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水迷宫实验、自主活动实验、听源性惊厥实验和悬尾实验来研究C57BL/6小鼠和C57BL/6 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行为学差异.方法:通过胚胎复苏获得3只雌性杂合的C57BL/6 FMR1基因敲除小鼠后与C57BL/6小鼠进行繁殖,最终得到纯合的雌性和雄性C57BL/6 FMR1基因敲除小鼠各10只进行行为学实验.结果:在定位航行实验的第四天,KO(基因敲除型)组小鼠的潜伏期明显高于WT(野生型)组(P<0.01);空间搜索实验中,KO组小鼠的超越原平台的次数和平均速度均小于WT组小鼠(P<0.0
【机 构】
:
福建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福州 35012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水迷宫实验、自主活动实验、听源性惊厥实验和悬尾实验来研究C57BL/6小鼠和C57BL/6 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行为学差异.方法:通过胚胎复苏获得3只雌性杂合的C57BL/6 FMR1基因敲除小鼠后与C57BL/6小鼠进行繁殖,最终得到纯合的雌性和雄性C57BL/6 FMR1基因敲除小鼠各10只进行行为学实验.结果:在定位航行实验的第四天,KO(基因敲除型)组小鼠的潜伏期明显高于WT(野生型)组(P<0.01);空间搜索实验中,KO组小鼠的超越原平台的次数和平均速度均小于WT组小鼠(P<0.05);在工作记忆实验第四天,KO组小鼠的潜伏期高于WT组小鼠(P<0.05);听源性惊厥实验中,WT组小鼠的惊厥阈值低于KO组小鼠(P<0.01);自主活动实验中,KO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高于WT组小鼠(P<0.01);在悬尾实验中,WT组小鼠的静止时间高于KO组小鼠,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行为学实验中,KO组小鼠受到FMR1基因敲除影响,使KO组小鼠的运动能力和记忆能力明显低于WT组小鼠,更容易在声音的诱导下触发癫痫.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中医药有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报道进行数据挖掘及分析,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机特点及用药规律,为临床处方提供依据.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20年3月29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学术论文总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文献,分析药物的性味归经及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28个方剂,包含98味药物,累计频次338次,总结出高频用药19味,其中白术(19次)、苍术(17次)、柴胡(17次)频数最高;性味统计中,苦(170次,50.30%)、温(158次,46.75%)最为常见;归
目的:观察超微针刀结合热敏灸疗法治疗筋结型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试验要求的60例筋结型顽固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微针刀结合热敏灸疗法治疗,对照组则用常规针刺结合热敏灸疗法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效果,采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修订案)》中的面神经功能评分、疗效判定标准评定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结果:(1)3个疗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愈显率分别为23.33%、6.67%,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70.00%,观察组的愈显率优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