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成果的质量不是特别高,研究评价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已经制约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就需要转变教育科学研究方式。本文简要分析了教育科学研究方式存在的问题和转变策略。
关键词:教育科学;研究方式;转变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的研究质量和水平也取得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总体质量不高,研究的方法相对比较落后等等,这些教育科学研究方式问题的存在,使得科学研究不能为教育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撑。所以,在新时期要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方式的转变。
一、当前教育科学研究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科学研究缺乏整体规划和过程性管理
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科学规划机构,虽然这些机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了课题的规划跟管理,但是对于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相对有限,不能很好的满足各个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也不能很好的调整教育研究结构。这就导致了当前的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就当前情况来看,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很多都是在学科知识领域集中,主要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有对国外理论的直接翻译,结合我国具体实际的创新成果不是特别多,那些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成果很少,关于教育政策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缺少教育科学研究整体规划和过程性管理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科学研究方式的突出问题。
(二)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质量不高,研究方法单一
当前我国教育科学研究人员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高校专门的研究人员,另一部分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还有一部分是中小学校长和任课教师。纵观近20年的教育科学研究状况可以看出,教育科学研究队伍的层次性比较鲜明,群众性的科研队伍基础宽泛,但是也相应的降低了其专业意味。这些研究人员对教育科学所做的研究不一样,研究能力也存在差异。高校专门研究人员主要是理论研究为主,没有很好的掌握跟国际接轨的新型研究方式,这就减少了其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对于教育行政人员来说,在教育研究中一般是担任负责人的职务,主要是资源供给者,会干预研究的方向性。而中小学校长跟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其理论素养还有待提升,否则将会对实践问题的解决产生影响。这三种类型的研究人员研究的方式都比较单一,教育科学研究质量有待提高。
(三)现有评价机制制约了教育科学研究的良性发展
教育部在关于教育科学研究的评价意见中指出,需要进一步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这说明当前的评价机制已经严重制约了教育科学研究的良性发展。重视研究数量,轻视研究质量,重视人情和门户之见等不良现象都是现有评价领域的弊病。一些教育管理部门规定研究成果只有发表在“来源期刊”上的学术论文和著作才有效。导致这些学术期刊看重的是纯理论,没有真正关注实践领域的问题,即便有的关注到这个领域也没有提出真正有效的解决措施。而且这些刊物的发行量都是有限的,对教育实践领域的影响力也很有限。
二、新时期教育科学研究方式的转变途径分析
(一)制定教育科学研究战略规划,重视研究内容管理
第一,在国际层面上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战略规划的制定,确定相应的战略目标。教育科学研究管理部门要站在宏观角度上对教育科学研究现状以及教育知识的质量等进行分析,进一步确立当前教育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强化对宏观政策方面的研究,使教育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第二,扩展渠道,增加教育知识的存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界也引进了很多国外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但是跟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教育知识的存量仍旧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当前能够很好的指导我国教育发展实践的相关知识储备不足。所以,要加快教育知识创新和转化的力度。加大教育科学知识的存储量,进一步提高教育知识的质量,这是当前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目标。就教育科学研究内容来说,理论研究要以实践为基础,学校的研究要以教师的发展为基础,教师的研究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这是确保研究价值实现的法宝。要重视教育结构的调整,不断创新教育体系,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推进我国教育公平性的实现,促进教育科学理论研究工作人员与实践工作人员的合作,切实推进教学改革实践方面的研究。
(二)建立研究人员培养机制,提高研究专业化水平
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我国也建立了相对比较完整的专业职称评审机制,但是高的学习和职称未必就有很高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所以,要针对研究者的研究能力的不同,为他们创造环境,实施针对性的激励和培养机制。一方面要健全学术规范机制,另一方面也要严格教育科学研究人员的准入机制,还要优化研究人员的行为模式。对于教育科学研究人员来说,要多些统筹方面的研究,减少系统思维,克服片面化的思维模式。在研究人员进入到实践领域的时候,理论思维与实践逻辑可能会产生矛盾,这就需要转化逻辑思维模式。除此之外,还要对教育科学研究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主要是研究方法上的培训,积极倡导他们注重实证研究,注重量化与质化的结合,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三)完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机制,促进成果转化
