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代文学社会发展过程中,贾平凹是文坛史上不容置疑的大家,其文学创作主要以小说起家,但在散文、诗歌的著作中都具有一定的成绩。从贾平凹的文学轨迹上进行分析的话,其主要经历了一个“寻根乡土——转型之痛——文化反省”的一个过程,该经历也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本文主要从贾平凹作家的文学创作历程上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对该文化的产出分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对其中的地域文化原型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以此加强人们对贾平凹文学作品的认识与理解,也希望贾平凹的作品能够更深层次地为人们所熟悉与学习。
【关键词】贾平凹;文化产出;作品分期;地域文化;原型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在文学史上的发展过程中,贾平凹作家具有一定的地位与声望。贾平凹作为一个从商州走出来的作家,其小说作品、杂文书籍都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所熟知与喜爱,因此在文坛史上贾平凹历来就素有“鬼才”的称号,这一称号也更说明了贾平凹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名望。从贾平凹的文学轨迹上进行分析的话,其主要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即前期的寻根乡土时期、中期的转型之痛阶段以及后期的文化反省阶段,这三个阶段的产生对于贾平凹文学作品的发展都具有一定重要的作用,如前期作品的《白朗》《我是农民》等,这些类似的文学著作都是以寻根为主题的,中期的作品有《废都》《秦腔》,这类作品的表现主题则折射出较为痛苦的文化反省时期,表现出了较为悲壮的社会转型,同时对于贾平凹的文学创作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而后期的作品《古炉》则更深层次地叙述了当下的“文革”时期,从而体现了社会时代下的乡土文学的价值体系,且贾平凹作家的后期作品在写作手法上以及思想上都具有一定的提升与创新,也更深刻地展现了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功底。三个不同阶段的文学创作历程,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贾平凹对生活中历史文化的认识与感受,借助于文学语言的形式表达了不同的中心内涵,如人与人之间群体关系的转变、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等,这些中心内容在贾平凹的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当前,随着文学创作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相信贾平凹的作品能够更大程度地为人们所熟知与喜爱。下面主要对“鬼才”贾平凹系列作品的三个阶段进行了相应的举例与分析,并探讨了其文学作品的地域文化原型。
一、贾平凹文学作品的发展历程
(一)前期阶段——商州系列
在贾平凹的文学发展历程中,其前期作品大都是以寻根为主题的,且其在创作过程中并没有将文化当作创作小说的全部,而文学文化只是为写作提供一定的材料,展现的只是一个历史写作背景。因此,对于贾平凹来说,历史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其在前期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将文学寻根与新时期的文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从而也将历史发展进行了有效的拼接,使其没有产生断裂的现象。在寻根文学兴起的时代下,大多数作家开始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对民族文化的根源展开一定的寻找与研究,进而结合生活自然找到相适宜的文化寓意。贾平凹在前期的寻根文化创作中也不例外,其在创作过程中主要是借助于微妙的叙事方法及语言、紧密的叙事环节等多种文学创作方法,对当前的乡土文化进行了一定的解读,并对国家所面临的矛盾与困难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贾平凹作品的字里行间中都可以体现出贾平凹的赤子情怀。但是在寻根之路的创作过程中,文学发展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人们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内涵仍缺乏一定的认识与理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民族文化、文学的发展终究会受到一定的瓦解,从而导致文化的地域化和历史记忆的反思也终将得以重新开始。
其中,贾平凹的前期作品,即商州系列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腊月·正月》《商州初录》等作品描述的是作者如何从山清水秀的乡间里走入都市化的大城市中,这类作品主要是以农村为题材的,展现出较为城市化的随笔文。其次,《美穴地》作品的展开是以否定“踏坟地”而寻找“美穴”的一种文化现象。此外,贾平凹的《白朗》作品是借助于一些生活行为来表现主题情感的,从而也反馈出作家自己内心的思想。从总体上来看,贾平凹早期的商州系列作品主要是借助山地之间的文化元素而展开的,旨在进一步打造具有文学内涵的商州地区。
(二)中期阶段
贾平凹中期阶段的作品开始集中描写一些有关城市题材或者重新返回农村之类的文学内容。在贾平凹的中期阶段创作过程中,其代表作主要有《废都》和《秦腔》等作品,这类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作者转型的痛苦与无奈。在《废都》的作品当中,作者隐含地表现“废都—废宅—废道—废人”等较为伤感的内容,在整个的意蕴背景下,作者不仅表现了对当前城市的无奈与悲伤,还通过对人物、景物的描写表现了社会转型的悲壮、对人性的无奈以及对人生转型的悲哀。这一系列的情感都可以从贾平凹的中期阶段作品中展现出来。而关于《秦腔》等类的作品,其是在《废都》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也是对《废都》作品的超越。《秦腔》作品的创作是作者根据自身的成长故乡为原型而展开创作的,其主要是以一个较为微小的社区为线索开始叙述的,通过描写了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等生活状态,从而阐述了社会历史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与困难。
从贾平凹的中期总体作品上进行分析的话,作者想要阐述的则是社会转型给城市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通过对城市变化、人们生活状态的变化进行一定的描写,使人们对历史文化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而《废都》《秦腔》正是以这类核心内容而展开创作的。
(三)后期阶段
