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思婷 展翅欧洲的“东方天鹅”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759152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被誉为“东方的天鹅公主”,演绎的古典芭蕾征服了欧洲观众;
  她是大胆前卫的精灵,用芭蕾诠释肖邦、表现时尚;
  她是第一位考进慕尼黑巴伐利亚大剧院的亚裔舞蹈演员;
  她也是一位集策划、创作、表演为一身的艺术制作人。
  她,就是被《南德意志日报》誉为拥有“小提琴琴弦般柔韧而充满表现力”的东方淑女——邱思婷。
  有人说,她是上帝的宠儿,天生拥有过人的才华。而邱思婷明白,正是因为自己一步步的坚实努力,才拥有了朝着梦想翱翔的翅膀。
  2010年12月,邱思婷将《足尖上的肖邦》“跳”向了全国各地……让中国人看见了不一样的芭蕾,读懂了诗一般的肖邦。
  
  坐在记者面前的邱思婷,含蓄娴静,讲起话来略带稚气,甚至有些羞涩。难以想象,她的内心,却时时迸发着激情的创造力。
  2004年,她独立创作的探戈芭蕾CAFE 1930在德国慕尼黑首演,获得了艺术界的高度评价。
  三年后,她联手10大服装品牌在慕尼黑上演的MODERN SHOW,将艺术和时尚巧妙结合,塑造了一场独特的视觉盛宴。
  此外,她还大胆地将王朔的小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改编成芭蕾作品。非常喜欢原著的她,认为这部小说“充满戏剧的冲突与张力,用芭蕾表现非常有感染力”。
  邱思婷热爱芭蕾的经典优雅,而芭蕾和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碰撞更让她心动。2009年底,她将自己的工作重心调整到了国内,并在北京成立了“斯水微澜”工作室,“希望可以让自己实现更多在艺术上的一些想法,希望自己的芭蕾之梦能在舞台上,银幕上,展览馆,艺术和时尚行为中,乃至生活里……任何空间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 ”
  
  “足尖上的肖邦”
  2010年,全世界都在以各种艺术方式向一位大师致敬——他就是于弗雷德里克·肖邦。肖邦用琴键和音符构建的那个如梦似幻、至真至美的音乐世界,在两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带给人们震撼。
  这一年,中国观众迎来了一个不一样的肖邦,一个他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肖邦,那是钢琴诗人与芭蕾仙子的邂逅。
  12月17日,由邱思婷担当制作人、艺术总监及主演的芭蕾专场演出《足尖上的肖邦》在上海大剧院拉开帷幕。作为今年唯一纪念肖邦的芭蕾专场,演出阵容空前强大,除了从欧洲空降的二十多位仙女外,还特邀了享誉世界的意大利明星阿兰·布坦尼联袂献艺。
  邱思婷和她的芭蕾明星团队秉承19世纪浪漫主义的芭蕾传统,根据肖邦优美的音乐编排,为观众带来《肖邦即兴幻想曲女子独舞》、《茶花女经典大双人舞》、《肖邦咏叹调男子独舞》、《仙女们》等作品。
  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诗情画意的段落,加上艺术家们堪称完美的表演,打造了这场跨越时空的精彩合奏。
  除了对经典的再现外,演出也有大胆的颠覆和创新。由邱思婷创作编排的《肖邦爵士芭蕾》,融合了古典的优雅美丽与时尚的动感激情,点燃了全场观众的热情,被称为是对肖邦作品“一次绝妙的延伸”。
  “她不是在跳舞,她就是在作一首诗”,有评论家这样称道。继上海首演之后,12月19日广州大剧院、21日北京世纪剧院,《足尖上的肖邦》相继推出,场场轰动。
  刚刚结束了在北京的巡演,接受记者采访时,邱思婷仍然沉浸在那个梦幻般的艺术世界里。“这段时间,即使没听音乐,肖邦的音符也一直在脑子里跳舞,没有它们好像就无法呼吸,好像生命里少了什么东西。”她微笑着说。
  邱思婷说,之所以选择用芭蕾献礼肖邦,是因为这对于创作和表演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有些作品比如《天鹅湖》,大家太熟悉了,也太经典了,你不可能有太多颠覆的东西。这次肖邦是一次很好的契机,因为肖邦的作品之前在芭蕾作品中用得比较散,只有《仙女们》是相对完整的,其它都需要重新编排创作。”
  为了向观众呈现一个全面的肖邦,邱思婷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听肖邦全集,把能够用的音乐都一段一段选出来,而其中的爵士肖邦给了她特别的灵感。
