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脾切除贲门血管离断手术患者术后烦躁发生情况及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方法选择乙肝、肝硬化患者行脾切除贲门血管离断手术共10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DEX)组和生理盐水(S)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D组加用0.5-0.8ug/kg的右旋美托咪定稀释液,15min泵入,术中维持剂量0.3-0.5ug/kg/h。S组静脉泵入15mL生理盐水,术中维持常规静吸复合麻醉。观察这两组病例术后烦躁发生例数及烦躁发生程度的不同。结果D组术后烦躁发生例数与S组相比明显减低,且程度明显减轻(P<0.01)。D组患者术后1h的视觉模拟镇痛(VAS)评分明显低于S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有效减少脾切除贲门血管离断手術术后烦躁发生率及稳定血流动力学变化。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脾切除;贲门血管离断手术;预防;术后烦躁
我国乙肝患者基数较大,且相当一部分患者晚期转为肝硬化、脾亢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凝血功能障碍,上消化道大出血,需紧急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术前病情较重,往往存在血红蛋白减低、血小板降低、上消化道自发出血甚至失血性休克等严重问题。手术过程中为了维持循环而大量的补液及自体血异体血的输注,使患者很容易出现术中术后体温降低、寒战及烦躁。术后恢复及转归受影响,还可能会术后腹腔大出血需行二次探查止血。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生理及心理上的痛苦及经济上的负担。参考国内外文献及右旋美托咪定的药理机制及相关的临床观察,我们在诱导期和麻醉维持期复合应用本品来解决脾亢患者术后烦躁问题,提高患者的麻醉安全水平及家属的满意度。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性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共100例,全麻下接受脾切除贲门血管离断手术,年龄35岁-63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D组和S组,每组50例。D组50例,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35-62岁,体重50-80kg;S组5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38-63岁,体重55-78kg。既往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手术时间3.0-3.5h。删除标准:①资料不全患者;②术中及术后出现意外情况者。
1.2方法待患者进手术室建立外周静脉液路通畅,输注醋酸林格液15ml/kg,常规监测无创袖带压力、心电图、指脉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指数。进行有创动脉连续监测,麻醉诱导:S组常规诱导,诱导mL生理盐水静脉泵入;D组加用0.5-0.8ug/kg的右旋美托咪定稀释液15mL,15min内泵入完毕。气管插管顺利完成后,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及体温监测,吸入麻醉气体浓度及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监测(MAC)。麻醉维持:S组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1.6-2.0ug/ml,瑞芬太尼0.15ug/min/kg,七氟烷吸入0.50-0.60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D组右美托咪定维持剂量0.3-0.5ug/kg/h,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1.5-1.8ug/ml,瑞芬太尼0.1ug/min/kg,七氟醚吸入0.45-0.5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肌松剂均选用顺苯磺酸阿曲库胺(0.03mg/kg)间断推注,手术结束前约40min停用肌松药。麻醉深度BIS值维持在40-60。两组患者术中均行右颈内静脉置管,连续监测中心静脉压力。S组常规麻醉方案,D组在距手术结束前40min停止右美托咪定泵入。手术结束时停用麻醉药,待患者自主呼吸、吞咽反射恢复、SpO2不低于90%,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后送入麻醉恢复室。
1.3观察指标①详细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②患者麻醉恢复期烦躁发生率及烦躁程度,术后烦躁采用4分量表进行评估(1分:较安静;2分:不安静,但很容易能安静下来;3分:中度烦躁;4分:极度烦躁,兴奋或定向力障碍),1-2分评价为无烦躁,3-4分评价为有烦躁;③不良反应:呛咳、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肢体无意识活动等。
1.4统计学分析与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这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及身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药品停药时间及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患者术后烦躁原因很复杂。内因:患者术前紧张情绪、术前的失血及不良刺激。外因:患者苏醒期疼痛、尿管刺激、腹带压力过大呼吸受限、手术室温较低,腹腔暴露等。患者如何较舒适无痛苦地度过手术期,是此类手术面临的难题。
右旋美托咪定是新型a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其a2与a1受体活性比为(1300-1620)/1,术前用药可降低麻醉诱导插管的应激反应和减少麻醉维持用药。右美托咪定具有很强的镇静作用,催眠作用类似于生理睡眠,且能够唤醒,受到麻醉医师的关注。针对临床烦躁发生率较高的手术人群做了研究,结果显示,静脉缓慢泵入量右美托咪定在稳定血流动力学的前提下,可以预防患者术后烦躁反应生。此研究D组术后烦躁发生率(16%)显著低于S组(72%),且程度明显减轻。右美托咪定主要作用于脑干蓝斑核内的a2肾上腺素受体,产生镇静、镇痛、抗焦虑的作用,减少此类患者术后烦躁的发生。
在临床上对应用右美托咪定的研究中发现,此药在解决脾切除贲门血管离断手术术后及恢复期烦躁方面效果显著,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伟杰,陈海华.右美托咪定对二氧化碳潴留并躁动的镇静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21).
[2]李彦文.盐酸右美托咪定在国人体内的临床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8.
[3]段晶.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手术病人丙泊酚靶控浓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
[4]潘振祥.右美托咪定对全麻拔管期间病人稳定性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0.
