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自白谁将是我的继承人?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ieda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沃伦·巴菲特,这位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投资家之一,正因为他在金融危机中的某些做法而备受责难。但是对于他的崇拜者们而言,谁将继承巴菲特的衣钵,才是最值得关心的话题。最近,美国《名利场》杂志撰稿人Bethany Mclean前往奥马哈,与巴菲特数次访谈,试图从他的内心与投资经历中,寻找到有关继承人的蛛丝马迹。
  
  在奥马哈市的Gorat牛排馆享用过午餐后,沃伦·巴菲特与我一同向门外走去。这家餐馆是家庭式经营的,巴菲特每年都会来光顾25次左右。这一次,他点了一套典型的午餐:烤牛肉汉堡外加烧肉酱汁。当我俩准备离开,起身经过其他客人的餐桌时,当地的奥马哈人都低调地跟他打着招呼,只有一位男士拦住他说:“巴菲特先生,我觉得你不应该当总统。”他面带尴尬地停顿了一下,“你应该当‘神’。”
  “我想那个位置已经被占了。”巴菲特还以幽默的回答,边说边走出了餐馆。
  大多数人都会认同牛排馆那位先生的看法,特别是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的4万名股东。去年,他们怀着朝圣的心情前往奥马哈市,为的就是参加公司的年度股东会议。人们奉巴菲特为神,不仅因为他是这个国家仅次于比尔·盖茨的大富豪(净资产45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由他一手创立的伯克希尔公司,这个有史以来最佳的投资渠道,让任何人都能参与其中。
  今年早些时候,晨星投资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如果你在1964年底向伯克希尔公司投入1万美元,那你现在的收益将达到8000万美元。如果将同样的钱投入到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所得不会超过60万美元。
  人们对于巴菲特的崇拜,一半是基于其和蔼可亲的形象,另一半则是基于财富。听他讲投资原则,留下的印象是其简单易懂、易于复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他每年都会给股东们写信,逐步传达一种观念,那就是:他依然过着与我们每个人一样的生活。他这样做并不是在伪装。
  午餐过后,巴菲特亲自开车,带我经过他小时候住过的一栋白房子,随后到了现在的住所——一栋5个卧室的灰泥别墅。他从1958年至今一直住在这里,现在的女主人是第二任太太,64岁的门克斯(Astrid Menks)。两人于2006年正式成婚。他的第一任太太于上世纪70年代搬出去后,巴菲特亲自挑选了门克斯照顾自己。巴菲特回忆起当初买房的情景,“卖主要价52500美元,我用31500美元就拿下了”,这栋房子现在值70万美元左右。
  巴菲特的勤俭与谦逊并不只是幌子。我没见过他有任何一个保镖;他驾车载我游览整个奥马哈,开的是一辆极普通的车,普通到我对它一无所知;他打的领带是Fruit of Loom,一家他在2002年买下的破产公司;他喜欢一边看高校橄榄球赛一边吃土豆泥和烧肉汁。虽然有被“神化”了的地位,但他私底下是个有趣的人,非常健谈。
  这并不表示巴菲特不在乎名誉和口碑。他事业的丰碑——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由他创立并赋予了“特殊的感情”。大多数人认为巴菲特是投资家,其实他也是个商人。如果将标准普尔500企业按市值排序,伯克希尔1990亿的总值将排名第四,居于微软之后,沃尔玛之前。如果按企业收益排名,雇用26万人的伯克希尔公司,去年有1120亿美元进账,能排在“福布斯500强”的第11位。
