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是文学作品中最为灵动、极富魅力的体裁样式。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散文文本占有重要的比例。从语文教学角度审视,散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欣赏水平,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熏陶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文体。然而,现实散文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面面俱到”的烦琐、“僵化串问”的散乱等教学行为使散文教学日益变得低效、乏味。
如何科学确定散文教学内容,追求散文教学的高效?2011年10月21日,笔者在江苏省淮安市“名师大讲堂”活动中观摩了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执教的散文公开课《夏》,从中觅到了一些“真经”。面对梁衡先生这一经典散文,余老师从以下三方面巧妙确定教学内容,使《夏》之教学彰显出“精耕细作”、高效优质的“集约化”特征——
一、从着眼整体角度确定散文教学内容
散文是一种灵活自由,不受拘束的体裁样式,“形散神聚”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散文可以时而叙事写人,时而抒情写景,时而议论生发,纵横捭阖,随意穿插。因此,较之其他文学作品样式,学生对散文的整体感知难度更大。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散文教学内容时,着眼整体提炼出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散文文本的每一处。
请看余映潮老师对散文《夏》着眼整体的设计——在揭示课题,简介作者之后,余老师设计了“趣味练习”环节,课件出示“( )夏 、夏( )”,要求学生读课文,在“夏”前后添加合适词语。围绕这一“主问题”,通过师生“对话”交流,有关“夏”之特征(紧张的旋律、金黄的色彩)以及作者对“夏”的情感(夏之感悟,赞美夏)得到了明示。这样的整体处理,别具匠心,立意高远,有助于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散文文本,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志。既简化了散文教学头绪,又优化了散文教学内容,有着“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
二、从能力训练角度确定散文教學内容
“用教材教”的最高境界,在于把文本作为“例子”,引导学生进行高效训练,从而提升其阅读能力。散文教学亦不例外。在确定散文教学内容时,我们应善于从学生阅读能力训练角度作出取舍,进行创意设计。
余映潮老师的教学,非常注重设计阅读能力训练活动。在《夏》的教学中,他主要从“美文细读”这样一个大的能力训练点切入确定教学内容。具体实施时,他又采取“小步轻迈”,将“美文细读”细化为两个学习板块“细细地阐释”和“细细地品味”,并且每一个学习板块都采取了“设置话题”的教学策略:第一板块“细细地阐释”,给出学习话题“每一段都好”,要求学生自选散文《夏》中某一段,默读后,说其妙处;第二板块“细细地品味”,给出学习话题“课文第三段美点欣赏”,要求学生读出该段层次,欣赏表达之美。更为难得的是,在每一个训练板块中,余老师都及时呈现自己开掘的“小结文字”,让学生做笔记,加深理解——第一板块的小结文字是:“第一段:总写一笔(线索设置之美);第二段:宕开一笔(着力铺垫之美);第三段:赞颂一笔(议论描写之美);第四段:深化一笔(笔锋转折之美);第五段:收束一笔(直抒胸臆之美)”;第二板块的小结文字则是“清晰层次、精妙动词、比喻美句、拟人精段、优美穿插、深刻感悟”。这样的教学设计,对散文文本作了大胆取舍,深度开掘,有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
三、从语言学角度确定散文教学内容
散文语言具有自然、简洁、优美的特征。因此,在确定散文教学内容时,我们必须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语言”这个要素上,在品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运用。余映潮先生非常注重“语言积累”教学,他在《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中提出:“阅读教学,要充分地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没有积累,学生的语言世界将永远是一片荒漠。……充足的语言积累,有利于每个人的一生。”
在《夏》的教学中,余老师别出心裁地安排了一个“讲座”环节,讲座的题目为“《夏》语言音乐美——对称”。他将《夏》中具有“句中对称”特征的语句作了分类汇集,如“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林带上的淡淡绿烟;远处的山——天上的云;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又想着快打,快打……”这样的“集句”,是对课文的筛选整合。通过师生的合作共读,学生不但可以体味散文《夏》富有音乐美的语言,而且会内化纳入到自己的语言系统中,为未来语言运用打下基础。