贾平凹后期作品的创作阶段是一个文化反省的阶段,在前期和中期文学创作的基础上,贾平凹开始扩大历史的界限,并结合自身在文学发展史上的个人记忆进行一定的创作,其中《古炉》正是作者在这段时期成功创作的作品,其以另一种方式开始进行了一定的表达,尤其是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表达与创新。将《古炉》作品与作者先前的作品进行比较的话,其首先即是在写作手法上具有明显的创新特色,如在小说中对人物结构的逻辑阐述,字里行间都体现出一种自然流畅、意境诗化的韵味,也更具有意象化、神韵化。此外,在描写小说的故事情节时,作者也采取了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从而在先前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了良好的超越,使乡土气息不再是抽象化的象征。
二、地域文化原型
(一)贾平凹的文学创作生长地
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域方面的影响,作者的生长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文学创作的基调与特征。从贾平凹的生长地方来看,商州山区的生活环境使其能够更容易地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理解自然,也能够更实际地从生活角度出发。地理环境对于一个作家的影响较大,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贾平凹的生长地处南方,南北文化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作者独特的文学创作个性,且人文地理环境不仅可以激发作者创作民俗文化的灵感,还可以丰富作品的地域文化意向,多元化、复杂化的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文学意向风格的转变。
(二)贾平凹的教育环境
在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史上,作者的教育土壤在其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分析贾平凹的教育环境,其就读于朴实无华的西北大学,在教育的土壤中吸收良好的文学土壤。西北大学一直秉承着公诚勤朴的教育精神,贾平凹也在其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展开刻苦努力学习的生活,因此贾平凹的大学学习生活对于其在创作过程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一个人的大学教育对于作家的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都起着关键性的催化作用,而文学教育也是艺术个性和自身修养的体现。由此可见,一个人的生长环境和学习时的地域文化环境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作家的文学作品创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了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历程,可以使人们了解到贾平凹文学创作的三个重要阶段以及在其文学作品中展现出的情感基调,这有利于人们对其作品的赏析。众所周知,好的文学作品是通过作家对自我灵魂拷问而产生的,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刻思考,而贾平凹的文学作品正是在这一层面上形成的,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与境界,值得人们去学习与体会。
参考文献
[1]任丹江.我的“拾零”——贾平凹老师在西大[N].西北大学报,2012-4-8.
[2]黄世权.日常说话与民间狂欢——论贾平凹作品的叙述语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作者简介:李川川,女,1984年生,云南大理剑川县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文学、美学。
(编辑:钟园)
【关键词】贾平凹;文化产出;作品分期;地域文化;原型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在文学史上的发展过程中,贾平凹作家具有一定的地位与声望。贾平凹作为一个从商州走出来的作家,其小说作品、杂文书籍都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所熟知与喜爱,因此在文坛史上贾平凹历来就素有“鬼才”的称号,这一称号也更说明了贾平凹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名望。从贾平凹的文学轨迹上进行分析的话,其主要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即前期的寻根乡土时期、中期的转型之痛阶段以及后期的文化反省阶段,这三个阶段的产生对于贾平凹文学作品的发展都具有一定重要的作用,如前期作品的《白朗》《我是农民》等,这些类似的文学著作都是以寻根为主题的,中期的作品有《废都》《秦腔》,这类作品的表现主题则折射出较为痛苦的文化反省时期,表现出了较为悲壮的社会转型,同时对于贾平凹的文学创作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而后期的作品《古炉》则更深层次地叙述了当下的“文革”时期,从而体现了社会时代下的乡土文学的价值体系,且贾平凹作家的后期作品在写作手法上以及思想上都具有一定的提升与创新,也更深刻地展现了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功底。三个不同阶段的文学创作历程,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贾平凹对生活中历史文化的认识与感受,借助于文学语言的形式表达了不同的中心内涵,如人与人之间群体关系的转变、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等,这些中心内容在贾平凹的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当前,随着文学创作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相信贾平凹的作品能够更大程度地为人们所熟知与喜爱。下面主要对“鬼才”贾平凹系列作品的三个阶段进行了相应的举例与分析,并探讨了其文学作品的地域文化原型。
一、贾平凹文学作品的发展历程
(一)前期阶段——商州系列
在贾平凹的文学发展历程中,其前期作品大都是以寻根为主题的,且其在创作过程中并没有将文化当作创作小说的全部,而文学文化只是为写作提供一定的材料,展现的只是一个历史写作背景。因此,对于贾平凹来说,历史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其在前期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将文学寻根与新时期的文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从而也将历史发展进行了有效的拼接,使其没有产生断裂的现象。在寻根文学兴起的时代下,大多数作家开始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对民族文化的根源展开一定的寻找与研究,进而结合生活自然找到相适宜的文化寓意。贾平凹在前期的寻根文化创作中也不例外,其在创作过程中主要是借助于微妙的叙事方法及语言、紧密的叙事环节等多种文学创作方法,对当前的乡土文化进行了一定的解读,并对国家所面临的矛盾与困难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贾平凹作品的字里行间中都可以体现出贾平凹的赤子情怀。但是在寻根之路的创作过程中,文学发展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人们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内涵仍缺乏一定的认识与理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民族文化、文学的发展终究会受到一定的瓦解,从而导致文化的地域化和历史记忆的反思也终将得以重新开始。
