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在工作和生活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五种心理效应在班主任管理中充分有效的运用,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6-0165-01
心理效应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班主任若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认知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在认识一个人时,由于对这个人的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深刻、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印象。这种强烈的品质或特征,就像月亮所形成的光晕一样,向四周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他的品质或特点,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月晕效应。该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注意防止发生月晕效应,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和认识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的长处,又要了解学生的不足,不能仅凭学生某一方面的表现而作出终结性的鉴定,尤其在选择、征用班干部时,更应力求避免这种效应的发生。
二、情感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一)自己人效应
在对待学生时,不是把对方当作管制的对象,而是把他当成自己人,视他为第二自我,使双方心理距离拉近,相互没有心理压力,更无须心理防范,双方达到心理吸引、情感共鸣、一点即通、一言即悟的境界。这种现象被称为“自己人效应”。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自己人效应的积极作用,努力做到:
(1)要尊重学生,真诚对待学生,主动热情的接纳每个学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2)要积极关注学生阳光正向的一面,关心爱护他们。
只有班主任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才能使学生成为自己人,产生“自己人效应”。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教育心理学中,人们将对某人或某事始终怀着憧憬、期待、热爱、关怀之情而发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这一效应对后进生来说更具有积极的意义,因为不管怎样的学生如果受到教师的期待、关心、帮助、爱护,那么他就会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转变。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个效应的积极因素,通过不断激励和鼓舞,并帮助学生使教师的期待得到具体化和行动化,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感受到实现期望的乐趣,感受到教师给予的情感支持的力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角色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交往双方在心理上加以置换从而产生的心理效应现象,称为角色置换效应。这一效应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班主任要注意以下策略:
(1)要学会角色置换法。要能够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通情达理的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感受学生。
(2)要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要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要重视“感情移入”的时机。如学生有求于你时,学生情绪不佳时,学生观点被误解时,学生被冤枉时,学生失信、失态等心理变化时。
四、态度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在社会交往心理学和说服心理学学科中,人们为了让对方容易接纳自己的观点,首先向他们介绍一些他们能够接受的并且与他们有共同点的观点。这种观点所起的作用就像名片一样,因此称为“名片效应”。这里的,名片是一种心理名片,它具有提醒、去戒心、导向和月晕作用,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定要充分運用名片效应的积极作用,重视与学生的观点认同,使学生的心理逐渐倾向教师,产生观点的同化,并要选择好的、积极的心理名片,让学生自然的接纳你的观点,减弱学生对你的对立情绪和批判态度。
五、人格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一)信任效应
班主任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一颗美好的心灵,相信他们并愿意接受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和不足,不要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就失去对他们的信任。班主任要重视信任效应产生的三个过程,即服从、认同和内化。说话算话,让学生有可信赖感,可依靠感,并能为学生保守“秘密”,使学生完成内化的过程,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反弹琵琶效应
在批评心理学中,人们把原本批评的过错不直接批评,而是充分肯定或表扬长处,使犯错误者自我反省,进而认识过错,改正错误的现象,称为反弹琵琶效应。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要充分运用反弹琵琶效应的积极一面,学会有效运用反弹琵琶的批评艺术,不断变换批评的语言,使学生有特异感。学会正话反说的技巧。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利用,加以泛化,特别是对于后进生的教育更要把握这一点,使反弹琵琶效应发挥效能。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恰当有效地运用心理效应理论,对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系起着积极作用,对促进教育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任顺元.心理效应学说——新课标“导学育人”对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于 蕾
关键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6-0165-01
心理效应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班主任若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认知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在认识一个人时,由于对这个人的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深刻、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印象。这种强烈的品质或特征,就像月亮所形成的光晕一样,向四周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他的品质或特点,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月晕效应。该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注意防止发生月晕效应,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和认识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的长处,又要了解学生的不足,不能仅凭学生某一方面的表现而作出终结性的鉴定,尤其在选择、征用班干部时,更应力求避免这种效应的发生。
二、情感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一)自己人效应
在对待学生时,不是把对方当作管制的对象,而是把他当成自己人,视他为第二自我,使双方心理距离拉近,相互没有心理压力,更无须心理防范,双方达到心理吸引、情感共鸣、一点即通、一言即悟的境界。这种现象被称为“自己人效应”。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自己人效应的积极作用,努力做到:
(1)要尊重学生,真诚对待学生,主动热情的接纳每个学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2)要积极关注学生阳光正向的一面,关心爱护他们。
只有班主任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才能使学生成为自己人,产生“自己人效应”。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教育心理学中,人们将对某人或某事始终怀着憧憬、期待、热爱、关怀之情而发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这一效应对后进生来说更具有积极的意义,因为不管怎样的学生如果受到教师的期待、关心、帮助、爱护,那么他就会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转变。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个效应的积极因素,通过不断激励和鼓舞,并帮助学生使教师的期待得到具体化和行动化,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感受到实现期望的乐趣,感受到教师给予的情感支持的力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角色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交往双方在心理上加以置换从而产生的心理效应现象,称为角色置换效应。这一效应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班主任要注意以下策略:
(1)要学会角色置换法。要能够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通情达理的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感受学生。
(2)要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要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要重视“感情移入”的时机。如学生有求于你时,学生情绪不佳时,学生观点被误解时,学生被冤枉时,学生失信、失态等心理变化时。
四、态度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在社会交往心理学和说服心理学学科中,人们为了让对方容易接纳自己的观点,首先向他们介绍一些他们能够接受的并且与他们有共同点的观点。这种观点所起的作用就像名片一样,因此称为“名片效应”。这里的,名片是一种心理名片,它具有提醒、去戒心、导向和月晕作用,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定要充分運用名片效应的积极作用,重视与学生的观点认同,使学生的心理逐渐倾向教师,产生观点的同化,并要选择好的、积极的心理名片,让学生自然的接纳你的观点,减弱学生对你的对立情绪和批判态度。
五、人格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一)信任效应
班主任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一颗美好的心灵,相信他们并愿意接受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和不足,不要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就失去对他们的信任。班主任要重视信任效应产生的三个过程,即服从、认同和内化。说话算话,让学生有可信赖感,可依靠感,并能为学生保守“秘密”,使学生完成内化的过程,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反弹琵琶效应
在批评心理学中,人们把原本批评的过错不直接批评,而是充分肯定或表扬长处,使犯错误者自我反省,进而认识过错,改正错误的现象,称为反弹琵琶效应。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要充分运用反弹琵琶效应的积极一面,学会有效运用反弹琵琶的批评艺术,不断变换批评的语言,使学生有特异感。学会正话反说的技巧。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利用,加以泛化,特别是对于后进生的教育更要把握这一点,使反弹琵琶效应发挥效能。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恰当有效地运用心理效应理论,对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系起着积极作用,对促进教育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任顺元.心理效应学说——新课标“导学育人”对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于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