在传统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中,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论文的发表数量。比如,在一个直辖市2012年度立项课题公报中显示,在201项获取了立项专题的课题中,其中一小部分课题跟实践相关,大部分都是“研究论文、研究专著”等作为其预期的成果。这就需要不断完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机制,在评判研究成果的时候避免以简单的出版物跟刊物不同来定论。与此同时,要不断加大评价制度建设,建立相应的综合评价机制。比如,进一步完善评价答辩制度、公示制度以及申诉制度等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活动有序化进行。还要不断完善同行专家评价为主的评价机制,突出专家在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优化评价的过程和方式,重视评价的实际效果,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
(四)强化教育科学研究管理,增加经费投入
第一,重新定位教育科学研究部门的职能,不断提高这个部门对于教学科学研究资源的整合能力。第二,要不断的扩展教育科学研究经费的来源。事实上,各级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团体对于教育科学研究的自主力度不大,这些经费很难支撑以数据为主要基础的实证研究。所以,要不断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经费的投入,在政府教育支出中,要把教育科学研究经费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看待,对科研课题的资助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建立相应的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可以提高政府等部门的委托项目经费,这样一来,教育科学研究才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此外,还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鼓励社会公益机构和企业团体等力量对教育科学研究进行资助。甚至可以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加大经费的审核力度,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让教育科学研究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
结论
综上所述,要促进教育的理性发展,单纯的依靠扩张规模、加大资金投入等很难实现预期目标。这就需要我们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积极转变教育科学研究方式,用科学的方式来研究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教育规律,从而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田虎伟,韩和鸣.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及理想范式——基于研究方法论的视角[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
[2]李太平.究竟什么是教育研究?——兼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反思与重构》[J].大学(学术版),2012,(2).
[3]秦行音.教育研究、教育的科学研究与我们的选择——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与趋势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1).
关键词:教育科学;研究方式;转变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的研究质量和水平也取得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总体质量不高,研究的方法相对比较落后等等,这些教育科学研究方式问题的存在,使得科学研究不能为教育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撑。所以,在新时期要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方式的转变。
一、当前教育科学研究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科学研究缺乏整体规划和过程性管理
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科学规划机构,虽然这些机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了课题的规划跟管理,但是对于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相对有限,不能很好的满足各个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也不能很好的调整教育研究结构。这就导致了当前的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就当前情况来看,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很多都是在学科知识领域集中,主要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有对国外理论的直接翻译,结合我国具体实际的创新成果不是特别多,那些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成果很少,关于教育政策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缺少教育科学研究整体规划和过程性管理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科学研究方式的突出问题。
(二)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质量不高,研究方法单一
当前我国教育科学研究人员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高校专门的研究人员,另一部分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还有一部分是中小学校长和任课教师。纵观近20年的教育科学研究状况可以看出,教育科学研究队伍的层次性比较鲜明,群众性的科研队伍基础宽泛,但是也相应的降低了其专业意味。这些研究人员对教育科学所做的研究不一样,研究能力也存在差异。高校专门研究人员主要是理论研究为主,没有很好的掌握跟国际接轨的新型研究方式,这就减少了其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对于教育行政人员来说,在教育研究中一般是担任负责人的职务,主要是资源供给者,会干预研究的方向性。而中小学校长跟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其理论素养还有待提升,否则将会对实践问题的解决产生影响。这三种类型的研究人员研究的方式都比较单一,教育科学研究质量有待提高。
(三)现有评价机制制约了教育科学研究的良性发展