  “说起肖邦,人们第一想到的是钢琴诗人,是浪漫、梦幻的主题音乐。但我理解的肖邦,在诗人之外,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他也怀有很强的爱国情感,也是一个英雄,浪漫只是他的一面,不是全部,所以你看我们作品的尾声,是非常有震撼,有力度的。”
  这场《足尖上的肖邦》,除了担任创作、编排和主演外,邱思婷还是整场演出的制作人。从组织演出、舞台,到灯光、服装、宣传,无不需要她亲自安排过问,倾注心血。虽然也曾经在压力大的时候在后台偷偷掉眼泪,但是她还是很享受这种让自己的艺术构想一步步实现的过程。
  “我不太会有很强的目的性,在做这个事情的过程中,能够把自己的一些愿望实现,能学习到新的东西。这是让我觉得最幸福的。”
  
  “天鹅公主”之梦
  “可能每个女孩子从小都做过天鹅公主的梦吧,我很幸运能让梦想变为现实。”从在电视上看到第一段《天鹅湖》起,她就憧憬着自己有一天能够穿上美丽的芭蕾舞纱裙,成为漂亮的天鹅公主。
  在她的一再要求下,8岁时妈妈带她找到了当时广州最早从事现代舞培训的彭武老师。8岁开始学芭蕾,已经算是不折不扣的“高龄学童”了。“当时班里的其他孩子都比我小,个子也比我矮一大截儿。但是,老师看我条件还不错,就破例收下了我。”
  踏上梦想的道路,邱思婷才知道,美丽的天鹅公主在背后承受的是艰辛和伤痛。“当然现在想想不能算是苦,只是每个芭蕾舞者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比如开始时脚趾淤血,脚趾甲脱落,长出来,再脱落……每天结束训练脱掉舞蹈鞋的时候,脚上的血都和连裤袜粘在一起。”
  这个对舞蹈领悟力极强的“高龄学童”很快成为彭老师最得意的门生,为了和她编排节目,老师竟然又招了一个跟她同龄的班。
  10岁时,老师为她编排了人生的第一幕剧《天鹅之死》,邱思婷在里面扮演她最爱的天鹅公主奥吉塔。
  “那时候挑选这个剧是因为它对技术的要求不高,后来到了欧洲才知道,只有最成熟的演员才敢碰这个节目,因为它对艺术家的修养和表演要求是最高的。当时年纪小,就去尝试了,也算第一次圆了我的公主梦吧。”
  小学毕业时,邱思婷的成绩是全校第一。这时,和很多学艺术的孩子一样,她也面对一个抉择:是将芭蕾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追求,还是业余爱好?
  “爸爸希望我能够像大多数孩子一样,读中学、大学,毕业后找个稳定的工作,但是,对于芭蕾我实在割舍不下。”
  一直培养她的彭老师只跟她说了一句话:“如果你选择了艺术这条路,那么你就要做好忍受一切的准备,因为这既非星光大道,也不是一条坦途。也许你付出了一生,仍然一无所获。”
  但邱思婷对芭蕾的热爱,老师也比任何人都清楚。“10岁那年,我带孩子们到香港演出,思婷挑了大梁,总共12个节目她跳其中8个。演出很成功,只是我很奇怪,为什么每次下场她都要哭,一上场就马上抹干眼泪。后来我才知道,排练的时候她的脚趾头就全跳烂了……从这件事,我知道这个女孩能忍受一切苦痛,也知道了她对舞蹈有多热爱。所以我一早就知道她会怎么选择,我只是希望她在决定之前能把一切都想清楚。”
  果然,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芭蕾。就这样,只身告别了父母,到了上海舞蹈学院进行专业学习,插班从三年级开始。
  初到上海的日子,在邱思婷的记忆里,“是从高峰一下子跌到了谷底”。
  “在广州的时候,我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总是跳主角,但是到了专业舞蹈学院,我突然变成了一个‘业余的’,连最基本的基础训练动作都不熟。”
  但是,既然是自己选择的道路,总要咬牙坚持下去。除了专业课的学习之外,她在中午、晚上找老师补课,一天十几个小时泡在练功房里。
  十多岁的年纪,与她同龄的孩子还在父母的呵护下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而对于邱思婷来说,似乎只有足尖上无休止的旋转和跳跃。
  但是今天,回忆起那段日子,她只觉得幸福。“我很庆幸小时候接受了扎实的基本功训练。谁都是一边受着伤,一边学坚强,而且过去所有的付出,才有了今天的收获!我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做着喜欢的事情,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三年下来,在上海舞蹈学院读七年级时,这个当年最“业余”的插班女孩,已经成为全校出类拔萃的学生。
  
  飞翔的翅膀
  2000年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舞蹈学院毕业后,邱思婷获得了德国曼海姆海得堡国立音乐艺术学院全额奖学金赴德深造,师从于德国国家功勋舞蹈家比尔吉特·凯尔(Birgit Keil)教授。