  巴菲特经常说他不会退休,而且会跳着踢踏舞去工作。他甚至用人寿保险所用的“死亡率统计表”计算出,自己还能活12年。现年80岁的他,越来越多地被问及接班人的问题。人们的担心引出了对他传奇一生的追问。近来,巴菲特受到了始料未及的攻击,他协助美国政府“救市”,还在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和高盛这两家有争议的公司里占有股份,而这两家公司都被认为是经济危机的主要肇事者。
  最近,巴菲特为《纽约时报》写了一篇专栏,表扬政府在经济危机中采取的行动,“亲爱的山姆大叔,我母亲让我及时献上感谢信,已经好久了……”。对于这篇文章,前里根政府的预算主管戴维·斯多克曼(David Stockman)撰文评论道:“如果巴菲特想要玷污他的黄金时代,发表一些激情洋溢的言辞,他完全有权利这样做,无伤大雅。”
  对于巴菲特来说,他最重要的形象是自己的企业。他把伯克希尔公司比作自己的“画作”,“我要绘制自己的图画,当我要用红色的时候,没有人会说‘为什么不多用点蓝色’。这太有趣了,我得到了赞赏。我喜欢人们为我的画喝彩”。
  高盛投行部前副主席特洛特(Byron Trott)说,对于巴菲特来说,最大的噩梦就是当他离开后,伯克希尔公司会分裂。而巴菲特自己说,“伯克希尔不会有走到头的那一天。”
  巴菲特的三个子女,都没准备在父亲退休后领导公司,也没一个承袭了父亲的主业,巴菲特不相信家族世袭,他强烈鼓励儿女们独立。大儿子霍华德今年56岁,在伊利诺伊州经营一家农场,写过很多关于生态、农业和自然保护的书。他在1993年时加入了伯克希尔的董事会,巴菲特去世后,他会成为公司的主席,拥有重要的表决权和维持公司企业文化的义务,而对于公司的生意影响力不大。巴菲特57岁的女儿苏西,同样住在奥马哈,是慈善事业的活跃分子。小儿子彼得52岁,是在纽约的乐手兼作曲家。
  因此,对伯克希尔的投资者来说,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仍然存在,谁将会是法定继承人?
  
  大草原上的小公司
  
  伯克希尔的总部位于奥马哈的Kiewit广场,这里是巴菲特工作了48年的地方。他的办公室很不起眼,只雇佣了20名员工。回顾伯克希尔的创建过程,巴菲特说,“当初我们甚至找不到切入点买下伯克希尔。所以很可能就是一个意外,我后来发现,经验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有价值的。”
  巴菲特总是提到运气的成分,似乎他的大部分事业都只是意外。他对风险有着天生的厌恶,这个习惯已经融入巴菲特的血液。他给我看了即将打印出来的给股东的信,里面写的是自己祖父的故事,祖父是一个杂货商,他给了巴菲特的阿姨、3位叔叔及父亲每人1000元,并建议他们手持现金,以备不时之需。祖父写道,“多年来的经验让我了解到,很多人在某时陷入困境,就是因为他们没有随时可支配的现金。他们为了生计不得不卖掉自己的财物。这点可以供你参考,巴菲特家族成员从不留下一笔大的财产,也不会什么都不剩,他们从不花掉自己的全部所得。”
  巴菲特告诉我,到他11岁的时候,已经读过了奥马哈公共图书馆里所有关于投资的书。他曾对福布斯杂志说,自己甚至熟记其中一本书的内容,这本书叫《1000元的1000种花法》。他那时就开始做生意了:出售预测赛马结果的表格和4张路线图。在他现在的办公室里,最重要的一个纪念品就是第一次报税的税单,13岁的巴菲特第一次赚到592美元,需要交7美元的税。巴菲特记得他看过一个研究,指出了事业成功与诸多变量的关系,其中包括智商、接受教育的学校等等,而后来证明最重要的一个变量,是“你几岁开始做第一摊生意”。