[5]鲍勃·杨,熙赞·康,斯妍娜,鲍红光,马大青.右美托咪定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英文)[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10).
[6]郝静,吴浩,马正良,金陵,顾小萍.右美托咪定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03).
[7]邹鑫.不同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1.
[8]石佳,于钦军.右美托咪啶的药理作用及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7(06).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脾切除;贲门血管离断手术;预防;术后烦躁
我国乙肝患者基数较大,且相当一部分患者晚期转为肝硬化、脾亢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凝血功能障碍,上消化道大出血,需紧急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术前病情较重,往往存在血红蛋白减低、血小板降低、上消化道自发出血甚至失血性休克等严重问题。手术过程中为了维持循环而大量的补液及自体血异体血的输注,使患者很容易出现术中术后体温降低、寒战及烦躁。术后恢复及转归受影响,还可能会术后腹腔大出血需行二次探查止血。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生理及心理上的痛苦及经济上的负担。参考国内外文献及右旋美托咪定的药理机制及相关的临床观察,我们在诱导期和麻醉维持期复合应用本品来解决脾亢患者术后烦躁问题,提高患者的麻醉安全水平及家属的满意度。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性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共100例,全麻下接受脾切除贲门血管离断手术,年龄35岁-63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D组和S组,每组50例。D组50例,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35-62岁,体重50-80kg;S组5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38-63岁,体重55-78kg。既往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手术时间3.0-3.5h。删除标准:①资料不全患者;②术中及术后出现意外情况者。
1.2方法待患者进手术室建立外周静脉液路通畅,输注醋酸林格液15ml/kg,常规监测无创袖带压力、心电图、指脉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指数。进行有创动脉连续监测,麻醉诱导:S组常规诱导,诱导mL生理盐水静脉泵入;D组加用0.5-0.8ug/kg的右旋美托咪定稀释液15mL,15min内泵入完毕。气管插管顺利完成后,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及体温监测,吸入麻醉气体浓度及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监测(MAC)。麻醉维持:S组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1.6-2.0ug/ml,瑞芬太尼0.15ug/min/kg,七氟烷吸入0.50-0.60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D组右美托咪定维持剂量0.3-0.5ug/kg/h,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1.5-1.8ug/ml,瑞芬太尼0.1ug/min/kg,七氟醚吸入0.45-0.5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肌松剂均选用顺苯磺酸阿曲库胺(0.03mg/kg)间断推注,手术结束前约40min停用肌松药。麻醉深度BIS值维持在40-60。两组患者术中均行右颈内静脉置管,连续监测中心静脉压力。S组常规麻醉方案,D组在距手术结束前40min停止右美托咪定泵入。手术结束时停用麻醉药,待患者自主呼吸、吞咽反射恢复、SpO2不低于90%,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后送入麻醉恢复室。
1.3观察指标①详细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②患者麻醉恢复期烦躁发生率及烦躁程度,术后烦躁采用4分量表进行评估(1分:较安静;2分:不安静,但很容易能安静下来;3分:中度烦躁;4分:极度烦躁,兴奋或定向力障碍),1-2分评价为无烦躁,3-4分评价为有烦躁;③不良反应:呛咳、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肢体无意识活动等。
1.4统计学分析与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这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及身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药品停药时间及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患者术后烦躁原因很复杂。内因:患者术前紧张情绪、术前的失血及不良刺激。外因:患者苏醒期疼痛、尿管刺激、腹带压力过大呼吸受限、手术室温较低,腹腔暴露等。患者如何较舒适无痛苦地度过手术期,是此类手术面临的难题。
右旋美托咪定是新型a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其a2与a1受体活性比为(1300-1620)/1,术前用药可降低麻醉诱导插管的应激反应和减少麻醉维持用药。右美托咪定具有很强的镇静作用,催眠作用类似于生理睡眠,且能够唤醒,受到麻醉医师的关注。针对临床烦躁发生率较高的手术人群做了研究,结果显示,静脉缓慢泵入量右美托咪定在稳定血流动力学的前提下,可以预防患者术后烦躁反应生。此研究D组术后烦躁发生率(16%)显著低于S组(72%),且程度明显减轻。右美托咪定主要作用于脑干蓝斑核内的a2肾上腺素受体,产生镇静、镇痛、抗焦虑的作用,减少此类患者术后烦躁的发生。
在临床上对应用右美托咪定的研究中发现,此药在解决脾切除贲门血管离断手术术后及恢复期烦躁方面效果显著,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伟杰,陈海华.右美托咪定对二氧化碳潴留并躁动的镇静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21).
[2]李彦文.盐酸右美托咪定在国人体内的临床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8.
[3]段晶.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手术病人丙泊酚靶控浓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
[4]潘振祥.右美托咪定对全麻拔管期间病人稳定性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0.
[5]鲍勃·杨,熙赞·康,斯妍娜,鲍红光,马大青.右美托咪定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英文)[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10).
[6]郝静,吴浩,马正良,金陵,顾小萍.右美托咪定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03).
[7]邹鑫.不同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1.
[8]石佳,于钦军.右美托咪啶的药理作用及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