  去德国学习的机会是很偶然的,那时候她的启蒙老师彭武带着他的学生去德国参加国际芭蕾舞比赛,碰到了当时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也是她后来去的那所学校的校长,彭老师把邱思婷的资料给了他,艺术总监对邱思婷的感觉非常好,认为她的条件非常不错,又让她寄了一个演出录像带,非常满意,顺理成章,邱思婷拿到了那所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当时,我是我们学院唯一的中国人,去了之后直接就读三年级,可以说,在德国学习的这两年对我帮助很大,因为每个班的学生不多,所以老师就会一直盯着你,给你从很细的地方抠动作,而这正是我比较缺失的部分。老师告诉我芭蕾是有情感的,它不是看你能转多少个圈,而是你为什么要转这些圈?要有一个解释,你是因为情感到了这个地方,你的身体跟着舞动转了多少个圈。”
  两年后,邱思婷以优异成绩获得舞蹈学硕士学位。这时她遇到了人生中的又一个机遇——慕尼黑巴伐利亚大剧院的公开招募。
  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大剧院是享誉欧洲的十大剧院之一,剧院由交响乐团、歌剧团及芭蕾舞团三大部分组成,其芭蕾舞团被欧洲舞蹈协会评为2005年年度最佳剧院,与曾经获此称谓的巴黎大歌剧院、米兰斯卡拉大剧院、马林斯基大剧院等齐名。
  因此,巴伐利亚大剧院的招募自然而然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芭蕾舞者。前去参加面试的邱思婷一到现场就被吓了一跳:“来参加面试的竟然有好几百人,其中很多已经是职业的芭蕾舞演员。”
  先是站成一排,挑选外形条件,然后把干,穿脚尖鞋,跳双人舞……经过一轮轮面试筛选,只剩下10个人。最后一个项目是跳一段现代舞,当她心无旁骛地跳完,一个德国老头走来跟她说“恭喜”的时候,她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后来我才知道,他就是剧院的艺术总监。”
  这一次,四百多名参加应试者中,邱思婷是唯一被录取的一个,她也成为了巴伐利亚大剧院有史以来的第一位亚裔舞者。“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在为中国争光。”进入剧院后,她很快便以《胡桃夹子》里的糖果仙子双人舞迎来了属于自己舞蹈路上的第一次成功。随后便在许多剧院保留剧目及经典舞剧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
  在巴伐利亚这样的大剧院,很多演员奋斗终生都没有机会演一次主角,但幸运之神又一次光顾了邱思婷。在进剧院的三个月后就主演了她的第一部戏。那是一出名为《蓝色花园》的双人舞剧,邱思婷本被编在候选的B组,没想到A组女主演临上场前突然膝盖受伤,“我想都没来得及想就被推上了场”。她并没有辜负这次难得的机遇,平时的勤奋在这一刻显出功力,演出空前成功。
  如今,邱思婷已经是巴伐利亚大剧院150名芭蕾舞演员中的绝对主力,每次演出,她的黄皮肤总是特别显眼。而她对芭蕾的大胆尝试更让她成为德国艺术界的宠儿,被称为“将时尚与古典融合的新星”。
  
  对话邱思婷
  ——“芭蕾在我的血液里沸腾”
  《中华儿女》:2008年底到2009年,你去巴黎学习奢侈品时尚艺术管理,这个过程对你来说有什么收获?
  邱思婷:因为从小学习跳舞,可以说芭蕾舞的环境比较单纯,我通过去巴黎学习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巴黎本身是一个文化艺术氛围特别浓的城市,在那里永远不会觉得无聊,每周都有新的画展、雕塑展、舞台剧的表演等等,这是一个包容性特别大的城市,对我来说收获也很大,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
  《中华儿女》:你在德国呆了整整十年,这十年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邱思婷:承上启下。去德国学习,在巴伐利亚大剧院工作,是我人生中的转折,它让我在上海接受基础教育之后,得到了很好的延续,我吸收了很多在国内接受不到的东西。比如之前,在舞蹈学院的训练是很饱和的,但是到了国外之后,他们不希望演员练得筋疲力尽,而是希望你有时间去看书、看话剧、听歌剧、看画展、听音乐会,因为这些对一个演员的丰富太重要了。有了这些养分之后,当我再回到祖国的时候,我可以实现更多自己的想法。
  《中华儿女》:十年之后,你站在国内的舞台上,这个舞台和国外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吗?
