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高校就业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出发,对高校就业创业实践育人体系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案例,提出构建校内外实践育人体系,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就业创业;实践育人
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日趋增多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成为了继下岗职工之后最受关注的群体。大学生无业可就、有业不就等所谓的“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日益突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来自于国家、社会和高校各个不同层面,但作为以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就业创业能力为教育目标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一、高校就业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由数量增长、规模扩大转向水平提升、质量提高之后,质量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传统能力评价观影响下,学生教育培养模式呈现出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这些现象的改变需要通过精细化管理将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细化,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二、高校就业创业实践育人体系现状
(一)就业创业指导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目前各高校从事就业创业课程或者担任指导老师的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训练。大部分高校由辅导员或思政课教师,经过简单培训就上岗授课。由于没有参加系统的指导培训,也没有实践经验,上课往往是按照教材内容讲,没有实践经历,很难深入人心。
(二)就业创业内容单一,形式简单。每个高校都成立了负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职能部门,但是这些部门目前的主要工作集中在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就业创业政策的宣讲等共性问题上。针对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或创业创新计划,往往每年组织一次比赛就完成任务了,不能真正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就业创业的实践训练不足。实践训练是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最重要的途径。学校大部分不具备与企业一样的实践训练环境,往往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来完成。由于企业的接纳能力有限,很多学生没有办法真正的走入企业实践。学校没有专业的面试人员进行详细指导,降低了学生应聘成功率。
三、高校就业创业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以河北农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
(一)校内就业创业实践育人平台的建设。第一,学院教职工全员育人。学院本着“专业教师教学育人、行政干部管理育人、后勤人员服务育人”的原则,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以实际行动教育学生感染学生。第二,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本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线图。学院根据专业能力培养需求制定“本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线图”将所需实验课程、实习和实训环节按照实验项目和实习实训项目一一列出,再对所有实验、实习实训环节进行统一梳理、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各环节时间进度。第三,增强师资的社会化。学院引导专业课教师深入基层,鼓励到企业进行锻炼,理论联系实践,增加课堂知识的应用性。
(二)校外就业创业实践育人平台的建设。第一,开展企业家进校园活动。学院每年邀請行业专家、优秀毕业生、企业负责人到学校进行宣讲。在新生班配置企业班主任,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担任新生班主任,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树立专业信心。第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成立“企业班”。“企业班”培养模式是高校与企业合作成立企业冠名的“特色班”,从2010年开始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相继成立“华裕班”、“正大班”、“嘉吉班”、“生泰尔班”、“伟嘉班”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第三,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学院与大型农牧集团、相关企业建立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教学基地,鼓励企业利用寒暑假招聘学生顶岗实习,专业教师担任企业顾问,争取企业、学生、学院三赢。
总之,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搭建校内外就业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得到了提高,企业缩短了职工的培养期,学院培养了符合社会需求的优质学生,提高了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显贵,张昌民.精细化管理与大学管理精细化[J].上海管理科学, 20108(02)
[2] 朱玉涛, 王佳.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与社会化路径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3(03)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就业创业;实践育人
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日趋增多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成为了继下岗职工之后最受关注的群体。大学生无业可就、有业不就等所谓的“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日益突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来自于国家、社会和高校各个不同层面,但作为以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就业创业能力为教育目标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一、高校就业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由数量增长、规模扩大转向水平提升、质量提高之后,质量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传统能力评价观影响下,学生教育培养模式呈现出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这些现象的改变需要通过精细化管理将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细化,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二、高校就业创业实践育人体系现状
(一)就业创业指导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目前各高校从事就业创业课程或者担任指导老师的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训练。大部分高校由辅导员或思政课教师,经过简单培训就上岗授课。由于没有参加系统的指导培训,也没有实践经验,上课往往是按照教材内容讲,没有实践经历,很难深入人心。
(二)就业创业内容单一,形式简单。每个高校都成立了负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职能部门,但是这些部门目前的主要工作集中在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就业创业政策的宣讲等共性问题上。针对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或创业创新计划,往往每年组织一次比赛就完成任务了,不能真正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就业创业的实践训练不足。实践训练是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最重要的途径。学校大部分不具备与企业一样的实践训练环境,往往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来完成。由于企业的接纳能力有限,很多学生没有办法真正的走入企业实践。学校没有专业的面试人员进行详细指导,降低了学生应聘成功率。
三、高校就业创业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以河北农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
(一)校内就业创业实践育人平台的建设。第一,学院教职工全员育人。学院本着“专业教师教学育人、行政干部管理育人、后勤人员服务育人”的原则,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以实际行动教育学生感染学生。第二,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本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线图。学院根据专业能力培养需求制定“本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线图”将所需实验课程、实习和实训环节按照实验项目和实习实训项目一一列出,再对所有实验、实习实训环节进行统一梳理、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各环节时间进度。第三,增强师资的社会化。学院引导专业课教师深入基层,鼓励到企业进行锻炼,理论联系实践,增加课堂知识的应用性。
(二)校外就业创业实践育人平台的建设。第一,开展企业家进校园活动。学院每年邀請行业专家、优秀毕业生、企业负责人到学校进行宣讲。在新生班配置企业班主任,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担任新生班主任,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树立专业信心。第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成立“企业班”。“企业班”培养模式是高校与企业合作成立企业冠名的“特色班”,从2010年开始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相继成立“华裕班”、“正大班”、“嘉吉班”、“生泰尔班”、“伟嘉班”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第三,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学院与大型农牧集团、相关企业建立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教学基地,鼓励企业利用寒暑假招聘学生顶岗实习,专业教师担任企业顾问,争取企业、学生、学院三赢。
总之,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搭建校内外就业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得到了提高,企业缩短了职工的培养期,学院培养了符合社会需求的优质学生,提高了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显贵,张昌民.精细化管理与大学管理精细化[J].上海管理科学, 20108(02)
[2] 朱玉涛, 王佳.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与社会化路径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