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是歌手》开播三季以来,刷新了中国音乐电视真人秀收视率记录,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开启了中国普通大众渴望好声音、追求音乐好品质的新时代,在长达三年耳濡目染的熏陶中,大众音乐审美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将以《我是歌手》第三季为例,从4个方面简单的阐述其对大众音乐审美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我是歌手》;音乐审美 ;影响
每一个周五晚上总有千千万万的人守候在电视机旁等待《我是歌手》的到来,这是节目的魅力所在,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这种结果的产生并非偶然,是人们对目前精神生活提出新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是歌手》制作团队别出心裁,付出巨大努力后交出的一份满意的答卷。以下笔者从歌手选曲、音乐类型、文化传承、音乐创作四个方面来分析节目对大众音乐审美的影响。
一、选曲
选曲对于一个竞技型比赛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像《我是歌手》的比赛,它不是一首定输赢,而是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对于首发歌手来说,选一首歌容易,但还要兼顾到后面许许多多的场次,首先要配合节目组的主题要求,要能凸显唱功、适应不同音乐风格的演唱、又要能走心,还要能顾及各个年龄阶段大众评审的心理需求,实在是很难,但各位歌手都做的非常好。笔者首先将从歌手选曲的角度来分析:为了让读者一目了然的了解歌手的选曲,如下表格中有七场比赛歌手所选歌曲,曲目覆盖面相当广,适合各个阶层的听众。
在生活中总会听到这样的谈论,歌手之间的较量就是拼高音、斗嗓门,比热闹,当然拥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好嗓子,宽广的音域,激情四射的表演固然能给比赛加分,但音乐毕竟不是用来炫耀的武器,它是情感的艺术,在这方面,节目组别出心裁的请进了“音乐诗人”李健,他的《贝加尔湖畔》《当你老了》就像喧嚣的闹市中的一股清泉滋润着听众的心灵,他空灵、纯净的声音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感情处理细腻,逼真,走心,就像声与情擦出的一道道火花,让人流连忘返,激起了大众对高雅、高品质、高品位音乐的强烈追求,从而提高了大众的音乐审美。
二、歌手
《我是歌手》节目中云集了华语歌坛、港澳台资深唱将及新生代歌手,第二季开始引入周边国家知名歌手,第三季更是把韩国歌王请来了。如表1所示:节目中不同年龄的歌手代表流行音乐发展的各个阶段,不同唱法,不同风格,不同语种、不同民族、不同年代、不同情感的歌曲汇聚在同一个舞台,给观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听享受。在选曲上三届歌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张靓颖,九场比赛用了九种风格,她就像一个百变女王,一会儿柔情万种、一会儿情深意浓,一会儿高端大气、一会儿又变得很小资,她的唱法涉及通俗、民族、美声、原生态;歌曲感情有高亢、豪放、温暖、悲伤、抒情;风格有摇滚、电声,爵士;语种有中文、英文、民族语言等。总之,各位歌手用富有磁性的声音和富有层次的情感处理演绎着一首首经典之作,丰富了听众的音乐审美范畴,极大提高了听众的审美能力。
三、文化传承
说到文化的传承,笔者认为第三季《我是歌手》相对前两季来说有突破性的进展。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传播正能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第三季中,不得不提的就是韩红老师,在《天亮了》《你是这样的人》《莫尼山》《回到拉萨》《故乡的云》中,她用畅快淋漓的感情表达她对民族信仰的坚定,对伟人的崇敬之情、对故乡深厚的情感,对亲情的无比眷念,还带着一点点忧国忧民。这些情感在每一首歌里、在每一句歌词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这是一种大爱,一种不朽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去领悟,去学习,激励着一代代人将这些优良的文化传承下去。
四、激发音乐创作
《我是歌手》比赛中歌手除第一场演唱自己的歌曲外,其他都必须演唱他人或自己的原创作品。胡彦斌是一个创作才子,经常将音乐进行深度创作,改编,使作品焕然一新,变成另外一种意境。在节目中,歌手们用自己的人生感悟对他人作品进行“三度创作”,将不一样的情绪恰如其分的融合在歌曲中,画面感油然而生,许多的听众经常会觉得歌手们的演唱比原唱更富有感染力。《我是歌手》激发了音乐的创作,听众在音乐的享受中提升了对原唱作品的深切感悟,更新了听众对于音乐的更深层次的认识,提升了音乐审美。
总之,先进的音乐传媒引领市场的发展,良好的市场运转推动音乐文化的进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在当今这个精神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我是歌手》绝对是一个标志性的坐标,它给广大观众带来一场场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乐坛硬仗,耀耳倾听。有句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无论是看热闹,还是看门道, 经过三年的熏陶,一个人的音乐审美不提高也难了。
