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秋山写盛世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k1370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春水行》《扈从行》是“金士巨擘”赵秉文创作的歌行体,主要内容为歌颂太平盛世和赞美君主圣德。虽然在题材上属于应制诗的范围,但由于描写对象的特殊性和较高的史料价值,两诗在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关键词:春水秋山 《春水行》 《扈从行》
  《春水行》《扈从行》选自金代赵秉文的《闲闲老人滏水文集》,金章宗泰和年间赵秉文任翰林修撰,曾扈从春水至光春宫,作此二诗记录其事。春水即春猎之水,泛称所有春季狩猎地点,后来成为春猎的代名词。与春水紧密相关的还有秋山,由秋猎之山演变为秋猎的代名词。金朝文献中的春水秋山是指女真皇帝的出巡围猎活动,主要沿袭辽朝捺钵的旧俗,“捺钵”是契丹语的译音,本义为行宫、行营、行帐,后被引申指称帝王的四季渔猎活动,即“春水秋山,冬夏捺钵”。由于金朝女真人与契丹人以游牧为主的生活方式不同,在狩猎的同时从事农耕,加上政治环境的影响,金章宗时,辽朝四时捺钵的旧俗已发展成为春秋两季的捕猎活动。
  《春水行》《扈从行》两诗详细记述了泰和四年金章宗春水光春宫的情形。金章宗在位二十年,其中十七年有春水记录,金代春水主要活动是捕猎天鹅,秋山主要活动是围猎射鹿,故赵秉文《扈从行》有“春水围鹅秋射鹿”的说法。
  一、春水捕鹅歌盛世
  春水行
  光春宫外春水生,驾鹅飞下寒犹轻。
  绿衣探使一鞭信,春风写入鸣鞘声。
  龙晓日迎天仗,小队长围圆月样。
  忽闻叠鼓一声飞,轻纹触破桃花浪。
  内家最爱海东青,锦鞲掣臂翻青冥。
  晴空一击雪花堕,连延十里风毛腥。
  初得头鹅夸得隽,一骑星驰荐陵寝。
  欢声沸入万年觞,琼毛散上千官鬓。
  不才无力答阳春,羞作长杨侍从臣。
  闲与老农歌帝力,欢呼一曲太平人。
  《春水行》一诗详细描述了金章宗春水猎鹅的过程,全诗共二十句,开头两句“光春宫外春水生,驾鹅飞下寒犹轻”交代了春水捕鹅的地点及天气。随着春天的到来,天气逐渐变暖,光春宫外猎鹅围场冰冻消融。在阳光的照耀下,天鹅纷纷降落在水泊中。光春宫,行宫名,在遂州遂城县(今河北省徐水县西),名称始于泰和三年(1203)十二月,“敕行宫名曰光春”。据《金史·章宗纪》载,金章宗曾于泰和四年和五年两次春水光春宫。身着墨绿色衣服的骑手,发现天鹅的踪迹后,迎着春风,挥动手中的鞭子,策马飞驰,传递信息,由此拉开捕鹅的序幕。
  从第五句“龙晓日迎天仗”至“连延十里风毛腥”,诗人采用由远及近、点面结合的手法,全方位展现了天子纵海东青捕猎天鹅的壮阔场景。诗歌从视觉角度切入,描写生动形象。天子的仪仗壮阔威严,龙旗招展,遮天蔽日,侍御们在围场周边依次排立,将水泊团团围住,组成封闭的圆形,恰似一轮圆月。远远望去,平静的水面上,畅游的天鹅连成一条条白线,恰似一道道白色的波纹,然而在发现天鹅行踪后,骑手们快速鸣鼓,鼓声紧凑响亮,群鹅顿时惊起而飞,拍打着翅膀,纷纷划过水面,泛起阵阵波浪,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令人顿时感受到热烈而紧张的气氛。此时,天子乃亲纵海东青围捕天鹅,海东青直上云霄,并飞冲而下,啄击展翅欲飞的天鹅,天鹅头部被啄,引颈挣扎被海东青捕获,羽毛随风飞散,至此,在视觉与听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嗅觉,刻画出异常激烈的场面。诗人在远处目睹了整个捕猎过程,看到天鹅坠地的瞬间,一抹白影恰似雪花坠落,比喻新巧,为激烈残酷的厮斗场景增添了一缕恬静凄美的味道。
  捕猎天鹅的海东青又叫海东青鹘,产于辽之东北境外五国部以东海上,故称海东青,亦称海青,是辽金元时期最受贵族珍爱的一种猎鹰,体小而矫健凶猛,善擒天鹅,每年春水人们都需利用训练有素的海东青在水泊之地捕捉鹅雁,它在春水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它的这种特殊地位,也用来象征女真人以小搏大、勇敢坚韧的精神。赵秉文就曾作《海青赋》以猛禽海东青比喻勇士,语气刚健有力。
  金章宗纵海东青捕获头鹅后,按照定制以头鹅荐陵寝,从“初得头鹅夸得隽”至文末正面描写君臣欢娱场面。诗人先从大处着手,写金章宗亲捕得头鹅后荐享陵寝,群臣畅饮庆祝,并将鹅毛插在头上祝贺的欢娱场面。紧接着从小处入手,写出个人的喜悦之情。赵秉文曾于明昌六年(1195),上书弹劾宰相胥持国,获罪贬谪,这是他仕途中遭受的一次重大挫折,对他影响甚大。泰和二年(1202),始召为户部主事,迁翰林修撰,泰和四年(1204)正月,扈从春水,心境颇为得意,故有“不才无力答阳春,差作长杨侍从臣”两句自谦之语以表达对当今圣主恩德的感激之情,又有“闲与老农歌帝力,欢呼一曲太平人”之语真实地展现诗人对太平盛世的歌颂之情。