  巴菲特给我讲述了1951年1月一个周六上午发生的事。他去敲一家名叫GEICO的保险公司的门,这么做是因为他念的是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并且师从投资大师本杰明·格拉汉姆,还读过格拉汉姆的书《聪明的投资者》。格拉汉姆是“价值投资”的创始人(也就是用低于其价值的钱买下一家公司,巴菲特后来成为这个方法论的信徒),当时也是GEICO的主席,在巴菲特看来,格拉汉姆是在试图找出公司运行规律的人。
  巴菲特敲开了GEICO的大门,一位清洁工放他进去,他就与GEICO的一名主管聊了很久。在那次谈话中,巴菲特学到了“漂浮”的概念,也就是能在别人的保险金上赚到利益(因为除非顾客要求,保险金是不必一下子被支付出来的)。多年以后,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巴菲特把GEICO公司买了下来。“60年前因为敲开门而得来的运气,改变了我的一生。”巴菲特说。
  1956年,在为格拉汉姆做了多年证券分析师之后,巴菲特搬回了奥马哈,从此开始一系列极为成功的合伙投资,与现在的对冲基金非常相似。当时他需要完成一定量的任务,才能拿到工资。到了60年代中期,巴菲特已经获得了伯克希尔公司的控制权,他对这个纺织厂的投资从1962年就已经开始。
  1959年,一件重大的事件发生了,一位投资者将巴菲特介绍给了查理·芒格,芒格现在已经86岁,同样在奥马哈长大。他是二战老兵,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之前,没有拿过本科学位,而在1965年才获得了学位并在洛杉矶工作。他后来成为巴菲特的合作伙伴,也是伯克希尔的副主席。当年,是芒格说服巴菲特不要只为规避风险而入手低价股票,也要敢于向优质企业投资。他仍然依照格拉汉姆的方式,只不过采取“价值投资”的一种变形,终极目标还是用低于其价值的钱来购买企业。结果到了1972年,巴菲特为See糖果公司投入了2500万美元。这笔投资每年都创收颇丰,使伯克希尔公司得以进行其他投资。“如果我只听本杰明的话,那么我要比现在穷多了。”巴菲特在1988年对福布斯杂志说。
  在某些方面,巴菲特与芒格有很大不同。芒格将自己形容为“右翼共和党人”,而巴菲特则是一个忠诚的民主党人;芒格有时很刻薄,容易激怒别人,而巴菲特的办公室挂着一张证书,记录了他在1951年完成戴尔·卡耐基的课程,内容是如何赢得朋友以及影响他人。
  但在根本问题上,两人非常相似。当被问到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时,芒格曾回答说:“我是一个理智的人”。同样的,巴菲特告诉我,他投资的秘诀就是“实用主义”。
  “他俩就像一双腿。”一位对冲基金经理人杰夫·马修(Jeff Matthew)这样形容。
  
  伯克希尔的转型
  
  2009年,当全球还在经济危机的余波中颤抖的时候,巴菲特宣布了他最大的一笔交易:他已经开始购买美国第二大铁路公司北方伯灵顿的股票,2007年已经将其全部买下,总共花费330亿美元。某种程度上,这是巴菲特的一种回归,本杰明·格拉汉姆热衷铁路,巴菲特从小就对列车着迷。但是多年来他总是说,“铁路是个无聊又重要的产业”。
  没有参考任何经验或数据,巴菲特就迅速做出判断,因为他认为现状已经改变了。铁路员工从1947年的170万减到现在的不到20万,北方伯灵顿公司消耗一加仑汽油,可以将一吨重的货物运送到500英里以外。“这比卡车节能3倍,你认为未来20年,这个世界上的人、货物和服务会越来越少么?”巴菲特问。
  不过伯灵顿公司真正的意义在于,它是伯克希尔公司转型的顶点。事实上,伯克希尔与通用电气公司一样,已经不再像一个对冲基金,而更接近于一个大型综合企业。
  当我追问巴菲特,“从何时开始酝酿这种转型的”,他几乎大笑起来。“计划本身完全是机会主义,是没有预谋的”。但是很明显,巴菲特对此很骄傲。“一辈子坐在房间里把东西交易来交易去,这是疯狂的做法。你过世的时候手里有800亿或1000亿那又有何意义?”