王荣生先生在《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书中指出:“语文教学内容,既包括在教学中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正的或负的)创生。”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具备教学资源开发的能力——只有强化散文文本内部资源的开掘和文本外部资源的利用,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散文教学迈向“集约化”教学的胜境。■
如何科学确定散文教学内容,追求散文教学的高效?2011年10月21日,笔者在江苏省淮安市“名师大讲堂”活动中观摩了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执教的散文公开课《夏》,从中觅到了一些“真经”。面对梁衡先生这一经典散文,余老师从以下三方面巧妙确定教学内容,使《夏》之教学彰显出“精耕细作”、高效优质的“集约化”特征——
一、从着眼整体角度确定散文教学内容
散文是一种灵活自由,不受拘束的体裁样式,“形散神聚”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散文可以时而叙事写人,时而抒情写景,时而议论生发,纵横捭阖,随意穿插。因此,较之其他文学作品样式,学生对散文的整体感知难度更大。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散文教学内容时,着眼整体提炼出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散文文本的每一处。
请看余映潮老师对散文《夏》着眼整体的设计——在揭示课题,简介作者之后,余老师设计了“趣味练习”环节,课件出示“( )夏 、夏( )”,要求学生读课文,在“夏”前后添加合适词语。围绕这一“主问题”,通过师生“对话”交流,有关“夏”之特征(紧张的旋律、金黄的色彩)以及作者对“夏”的情感(夏之感悟,赞美夏)得到了明示。这样的整体处理,别具匠心,立意高远,有助于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散文文本,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志。既简化了散文教学头绪,又优化了散文教学内容,有着“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
二、从能力训练角度确定散文教學内容
“用教材教”的最高境界,在于把文本作为“例子”,引导学生进行高效训练,从而提升其阅读能力。散文教学亦不例外。在确定散文教学内容时,我们应善于从学生阅读能力训练角度作出取舍,进行创意设计。
余映潮老师的教学,非常注重设计阅读能力训练活动。在《夏》的教学中,他主要从“美文细读”这样一个大的能力训练点切入确定教学内容。具体实施时,他又采取“小步轻迈”,将“美文细读”细化为两个学习板块“细细地阐释”和“细细地品味”,并且每一个学习板块都采取了“设置话题”的教学策略:第一板块“细细地阐释”,给出学习话题“每一段都好”,要求学生自选散文《夏》中某一段,默读后,说其妙处;第二板块“细细地品味”,给出学习话题“课文第三段美点欣赏”,要求学生读出该段层次,欣赏表达之美。更为难得的是,在每一个训练板块中,余老师都及时呈现自己开掘的“小结文字”,让学生做笔记,加深理解——第一板块的小结文字是:“第一段:总写一笔(线索设置之美);第二段:宕开一笔(着力铺垫之美);第三段:赞颂一笔(议论描写之美);第四段:深化一笔(笔锋转折之美);第五段:收束一笔(直抒胸臆之美)”;第二板块的小结文字则是“清晰层次、精妙动词、比喻美句、拟人精段、优美穿插、深刻感悟”。这样的教学设计,对散文文本作了大胆取舍,深度开掘,有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
三、从语言学角度确定散文教学内容
散文语言具有自然、简洁、优美的特征。因此,在确定散文教学内容时,我们必须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语言”这个要素上,在品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运用。余映潮先生非常注重“语言积累”教学,他在《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中提出:“阅读教学,要充分地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没有积累,学生的语言世界将永远是一片荒漠。……充足的语言积累,有利于每个人的一生。”
在《夏》的教学中,余老师别出心裁地安排了一个“讲座”环节,讲座的题目为“《夏》语言音乐美——对称”。他将《夏》中具有“句中对称”特征的语句作了分类汇集,如“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林带上的淡淡绿烟;远处的山——天上的云;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又想着快打,快打……”这样的“集句”,是对课文的筛选整合。通过师生的合作共读,学生不但可以体味散文《夏》富有音乐美的语言,而且会内化纳入到自己的语言系统中,为未来语言运用打下基础。
王荣生先生在《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书中指出:“语文教学内容,既包括在教学中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正的或负的)创生。”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具备教学资源开发的能力——只有强化散文文本内部资源的开掘和文本外部资源的利用,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散文教学迈向“集约化”教学的胜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