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终身体育中,学校体育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何贯彻与落实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实现体育教学改革所追求的目标呢?笔者认为: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当前的终身体育教育观念异曲同工。因此,认真学习和借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可以加深我们对终身体育观念的理解,拓展我们的视野,引导当前的体育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生活教育 理论 体育
一、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体育的总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现代人体的自身发展,需要体育锻炼伴随终身;而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和压力日增、竞争日强的工作方式决定了终身体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在教育部颁发的各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大纲或纲要中,都已明确提出了树立健康第一和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就是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自主体育意识。
长期以来,体育教育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情感体验、体育文化素养和体育人文精神的教育与培养等常常被忽视。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真谛在于:生活教育就是一种终身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必须与时代紧密相联,为生活服务。陶行知先生的这种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思想与当前体育教育改革中所倡导的终身体育教育理念可谓不谋而合,两者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我们学习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就应该在教学中,以人为本,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体育教师要努力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把握体育运动的客观规律,把一些符合时代发展、符合学生身心条件,容易开展且具有创新意义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及时地介绍给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意识,使体育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
二、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意识
陶行知指出:“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是教育之场所。”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应该贯穿起来,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真人”。学校体育在修身、育德方面,具有特殊功能,学校体育必须从单纯的健身和传技中解脱出来,突出人文性;而且,它也不只是封闭式或阶段式的教育,它应该是一个过程,终身体育的最终实现才是目的。因此,它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终身体育密切衔接。这种衔接,首先是让学生接受体育,因此,国家应大力提倡和发展国民体育、大众体育、社区体育,创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使国民从小就接受到体育文化的熏陶。学校体育应该成这样一个过程:体育情感态度的培养——体育技能技巧的训练——体育知识原理的掌握——自主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终身享受体育。这一过程明确了学生的体育接受首先是一种情感的接受,因此,学校体育不仅要考虑教什么,更应该考虑学生愿意接受什么,现实生活当中需要什么。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社会即学校”。把学校体育延伸到大自然中去,延伸到生活中去,延伸到社会中去,使学校体育与国民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充分衔接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意识,使学生终身接受体育、享受体育,享受和谐的生活。
三、确立多元化的学校体育价值体系,构建新的体育教育评估系统
任何教育都是教、学、做的统一。教育联系实践,与时代紧密相联,与生活紧密相联,与人的自身发展紧密相联,要学以致用。既然体育是伴随终身的,那么体育的教与学的终级目标就是为了学生终身能“做”,能受益终身。“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灵魂,他明确指出:“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便怎么学,怎样学便怎样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因此,体育教学中的“做”,我们不能仅理解为课堂教学中的“做”,而应该更加重视学生课后能“做”,将来能“做”,终身能“做”。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体育观上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在课程观上,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强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结合,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在教育价值观上,要尊重人性价值的重新回归,以人为本,确立多元化的学校体育价值体系,构建新的体育教育评估系统。
总之,教育只有立足于现实,才能有的放矢,发挥出最大作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给我们指明了教育过程的实践性,更重要的是它阐明了教育实践所包含的历史内容和社会意义,它与终身体育观所强调的社会实践性是一致的。这也充分说明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和时代性,以及对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价值,每一位体育工作者都应认真学习,并从中吸取营养。
(作者单位:安徽省行知学校)
关键词:生活教育 理论 体育
一、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体育的总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现代人体的自身发展,需要体育锻炼伴随终身;而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和压力日增、竞争日强的工作方式决定了终身体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在教育部颁发的各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大纲或纲要中,都已明确提出了树立健康第一和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就是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自主体育意识。
长期以来,体育教育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情感体验、体育文化素养和体育人文精神的教育与培养等常常被忽视。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真谛在于:生活教育就是一种终身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必须与时代紧密相联,为生活服务。陶行知先生的这种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思想与当前体育教育改革中所倡导的终身体育教育理念可谓不谋而合,两者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我们学习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就应该在教学中,以人为本,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体育教师要努力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把握体育运动的客观规律,把一些符合时代发展、符合学生身心条件,容易开展且具有创新意义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及时地介绍给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意识,使体育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
二、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意识
陶行知指出:“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是教育之场所。”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应该贯穿起来,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真人”。学校体育在修身、育德方面,具有特殊功能,学校体育必须从单纯的健身和传技中解脱出来,突出人文性;而且,它也不只是封闭式或阶段式的教育,它应该是一个过程,终身体育的最终实现才是目的。因此,它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终身体育密切衔接。这种衔接,首先是让学生接受体育,因此,国家应大力提倡和发展国民体育、大众体育、社区体育,创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使国民从小就接受到体育文化的熏陶。学校体育应该成这样一个过程:体育情感态度的培养——体育技能技巧的训练——体育知识原理的掌握——自主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终身享受体育。这一过程明确了学生的体育接受首先是一种情感的接受,因此,学校体育不仅要考虑教什么,更应该考虑学生愿意接受什么,现实生活当中需要什么。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社会即学校”。把学校体育延伸到大自然中去,延伸到生活中去,延伸到社会中去,使学校体育与国民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充分衔接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意识,使学生终身接受体育、享受体育,享受和谐的生活。
三、确立多元化的学校体育价值体系,构建新的体育教育评估系统
任何教育都是教、学、做的统一。教育联系实践,与时代紧密相联,与生活紧密相联,与人的自身发展紧密相联,要学以致用。既然体育是伴随终身的,那么体育的教与学的终级目标就是为了学生终身能“做”,能受益终身。“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灵魂,他明确指出:“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便怎么学,怎样学便怎样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因此,体育教学中的“做”,我们不能仅理解为课堂教学中的“做”,而应该更加重视学生课后能“做”,将来能“做”,终身能“做”。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体育观上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在课程观上,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强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结合,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在教育价值观上,要尊重人性价值的重新回归,以人为本,确立多元化的学校体育价值体系,构建新的体育教育评估系统。
总之,教育只有立足于现实,才能有的放矢,发挥出最大作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给我们指明了教育过程的实践性,更重要的是它阐明了教育实践所包含的历史内容和社会意义,它与终身体育观所强调的社会实践性是一致的。这也充分说明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和时代性,以及对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价值,每一位体育工作者都应认真学习,并从中吸取营养。
(作者单位:安徽省行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