  伯克希尔公司的转型有了成效。一位投资家说:“巴菲特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创立了结构性的优势”。一方面,如果你剥去“飘浮”的表象,伯克希尔将有怎样的回归无可预知。另一方面,巴菲特最近的动作是其特殊身份决定的。例如向高盛的优先股投资50亿美元,并且得到许可,在危机的紧要关头时还可以再投资50亿,巴菲特说,这笔生意带给伯克希尔的收益是每秒15元。
  当然巴菲特还有其他的动作,包括衍生合约,都看似与他公开解释意图的相左。(他曾在2003年发表了著名的论调,把衍生工具比喻为“大萧条时期的金融武器”。)
  去年,华尔街响起了一股反赌巴菲特的声音。一位对冲基金经理说:“芒格和巴菲特的观念,那种轻而易举就能解读金融文件的样子,在华尔街看来是无稽之谈”。另外一种抱怨的声音认为,随着伯克希尔公司的不断壮大,巴菲特做出比市场更好表现的能力降低了,这一点巴菲特和芒格都公开承认了。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无论伯克希尔占有多大的优势,这种优势都是巴菲特自己建立的。华盛顿邮报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唐·格拉汉姆(Don Graham)说:“我1974年第一次见到巴菲特时,没有人听说过他,也没人提供给他任何东西”。
  当然,巴菲特是不愿将他的“画作”交到别人手上的。但毕竟他经营的是一家上市公司,股东们已经开始追问谁是继任者了。巴菲特说,“这是我们股东大会上的唯一话题”。至于会议的细节我们无从得知,但想必决定是慎重的,因为答案会依巴菲特离开伯克希尔的时间而有所不同。
  至少有一点是清楚的,首席投资官(C.I.O.)和首席运营官(C.E.O.)目前都由巴菲特担任,他离开后,这两个职位会分离,交给至少两个不同的人去做。
  伯克希尔公司的核心是其庞大的保险项目:从汽车保险商GEICO到财产和意外伤害保险,再到极为神秘的保险项目。这类的生意都由巴菲特的一位助理来操作,这个人名叫阿吉特·亚恩(Ajit Jain),巴菲特几乎每天都要跟他谈话。
  亚恩的名字总跟“巴菲特的继任者”联系起来。他1951年生于印度,在印度获得工程学学位,先在IBM工作,之后来到美国,在哈佛大学拿到MBA后进入麦肯锡顾问公司。1986年,他正式加盟伯克希尔,成为扮演重要角色的黑马。他从不接触媒体,知情人透露,他只专攻保险定价领域,这也是他最大的价值所在。
  巴菲特已经从“漂浮”理论逐渐转向保险生意,也从庞大的现金流出转向兼并像See这样的公司,为的是买更多的公司,从家具卖场到地毯制造商。这样公司没有内在的连贯性。卖家具容易,卖伯克希尔公司的保险却相当复杂。巴菲特没有制定任何企业政策,无论是如何支付薪酬、退休福利,还是其他问题。他自己说:“我对任何事都没有偏见,只是像我19岁那样做一个CEO。我琢磨着自己的各种生意,但是并不热爱其中任何一个,我也不会用一生时间去研究任何一个。”
  伯克希尔公司的成功还有赖于一个次要因素。巴菲特与芒格因被称为“买家的第一选择”而出名。换句话说,当某种行业的所有者想要卖掉他的公司,会先找巴菲特,因为伯克希尔公司被看作是所有人最优的选择。一位观察家说,“过去的20年,巴菲特就像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一样,所有好的剧本都曾经他过目。”
  巴菲特以邀请客人来奥马哈而出名,作为主人的他,会坐在自己办公室的米色沙发上。一段简短的对话后,有时甚至不足30分钟,巴菲特就能谈成一桩令双方都满意的生意。芒格说,“我们的思考和实施都比别人快,没有人能比我们做得更好,在周六才知晓一个企业,周一一早就将它买下来”。另一位华尔街职员谈到巴菲特时说,“他真正天才的地方是,递到他手上的交易和投资数不胜数,他筛选得很有效率。我把这称作‘不间断思考’。而且他敢于签大金额的支票”。
  一旦买下企业,巴菲特就任其自由发展。没有上市公司的压力,按照其原有的管理模式管理。这与私募股权是背道而驰的。私募股权的企业负债累累,盈利主要依靠裁员。巴菲特对于私募股权的形容是:“热爱金钱多于热爱企业本身”。每两年,巴菲特都会给他的高级经理们发一份备忘录。2010夏天,他写的是:“跟我谈谈与你们预期的最接近和最悬殊的项目。你们每个人的工作都很杰出,做事有个人风格,而且不需要我的帮助”。
  这就是为什么大卫·索科尔(David Sokol)在1999年卖掉了自己公司80.5%的股份,为一个17亿的投资项目准备启动资金。那曾经是“安然”(Enron)的时代。索科尔说,华尔街的分析师都劝他模仿安然的策略,尽管那可能没什么道理。他自己想做一个私募股权的生意。“那样的话对我来说很新奇,但对于公司来说可能是致命的”。
  在一个周六的早晨,索科尔去见巴菲特,准备了一份叫“能源101”的报告,阐述能源生意的基本点,厚达1.5英寸。但在30分钟的谈话中,巴菲特甚至没打开这份报告,就达成了交易。
  巴菲特的管理风格,一部分是趋于实际的。这样能让伯克希尔成为“买家的第一选择”,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强烈的个人倾向。他的传记《雪球》的作者艾利斯曾写道,巴菲特“害怕冲突”。她同时引述了巴菲特的忠诚,“我从没听他讲过别人的坏话”。
