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选课是我国各大普通高等学校课程体系里面重要的组成部分,公选课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审美品位、艺术情操、综合素养等方面,而这些恰恰都是其他科目所无法取代的,将传统文化美学融入到现在的公选课教育中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有利于解决当前美育内容的贫瘠、美育教育方式的陈旧以及公选课教育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等问题,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来看,许多国家都十分注重美育教育与本国传统文化美学相结合。因此对独立院校公选课教学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公选课;课程改革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实践中,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这一规定明确了培养的标准及途径。学校对于学生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一直非常重视,公选课相关的课程作为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也越来越被学校所重视。
由于工科院校对于艺术类公选课,尤其是传播传统文化美学的公选课的设置,缺乏标准的教学规范以及系统的授课体系,开设的课程均偏重于欣赏类型的公选课而不是具有一定深层次的艺术鉴赏课程,因而使其呈现出混乱无序,缺乏系统性和深度的样貌。
二、研究现状
独立院校对于各个专业的教学设置都有针对性和独立性的设置。但面临现阶段各独立院校的学生而言,理工类学生在思维逻辑性强而对于感性思维能力较弱,对此开设普及艺术知识、陶冶情操的课程更迫切且必要。而文科类学生,在感性思维能力方面已较为健全,但对于艺术的鉴赏与品评,有待拓宽。为了能更加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就需要系统化的拓宽思维、拓展视野培养其创新精神,而这些都离不开公共选修课程的开设。
独立学院中的公选课课程,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和美感教育,就是通过教材或其他载体,向学生传递传统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人类优秀而高尚的精神、思想、道德、情操,启发和引导学生以审美的方式感受本民族的、外民族的、传统的、现实的人性美,认识人性美,从而感染、影响、熏陶和塑造自我,完善自我,使自我成为美的心灵、美的精神、美的道德情操的载体。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题材、趣味的构图、深刻的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改革措施
(一)加强独立院校公选课的课程体系建设。针对现独立院校公选课类型繁多,以艺术欣赏类型的课程为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较弱,且课程设计导向性不强,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及随意性。对现行的公选课的课程进行整体的系统设计建设变得越来越势在必行。
独立学院对于艺术类的选修课需进行前期调研,针对学生对于选修课程的兴趣,且考量到年级不同,结合学校的师资力量及硬件条件,有序的开设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的公选课。这样可以大大满足各个年级学生对于课程的递进式的学习,将传统文化美学融入公选课的课程里,既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又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不断加深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独立学院中的公选课课程,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和美感教育,就是通过教材或其他载体,向学生传递传统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人类优秀而高尚的精神、思想、道德、情操,启发和引导学生以审美的方式感受本民族的、外民族的、传统的、现实的人性美,认识人性美,从而感染、影响、熏陶和塑造自我,完善自我,使自我成为美的心灵、美的精神、美的道德情操的载体。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种类型,如剪纸、扎染、拼布、绳艺等。这些传统文化美学融入到独立院校的公选课课程中,学生们在学习这些课程的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全面而系统的理论知识,更大程度上应在课堂上融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完成这样的课程设计。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动手能力恰恰是当代大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学习生活中所缺失的一部分。
(二)加强独立院校公选课的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在独立院校中,教师在授课大多倾向于纯欣赏的类型,甚至在有些欣赏课上,授课教师直接将下载好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缺乏针对性的理论课程学习及课堂互动。其次,很多理工类独立院校,缺乏专攻艺术类的教师。很多情况下,艺术欣赏或鉴赏类公选课程均由非艺术类教师担任,在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全面性和深度。针对此问题,独立院校在公选课教师的选择上可不拘泥于教师范围,可从院校的管理岗、领导层等中选拔艺术类专业毕业且具有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资格证的人员担任此类课程的教学工作。
(三)改善独立院校公选课的教学方法。由于很大程度上公选课课程的教授受到教学场地、教学设施设备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大部分独立院校对于公选课的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将传统文化美学融入到现在的公选课教育中,有利于解决当前美育内容的贫瘠、美育教育方式的陈旧以及公选课教育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等问题。而许多传统文化不仅有像诗词歌赋类型可以依靠理论教学可以完成教授,还有像剪纸、刺绣等需要实际操作类的课程需要完成。我们应该将传统的课堂讲授转变一些,加入让学生尝试动手实操,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于课程的了解,也能对自身的动手能力加以提高。
另外,在21世纪,科技不断进步,多媒体、互联网+、手机APP等的快速发展,可将科技带入到课堂中来,公选课的教学也应加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课堂变得多元化,传统文化美学本就形式多样,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无论多么铺彩纷呈,都远不及现实生活中的样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独立院校中的公选课教学运用情景教学法开展类型多样的教学活动,既增强了课程的多样性、生动性,更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对课程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校外的广泛资源进行情景教学方式,如带队参观艺术展,参观艺术家的工作室,参观博物馆等等。
四、改善独立院校公选课的考试制度
首先,对于公选课的考试,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考量标准,如:对艺术类和非艺术类的学生的标准。其次,现阶段公选课的最终考核方式,很多教师在期末时,让学生随意交一篇论文,就作为公选课最终的成绩,这样的处理方式过于草率。应针对不同的课程出具相应的试卷,并结合日常的平时作业和日常考勤相叠加,按比例计算,最终列入学生的总成绩当中。再次,由于艺术类公选课为传播传统文化美学,考核形式不应拘泥于卷面考试这样的一种形式,上述中提及在教学方法的改善上,可以增加动手操作,让学生接触传统文化,在考核中,可将学生的作品,策展布展展出,让大家参观、品评。
