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作文中的“教学做合一”

来源 :启迪·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y_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实际,对小学生如何自改作文展开讨论。从内容、方法、结构、形式等方面,将笔者与学生总结出的方法逐条列出。“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好作文是改出来的,相信,学生在不断积累、不断修改的过程中会有所感悟。
  [关键词] 小学作文 自主修改 方法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讨论集》中指出:“教学做合一有两种含义,在方法方面,他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不然,便要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了。”笔者将这一句话推及到小学作文教学,教师讲授方法只是“学”的一部分,而要让学生真正地“做”,就必须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去修改。
  我利用课余的时间,经常向孩子们介绍修改作文的例子,借鉴他们改作文的方法,学学这些伟大的文学家是如何写出这样的名著的。在不断地积累、修改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小结了这一年来习作课上的所得所悟,下面就来一一阐述:
  一、“虎头虎尾”才精彩
  作文如何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呢?精彩的开头是不可或缺的。举一个孩子们作文中的例子。同样是一篇写小动物的开头,比较一下哪一篇更精彩呢?
  大家好,我“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猜猜我是谁呢?
  大家好,我是螃蟹。
  对比两段文字,不难发现第一段更加吸引人。活泼而又生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俏皮的小作者,正在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故事呢!在习作讲评课上,我常常会给学生们对比这样的开头,引导他们知晓好的开头已经是成功的一半了。为此,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总结了几个极妙的开头:猜谜引入法、儿歌引入法、古诗谚语引入法等。孩子们的作文用上了这些开头,篇篇都是那么动人。
  著名学者林纾在其《春觉斋论文》中说:“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1]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孩子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总会犯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开头和正文部分会写得很用心,到了结尾就匆匆手笔了。其实,作文的积淀应在于平时阅读教学的积累,从教材的课文中我们也可以借鉴到很多精彩的结尾方式:
  1.卒章显志式
  在文章的篇末道出文章的思想,或者将自己的写作旨意交代清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学生在以保护青蛙为主题的作文篇末这样收尾:
  在這里我要大声呼吁:不要捕捉青蛙了,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对农作物有益的小动物。“保护动物,人人有责。”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2.首尾呼应式
  众所周知,“首尾呼应” 就是文章前后是说明一个意思,或者说是铺盖,覆盖上首,互相照应。这样的写作手法我们是从三年级下册《赶海》一文中借鉴来的:
  开头:“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
  结尾: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
  这样的写法能把作者对大海的深深怀念和浓浓的爱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孩子借鉴了这种写法,就能把作文写得更完美。
  此外,我们还想出了很多精彩的结尾,例如夹叙夹议式结尾、名言警句式结尾等,这些结尾为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
  二、“真情实感”最动人
  一篇好的文章,不在于它有多么华丽的词藻,而在于它是否有作者的真情实感。真情是一篇文章灵魂的自然流露,是作者对周围万事万物的真实反映,少了真情的文章便会索然无味。在作文课上,我经常强调要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真心去写文章,即使是平凡的词语、枯乏的句子,那也是最动人的文字。乡情、亲情、师生情、同学情,还有热爱自然之情、热爱生活之情、热爱真理之情、热爱祖国之情,这些都可以在作文中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2]
  最近的一篇习作是写日记的,孩子们大多数都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孩子们的文章当中我看到了一个个灵动的小精灵,他们用自己的心在书写着这些动人的文字。读他们的作文,就像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我顿时被打动了,孩子们的世界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天真。
  这是一个孩子在母亲节的时候写下的日记:
  妈妈呀妈妈,我怎样才能报答你对我的爱?也许今生我无以回报你对我的恩情了。但我深深地知道,我好好地读书,好好地做人,这才是对你最真诚的回报。[3]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读出了孩子对妈妈深深的眷恋,是对妈妈爱的真情流露,这才是最动人的文章。
  三、“集体修改”好处多
  “文章不厌百回改”,告诉孩子在作文草稿写好之后,要不厌其烦的进行修改。修改的方式有很多种,自改、小组改、集体评改。这个学期我们班建立了作文修改小组,在每一次的作文课之后,孩子们都会围在一起,评一评,改一改。孩子们总结了作文修改的一些小秘诀:
  1.看主题是否明确
  每篇文章都会有一个主题,中年级孩子写的作文很容易就会偏离文章的主题。通过集体修改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孩子们及时收回笔锋,删去那些与主题偏离的部分,处处紧扣文章主题,使文章主题明确、结构清晰。
  2.看内容是否详略得当
  经过一次次的修改评议,孩子们的写作水平有了普遍提高。他们能够将自己听到的、想到的转化为文字,文章内容非常的丰富。由此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孩子们的文章零零散散,写的范围很广。例如,写公园一处的景色,孩子们会写天空,会写大树,会写花坛里的植物和小动物,还会写在花园里玩耍的小朋友。孩子们在修改作文的时候也会发现这个的问题,经过探讨,能够得出写作文要详略得当的经验。那些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会对这样的文章提出建议:可以抓住一个点具体展开,不必对其他的点有过多的描绘,这样的方法就叫详略结合。
  3.看词句是否形象生动
  有时候我们修改小组会复印一份写得稍逊色的文章,给全班同学一起修改,比一比,看谁修改的最棒。以学生写的《小河边》为例,其中有一句是:小河里的水真清呀!孩子们纷纷对这句话动起了手术。   有的孩子这样改:弯弯曲曲的小河如同一条绸带,河水清澈见底。这是在原句上加了修飾成分。
  有的孩子这样改:小河里的水真清呀!水里的小鱼、小虾在快乐地做着游戏,看,水草们在摇动着婀娜的身姿。这是对原句的扩充,加入了想象的成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的生动形象。
  四、“腹有诗书”自然能妙笔生花
  “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就是指一个人读书读得多了,身上会自带一股书卷之气。而我要说的是,“腹有诗书”自然能够妙笔生花,此处强调的是课外的阅读积累能使好文章信手拈来。
  一个孩子如果能够博览群书、博采众长,那么他的作文中一定会出现很多新鲜的东西。在我们的阅读课上,孩子们徜徉于书的海洋,快乐地汲取着知识,时不时地在积累本上记录下每天自己收获的好词好句。雷夫·艾斯奎斯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写道: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学生,热爱阅读的学生他一定会有更多新鲜的想法注入到自己的写作之中。[4]写作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它是情感自然而然地转变成了优美的文字,孩子们“腹有诗书”自然能妙笔生花。
  看看小朋友写的文章吧,这是阅读了多少课外书籍才有的积淀呀!
  青蛙是动物世界中最出色的“农田卫士”。它们专吃蛾、蚊、蝇和稻飞虱等害虫。青蛙有一双圆而突出的眼睛,视觉很敏锐,能迅速发现飞行中的虫子。……它一天至少要吃五六十只害虫,一年至少要吃掉一万多只害虫,多么可观的数目啊!青蛙的子女蝌蚪,也有吃害虫的本领,一只蝌蚪一天要吃掉一百多只孑孓。因此,青蛙是当之无愧的“农田卫士”。
  总而言之,作文——学生自己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不需要教师过多的干预。作文写好之后修改的过程,也应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孩子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对文章遣词造句加以评改,学学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经过反复地修改,最终也能写成自己的恢弘巨著。
  参考文献:
  [1] 林纾. 林纾文选[C].江西: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12-17.
  [2] 宋子伟.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J].语文天地,2000(15):15
  [3]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3042036.html, 2010(5),引自百度知道
  [4] 雷夫·艾斯奎斯.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8):32-33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是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让学生始终保持好奇的心态、钻研的精神与合作意识。  [关键词] 初中化学 课改 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
潮土是我国华北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之一,潮土区是我国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的主要产区,研究不同施氮量潮土氮磷淋溶特征对于指导区域农田面源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设置3个
浩浩是一个大眼睛的小男孩,长得非常可爱,每天都是干干净净地来学校。他还有一个姐姐,虽然我没有见过,但是他的妈妈偶尔会说起。可是,他有一些坏毛病,比如:不喜欢吃的饼干就捏成粉末洒在桌上,上课的时候有时候会吐口水,还喜欢打人。  听说浩浩的爸爸非常非常地宠爱他,浩浩在家里真的就是个“小皇帝”。浩浩的姐姐现在在上小学,课业比较多,浩浩在家里是个停不下来的“小捣蛋”,为了能让浩浩自由地游戏,也为了让姐姐能
英语教学中情境教学能使教师充分利用形象资源,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场景,使学生“设身处境”,学生在这种有形的场景、无形的情感的驱动下,能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愉快地接受新知识。为此,我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既增加教学的直观形象性,又增强学习英语的环境氛围,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的兴趣。  一、运用直观手段,使课堂教学英语化  1、以实物或图片设置情境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如果在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