  伯克希尔拥有很多出色的企业,同时也拥有那些表现一般的企业。巴菲特告诉我,“有些时候我不得不涉足某些领域,那我就通过别人的手去做。每次我都赶不上应有的反应速度,这是我对自己工作最不满意的地方。但如果我不逼着自己去做,可能要损失很大比例的资产净值,这很烦人。所以我通常会搁置或延后这种项目”。比如,在报业处于挣扎状态的时候,巴菲特紧紧抓住了布法罗新闻(Buffalo News);而在家具卖场的投资,他选择了内布拉斯加家具中心(Nebraska Furniture Mart),而不是家得宝(Home Depot)或宜家。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巴菲特是考虑到伯克希尔的名声而采取的权宜之计。
  
  文化冲击
  
  最近,巴菲特的确急需解决一个问题。NetJets是一家销售私人飞机股权的公司,伯克希尔于1998年将其买下,当时花了7.25亿美元。而之后的情况有些不正常,巴菲特发现该公司负债从1.02亿上升至19亿,他于是在2009年8月,派大卫·索科尔解决这一问题。索科尔被描述为工作狂式的、并且比巴菲特更具攻击性的人物。他出马解决了问题,但付出的代价是,在伯克希尔原本和乐融融的氛围下,制造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NetJets的创始人吉姆·雅各布(Jim Jacobs)告诉《财富》杂志,“现在没有一个NetJets的人知道怎样运作公司了”。索科尔回应说,“如果雅各布足以胜任经营管理工作,当时我们会把他留下的。”
  现年54岁的索科尔,被媒体称为巴菲特身边“解决问题的人”,成为伯克希尔新CEO的呼声很高。他同样出生于奥马哈,在内布拉斯加大学读书的时候,晚上还要去杂货店打工。索科尔与另两位合伙人,一共拥有MidAmerica公司19%的股份。这意味着他是一个典型的伯克希尔式的经理人:工作是出于爱好,并不是不得已而为之。他每周要跑5英里路、练5次举重。他气质迷人,讲话语速和缓、语调轻柔。接触过他的人都会感受到他的直率、智慧和好脾气。
  人们形容索科尔最多的词汇是“优雅”,不过他也有强硬的时候。最近,他出了一本书叫《高兴,但不满足》,里面写道:“我强迫自己将工作团队排成一定的顺序,这样,一旦我不得不裁员的时候,我知道按怎样的顺序来解雇他们。”
  于是很多人便有顾虑,一旦索科尔接任,伯克希尔会何去何从。NetJets的例子只是偶尔一次失误,还是会成为伯克希尔以后的常态化运作?
  巴菲特和芒格坦言他们并不担心,“企业内部有一些机制,以确保当侵蚀企业文化的行为出现时,有应对措施出现”。
  所有的CEO候选人都出自伯克希尔内部,传言将会在几个人选里“四选一”:阿吉特、索科尔、格雷格-亚伯(Greg Abel)以及马修·罗斯(Matthew Rose)。至于遴选标准,管理技巧是一大考量因素,同等重要的是人品。
  巴菲特说,“单拿这几个人过去5年的投资记录看,我几乎不会选择他们其中任何一个”。另外,当选人还要承诺为伯克希尔服务一辈子。这意味着,如果坐上伯克希尔CEO的位子,会比当对冲基金经理人赚得少,而且每一次失误都会被媒体揪住不放。
  那么,现在只能期待在CIO(首席投资官)的位子上能有奇人出现。去年10月25日,伯克希尔发表了一则简短的新闻稿,宣布39岁的对冲基金经理人托德·康布斯(Todd Combs)即将加入伯克希尔,成为投资经理。如果巴菲特和芒格没有找到更合适的人选,康布斯很可能成为唯一的CIO。
  巴菲特向我展示了公司新年度的年报草案,上面写道,康布斯的工资与红利,是根据超出标准普尔500的盈利部分来计算的。而其他的投资经理人,80%的红利将以个人盈利的比例计算,20%的红利则以公司盈利的比例计算。
  人们对康布斯被延揽的反应是:我们根本没听说过这个人。一位对冲基金经理人在电邮中写道,“他运作资本的时间还不到3年”。有关康布斯的新闻刚一爆出,那个礼拜,伯克希尔的股价跌了5个百分点。
  故事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芒格接到了康布斯的来信,决定要见见这个年轻人。此人毕业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后在哥伦比亚商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接着去了Progressive保险公司工作(GEICO的主要对手)。2005年,他从Stone Point Capital(一个私募基金)项目中获得3500万,并将其用于培育一支新的对冲基金Castle Point。最终,康布斯运作出了约4亿资产。
  康布斯的表现算不上特别惊人,但也并不平凡。对于一个主要投资金融类公司的经理人来说,这样的成绩已经很能说明问题。“托德是个聪明人,他懂得投资,也懂得应有的底线,不会做出特别愚蠢的事。”巴菲特这样评论道。
  当我问巴菲特,CEO和CIO的工作哪个更重要?他毫不犹豫地回答:CEO。伯克希尔下一任CEO将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如索科尔所说,“这个公司60%是巴菲特的,40%是伯克希尔的。就算发生什么变故,我们起码能掌握40%。但为了保持公司的文化和长久的生存,还是要兼顾到100%”。