结语:公选课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独立院校传播传统文化美学的重要途径,同样也是实施美育、德育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坚持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创新性为培养内容的核心,突出能力培养。坚持课内与课外互动,以增强培养对象的审美性、人文性、思想性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 陈炎,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
关键词:传统文化;公选课;课程改革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实践中,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这一规定明确了培养的标准及途径。学校对于学生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一直非常重视,公选课相关的课程作为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也越来越被学校所重视。
由于工科院校对于艺术类公选课,尤其是传播传统文化美学的公选课的设置,缺乏标准的教学规范以及系统的授课体系,开设的课程均偏重于欣赏类型的公选课而不是具有一定深层次的艺术鉴赏课程,因而使其呈现出混乱无序,缺乏系统性和深度的样貌。
二、研究现状
独立院校对于各个专业的教学设置都有针对性和独立性的设置。但面临现阶段各独立院校的学生而言,理工类学生在思维逻辑性强而对于感性思维能力较弱,对此开设普及艺术知识、陶冶情操的课程更迫切且必要。而文科类学生,在感性思维能力方面已较为健全,但对于艺术的鉴赏与品评,有待拓宽。为了能更加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就需要系统化的拓宽思维、拓展视野培养其创新精神,而这些都离不开公共选修课程的开设。
独立学院中的公选课课程,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和美感教育,就是通过教材或其他载体,向学生传递传统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人类优秀而高尚的精神、思想、道德、情操,启发和引导学生以审美的方式感受本民族的、外民族的、传统的、现实的人性美,认识人性美,从而感染、影响、熏陶和塑造自我,完善自我,使自我成为美的心灵、美的精神、美的道德情操的载体。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题材、趣味的构图、深刻的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改革措施
(一)加强独立院校公选课的课程体系建设。针对现独立院校公选课类型繁多,以艺术欣赏类型的课程为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较弱,且课程设计导向性不强,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及随意性。对现行的公选课的课程进行整体的系统设计建设变得越来越势在必行。
独立学院对于艺术类的选修课需进行前期调研,针对学生对于选修课程的兴趣,且考量到年级不同,结合学校的师资力量及硬件条件,有序的开设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的公选课。这样可以大大满足各个年级学生对于课程的递进式的学习,将传统文化美学融入公选课的课程里,既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又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不断加深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独立学院中的公选课课程,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和美感教育,就是通过教材或其他载体,向学生传递传统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人类优秀而高尚的精神、思想、道德、情操,启发和引导学生以审美的方式感受本民族的、外民族的、传统的、现实的人性美,认识人性美,从而感染、影响、熏陶和塑造自我,完善自我,使自我成为美的心灵、美的精神、美的道德情操的载体。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种类型,如剪纸、扎染、拼布、绳艺等。这些传统文化美学融入到独立院校的公选课课程中,学生们在学习这些课程的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全面而系统的理论知识,更大程度上应在课堂上融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完成这样的课程设计。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动手能力恰恰是当代大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学习生活中所缺失的一部分。
(二)加强独立院校公选课的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在独立院校中,教师在授课大多倾向于纯欣赏的类型,甚至在有些欣赏课上,授课教师直接将下载好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缺乏针对性的理论课程学习及课堂互动。其次,很多理工类独立院校,缺乏专攻艺术类的教师。很多情况下,艺术欣赏或鉴赏类公选课程均由非艺术类教师担任,在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全面性和深度。针对此问题,独立院校在公选课教师的选择上可不拘泥于教师范围,可从院校的管理岗、领导层等中选拔艺术类专业毕业且具有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资格证的人员担任此类课程的教学工作。
(三)改善独立院校公选课的教学方法。由于很大程度上公选课课程的教授受到教学场地、教学设施设备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大部分独立院校对于公选课的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将传统文化美学融入到现在的公选课教育中,有利于解决当前美育内容的贫瘠、美育教育方式的陈旧以及公选课教育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等问题。而许多传统文化不仅有像诗词歌赋类型可以依靠理论教学可以完成教授,还有像剪纸、刺绣等需要实际操作类的课程需要完成。我们应该将传统的课堂讲授转变一些,加入让学生尝试动手实操,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于课程的了解,也能对自身的动手能力加以提高。
另外,在21世纪,科技不断进步,多媒体、互联网+、手机APP等的快速发展,可将科技带入到课堂中来,公选课的教学也应加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课堂变得多元化,传统文化美学本就形式多样,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无论多么铺彩纷呈,都远不及现实生活中的样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独立院校中的公选课教学运用情景教学法开展类型多样的教学活动,既增强了课程的多样性、生动性,更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对课程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校外的广泛资源进行情景教学方式,如带队参观艺术展,参观艺术家的工作室,参观博物馆等等。
四、改善独立院校公选课的考试制度
首先,对于公选课的考试,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考量标准,如:对艺术类和非艺术类的学生的标准。其次,现阶段公选课的最终考核方式,很多教师在期末时,让学生随意交一篇论文,就作为公选课最终的成绩,这样的处理方式过于草率。应针对不同的课程出具相应的试卷,并结合日常的平时作业和日常考勤相叠加,按比例计算,最终列入学生的总成绩当中。再次,由于艺术类公选课为传播传统文化美学,考核形式不应拘泥于卷面考试这样的一种形式,上述中提及在教学方法的改善上,可以增加动手操作,让学生接触传统文化,在考核中,可将学生的作品,策展布展展出,让大家参观、品评。
结语:公选课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独立院校传播传统文化美学的重要途径,同样也是实施美育、德育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坚持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创新性为培养内容的核心,突出能力培养。坚持课内与课外互动,以增强培养对象的审美性、人文性、思想性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 陈炎,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