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说:“教师辛勤地耕耘在三尺讲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是的,每一位教师都挚爱着属于自己的这一份事业,坚守着这一份责任。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从下面的三段话中,不难找出其中的奥秘。
学生A:我最喜欢学语文,语文老师真好,我的丁点儿进步,他都看到了,准能给我表扬,要是不用心学好语文,怎能对得住语文老师呢?
学生B:我们的新班主任从来不随意发脾气。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总引导我们想办法克服;当我们犯错误时,他总是以平和的心态与我们沟通;当我们高兴时,他总和我们一起快乐着。
学生C:我是一个体育生,运动会上,班主任帮我提钉鞋,鼓劲加油,好亲切。
读懂了吗?一个字:“心”。常言道:心服口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事情不是吼叫能制止的,不是责令能驯服的,更不是粗俗谩骂能转变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动学生内在行为动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备的教育素养和教育能力,那么,怎样启迪学生的心灵,将学生必须遵守的各项行为规范内化成学生的自我需求呢?
一、师生协同与学生自我管理
一个班集体形成快,班风好,必有章可循,也就是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保障,有适当的班级计划作导航。有些规章制度本来是很好的,但执行中总碰钉子。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执行中忽视了细致的思想教育,机械灌输,强令服从,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然而,我认为重要的原因是班级制度、计划没有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没有被学生理解,没有引起学生的认同。没有获得学生充分认同,实际上也就是剥夺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民主权利。
在实际操作中,我采取的是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制度和计划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分析班级实际,全面准确把握班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生活纪律和学习纪律,并订出班级工作计划;然后,召开班委扩大会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参加,班主任适当给予指导,把大多数学生的意见归纳总结,成文公布。由于制度、计划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不是教师强加的,这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统一。实践证明,一旦教育管理者的意图成了被管理者的行动,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风气则蔚然形成。
二、启动学生学习的内需
学生以学为主。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后复习、家庭作业,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忙活着。然而,在他们中间却不乏学习分心、精力不集中、课堂不听讲、作业不完成的现象,有的学生厌学、甚至逃学。原因在于这些学生没有真正开启自身求知的内在驱动,没有从内心感悟到读书、学习是自己的责任,没有学习的激情和兴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求呢?
我几乎每周都和学生一起阅读来自各新闻媒体、报纸上的感人故事。不是简单地朗读、看宣传片,而是我带头在班上发表自己的感言,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将讨论内容作为班级特有的“周记”体现在“家校联系本上”,每周一评,优秀作品供全班借鉴和学习。比如:解读“洪战辉的优秀事迹”,学做真人,用知识和毅力与命运抗争;观看“清华园中的英语‘神厨’张立勇宣传片”,自学英语,立志成才,用学识打造美好前程;讲述“打工夫妻上大学”的故事,体味艰苦生活,品尝人间辛酸,用知识改变命运等等。这些故事使学生意识到读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谁也替代不了,必须身体力行。
三、宽容地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一些缺点和错误,是很正常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敢于承认错误”的良好心理素质和“积极改正错误”的行为举动。
首先,遇到学生犯错时,教师的心态要平和,要以一个师长应有的博大胸怀和宽厚仁爱征服学生。切忌高声吼叫,言词尖刻犀利,甚至暴跳如雷。要以一颗对学生负责的爱心,抹去学生心灵的伤痛。其次,批评时要注意场合。青少年学生自尊心极强,他们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批评教育。正确的做法是创造一种亲切融洽的气氛,对学生的错误,耐心细致地分析,因势利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自主性,刚学走路的孩子,宁愿自己不断跌倒、不断站起来,也不愿接受大人的搀扶。强制性教育扼杀人的自主性,无视人的本性与欲望,只会激起人的反叛思想。只有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激活学生求知、上进的内驱力,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
编辑/于 洪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从下面的三段话中,不难找出其中的奥秘。
学生A:我最喜欢学语文,语文老师真好,我的丁点儿进步,他都看到了,准能给我表扬,要是不用心学好语文,怎能对得住语文老师呢?
学生B:我们的新班主任从来不随意发脾气。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总引导我们想办法克服;当我们犯错误时,他总是以平和的心态与我们沟通;当我们高兴时,他总和我们一起快乐着。
学生C:我是一个体育生,运动会上,班主任帮我提钉鞋,鼓劲加油,好亲切。
读懂了吗?一个字:“心”。常言道:心服口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事情不是吼叫能制止的,不是责令能驯服的,更不是粗俗谩骂能转变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动学生内在行为动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备的教育素养和教育能力,那么,怎样启迪学生的心灵,将学生必须遵守的各项行为规范内化成学生的自我需求呢?
一、师生协同与学生自我管理
一个班集体形成快,班风好,必有章可循,也就是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保障,有适当的班级计划作导航。有些规章制度本来是很好的,但执行中总碰钉子。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执行中忽视了细致的思想教育,机械灌输,强令服从,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然而,我认为重要的原因是班级制度、计划没有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没有被学生理解,没有引起学生的认同。没有获得学生充分认同,实际上也就是剥夺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民主权利。
在实际操作中,我采取的是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制度和计划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分析班级实际,全面准确把握班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生活纪律和学习纪律,并订出班级工作计划;然后,召开班委扩大会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参加,班主任适当给予指导,把大多数学生的意见归纳总结,成文公布。由于制度、计划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不是教师强加的,这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统一。实践证明,一旦教育管理者的意图成了被管理者的行动,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风气则蔚然形成。
二、启动学生学习的内需
学生以学为主。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后复习、家庭作业,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忙活着。然而,在他们中间却不乏学习分心、精力不集中、课堂不听讲、作业不完成的现象,有的学生厌学、甚至逃学。原因在于这些学生没有真正开启自身求知的内在驱动,没有从内心感悟到读书、学习是自己的责任,没有学习的激情和兴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求呢?
我几乎每周都和学生一起阅读来自各新闻媒体、报纸上的感人故事。不是简单地朗读、看宣传片,而是我带头在班上发表自己的感言,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将讨论内容作为班级特有的“周记”体现在“家校联系本上”,每周一评,优秀作品供全班借鉴和学习。比如:解读“洪战辉的优秀事迹”,学做真人,用知识和毅力与命运抗争;观看“清华园中的英语‘神厨’张立勇宣传片”,自学英语,立志成才,用学识打造美好前程;讲述“打工夫妻上大学”的故事,体味艰苦生活,品尝人间辛酸,用知识改变命运等等。这些故事使学生意识到读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谁也替代不了,必须身体力行。
三、宽容地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一些缺点和错误,是很正常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敢于承认错误”的良好心理素质和“积极改正错误”的行为举动。
首先,遇到学生犯错时,教师的心态要平和,要以一个师长应有的博大胸怀和宽厚仁爱征服学生。切忌高声吼叫,言词尖刻犀利,甚至暴跳如雷。要以一颗对学生负责的爱心,抹去学生心灵的伤痛。其次,批评时要注意场合。青少年学生自尊心极强,他们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批评教育。正确的做法是创造一种亲切融洽的气氛,对学生的错误,耐心细致地分析,因势利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自主性,刚学走路的孩子,宁愿自己不断跌倒、不断站起来,也不愿接受大人的搀扶。强制性教育扼杀人的自主性,无视人的本性与欲望,只会激起人的反叛思想。只有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激活学生求知、上进的内驱力,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
编辑/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