教育部在关于教育科学研究的评价意见中指出,需要进一步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这说明当前的评价机制已经严重制约了教育科学研究的良性发展。重视研究数量,轻视研究质量,重视人情和门户之见等不良现象都是现有评价领域的弊病。一些教育管理部门规定研究成果只有发表在“来源期刊”上的学术论文和著作才有效。导致这些学术期刊看重的是纯理论,没有真正关注实践领域的问题,即便有的关注到这个领域也没有提出真正有效的解决措施。而且这些刊物的发行量都是有限的,对教育实践领域的影响力也很有限。
二、新时期教育科学研究方式的转变途径分析
(一)制定教育科学研究战略规划,重视研究内容管理
第一,在国际层面上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战略规划的制定,确定相应的战略目标。教育科学研究管理部门要站在宏观角度上对教育科学研究现状以及教育知识的质量等进行分析,进一步确立当前教育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强化对宏观政策方面的研究,使教育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第二,扩展渠道,增加教育知识的存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界也引进了很多国外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但是跟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教育知识的存量仍旧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当前能够很好的指导我国教育发展实践的相关知识储备不足。所以,要加快教育知识创新和转化的力度。加大教育科学知识的存储量,进一步提高教育知识的质量,这是当前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目标。就教育科学研究内容来说,理论研究要以实践为基础,学校的研究要以教师的发展为基础,教师的研究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这是确保研究价值实现的法宝。要重视教育结构的调整,不断创新教育体系,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推进我国教育公平性的实现,促进教育科学理论研究工作人员与实践工作人员的合作,切实推进教学改革实践方面的研究。
(二)建立研究人员培养机制,提高研究专业化水平
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我国也建立了相对比较完整的专业职称评审机制,但是高的学习和职称未必就有很高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所以,要针对研究者的研究能力的不同,为他们创造环境,实施针对性的激励和培养机制。一方面要健全学术规范机制,另一方面也要严格教育科学研究人员的准入机制,还要优化研究人员的行为模式。对于教育科学研究人员来说,要多些统筹方面的研究,减少系统思维,克服片面化的思维模式。在研究人员进入到实践领域的时候,理论思维与实践逻辑可能会产生矛盾,这就需要转化逻辑思维模式。除此之外,还要对教育科学研究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主要是研究方法上的培训,积极倡导他们注重实证研究,注重量化与质化的结合,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三)完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机制,促进成果转化
在传统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中,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论文的发表数量。比如,在一个直辖市2012年度立项课题公报中显示,在201项获取了立项专题的课题中,其中一小部分课题跟实践相关,大部分都是“研究论文、研究专著”等作为其预期的成果。这就需要不断完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机制,在评判研究成果的时候避免以简单的出版物跟刊物不同来定论。与此同时,要不断加大评价制度建设,建立相应的综合评价机制。比如,进一步完善评价答辩制度、公示制度以及申诉制度等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活动有序化进行。还要不断完善同行专家评价为主的评价机制,突出专家在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优化评价的过程和方式,重视评价的实际效果,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
(四)强化教育科学研究管理,增加经费投入
第一,重新定位教育科学研究部门的职能,不断提高这个部门对于教学科学研究资源的整合能力。第二,要不断的扩展教育科学研究经费的来源。事实上,各级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团体对于教育科学研究的自主力度不大,这些经费很难支撑以数据为主要基础的实证研究。所以,要不断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经费的投入,在政府教育支出中,要把教育科学研究经费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看待,对科研课题的资助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建立相应的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可以提高政府等部门的委托项目经费,这样一来,教育科学研究才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此外,还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鼓励社会公益机构和企业团体等力量对教育科学研究进行资助。甚至可以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加大经费的审核力度,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让教育科学研究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
结论
综上所述,要促进教育的理性发展,单纯的依靠扩张规模、加大资金投入等很难实现预期目标。这就需要我们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积极转变教育科学研究方式,用科学的方式来研究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教育规律,从而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田虎伟,韩和鸣.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及理想范式——基于研究方法论的视角[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
[2]李太平.究竟什么是教育研究?——兼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反思与重构》[J].大学(学术版),2012,(2).
[3]秦行音.教育研究、教育的科学研究与我们的选择——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与趋势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