  换句话说,公司所有的经理人,今后要像取悦巴菲特那样尽力取悦新老板。“很简单,经理们要像从前揣摩我一样,先揣摩一下新的CEO。新老板不会一下就获得员工100%的信任,他最好是通过实力去赢得支持。”巴菲特说。
  
  对高盛有何益处
  
  2006年,巴菲特宣布将自己大部分的财产捐给盖茨基金会,还跟比尔·盖茨共同游说,希望更多的美国富人能贡献出自己大部分资产。这一举动至少证明,巴菲特比其他商人更像英雄人物。在最近这几年,巴菲特也经常以此为立脚点,发表有关救市和税收的言论,认为富人应该付出更多。当然,这些有争议的议题,也给他带来很多严厉的批评。
  质疑巴菲特的声音不绝于耳,无论是对那篇《纽约时报》专栏文章“亲爱的山姆大叔”,还是他的很多投资行为。2010年春季,伯克希尔在8家公司的总计260亿美元的股票,在政府救助中获得1330亿美元的收益,其中包括有争议的高盛和穆迪公司。人们批评巴菲特的做法逾越了原则,就连杰夫·马修都站出来说话,指责巴菲特对高盛的辩护是“十足的伪君子”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伯克希尔没有向任何人要过钱。相反,巴菲特支援了整个体系,包括通用电气公司、高盛及其他公司总计155亿美元的资本。这足以证明,巴菲特值得称赞。
  巴菲特所做的,恰恰支持了那些表现还不错的企业。在去年的年度会议上,巴菲特对与会者说:“如果劳尔德(高盛的首席执行官)想要个孪生兄弟,我愿意报名”。当我提到,高盛花5.5亿去弥补被他们误导的投资人的损失时,巴菲特说,“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那些自己选择了风险、还要让我们为他们确保安全的人”。
  对于穆迪,巴菲特告诉我,“我没有给这家公司打过一个电话,就像我不会指导可口可乐公司在可乐里放多少糖一样。我们拥有一个企业的股票,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试图改变那里的人”。这正是理解巴菲特立场的关键所在:他不会试图改变别人。
  巴菲特指出,他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当我们谈到欧洲凄惨的经济现状,以及有可能扩散的风险时,巴菲特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多米诺效应的世界里。我可以立刻在这个餐馆里散布令人恐惧的消息,然而信念很重要,最终它们将一个一个重拾信心。”
  除此之外,巴菲特还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他对美国充满信心。“1790年,在这片土地上有400万人,那时中国有2.9亿人,欧洲有5000万人,我们没有比那些人聪明,我们并不太努力,也不具备更好的气候和更丰富的资源。但是我们却拥有一个系统,它能够释放人的潜力,而且运转良好。从那时开始,我们共经历了15次经济衰退、1次内战、1次经济大萧条……很多逆境都经历过了。但这个国家发挥出了人的最大潜能,而且还在继续。”巴菲特停顿了一下,说,就像英国著名建筑师S·克里斯多夫(Christopher Wren)墓碑上刻着的一句话:“如果你要寻找他的丰碑,看看你的周围”(本文编译自《名利场》杂志,作者为BETHANY McLEAN,本刊有删节。)。
其他文献
海南岛,地处国际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金色纬度带,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旅游地,素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走上海南岛,让生命领略热带海滨阳光、碧海、沙滩、鲜花、绿树的美景,体味心灵回归、天人合一的乐趣……    在海南,风水养人,9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1.87万人,平均每10万人就有百岁老人13.22人。  虽说金钱有价,生命无价,但海南的确是一个可以“用钱买到生命”的地方。  一点一点往下坠的太阳,是
期刊
本报讯(记者 唐碧)12月7日,在成立30周年之际,天职国际全球会计网络在北京金融街丽思卡尔顿召开全球品牌升级发布会,宣布在全球范围正式启用全新品牌LOGO标识和“Now, for tomorrow”品牌标语。   天职国际全新品牌标识由代表有机生长的年轮图形以及天职国际中英文简称组成,线条流畅,整体紧凑,体现出国际化、全球紧密协同的战略发展方向。新标识主色为黑白两色,表达了注册会计师行业专业严
期刊
本报讯(记者 唐碧)12月6日,财政部印发《会计人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办法》明确,会计人员是指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中从事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等会计工作的人员。   会计人员包括从事下列具体会计工作的人员:出纳;稽核;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的核算;收入、费用(支出)的