  邱思婷:当然,在国内演出比在国外演出激动得多,特别亲切,因为台下很多都是我的亲朋好友。在欧洲演出,我只是想着如何诠释好角色,完成好动作。但在国内演出,我会感觉跟所有的观众在内心都是有连接的,我们是在一起的,这是一种非常不一样的感受。
  《中华儿女》:作为一位艺术家,希望你的舞蹈传递给观众什么样的信息?
  邱思婷:我希望看过我演出的观众感觉到我对美的追求,可以是古典的,可以是现代的,也可以是充满激情的。
  《中华儿女》:表演学中,总是强调“真听真看真感受”,那么对于芭蕾舞演员来说,是否也是这样?
  邱思婷:我认为是的,如果你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个舞蹈演员,你要去完成一个动作的心态,和把自己当成舞台上的一部分,向观众诉说一段故事的角色,这二者是完全不一样的。舞者必须对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人物的情感抒发都要有非常深刻的了解,这些因素倘若没有平时的积累,人物的情感是不可能一下子爆发出来的。会流眼泪不代表你就是好演员,如果你的泪水没有感动自己,也不会打动观众,你和观众自然没有共鸣。
  《中华儿女》:很多年轻女孩说,你不仅在舞台上很“闪亮”,在生活中也是她们的榜样,总是不抛弃,不放弃,一直在前行,你有累的时候吗?
  邱思婷:我之所以可以坚持到今天,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我对于芭蕾的执着。任何人都会有累的时候,不确定的时候,有迷茫的时候,有不知道是否应该坚持下去的时候,就看你对所追求的东西,究竟爱得有多深。我认为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就是莫大的幸福,跟这种幸福相比,这点苦又算的了什么?
  《中华儿女》:那能不能形容一下,你对芭蕾的爱到底有多深?
  邱思婷:芭蕾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已经完全融入在我的血液里,一直在沸腾。
  《中华儿女》:如果有一天不能再跳芭蕾了,那你会做什么,想过吗?
  邱思婷:我还可以欣赏芭蕾啊,这样我们还是在一起。
  《中华儿女》:你将探戈和芭蕾组合在了一起,又将时尚品牌和芭蕾“绑”在了一起,从CAFE 1930到MODERN SHOW,这些想法是如何产生的?
  邱思婷:因为好玩啊。(笑)创新永远是我们生命在探索的一条道路。芭蕾从纯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到后来的新古典主义和当代芭蕾,在保持芭蕾美感精髓的前提下,一直都在寻求新的突破。近些年,很多艺术大师都与时尚界有很好的互动合作,对于芭蕾这种唯美的艺术,尽管她的表现形式相对固定,但是在这个空间里有太多的可能性会发生。CAFE 1930是因为我对皮亚佐拉的音乐和马友友大提琴的热爱,而MODERN SHOW则得益于剧院和巴黎时尚联盟的那次合作,让我们不再停留在仅仅是观看模特的着装走秀,而是让舞蹈演员通过身体的律动给每一件设计作品都赋予了新的灵魂。
  《中华儿女》:是否担心这种尝试不会被接受?
  邱思婷:肯定也有人不会接受,不过我觉得做一些新的尝试总比循规蹈矩好,虽然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最起码我把我的想法体现出来了。哪怕只有一个人喜欢,也是一种肯定。
  实际上欧洲的观众还是很接受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比如MODERN SHOW,虽然进剧院的很多都是一些年纪大的观众,但是他们都特别能接受新的东西。
  《《中华儿女》:网上对你有一个称呼叫“最女郎”,“最”的后面,您希望加一个什么样的形容词?
  邱思婷:那个是黄健翔老师在世界杯的时候给我的一个称呼,我拍摄了一组芭蕾和足球主题的照片,为德国国家队加油。如果说“最”后面要加一个形容词,我希望是“幸福”。
  《中华儿女》:现阶段,你最想合作的艺术家是谁?
