体系的创新。通过16年的育种实践,先后育成了秋优1025、美优998等一批米质达到国标优质米标准的丝苗型优质杂交稻新品种,实现了华南杂交水稻优质化育种的重大突破,有效地推动了我国杂交水稻优质化的进程,对华南稻区杂交稻稻米品质的整体提升、稳定水稻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种稻收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也充分肯定了这项工作,认为广西在杂交水稻优质化育种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2011年1月14日,一个让邓国富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他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华南杂交水稻优质化育种创新及新品种选育》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2010年度广西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从1993年立项到2009年结题,经老、中、青三代科技人员16年艰难攻关,最终得到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评价。
  邓国富告诉我们,杂交水稻育种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长时间的材料和知识积累。从1986年开始从事这门学科到2010年“华南杂交水稻优质化育种的创新及品种选育”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用了整整24年的时间。他动情回忆道:“当我从国家领导人手里领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证书时,心情特别激动,因为这既是对我及所在科研团队取得成绩的肯定,也是广西人民的骄傲。”
  他实现了广西本土超级稻品种“零”的突破
  杂交稻优质化育种取得的成就,使邓国富成为广西杂交水稻育种学科带头人,而他在广西水稻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岗位“八桂学者”、广西农科院副院长、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宁分中心主任的岗位上,眼光投向了超级稻。
  推广应用超级稻,是提高广西粮食生产单产和总产,实现稳定,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策略。广西是典型的双季稻区,气候条件优越,非常适合种植双季稻的种植模式。但由于外省引进的超级稻品种生育期长,大多不太适应这样的种植模式,在广西未能充分发挥超级稻的高产潜力。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邓国富和他的研究团队创新育种策略,引入粳稻血缘,通过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来进一步提高杂交稻产量,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他主持育成了广西第一、第二个超级稻品种——桂两优2号和特优582,实现了广西本土超级稻育种“零”的突破,能很好适应广西高温高湿的复杂气候条件,表现出高产、稳定的优点,非常适应广西乃至华南双季稻区种植,可充分利用广西冬季得天独厚的温光条件,发展冬种,做到钱粮双收。2011年以来,项目组科研人员还创立了“一年早晚双超”栽培新模式,先后在南宁、北海、百色、玉林、桂林等地进行“超级稻+超级稻+冬种”,或“超级稻+再生稻+冬种”的规模示范,并取得成功,使水稻年亩产超1500公斤,稻农对这一种植模式普遍很欢迎。
  他把科普之路延伸到东盟
  多年来,邓国富还有一个爱好——热心科普工作,时常下乡培训农民。
  他说:“杂交水稻在生产中要获得高产,必须做到良种、良法、良田和良态四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广西属于老少边地区,基础相对薄弱,在送去优良新品种的同时,还要帮助、培训农户提高种植水平,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特性,真正实现高产。”   为此,邓国富踏遍广西100多个市县,经常参加广西农科院及自治区科技厅、农业厅等单位组织的科技下乡、专家热线和专家在线活动等,在科技培训上为农民传经送宝。近5年来他授课30多期,培训基层农技干部1000多人,培训农民20000多人,为广西科普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2003年获评广西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2004年获评全国农业科普先进个人。
  在2009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来自泰国的公司正在大力推广泰国米“茉莉香”,岂料水稻所培育的七桂粘、八桂香、油粘八号在米粒外观、适口性等方面与泰国香米相比毫不逊色,“茉莉香”面临强劲的竞争对手,最后泰国公司变“推广”为“引进”,与水稻所建立了合作关系。
  好种就是王牌,是在业界立足的根基。目前,水稻所已和比利时德福根跨国公司、美国水稻技术公司、生物种子公司、先锋公司等开展了业务来往。
  邓国富自信地说:“东南亚目前水稻亩产量平均在四五百斤左右,与国内相比并不高,我们与东南亚各国的合作力度非常大,经常到东盟各国传授育种技术,让广西的杂交稻种走向更广阔的土地。”
  29年,他从农田里“育出”累累硕果
  多年的农业研究、多年的田间作业,家人,是邓国富的坚强后援,团队,是他有力的伙伴。
  多年来,邓国富先后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华南稻区水稻新品种培育与扩繁”、国家“863”计划“两系杂交稻现代安全繁殖制种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优质杂交稻秋优1025在华南稻区的中试与示范”、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优质稻秋优1025试验示范”、广西“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广西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超级稻品种选育及应用”等45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参加了国家“863”重大关键技术项目“两系法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华南杂交早籼、杂交晚籼新组合选育”、农业部“948”项目“稻谷休眠期长、耐水淹的水稻品种引进”、广西“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杂交稻新组合选育”等36项课题的研究,主持育成和主要参加育成并通过国家和广西品种审定的品种(组合)和不育系27个,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研究成果16项。在《中国水稻科学》、《杂交水稻》、《植物生理学通讯》、《西南农业学报》、《广西科学》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45篇。