期刊
本报讯(记者 赵青明)近日,财政部发布通知,决定开展2018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   通知要求,各中央部门应于2019年4月30日前完成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和汇总工作,并报送财政部会计司;各省级财政部门应于2019年5月30日前完成对下级财政部门上报的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及同级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和汇总工作,并报送会计司。各省级财政部门
期刊
本报讯(记者 唐碧)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江苏南京主持召开部分省(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明年发展听取意见建议。   李克强指出,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根据市场主体需要及时完善政策,把握力度和节奏,精准预调微调,引导市场形成稳定预期。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支持制造业、服务业尤其是小微、民營企业等实体经济,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适度
期刊
倏忽十年光阴,迈克列数他各项投资中最辉煌的案例。十年前八千每坪的公寓涨到四万,七年前一万五每坪的别墅涨到五万,五年前三万每坪的酒店公寓涨到九万。  迈太感叹,十年原来变化这么大,我们的变化一定也很大吧?我们老了很多了吧?  迈克说,不是我们老了,是这个世界忽然年轻了,荷尔蒙旺盛,新陈代谢亢奋,一茬又一茬青春痘,外加一些青少年问题。  迈太呻吟道,那要让衰老的我们如何适应这返老还童的世界呀?  迈太
期刊
我的高中在西雅图的湖滨中学度过。那是一所看起来保守的学校,但实际上,它的教育理念相当先进、开明。那里几乎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到处充满机遇,所有的同学似乎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过学校里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小团体。有喜欢打高尔夫的,也有喜欢打网球的。而到了冬天,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去滑雪。我从未参加过这些活动,我的朋友们也不是这些圈子里的人。在10年级那年的秋天,我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我尊敬的几何老师比
期刊
上海滩CAFE:粉墨重彩,轻装上阵    上海滩餐厅的装潢与其衣服店十分相似,红色、湖蓝色、黑色、金色等厚重的颜色和中式的家具,给它带上了一种奇妙的异域风情。  这里的地理位置不错,就在新天地的角上,因为封闭性做得好,有点闹中取静的意思。而露台又为它保留了一个和外界沟通的空间。新天地附近的上班族,在这里开个小会议都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上海滩的下午茶套餐是我们这次介绍的性价比最高的一款。分为A套和
期刊
本报讯(记者 唐碧) 为讴歌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帮助广大干部职工更加直观地了解新中国审计的发展历程,近日,审计署在署机关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审計历史资料文物展和职工书画摄影展。12月3日,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右二),副审计长孙宝厚、王文斌,与部分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一同观看了展览。
期刊
本报讯(记者 唐碧)近日,财政部发布通知,面向社会选聘第二届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   根据通知,咨询专家的基本条件包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愿意为推进我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与实施贡献力量;具有良好的专业胜任能力,能够承担政府会计准则项目的研究咨询工作;能够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履行职责,并得到所在单位领导和研究团队的支持。有意受聘担任咨询专家的人员需如实填写申報表,并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