  邱思婷:明年会和李云迪有次合作,形式也是钢琴和芭蕾。国内的很多艺术家我都希望有机会合作,包括京剧、昆曲,我希望把中国的国粹都融入到我的作品里面,国粹里有很多精华的东西,如果能跟芭蕾结合的话,我觉得也会很精彩。这些都是我在欧洲所接触不到的。
  《中华儿女》: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邱思婷:最近定下来的是2月14日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和青年钢琴家孙颖迪合作“指尖上的芭蕾”,希望到时候有好的表现。
  责任编辑 孙凯文
其他文献
在一片黑色背景的衬托下,悬在空中的蓝色“小球”,犹如身处外太空看到地球的情景。按下遥控器,“地球”上出现许多正在运动的金色小尾巴,每条尾巴代表一个正在飞行的飞机。再切换画面,“地球”展现的是全球自1884年到2008年的气温变化……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出人意料地,世博会159年来首个独立气象展馆成为最受欢迎的场馆之一。而这一切的背后源于一位虔诚的守望者——刘欧萱,上海市气象信息传媒中心副
期刊
2011年2月1日,农历腊月二十九,北川新县城开城。北川异地迎来新生。  坐在位于新县城的新办公楼里,刘胜的声音依然急切,因为工作依旧繁忙。但是声音里却带着明显的坚定,因为希望就在前方。    把“5·12”地震的消息传达出去    “一定要把灾情告诉外面的人”,这是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气象报》报道刘胜时所用的标题。当时,刘胜就是北川气象局局长,也是第一个徒步走出北川,把灾
期刊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直上九万里”……每读到庄子《逍遥游》的第一段,我都会心醉神驰,意乱情迷:九万里也不够,我还要飞,我要逍遥,我要自由……  于是我读书,于是我要立德立言立功。于是我宵衣旰食,于是我苦思冥想,于是我大声疾呼。于是我觉得我的羽翼日渐丰满,于是加快了翅膀振动的频率。  哪管亲人的提醒,哪管朋友的警告,哪管前面
期刊
                 
期刊
随着“民工荒”越来越受舆论关注,与之相关联的一个中国社会新群体——“大学生农民工”也备受社会关注。据2011年2月23日的《长江日报》报道,湖北省为农民工举办的专场招聘会上,居然有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前往应聘。又据《华西都市报》报道,在成都今年首场特大招聘会上,大学应届毕业生的薪酬比农民工的薪酬稍微低一点或者持平,成都人才市场对此社会现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45%的被调查应届毕业生认为这是正常的,薪
期刊
近些年来,在各大旱情、洪水、冰雹等自然灾害面前,气象部门总是挺身而出,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鲍向东也是众多“气象人”之中的一员。从事过气象观测、计算机软件设计、大气污染环境评价、天气预报服务等工作,目前身为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人影中心主任的他,至今在气象事业的道路上已经走了33年的光阴。  困难面前,他不低头。压力面前,他不退缩。自始至终,他都以严谨的态度、默默奉献的精神对待工作
期刊
走出西宁长途车站,年近七旬的父亲拉住严兴起,不住地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两代青海气象人不禁哽咽。    青海根    严兴起的父亲严进瑞很早就参加了青海省的气象工作,早年也曾经到玉树做过农牧业的区划工作,后来回到青海省气象研究所做气候研究工作,从《青海气象》杂志的副主编位置上退下来,一直和妻子在西宁养老。在严进瑞的印象里,严兴起始终是个孩子,是那个饶有兴趣地在他带回家的天气图上圈圈点点的高
期刊
浙江省“三八红旗手”、“2007年度中国房地产天津地区城市建设十强影响力领军人物”、第六届“天津十大杰出青年”、首届“天津市十大女杰”、天津市“三八红旗手”……  她就是天津市第十二届政协常委、阳光义工爱心社社长、天津世茂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秀燕。    因爱而下海经商    “走到今天,我走得很辛苦,支撑我走过来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因为很多人需要我的帮助。”  时间还要回溯至19
期刊
研究气候变化与应对行动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压力和挑战,当然更多的是成就感。古稀之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气候变化研究专家、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依旧沉浸在这样的日子里乐在其中。    立志气象研究,不改变,不后悔    1957年考进北京大学物理系时,丁一汇的专业是天气动力和大气物理;1994年走出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时,他已经是气候变化专家。  对于丁一汇来说,这一切都是歪打正着。中学时,丁
期刊
岁末年初,几乎已成为华人地区一种新年习俗的贺岁片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就在“三个葛优”让人们应接不暇的同时,曾经那些经典贺岁片中的经典语录仍然让人们记忆犹新,并快乐着。  “满嘴顺口溜,你想考研呀”、“我们这里是高尚社区,上风上水,地下CBD,人生的后花园”、“光张嘴巴不出声有没有,假唱有没有,早就跟你们讲了要和客户同喜同悲,可不可以专业一点”……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录正是出自于2009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