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股官腔叫人厌烦,而打官腔者则更面目可憎、令人讨厌。民众从政治人物的话语风格来推测他的个性或印证自己对他的印象,中外皆为常见。精明的政治人物大多善于利用民众的这种心理需要,随时调整语言策略,以取得民众的好感。
奥巴马就是一个例子。他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时的讲话,连共和党人都称赞为“富有艺术性”。相比之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的公共形象就要逊色不少。罗姆尼说话的样子“便是他公共形象的话语版本”,平板而不灵活。
在美国,政治人物的口才有好差之分,公关技艺也有优劣之别,但他们都得放下身段,与公众或选民平等相待,都必须使用一种能够容纳民众进入公共政治程序的民主话语,也就是说,都必须随时准备回应民众的询问、质疑、批评,耐心向他们解释,与他们互动。民主话语与其他性质的政治话语一样,它的语言不只是工具性的(用来营造可亲近或值得信任的形象),而且更是具有实质意义的领导者与民众,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政治和社会关系。与后面这层民主政治性相比,奥巴马与罗姆尼的竞选语言技能高下只是次要的差别。
人们常说,人如其言,这个说法虽有些道理,但并不完全确实,因为“言”所营造的只是一个“形象”,未必就是真实的自我。营造或虚构人物形象是一种常用的文学手法(戏剧独白产生的就是这种效果),在公共政治中也同样是常见的手段。在公共表述时,说话人如果能语言生动、逻辑清晰、立场客观、语气平和而不激烈、细心顾及听众的感受,就能营造一个知情达理、谨慎干练、幽默从容的好形象,被看作是一个品质优秀,值得信任的好人。
通过话语形成的个人形象有两种可能。第一,好的形象是一个真实的个人。第二,好的形象可能与真实的个人并没有必然联系,而只是一种取信于听众的手段。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谈到ethos时说,“在不可能确定事实真相或者意见相当分歧时,……我们更相信,也更容易相信好人(一方的说法)。”换句话说,越是在需要说服别人的紧要关头,就越会觉到信誉和形象的重要。谁名声好,形象佳,谁就比较能够成功地言说,取得说服他人的效果。
在我们的公共生活中,时不时会响起“反对党八股”的声音,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人们普遍讨厌官话,官话脱不了假大空之嫌,令说官话者形象蒙羞,不受人信任,无法成功言说。然而,假大空的八股套语,其要害不仅在于空洞乏味、装腔作势的说话方式、语汇和风格,而且更在于说话者的高高在上和他们对听众的傲慢与无视。这种官话语言本身就是威权政治的产物,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与民主政治格格不入的秩序和现状。
八股官腔是一种威权式的话,无论如何改良或乔装打扮,都是一种官老爷语言,与民主政治所需要的自由、理性说服语言是不同的。官老爷语言是单向贯彻信息发送者的意图和需要;而说服则是双向互动的,兼顾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双方的交流需要。官老爷语言居高临下,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随时可能在交流的某些环节上违背真实原则;而说服则必须平等对待对方,诚实地遵守真实原则。官老爷语言不容受众发问,因此依靠某种外部强制力维持信息的传递机制;而说服则必须容许、鼓励对方发问,双方都是自由而不受胁迫的自主主体。因此,在官老爷语言和民主说服之间不只是话语样式的不同,而且是话语制度环境的区别。在官老爷语言唯我独尊的地方,一定存在着不容民主话语的胁迫性制度。
经过改良的八股官腔有时可以添加一些新的成分或变化,但如果不能以民主话语代替官老爷话语,改良的成功顶多只是暂时的,因为成功的改良很快就会被机械地模仿和重复,成为一种新的成套和八股。官腔是一种体制性的话语,它虽然看起来是从某些个人的嘴里说出,但代表或代言的却是体制、制度、机构的意志,改良官腔必然失败,这是由官话的结构性僵化所注定了的。废止八股官腔不只是废止一种语言,而是废止一种威权的统治和被统治关系。用以代替陈旧官腔的不应该是改良的官腔,而应该是民主的话语。
