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使教育事业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和使用英语,国家制定了《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小学英语课程提出了明确的质和量的规定。按照《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自身特点,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通过听、说、玩、看等教学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取对英语的一些感性认识,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技能,培养初步运用英语进行听、说的交际能力;开发智力,发展包括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内容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通过英语传递的思想、文化、情感等有初步的跨文化认知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世界公民的意识。
在这场改革中,教师担任了重要的角色,教师的劳动决不仅仅是机械的传承知识、照本宣科的演绎教材,而是探索最好的教学方法和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发掘并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我认为,“趣味、活化、实在、有序”才是英语课堂的主角。所谓“趣味”,就是老师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味,做到形式多样,方法精巧,讲解生动。有的放矢地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体态语、表情运用等,使学生乐学、易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某一时刻下用手势语来表示教师所想要的学生参加活动的性质。如:在教英语句型时,指着自己的衣着或可能带有的教具,来教“This is a jacket/coat/map/bag”或者在教“He is not...”时就摇手,“He is tall.”就用手量高处或者“She is five.”时,就伸出5个手指。另外,简单的手势还可以表示如“Come here!”(前伸一只手,掌向里,向著自己招动),“It’s OK!”(向上起拇指或做OK手势)等。这些,都使小学生觉得特别容易理解并牢固掌握,同时增进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上课节奏要快,以训练学生的反应、思维与速度。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数不超过20分钟,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学方法呆板、节奏慢,就会出现学生做小动作或小声讲话等不良习惯。为避免这一点,教师应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例如组织课前活动,我通常以听说训练为重点,利用课前几分钟,开展听说训练活动,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来即将开始的英语课。如给全班学生及自己各取了一个英文名字,并要求他们不仅在英语课堂上使用,在课外打招呼等也尽可能多加使用,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口语练习的机会,而且使他们对这种语言有身临其境之感。
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及积极性,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并有助于把学生的口、耳、眼、脑、手、脚等多种器官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充分投入活动,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趣味、活化、实在、有序”才是英语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在“趣”中乐学,“活”用于交际中,“实”而有“序”地推进自主性。
英语教学上的“兴趣贯穿、知识落实、科学评价”十二字方针,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从学生英语学习心理辅导、英语自学能力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加以体现。
首先,进行英语学习心理辅导,做学生之良师良友。
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首先表现在英语学习心理上的不成熟性。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开始正式学习英语,但各个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学生个体英语基础和学习习惯却不尽相同。各个学生的适应能力有所不同,导致在英语学习里所面对的困难也不同。而且小学开设英语课优势不太明显,不管其英语学习进行得如何,我们都必须从基础抓起,这可能会产生优生“吃不饱”的现象。
针对以上实际情况,我们备课组的老师一起商讨解决的办法。要让学生在英语课上敢发言,敢说英语,我们必须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英语课,还有喜欢我们老师本人。于是我们就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时间来与学生进行沟通,使他们知道,我们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学生喜欢围在我们的身边,像鸡妈妈带着一群小鸡。课堂内外,我们都是非常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正是新课标中所要求的:教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次,加强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指导学习方法。
英语学习的特点还表现在英语学习能力的欠缺性。学生一上四、五年级,学习内容突然增多,由于学习能力的欠缺,不少学生会觉得应付不过来,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学生产生了对英语的惧怕心理。因此我们加强了科研能力,加强对学生心理特征的了解以及对教育时势的了解等。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人说:“学生是学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对各个知识点都讲得非常透彻,就会使许多学生养成不爱动脑筋的坏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过多地依赖老师。学生自学也有利于解决后进生问题,原因有二: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个别辅导后进生;二是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实际是优生教后进学生的过程。
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提高其学习能力