  二、年年扈从享太平
  扈从行
  马翻翻,车辘辘,尘土难分真面目。
  年年扈从春水行,裁染春山波漾绿。
  绿鞯珠勒大羽箭,少年将军面如玉。
  车中小妇听鸣鞭,遥认飞尘郎马足。
  朝随鼓声起,暮逐旗尾宿,乐事从今相继躅。
  圣皇岁岁万几暇,春水围鹅秋射鹿。
  区别于《春水行》生动具体地描写春水猎捕天鹅的种种细节,《扈从行》着眼于整个春水过程,粗线条地勾勒出诗人扈从春水途中的所见所感,扈从人员数量多,场面壮阔,装备精良,“朝随鼓声起,暮逐旗尾宿”,真实展现了扈从队伍每日的生活状态。
  诗歌开篇三句化用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呈现出一幅声势浩大的扈从春水行军图,骏马疾驰,战车疾驶,扈从春水的队伍浩浩荡荡,道路上溅起的漫天灰塵,挡住了人们的视线,看不清楚事物,从侧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由物及人,发出“年年扈从春水行,裁染春山波漾绿”的感慨,再由人转为景,交代了春水的时间与环境。“年年”二字交代春水已成为天子每年的必备行程,春水捕猎天鹅是皇帝带领群臣参加的大型狩猎活动和仪式,而春水进行须在春日有山有水之地。   紧接着,诗人将思绪回归于眼前的所见所闻,从将士们的坐骑与服饰入手,采用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刻画出春水扈从队伍中人物的举止神态,绿色的马鞍,珠子点缀着的笼头,骏马装饰精美,衬托出人物的英俊潇洒,再结合面如美玉、腰挎大御剑的正面刻画,一个身骑骏马、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将军形象跃然纸上。接下来,诗人集中笔墨选取有代表意义的扈从春水典型细节,如前行中的鸣鞭声,骏马疾驰而过扬起的尘土等,以车中贵妇为视角写出扈从军士的英勇迅猛,出行场面非常壮阔,恰好与《春水行》对捕猎现场的详细描写相得益彰。如果说《春水行》详细描述捕获头鹅之日围猎活动的全过程,那么《扈从行》恰恰省略此部分,详细地展现了扈从前行、日日围猎的春水行程。
  “朝随鼓声起,暮逐旗尾宿”承接上文,点面结合,简要概括整个扈从过程的行为活动,选用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事物来展现扈从人员的生活状态,日间的鼓声是激动人心的,夜间的休息是愉悦欢畅的,日复一日,诗人自信得意,非常喜悦。最后一句“圣皇岁岁万几暇,春水围鹅秋射鹿”对盛世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正是皇帝治国有方,天下太平,人们才能安稳地享受到春水秋山的乐趣与愉悦。
  赵秉文被称为“金士巨擘”,他创作的写实作品语言慷慨,直击现实,反映社会民生疾苦,这也是他被金人认可的原因。金末名家元好问曾评价他的诗作:“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一律;律诗壮丽,小诗精绝,多以近体为之;至五言,则沉郁顿挫似阮嗣宗,真淳古淡似陶渊明。”严格说来,《春水行》《扈从行》并不是关注黎民忧苦的作品,从题材上讲,两诗并未脱离应制诗的范围,但是描写对象远离宫廷生活,面向山水,与一般的宫廷应制诗不同,诗歌内容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阔;从格调上讲,一般应制诗格调雅丽雍容,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而这两诗对扈从春水的描写生动形象,极富画面感,表现出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意境壮阔热烈。