奥巴马就是一个例子。他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时的讲话,连共和党人都称赞为“富有艺术性”。相比之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的公共形象就要逊色不少。罗姆尼说话的样子“便是他公共形象的话语版本”,平板而不灵活。
在美国,政治人物的口才有好差之分,公关技艺也有优劣之别,但他们都得放下身段,与公众或选民平等相待,都必须使用一种能够容纳民众进入公共政治程序的民主话语,也就是说,都必须随时准备回应民众的询问、质疑、批评,耐心向他们解释,与他们互动。民主话语与其他性质的政治话语一样,它的语言不只是工具性的(用来营造可亲近或值得信任的形象),而且更是具有实质意义的领导者与民众,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政治和社会关系。与后面这层民主政治性相比,奥巴马与罗姆尼的竞选语言技能高下只是次要的差别。
人们常说,人如其言,这个说法虽有些道理,但并不完全确实,因为“言”所营造的只是一个“形象”,未必就是真实的自我。营造或虚构人物形象是一种常用的文学手法(戏剧独白产生的就是这种效果),在公共政治中也同样是常见的手段。在公共表述时,说话人如果能语言生动、逻辑清晰、立场客观、语气平和而不激烈、细心顾及听众的感受,就能营造一个知情达理、谨慎干练、幽默从容的好形象,被看作是一个品质优秀,值得信任的好人。
通过话语形成的个人形象有两种可能。第一,好的形象是一个真实的个人。第二,好的形象可能与真实的个人并没有必然联系,而只是一种取信于听众的手段。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谈到ethos时说,“在不可能确定事实真相或者意见相当分歧时,……我们更相信,也更容易相信好人(一方的说法)。”换句话说,越是在需要说服别人的紧要关头,就越会觉到信誉和形象的重要。谁名声好,形象佳,谁就比较能够成功地言说,取得说服他人的效果。
在我们的公共生活中,时不时会响起“反对党八股”的声音,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人们普遍讨厌官话,官话脱不了假大空之嫌,令说官话者形象蒙羞,不受人信任,无法成功言说。然而,假大空的八股套语,其要害不仅在于空洞乏味、装腔作势的说话方式、语汇和风格,而且更在于说话者的高高在上和他们对听众的傲慢与无视。这种官话语言本身就是威权政治的产物,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与民主政治格格不入的秩序和现状。
八股官腔是一种威权式的话,无论如何改良或乔装打扮,都是一种官老爷语言,与民主政治所需要的自由、理性说服语言是不同的。官老爷语言是单向贯彻信息发送者的意图和需要;而说服则是双向互动的,兼顾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双方的交流需要。官老爷语言居高临下,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随时可能在交流的某些环节上违背真实原则;而说服则必须平等对待对方,诚实地遵守真实原则。官老爷语言不容受众发问,因此依靠某种外部强制力维持信息的传递机制;而说服则必须容许、鼓励对方发问,双方都是自由而不受胁迫的自主主体。因此,在官老爷语言和民主说服之间不只是话语样式的不同,而且是话语制度环境的区别。在官老爷语言唯我独尊的地方,一定存在着不容民主话语的胁迫性制度。
经过改良的八股官腔有时可以添加一些新的成分或变化,但如果不能以民主话语代替官老爷话语,改良的成功顶多只是暂时的,因为成功的改良很快就会被机械地模仿和重复,成为一种新的成套和八股。官腔是一种体制性的话语,它虽然看起来是从某些个人的嘴里说出,但代表或代言的却是体制、制度、机构的意志,改良官腔必然失败,这是由官话的结构性僵化所注定了的。废止八股官腔不只是废止一种语言,而是废止一种威权的统治和被统治关系。用以代替陈旧官腔的不应该是改良的官腔,而应该是民主的话语。