一本好字典就是一位好教师,一本好英语词典就是一位优秀英语教师。它举的例句清楚明了,难易度适中,很多问题只需查一下字典,就能迎刃而解。拿英英词典作个例子,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张载梁教授曾说:“学习使用英英词典越早越好,一旦开始使用英英词典,你在学习上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多一本词典多一位老师。”可见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就要求每个学生都配备一本双解词典,并指导他们如何使用词典,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习要想取得好成绩,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无非就是引导学生对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长期实践和应用,使他们形成比较稳固的学习行为。良好学习习惯不但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这是因为习惯的功能具有省力性和不自觉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趋向定型,无需别人的帮助提醒,不必再强迫自己。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都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从而能使教师减轻教学负担,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在这场改革中,教师担任了重要的角色,教师的劳动决不仅仅是机械的传承知识、照本宣科的演绎教材,而是探索最好的教学方法和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发掘并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我认为,“趣味、活化、实在、有序”才是英语课堂的主角。所谓“趣味”,就是老师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味,做到形式多样,方法精巧,讲解生动。有的放矢地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体态语、表情运用等,使学生乐学、易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某一时刻下用手势语来表示教师所想要的学生参加活动的性质。如:在教英语句型时,指着自己的衣着或可能带有的教具,来教“This is a jacket/coat/map/bag”或者在教“He is not...”时就摇手,“He is tall.”就用手量高处或者“She is five.”时,就伸出5个手指。另外,简单的手势还可以表示如“Come here!”(前伸一只手,掌向里,向著自己招动),“It’s OK!”(向上起拇指或做OK手势)等。这些,都使小学生觉得特别容易理解并牢固掌握,同时增进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上课节奏要快,以训练学生的反应、思维与速度。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数不超过20分钟,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学方法呆板、节奏慢,就会出现学生做小动作或小声讲话等不良习惯。为避免这一点,教师应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例如组织课前活动,我通常以听说训练为重点,利用课前几分钟,开展听说训练活动,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来即将开始的英语课。如给全班学生及自己各取了一个英文名字,并要求他们不仅在英语课堂上使用,在课外打招呼等也尽可能多加使用,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口语练习的机会,而且使他们对这种语言有身临其境之感。
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及积极性,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并有助于把学生的口、耳、眼、脑、手、脚等多种器官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充分投入活动,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趣味、活化、实在、有序”才是英语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在“趣”中乐学,“活”用于交际中,“实”而有“序”地推进自主性。
英语教学上的“兴趣贯穿、知识落实、科学评价”十二字方针,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从学生英语学习心理辅导、英语自学能力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加以体现。
首先,进行英语学习心理辅导,做学生之良师良友。
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首先表现在英语学习心理上的不成熟性。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开始正式学习英语,但各个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学生个体英语基础和学习习惯却不尽相同。各个学生的适应能力有所不同,导致在英语学习里所面对的困难也不同。而且小学开设英语课优势不太明显,不管其英语学习进行得如何,我们都必须从基础抓起,这可能会产生优生“吃不饱”的现象。
针对以上实际情况,我们备课组的老师一起商讨解决的办法。要让学生在英语课上敢发言,敢说英语,我们必须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英语课,还有喜欢我们老师本人。于是我们就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时间来与学生进行沟通,使他们知道,我们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学生喜欢围在我们的身边,像鸡妈妈带着一群小鸡。课堂内外,我们都是非常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正是新课标中所要求的:教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次,加强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指导学习方法。
英语学习的特点还表现在英语学习能力的欠缺性。学生一上四、五年级,学习内容突然增多,由于学习能力的欠缺,不少学生会觉得应付不过来,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学生产生了对英语的惧怕心理。因此我们加强了科研能力,加强对学生心理特征的了解以及对教育时势的了解等。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人说:“学生是学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对各个知识点都讲得非常透彻,就会使许多学生养成不爱动脑筋的坏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过多地依赖老师。学生自学也有利于解决后进生问题,原因有二: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个别辅导后进生;二是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实际是优生教后进学生的过程。
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提高其学习能力
一本好字典就是一位好教师,一本好英语词典就是一位优秀英语教师。它举的例句清楚明了,难易度适中,很多问题只需查一下字典,就能迎刃而解。拿英英词典作个例子,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张载梁教授曾说:“学习使用英英词典越早越好,一旦开始使用英英词典,你在学习上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多一本词典多一位老师。”可见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就要求每个学生都配备一本双解词典,并指导他们如何使用词典,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习要想取得好成绩,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无非就是引导学生对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长期实践和应用,使他们形成比较稳固的学习行为。良好学习习惯不但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这是因为习惯的功能具有省力性和不自觉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趋向定型,无需别人的帮助提醒,不必再强迫自己。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都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从而能使教师减轻教学负担,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