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文
今天一上課,老师就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彩色广告纸,让我们学习包书皮。
我们不会包书皮,所以老师示范了一遍。我心里有数了,开始动手实践。
我首先把两边对折,找到中间线,然后把书放到中间线上,沿着书的上面和下面各剪了3厘米宽的长方形。剪完后把这两个长方形向里折叠,再把书放上去,然后把两边往里折。该折叠最前端了,可我一折叠,书就跑。老师看见了,帮我折叠好。
学会了老师的这个窍门,剩下的一半我很快就搞定了。
哈哈,原来包书皮没有多难的呀!
同学们讨论
张小北:这篇习作,小作者没有具体地讲出“老师看见了,帮我折叠好”,老师是如何帮助“我”折叠的呢?
李萌萌:这篇习作字数不够,其中有太多可以详细叙述的地方,小作者是怎样学会老师的窍门的呢?“该折叠最前端了,可我一折叠,书就跑”,这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呢?
赵晓娜:这是在描写课堂,可小作者只写自己,没有描写其他同学包书皮的场景,这也是这篇习作不全面的地方。
周晨曦:我觉得小作者在描写上虽然不缺动词,但他运用的动词很单一,出现最多的词是“折叠”“放”,这样会让大家觉得描写得极其模糊,根本不清楚包书皮的具体过程。
李云老师评说
从整体上看,小作者的这篇习作还比较完整。他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不紊地记叙下来,结尾也抒发了自己的感受。但如果细读,就不难发现习作的不足之处。首先交代不清,比如“我首先把两边对折”,把谁的两边对折;又如“沿着书的上面和下面”,这里的“上面”到底是指书上面还是书所在位置的上面。其次,“我”折叠最前端部分的时候,书是怎么跑的,当时“我”心里是怎么想的,老师是怎么帮“我”完成最难的一步的,这些是习作的波澜处,都应该具体写出来,可小作者却用两句话就带过了。特别是老师的具体动作,一定要描述出来,因为正是凭借着这个窍门,小作者才把剩下的一半很快搞定的。再其次,结尾的抒发也应该抓住窍门这一点来抒发。因为小作者感觉不难是因为他学会了老师的窍门。
今天一上課,老师就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彩色广告纸,让我们学习包书皮。
我们不会包书皮,所以老师示范了一遍。我心里有数了,开始动手实践。
我首先把两边对折,找到中间线,然后把书放到中间线上,沿着书的上面和下面各剪了3厘米宽的长方形。剪完后把这两个长方形向里折叠,再把书放上去,然后把两边往里折。该折叠最前端了,可我一折叠,书就跑。老师看见了,帮我折叠好。
学会了老师的这个窍门,剩下的一半我很快就搞定了。
哈哈,原来包书皮没有多难的呀!
同学们讨论
张小北:这篇习作,小作者没有具体地讲出“老师看见了,帮我折叠好”,老师是如何帮助“我”折叠的呢?
李萌萌:这篇习作字数不够,其中有太多可以详细叙述的地方,小作者是怎样学会老师的窍门的呢?“该折叠最前端了,可我一折叠,书就跑”,这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呢?
赵晓娜:这是在描写课堂,可小作者只写自己,没有描写其他同学包书皮的场景,这也是这篇习作不全面的地方。
周晨曦:我觉得小作者在描写上虽然不缺动词,但他运用的动词很单一,出现最多的词是“折叠”“放”,这样会让大家觉得描写得极其模糊,根本不清楚包书皮的具体过程。
李云老师评说
从整体上看,小作者的这篇习作还比较完整。他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不紊地记叙下来,结尾也抒发了自己的感受。但如果细读,就不难发现习作的不足之处。首先交代不清,比如“我首先把两边对折”,把谁的两边对折;又如“沿着书的上面和下面”,这里的“上面”到底是指书上面还是书所在位置的上面。其次,“我”折叠最前端部分的时候,书是怎么跑的,当时“我”心里是怎么想的,老师是怎么帮“我”完成最难的一步的,这些是习作的波澜处,都应该具体写出来,可小作者却用两句话就带过了。特别是老师的具体动作,一定要描述出来,因为正是凭借着这个窍门,小作者才把剩下的一半很快搞定的。再其次,结尾的抒发也应该抓住窍门这一点来抒发。因为小作者感觉不难是因为他学会了老师的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