  此外,这两首诗歌在金代文学史上的价值不容忽视。一方面,诗歌描写对象特殊,具有浓郁的北方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情。金代春水秋山在社会活动中的影响很大,女真族有“善骑射,好渔猎”的生活习俗,但汉族统治者没有游牧民族的生活经历,汉族文人虽有以歌盛世赞太平为主题的应制诗歌,但以春水秋山作为描写对象的诗歌却非常少见。另一方面,詩歌的史料价值很高。金代的春水秋山是一种政治与娱乐融为一体的活动,是皇帝带领群臣和士兵参加的大型狩猎活动和仪式,同时起到操练军队、提高战斗力等军事演习作用,众官员以随圣驾出游为荣耀。赵秉文扈从春水,并作诗记录其事,详细地展现了金代颇具民族特色的皇家围猎活动,记录了北方民族围猎的特殊场景和生活情趣,可以补充印证金代出土的纺织品服饰(黑龙江阿城齐国王墓男帽上图案)、玉器(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玉楼雕海东青捕鹅纹玉饰、鹘攫天鹅玉带环等)及《金史》《三朝北盟会编》中关于春水的印记和记载,以便更加详细深入地了解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参考文献:
  [1] 王庆生.金代文学家年谱[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
  [2] 刘浦江.春水秋山——金代捺钵研究[A].刘浦江.松漠之间——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C].北京:中华书局,2008:289-328.
  [3] (元)脱脱等.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 (金)赵秉文.闲闲老人滏水文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5] (金)元好问著,姚奠中主编,李正民增订.元好问全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编号:2015CLS027)成果
  作 者:韩雅慧,安阳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宋元文学。
  编 辑:水 涓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 要:莱辛的小说《四门城》中的女主人公玛莎通过漫游伦敦的街道,以女性书写创造了一个抵抗的空间,也通过作为治疗的文学达到了自我康复。玛莎在游历伦敦时,访问的不是通常人们会去的特拉法尔加广场等著名历史文化地标,而是城市中的异质空间,达成了对城市空间的“他者”解读。此外,玛莎的伦敦游记强调了以感知为主导的个人经历在城市书写中的重要性,摒弃了宏大叙事,改写了都市历史。最终,在玛莎的都市漫游中,她通过书写
期刊
摘 要:长篇小说《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 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采用历史纪实与小说书写相结合的方式,书写了康巴藏区一个部落近两百年的历史变迁,起到以史鉴今的作用。本文从作品历史纪实的特征着手,分析作品的文学审美特征,表现边缘群体在流离状态下对身份文化认同的追求,以及多元环境下本民族文化现代性反思的主题思想。  关键词:以史纪实 干预性叙述 多重离散状态 身份认同  阿来的长篇小说《瞻对:终于融
期刊
摘要:《背影》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在早期创作的一部回忆性抒情散文,被不少译者译成了英文,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中西文化的交流。本文运用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原则,对《背影》的四个经典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张译对原文风格的保留最大化;杨戴夫妇译语篇衔接的连贯性最好;徐译虽忠实原文译文特色却并不出众;David译在遣词造句、文化思维转换和交际意图传递上更易为读者所理解、接受。  关键词:《背影
期刊
摘 要:传统观念中向来以古为雅,文学作品也往往是越有历史的底蕴越为大众所追捧和推崇,但如何处理好现实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如何使现实写作在兼具文学性的同时也越来越近距离地反映现实,成为当前中国文坛所面临的窘境。余华作为当前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坚持现实写作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越来越贴近现实,同时也越来越具有当代性。那么他的现实创作风格经历了哪些变化,他的写作是如何离现实越来越近、越来越反映当代现实的?