  水稻所作为广西综合实力最强的专业水稻研发机构,排全国第36位,是广西唯一进入全国百强的农业科研单位,现有职工101人、其中科技人员85人,强大的研发队伍支撑着强大的科研能力。邓国富是这支队伍的“领头雁”,他让每位成员按照擅长领域进行明确分工,合理配置团队成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在团队内形成宽松的学术氛围,尊重每个人的学术观点和意见,使团队“长势”良好。
  目前,水稻所在稻种资源利用、优质常规稻、超级稻品种选育和杂交水稻优质化育种方面成绩突出。
  邓国富还分管广西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和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成效突出,近5年,全院共有21个水稻、玉米、花生新品种申请了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同时,在水稻、玉米、甘蔗、蔬菜、木薯等农作物繁制种基地建设及科技成果推广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显著成效。
  回首自己撒落在村屯间、田埂上的一行行足迹、一串串汗水,邓国富想到了一位老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人把攀登杂交水稻研究新高峰,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作为毕生追求,这同样激励着邓国富,他说:“第一次在海南见到袁隆平时,我还是个小青年,持着仰望的心情。20多年过去,袁院士86岁高龄,还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年轻人做的事他一样都不落下,他让我对杂交水稻的研究更加坚定了信心。”
其他文献
日光灯、节能灯会发出紫外线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大致了解日光灯、节能灯的工作原理。在日光灯和节能灯的灯管内壁上涂有发光材料,灯管内充有微量的氩和稀薄的汞蒸气。通电后灯管内的灯丝发热,发射出电子。通过镇流器的作用,管内会产生瞬间高电压。电子碰撞氩原子,氩原子获得能量后又撞击汞原子,汞原子吸收能量后其外层电子跃迁到高能级。高能级不稳定,会自发地向低能级跃迁,跃迁时就会发出波长约为253.7纳米
期刊
陈振锋,现任广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先后被评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广西首批“八桂学者”,同时也是广西自然科学基金专家委员会常委、桂林市政协委员。2001年至今,先后独立主持“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1项和国
期刊
起点薪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运行的重要指标,关乎教育、就业和人才市场导向,作为重要的就业群体,各学历层次毕业生的起点薪酬将影响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决策,也影响到政府工资、就业等方面的调控。因此,有必要研究我国不同学历毕业生的起点薪酬水平及主要影响因素等问题。  一、2012年我国不同学历毕业生起点薪酬比较  根据课题组的调查数据,2012年各学历层次毕业生起点薪酬平均值为2708.06元,中位值2500
期刊
内容提要伊壁鸠鲁哲学作为晚期希腊哲学的代表,是希腊的城邦共同体哲学转变为后城邦个体哲学,思辨哲学转向实践哲学,探求普遍性的善的知识之学转为探求个人身体性快感之学的产物。希腊古典哲学以“为人生”为己任,视哲学为灵魂规劝之术,但是伊壁鸠鲁则为生活而哲学,视哲学为“生活的艺术”,其以身体性的快感为目的的身体哲学(美学)思想否定灵魂不朽的观点,深入诠释“颓废”时代个体幸福生活的可能。本文分疏了伊壁鸠鲁哲学
期刊
2014年,在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北海市认真践行“真抓实干,把事干成,造福百姓”的理念,紧紧抓住服务平台这个“龙头”,加大投入,做强基地,加固网络,激活载体,整合机构,为群众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更加通畅的渠道。年内,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8300多人,有4200名城镇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走上较为理想的就业岗位,近千名硕士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人员首次进入北海工作。  一
期刊
深冬,穿越寒风步入广西桂林人才市场大厅,融融暖意迎面而来,但一阵吵闹声直扑我们耳膜。  “我打过5次电话来查询档案是否从南宁转到桂林、然后开具证明,但你们一直回复‘档案未到’。我查过快递档案已经到了,如果你们耽误我办理律师资格认证手续,你们必须给个说法!”“准律师”小唐正与办证窗口工作人员对峙争吵。  正在附近“潜伏”调研的桂林市人才服务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桂林人才办”)主任邓晖快步走近前台,查
期刊
“与桂林旅专合作办学已作为世界旅游组织开展各相关领域工作的典范,值得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塔勒布·瑞法依的称赞,是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桂林旅专”)史册上美丽的金边。  作为世界旅游组织中国大陆地区唯一重点支持单位及其教育委员会附属成员单位,亚太旅游协会中国国内唯一一个由专科学校组建的学生分会,世界旅游组织两任秘书长、三任执行主任次第到访……地处中国西部地区的桂
期刊
“人生有两件事不能等,一是对父母的孝顺,二是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这两件事拉拽着我回到家乡创业。”马秀清温和的话语好似一股暖流,牵引我们走进坐落于南宁市宾阳县的天祥电子有限公司。  循着爱,她回乡开办新厂  一道垄、一抔土、一棵稻……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景物,是马秀清对家乡宾阳县古城村委龙门村最深切的记忆,祖辈父辈都是农民、兄弟姐妹多半因贫辍学,这是少年马秀清曾纠结于心的忧伤,作为一个刚中学毕业的农家女
期刊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以下简称国发13号文)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桂政发〔2010〕76号,以下简称桂政发76号文)等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广西非公有制经济获得健康发展,各项主要发展指标大幅度提升,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
期刊
一、总体概况  2014年第四季度通过广西人才网联系统招聘人才的用人单位(简称用人单位,下同)共10171家,需求人才数98907人,求职人才数为155510人,人才供求比为1.57(即人才需求人数或职位数为1时,人才供给或求职人才数为1.57,下同)。其中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用人单位数比2013年同期增长了1.81%,求职人才数比2013年同期上涨1.83%,但是需求人才数比2013年同期下跌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