其中,贾平凹的前期作品,即商州系列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腊月·正月》《商州初录》等作品描述的是作者如何从山清水秀的乡间里走入都市化的大城市中,这类作品主要是以农村为题材的,展现出较为城市化的随笔文。其次,《美穴地》作品的展开是以否定“踏坟地”而寻找“美穴”的一种文化现象。此外,贾平凹的《白朗》作品是借助于一些生活行为来表现主题情感的,从而也反馈出作家自己内心的思想。从总体上来看,贾平凹早期的商州系列作品主要是借助山地之间的文化元素而展开的,旨在进一步打造具有文学内涵的商州地区。
(二)中期阶段
贾平凹中期阶段的作品开始集中描写一些有关城市题材或者重新返回农村之类的文学内容。在贾平凹的中期阶段创作过程中,其代表作主要有《废都》和《秦腔》等作品,这类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作者转型的痛苦与无奈。在《废都》的作品当中,作者隐含地表现“废都—废宅—废道—废人”等较为伤感的内容,在整个的意蕴背景下,作者不仅表现了对当前城市的无奈与悲伤,还通过对人物、景物的描写表现了社会转型的悲壮、对人性的无奈以及对人生转型的悲哀。这一系列的情感都可以从贾平凹的中期阶段作品中展现出来。而关于《秦腔》等类的作品,其是在《废都》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也是对《废都》作品的超越。《秦腔》作品的创作是作者根据自身的成长故乡为原型而展开创作的,其主要是以一个较为微小的社区为线索开始叙述的,通过描写了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等生活状态,从而阐述了社会历史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与困难。
从贾平凹的中期总体作品上进行分析的话,作者想要阐述的则是社会转型给城市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通过对城市变化、人们生活状态的变化进行一定的描写,使人们对历史文化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而《废都》《秦腔》正是以这类核心内容而展开创作的。
(三)后期阶段
贾平凹后期作品的创作阶段是一个文化反省的阶段,在前期和中期文学创作的基础上,贾平凹开始扩大历史的界限,并结合自身在文学发展史上的个人记忆进行一定的创作,其中《古炉》正是作者在这段时期成功创作的作品,其以另一种方式开始进行了一定的表达,尤其是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表达与创新。将《古炉》作品与作者先前的作品进行比较的话,其首先即是在写作手法上具有明显的创新特色,如在小说中对人物结构的逻辑阐述,字里行间都体现出一种自然流畅、意境诗化的韵味,也更具有意象化、神韵化。此外,在描写小说的故事情节时,作者也采取了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从而在先前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了良好的超越,使乡土气息不再是抽象化的象征。
二、地域文化原型
(一)贾平凹的文学创作生长地
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域方面的影响,作者的生长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文学创作的基调与特征。从贾平凹的生长地方来看,商州山区的生活环境使其能够更容易地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理解自然,也能够更实际地从生活角度出发。地理环境对于一个作家的影响较大,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贾平凹的生长地处南方,南北文化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作者独特的文学创作个性,且人文地理环境不仅可以激发作者创作民俗文化的灵感,还可以丰富作品的地域文化意向,多元化、复杂化的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文学意向风格的转变。
(二)贾平凹的教育环境
在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史上,作者的教育土壤在其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分析贾平凹的教育环境,其就读于朴实无华的西北大学,在教育的土壤中吸收良好的文学土壤。西北大学一直秉承着公诚勤朴的教育精神,贾平凹也在其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展开刻苦努力学习的生活,因此贾平凹的大学学习生活对于其在创作过程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一个人的大学教育对于作家的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都起着关键性的催化作用,而文学教育也是艺术个性和自身修养的体现。由此可见,一个人的生长环境和学习时的地域文化环境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作家的文学作品创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了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历程,可以使人们了解到贾平凹文学创作的三个重要阶段以及在其文学作品中展现出的情感基调,这有利于人们对其作品的赏析。众所周知,好的文学作品是通过作家对自我灵魂拷问而产生的,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刻思考,而贾平凹的文学作品正是在这一层面上形成的,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与境界,值得人们去学习与体会。
参考文献
[1]任丹江.我的“拾零”——贾平凹老师在西大[N].西北大学报,2012-4-8.
[2]黄世权.日常说话与民间狂欢——论贾平凹作品的叙述语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作者简介:李川川,女,1984年生,云南大理剑川县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文学、美学。
(编辑:钟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