期刊
摘 要:《无名的裘德》作为托马斯·哈代撰写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与《德伯家的苔丝》并称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但它也是哈代最受争议的作品,由于反社会传统,导致该书出版后遭到批评界的强烈指责。也正因为如此,哈代被迫退出小说创作领域,转而投向诗歌创作。在小说《无名的裘德》中,作者以极为悲怆的笔触来描写女性,因塑造了一位极具反叛个性的女性人物形象,因而受到了女性主义批判者的非议。本文对哈代及其作品《无名
期刊
摘 要:吴仕民的《铁网铜钩》呈现了鄱阳湖畔的民俗风情图,在这片神奇的水域孕育着随水而生的渔民的宗族文化,“直面困难,少做退让”的他们坚守着各自的文化传统,并形成了独特的宗族暴力观。文本以朱、赵两家的暴力叙事为主线,探讨在传统与文明的对立冲突中宗族暴力观的演变。本文将对比鄱阳湖畔新、旧两代人的暴力观,解读宗族暴力方式蜕变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宗族暴力 《铁网铜钩》 暴力叙事  鄱阳湖辉映天地万象,
期刊
摘 要: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新作《上帝救助孩子》中,成功地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生动地再现了种族歧视、暴力文化对美国黑人造成的身体创伤和心灵创伤。本文通过从魔幻性的人物塑造、独特的叙事方式及象征隐喻和夸张荒诞的手法这三个方面分析本小说中的魔幻现实主义,从而深入了解当代美国黑人的生活困境及其探求自我的心路历程,并重温了莫里森高超的艺术创作手法。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 《上帝救助孩子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韩寒的《青春就是一场远行》和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进行比较阅读,分别从作者的写作历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品本身等方面深入剖析,解读作品间的相似之处和独特之处,有利于指导我们进行文学欣赏或文学创作。  关键词:青春 比较阅读 文学欣赏 文学创作  “青春”话题永不老。近年来,《致青春》《谁的青春不迷茫》《小时代》等充满青春气息的影视剧,陆续在全国各大影院或电视台上映,这使得更多的
期刊
摘 要:女性知识分子身兼女性与知识分子两种身份,在不同时代以及不同作品中,女性知识分子在革命浪潮下往往有不同的表现,即不同的改造之路。本文以《蚀》三部曲和《青春之歌》为例,探索女性知识分子的不同改造之路并关注她们的改造过程、改造方式以及背后所传达出来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女性知识分子 改造 娜拉模式  “五四”运动的首要功绩,是对人的发现,这里面包括对女性的发现。约翰·穆勒在《妇女的屈从地位》一
期刊
摘 要:时尚对女性的影响是女性主义研究争论的一个话题。本文以琪客文学①作家索菲·金塞拉的《购物狂自白》与《购物狂曼哈顿血拼记》为文本,从时尚作为女性身份表演的工具、女性追求时尚的身份认同、时尚对女性的异化与美丽话语操控三个方面探讨时尚对女性身份建构、解构的作用。结论是时尚对女性身份同时存在建构与解构作用,女性可以运用其积极方面建构主体身份,同时也应规避其解构自我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购物狂自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