作者简介:朱燕聪,硕士,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关键词】《我是歌手》;音乐审美 ;影响
每一个周五晚上总有千千万万的人守候在电视机旁等待《我是歌手》的到来,这是节目的魅力所在,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这种结果的产生并非偶然,是人们对目前精神生活提出新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是歌手》制作团队别出心裁,付出巨大努力后交出的一份满意的答卷。以下笔者从歌手选曲、音乐类型、文化传承、音乐创作四个方面来分析节目对大众音乐审美的影响。
一、选曲
选曲对于一个竞技型比赛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像《我是歌手》的比赛,它不是一首定输赢,而是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对于首发歌手来说,选一首歌容易,但还要兼顾到后面许许多多的场次,首先要配合节目组的主题要求,要能凸显唱功、适应不同音乐风格的演唱、又要能走心,还要能顾及各个年龄阶段大众评审的心理需求,实在是很难,但各位歌手都做的非常好。笔者首先将从歌手选曲的角度来分析:为了让读者一目了然的了解歌手的选曲,如下表格中有七场比赛歌手所选歌曲,曲目覆盖面相当广,适合各个阶层的听众。
在生活中总会听到这样的谈论,歌手之间的较量就是拼高音、斗嗓门,比热闹,当然拥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好嗓子,宽广的音域,激情四射的表演固然能给比赛加分,但音乐毕竟不是用来炫耀的武器,它是情感的艺术,在这方面,节目组别出心裁的请进了“音乐诗人”李健,他的《贝加尔湖畔》《当你老了》就像喧嚣的闹市中的一股清泉滋润着听众的心灵,他空灵、纯净的声音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感情处理细腻,逼真,走心,就像声与情擦出的一道道火花,让人流连忘返,激起了大众对高雅、高品质、高品位音乐的强烈追求,从而提高了大众的音乐审美。
二、歌手
《我是歌手》节目中云集了华语歌坛、港澳台资深唱将及新生代歌手,第二季开始引入周边国家知名歌手,第三季更是把韩国歌王请来了。如表1所示:节目中不同年龄的歌手代表流行音乐发展的各个阶段,不同唱法,不同风格,不同语种、不同民族、不同年代、不同情感的歌曲汇聚在同一个舞台,给观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听享受。在选曲上三届歌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张靓颖,九场比赛用了九种风格,她就像一个百变女王,一会儿柔情万种、一会儿情深意浓,一会儿高端大气、一会儿又变得很小资,她的唱法涉及通俗、民族、美声、原生态;歌曲感情有高亢、豪放、温暖、悲伤、抒情;风格有摇滚、电声,爵士;语种有中文、英文、民族语言等。总之,各位歌手用富有磁性的声音和富有层次的情感处理演绎着一首首经典之作,丰富了听众的音乐审美范畴,极大提高了听众的审美能力。
三、文化传承
说到文化的传承,笔者认为第三季《我是歌手》相对前两季来说有突破性的进展。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传播正能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第三季中,不得不提的就是韩红老师,在《天亮了》《你是这样的人》《莫尼山》《回到拉萨》《故乡的云》中,她用畅快淋漓的感情表达她对民族信仰的坚定,对伟人的崇敬之情、对故乡深厚的情感,对亲情的无比眷念,还带着一点点忧国忧民。这些情感在每一首歌里、在每一句歌词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这是一种大爱,一种不朽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去领悟,去学习,激励着一代代人将这些优良的文化传承下去。
四、激发音乐创作
《我是歌手》比赛中歌手除第一场演唱自己的歌曲外,其他都必须演唱他人或自己的原创作品。胡彦斌是一个创作才子,经常将音乐进行深度创作,改编,使作品焕然一新,变成另外一种意境。在节目中,歌手们用自己的人生感悟对他人作品进行“三度创作”,将不一样的情绪恰如其分的融合在歌曲中,画面感油然而生,许多的听众经常会觉得歌手们的演唱比原唱更富有感染力。《我是歌手》激发了音乐的创作,听众在音乐的享受中提升了对原唱作品的深切感悟,更新了听众对于音乐的更深层次的认识,提升了音乐审美。
总之,先进的音乐传媒引领市场的发展,良好的市场运转推动音乐文化的进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在当今这个精神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我是歌手》绝对是一个标志性的坐标,它给广大观众带来一场场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乐坛硬仗,耀耳倾听。有句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无论是看热闹,还是看门道, 经过三年的熏陶,一个人的音乐审美不提高也难了。
作者简介:朱燕聪,硕士,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